秦國兩大戰神,為何白起被殺,王翦卻能安度晚年

2022-01-10 21:01:46 字數 6255 閱讀 9397

1樓:這裡大懶

雖然都是秦國的名將,但是細算的話,白起和王翦還不算同時代的。白起之所以下場這麼慘,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他實在是「太實心眼兒」了。為什麼說白起「實心眼兒」呢,這還要從秦國攻打趙國說起。

歷史上有一大著名的戰役「長平之戰」,白起在此戰一戰成名,獲得了個「殺神」的稱號。也正是這次戰役,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使得趙國一蹶不振。這場戰役過後,白起本來是準備乘勝追擊,直接把趙國給打服,然後徹底拿下的。

白起這想法確實不錯,但是他忽略了一點,他願意,有人不願意。範睢就是那個不願意的,他認為白起拿下邯鄲,那功勞就都是白起的。所以他在秦王面前使壞,讓白起班師回朝。

這下白起不願意了,大好的戰機被錯過了,他直接一氣之下裝病不幹了。

白起裝病之後,秦王又陸續攻打兩次,這兩次都失敗了。秦王又傳召白起出徵,這次白起倒不是裝病,是真生病了。但也沒招兒,皇帝讓去,那就去吧。

結果沒到戰場,就收到皇帝的劍,得知皇帝讓他自殺謝罪。也不敢抗旨,一代殺神就這麼沒了。

白起這事兒給王翦好好上了一課,王翦也遇見了皇帝的不合時宜的作戰要求。王翦也不敢硬抗,採取懷柔政策使得皇帝同意給他六十萬大軍後,獅子大開口要求皇帝給他土地美女和金錢。其實他倒不是真想要,但是皇帝一看他這麼貪,就放心了,覺得這人不行。

王翦也就這麼逃過一死。

2樓:

因為王翦這個人比較聰明,把自己偽裝成沒有一點野心的人,只有貪慾。

3樓:戲說愛情

白起在戰國時期是一位戰神,但是白起只是對於戰爭這一方面精通,對於關係這方面並不走動。

4樓:暴力茶茶

因為王翦沒有白起那麼倔,而且白起的死也給王翦敲了一個警鐘。最終王翦假借向皇帝討賞消除了皇帝的猜疑。

5樓:小馬哥哥超帥

因為白起這個人太實在了,簡單點說就是有勇無謀,處理不好同事關係。

6樓:暴躁網友馬兒

因為白起雖然是一個能征善戰的將軍,卻並不得秦王的喜愛,甚至惹怒秦王多次。

7樓:小馬是個小可愛

因為王翦這個人比較聰明,直到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僥倖混過一劫。

8樓:愛馬小摩托

因為白起太老實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個鋼鐵直男,所以沒什麼腦子。

9樓:安風是大錦鯉呀

因此白起被殺,王翦能安度晚年的原因是因為王翦對於人心的把控,因為他的圓滑的原因。白起因為多次拂了秦莊王的面子將他自己置於死地,而王翦他知道揣測帝王的心思,他有照顧到秦始皇的面子也知道「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所以他在滅楚後就告老還鄉這就是他能安度晚年的原因。

10樓:談判摸魚小提莫

白起和王翦兩人的下場之所以不一樣,還是因為他們兩個對待秦王的態度不同,一個讓秦王覺得是一顆定時炸彈,而另一個卻讓秦王認為是可以掌控的人,所以他們的下場才是一個被殺,一個有好的結局,能夠安度晚年。雖然同為戰神,但是卻也是一個臣子,如果沒有盡到自己臣子的本分,那你就得體會一下什麼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了。

白起一直以來都被人們稱作常勝將軍,因為他在和敵人對戰時總能夠清楚的判斷出當時的戰場局勢,知道應該什麼時候進攻,什麼時候撤退對自己的軍隊更好,所以哪怕他至死都沒打過一場敗仗。而當秦王下令攻打趙國的時候,白起便認為這並不是最好的攻打時機,很有可能會輸掉這場戰役,所以並不願意出兵。當秦王要求白起帶兵的時候,白起以自己生病為由拒絕了秦王,這其實完全沒給秦王面子,秦王也十分生氣於是叫其他人出兵,結果不出白起所料,秦軍輸掉了這場戰役。

