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略過人的周瑜真的如歷史上所說的那樣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

2022-01-10 21:49:41 字數 4617 閱讀 9010

1樓:飼一缸魚

當然不是了啊,諸葛亮三氣周瑜這個事情是寫在《三國演義》書上的,眾所周知,《三國演義》是一本**,**是經過羅貫中先生的潤色的,而《三國志》才是史書,是如實記載歷史的,就算因為一些原因沒有能完全符合歷史,但也基本是按照歷史來寫的,畢竟是史書。

所以關於三國的問題,如果想知道真假,只需要去看一遍《三國志》就可以了,《三國志》裡面並沒有諸葛亮三氣周瑜這個事件。書上記載的周瑜是因為一些病死的,跟諸葛亮並沒有什麼關係,是羅貫中經過一些藝術加工,比如說「既生瑜,何生亮,」這樣的言論創作出來的。

與此相同的是,歷史上也沒有發生過空城計,所以空城計其實只是一個**的產物,並不是事實,還有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歷史上是有的,只不過是魯肅的,而不是諸葛亮的草船借箭。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為了加強諸葛亮的聰明程度,才創造出一些根本沒有的事情來塑造諸葛亮。

不過也是因為諸葛亮本身確實很厲害,很聰明,把這些事情加在諸葛亮的身上是有人相信的,而且羅貫中估計特別喜歡蜀漢政權和諸葛亮。所以《三國演義》整本書看下來其實是以蜀國的視角的,所以自羅貫中之後的年代,大多數人也是普遍比較推崇蜀漢政權。

也是從那之後,諸葛亮逐漸成為了中國智慧的象徵,關雲長成為了義氣的象徵。

2樓:d**id烏拉拉

不是的。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但在周瑜趕回駐地江陵,準備出征的路上時得了重病,最終卒於巴丘(今湖南嶽陽),時年三十六歲。

3樓:青桔物語

周瑜在歷史上並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而是因為他後來生了病,重病而亡,死的時候好像才35歲

4樓:茜茜公主吃零食

並不是,一個擁有雄才大略的人怎麼會是一個心胸狹隘,小氣的人呢,之所以去世可能是被路上的艱辛累倒的為了打擊士氣對外說是被氣死了

5樓:麥穗娛樂

當然不是,只不過是在三國演義中為了突出主角的光環而寫成那樣的,其實是重病而死。

6樓:阿藍阿嵐

一個膽識過人的人怎麼會被活活氣死?周玉應該是憂思成疾,鬱鬱寡歡而死。

7樓:夢哈伴你讀文化

不是的,縱使諸葛亮的話和處事方式如何氣人,也不能氣死周瑜,周瑜是因擔心國家而整日憂心忡忡而死的。

8樓:啊羨

自然不是,周瑜縱然覺得諸葛亮才氣逼人,是東吳的心腹大患,但也不至於被活活被他氣死

9樓:小巴兔

歷史上的周瑜當然不是被氣死的,而是因為自己很憂心忡忡,對吳國的未來充滿了迷惘。

10樓:小貓不吃醋

其實不是的,只是周瑜比較直接,沒事別看三國演義看看三國志,有時候三國演義不準確。

11樓:小腦袋呆呆

怎麼可能呢,這就是一種假想,畢竟周瑜還是一個英雄,我相信他應該最基本的氣度還是有的。

周瑜在**裡是被諸葛亮氣死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事實並非如此:來

按照歷史考證,周瑜自死並非諸葛亮所氣,相反,周瑜是一個儒將,對諸葛亮並無嫉賢妒能,而是恨其才智不能為東吳所用而已。

周瑜之死,個人覺得比較切合實際的:周瑜打南郡中計受箭傷,加上週瑜本身身體確實不太好,而且從孫策時代就拼命奮鬥,傷病交加最後不治而死。

13樓:廖明明

**裡是,歷史不是的,羽扇綸巾實際指的就是周瑜(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可以提現的)

三國時期的周瑜是個什麼樣的人?