當然白起也不是個傻子,當秦王再次要求白起帶兵攻打趙國的時候,白起也看出了秦王的怒氣,於是不得不帶兵啟程。但是白起在出徵路上卻拖拖拉拉,不願意早日到達趙國,秦王更是感受到了白起的敷衍,於是下令殺掉白起。而同樣作為戰神的王翦,在秦王要求帶兵攻打楚國的時候,因為有了白起的前車之鑑,所以直接二話不說向秦王要了兵馬、房子和地,然後便直奔楚國。

說王翦聰明就是因為他向秦王要了房子和地,有很多人覺得房子和地只是一些小小的要求,無關緊要,但是對帝王而言,這其實是把控一個臣子的最佳手段,王翦把自己的弱點交到了秦王手上,這樣才能讓秦王更加放心。也正是因為如此,王翦在之後才能夠安享晚年。

貪得無厭的秦國將領王翦,為何還能如願以償安度晚年?

11樓:大孟有話說

因為從這點看還是能看出王翦具有大智慧,因為我們都知道伴君如伴虎,皇帝的心思一般都是難以猜測的,很可能這一秒對你笑眯眯,下一刻就直接要你人頭落地了,而且特別是王翦這樣的大臣,當時的秦國能夠統一天下基本大半功勞都是要靠王翦,王翦可謂是功高震主,這樣往往是會受到統治者的猜忌的,所以王翦在去攻打楚國的時候多次向嬴政討要錢財和封地,其實主要還是想告訴嬴政,我對權力沒有興趣,我只想做個富家翁,所以最後才能夠安度晚年。

王翦作為戰國四大戰神之一,在當時可謂是聲望非常高,而且他還是秦國統一六國裡的最大功臣,結果他在討要封賞的時候卻是選擇了錢財和封地,在當時可以說是罵聲一片,認為他太貪婪了,其實從這點來看還是比較佩服王翦的,因為他能夠看懂局勢,因為從他多次向嬴政討要錢財就能看出,王翦在當時其實也算是功高震主了,因為不僅戰績非常的顯赫,而且手底下也掌握著大量的軍隊,如果換做你是統治者的話,基本也是難以安心的,所以王翦向嬴政討要錢財和封地,主要還是為了讓嬴政安心,因為從這點看就能讓嬴政感受到他對權力是沒有任何貪戀的,只想做個富家翁而已,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安撫嬴政的心,從而使得君臣間不會出現間隙。

還有一點就是為了保全家人,因為當時要攻打楚國的時候,嬴政詢問王翦和李信需要多少兵力才能打下楚國,而王翦出於謹慎報了60萬,李信則是要20萬,所以當時王翦還被嬴政說年紀越老越膽小,因此也是選擇了告老還鄉,結果李信率領著20萬大軍慘遭失敗,事後沒辦法只能請王翦出山,並且同意了王翦的60萬大軍的需求,而在出兵之前就開始屢次向嬴政討要錢財,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吸取前人的教訓,因為呂不韋和范雎因為過於迷戀權力從而被嬴政所忌憚,基本上結局都不是很美好,而王翦也就只能假裝貪財,從而來讓嬴政安心,從而保全自己和家人。

從這點來看的話王翦是個真正具有大智慧的人,因為在他班師回朝後,第一時間就去向嬴政請辭,然後直接就選擇告老還鄉,從而做了個富家翁,也恰恰是這樣才能使得自己能夠安度晚年,而歷史上則是有很多例子可以說一般過於貪戀權力的人下場都不是很好。

12樓:小耐

實在看不下去了,秦始皇一個功臣都沒殺過!我都說過800遍了!800遍!懂不懂?

一個功臣都沒殺過的秦始皇,為什麼就得殺王翦?啊?你給我說!

分明就是秦始皇寬厚!能不能看懂?秦始皇寬厚!

1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我們都知道伴君如伴虎,皇帝的心思一般都是難以猜測的,很可能這一秒對你笑眯眯,下一刻就直接要你人頭落地了,而且特別是王翦這樣的大臣,當時的秦國能夠統一天下基本大半功勞都是要靠王翦,王翦可謂是功高震主,這樣往往是會受到統治者的猜忌的,所以王翦在去攻打楚國的時候多次向嬴政討要錢財和封地,其實主要還是想告訴嬴政,我對權力沒有興趣,我只想做個富家翁,所以最後才能夠安度晚年。

14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因為他知道帝王們最怕的是手握兵權的大將造反,對於貪財等行為反而並不在乎,所以在自己功高震主的時候表現出貪財來獲取帝王的信任,並得以善終。

15樓:職場小蔣

因為像他這種有愛好又有很強的領軍能力的人最受當政者喜愛,這樣才能牢牢地抓在手裡,只有知道將軍心裡想要什麼才能控制住他們,否則寧願不用。

秦朝的名將王翦功高震主,但是他為何能夠得以善終呢?

16樓:葉美美呵呵

在歷史上,出現過很多的名將,比如三國時期的關羽、張飛、趙雲等;春秋戰國時期的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一般來說,越是動亂的時代,就會出現戰爭,而一旦有戰爭的發生,必不可少的就會出現戰將。

因此,也越容易出現英雄豪傑。而大多數的將領要麼戰死沙場,要麼就會被斬殺。而王翦卻不同,雖然也是功高震主,但最終卻得以善終,這可以說是來自於他的智慧。

王翦是非常聰明的人,而且善於揣測人的心思。可以說是圓滑、有心機的做人,再加上有謀略、擅長領兵作戰,因此在政治和軍事上都能如魚得水。特別是當他已經有了赫赫戰績的時候,那時候如果繼續壯大下去,勢必會引起秦始皇的猜疑,而王翦卻早已經看透這點。

所以,當秦始皇指派李信滅楚國的時候,王翦並沒有任何的不悅,而是稱病辭退。誰知,李信不敵楚國,最終失敗了,因此,才成就了王翦60萬大軍滅楚的傳奇。而王翦也知道,如果出兵的話,勢必會讓秦始皇更加猜疑和忌憚自己的權利,因此,又做出一副貪得無厭,討要賞賜的樣子,實際上,就是為了打消秦始皇的顧慮

而最後在大勝之後,而放棄地位,告老還鄉,最終安度晚年。

但是,歷史上也經常上演兔死狗烹的戲碼,比如戰神白起,韓信等人,都是風雲人物,可依舊是沒有落下好的下場。但是,在王翦這裡,卻發生了變化。不難看出,王翦與一般的武夫是有所不同的,這也正是他的智慧救了他的命。

17樓:一道知衡

因為王翦又獨特的大局意識.

大局意識自古至今都是傑出人物的優點,注重運籌帷幄才能做一番事業。上到國家帝王統治一方,下到平民百姓過日子,只有眼界寬了,看的才遠,才明白天地有多大。今天,我們通過秦朝大將王翦(音同剪)父子的故事,一起了解一下大局意識是如何的重要。

當前形勢:功勞太大,秦王已經害怕他會造反

王翦是戰國時期秦國著名戰將,被譽為秦國第一大將。王翦年輕時候就是秦始皇的侍從,平日最好武藝軍事。秦始皇親政後,平定內部嫪毐、呂氏不穩定因素後,開始征戰六國。

秦始皇十一年,王翦初露鋒芒,率兵攻下趙國9座城池。十八年再次攻趙,與趙國一號名將李牧對峙,成功使用離間計讓趙臨陣換將,成功滅趙。十九年,領兵直接攻進燕國都城。

二十二年,王翦之子王賁帶兵水淹大梁城,逼魏王投降,魏國覆滅。二十三年,王翦領60萬秦軍攻楚,擊殺楚國名將項燕,次年擒楚王。自此,王翦滅趙、燕、楚,其子王賁滅魏、齊,這對父子滅了六國中的五國,如此軍功,即使沒有讒臣進言,任何一個皇帝打內心裡也會忌憚,這就是功高蓋主。

以王家在軍中威勢和能力,如果產生反叛心理,整個國家將要立刻天翻地覆,一夜間秦國易主也是可能的,你說秦王怕不怕?

大局出發:把矛盾和光芒轉移,悄悄站在陰影裡

秦二十三年,時間來到滅六國最後一步,這也是最難的一步。秦始皇問群臣,需要多少兵能打敗強大的楚國?秦始皇問王翦:

你怎麼看?王翦說:如果讓我領兵,不夠60萬人,沒辦法成功。

李信將軍年輕氣盛,已被幾場勝利衝昏頭腦,立刻請纓:我願意帶20萬秦軍掃平楚國。秦始皇立刻重用李信伐楚,王翦隨即告老還鄉。

以當前王家戰功太過顯赫的形勢,如果王家帶兵伐楚:贏了,有風險。如果輸了、平了或出了差錯,秦王和其他朝臣必定拿此事直接端掉整個王家。

想打贏,必須要60萬嗎?不是。王翦要60萬士兵一方面是求穩,如果他去一定要贏,所以越多越好。

一方面王翦故意漏出缺點,讓秦王有更多的選擇,最好不要選擇王家,請其他將領出出風頭,轉移一下光芒。王翦明白,如果一直走在巔峰、走在眾人之前並不一定是好事。除非是皇帝,否則任何一個在你上面的人都可以輕鬆的除掉太過耀眼的你。

做真實的下屬:越完美的人越不受君主信任。

可惜事與願違,李信伐楚大敗,損失7個都尉(每個都尉統領1萬餘人)。秦始皇親自乘車去王翦老家請他出山,答應出兵60萬。王翦被逼無奈,只能答應。

出兵當日,在文武百官送行的所有人面前,王翦不斷向秦始皇索要田地、房宅,以「為子孫多存些基業」為由獅子大開口,秦始皇微笑的全部都答應。啟程後,還沒走出領地,王翦又五次派使者回去跟秦始皇要田要地。就連下屬都覺得,這王老將軍是不是瘋了?

王翦卻說:秦王多疑,現在全國的士兵都由我統領。我多要些錢財田地,堅稱為子孫著想,秦王才能相信我只在乎錢財,而不會擁兵自立。

王翦看清了當前的形勢,用自己的缺點、自私換取秦王的信任。這信任確實比發誓效忠要強百倍,之後他與項燕在邊境對峙一年時間,期間不論其他朝臣怎麼誣陷王翦擁兵自重、故意拖延戰局,秦始皇都不相信,仍然支援王翦的策略。最終,項燕失去耐心,被王翦找到破綻一舉攻破。

破楚後,王翦雖然被封侯,但是他立刻上書告老還鄉,不論秦始皇如何勸,他都堅持退隱。

至此,助秦滅五國的大將成功隱退,得了善終。相比戰國期間被逼叛秦的章邯、被陷害冤死的蒙恬、被反間計斬殺的李牧、被丞相記仇的白起,王翦的下場真的好了千倍百倍。歷史告訴我們,縱使有驚天才能,看不明形勢,不懂大局,認不清自己處境,定會失敗。

《哥斯拉大戰金剛》即將來襲,兩大強者的對決,究竟誰將成為勝者

一看是個名字就會非常的有觀影慾望,因為兩大怪獸的對決,誰不會想看一看它們之間的對決,會是誰贏呢?這個故事也是一個比較老套的故事,只不過這部電影加入了兩大怪獸的對決,這種特效的呈現,本身就是這部影片的特點,也是它能夠吸引觀眾的所在。故事大概講訴了是哥斯拉開始無緣無故的攻擊人類,當然是普通大眾這麼認為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把世界分為兩大陣營分別是什麼

同盟國和協約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 world war ii,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1939年9月1日 1945年9月2日,以德國 義大利 日本法西斯等軸心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 ...

圖中甲地為兩大洲分界線,它的名稱是A蘇伊士運河B巴拿馬運河C馬六甲海峽D京杭運

從圖中可以看出 甲地為南 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故選 b 下列各組地名中,均為大洲分界線的是 a 京杭運河 蘇伊士運河b 巴拿馬運河 蘇伊士運河c 烏拉 a項中京杭運河不是大洲分界線,故排除 b項中巴拿馬運河是南 北美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是亞洲 非洲分界線,故正確 c項中阿爾卑斯山脈不是大洲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