14樓:滄浪水上樂園裝置

三國時期的周瑜是這樣的人,如下:

周瑜不僅具德,才,風度,他又獨具一種朝氣,一種銳意進取自信豪邁的英霸之氣。對自己人他是謙遜有禮的,但對敵人和挑戰他又表現出蔑視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在劉備和周瑜在赤壁戰前相會時,當劉備說起兵力太少,周郎「此自足用」「操自尋死爾」的回答是多麼有氣勢,而劉備的拖延在後相比又是多麼的猥瑣。

周瑜的謀略也無不透出這種先發制人,銳意果敢的氣質,這就是最令人羨慕的「英才天縱」了。但周瑜的豪邁和關羽之流的狂傲又有本質區別,因為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合理的分析謀劃基礎上的,非比關羽之流無謂的狂傲換來的只是身敗名裂,正因為此周瑜是成功的。他的這種氣質和孫策相象,但孫策又是輕佻和嗜殺的,周瑜卻是從容嫻雅的,就象有人說的他的氣質是孫策和諸葛亮的結合,在周瑜身上剛和柔就這麼恰到好處的結合了。

15樓:匿名使用者

終於在古代是一個很帥的美男子,因為小橋很漂亮,就又不帥的話,怎麼可能配得上小橋而且周瑜也足智多謀,只不過心眼有點小了,被氣死。

16樓:歷史閒談

真實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雄烈,膽略過人」,「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三國志給與了極高的評價。 人無完人,雖說周瑜也有缺點,但不是像**中的那樣,小肚雞腸眼裡容不得人,性度恢廓,謙讓服人,又雅量高致。

17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時期的周瑜其實也是個能力非常強的人,不然的話也不會說寄生於何生亮這句話,他能跟諸葛亮媲美,只是說因為疑心比較重而已

18樓:雲山千疊

三國演義醜化的周瑜,東吳很厲害的人,孫策的好兄弟。

19樓:夜幕萬物生

可以看看三國志周瑜傳,說他氣度恢弘,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才能絕倫。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高富帥還有才,能文能武,是個比較完美的人。建議去聽聽易中天的品三國

20樓:寒雨隨江夜入吳

三國時期的周瑜是個武藝高人聰明有天生的軍事才能有計謀,就是心胸比較窄狹

21樓:小吧吧樂園

周瑜出身大族,他的堂祖父、堂叔都官居漢朝太尉之職。其父曾任洛陽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遠大,周瑜與才子孫策交好。

22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時期的周瑜是個非常傲慢的人,太驕傲。

23樓:快板姐

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也是三國時期非常著名的一個人物。

24樓:芬蘭堪書院

周瑜評價真不錯 諸葛亮事情都是他做 氣量不大是假的 英年早逝太落寞

25樓:

從正史的描述中,可知三國的周瑜是一個有德有才、有風度、有理想的人物。周瑜一生征戰,有著強烈的進取精神和橫行天下的報負,他弱冠征伐為東吳開國立下汗馬功勞、於赤壁又力挽狂瀾立下頭功、後又親冒矢石為東吳開拓荊州;周瑜風度翩翩、心胸開闊、以德服人、待人謙和有禮,與後世**虛構的不同,例如:當時孫權只是將軍,諸將及賓客對他禮儀並不全備,比較草率,但只有他對孫權敬慎服事,完全按君臣之禮來對待。

因此,三國中的周瑜是內外皆秀的人物。

26樓:匿名使用者

既生瑜何生亮啊聰明的人

27樓:

周瑜是小喬的丈夫,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將軍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三氣周瑜把他氣死了!怎麼氣死的?!

28樓:我的西索

歷史上的周瑜胸襟廣闊,氣度寬巨集。老將程普因周瑜年輕地位卻比自己高,對他不服,多次當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計較,程普最後被周瑜的才華和品德所折服,感動得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和他成為好友。

《三國演義》描寫的心胸狹窄的周瑜是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藝術處理,不可當真,「三氣周瑜」當然就更是毫無歷史根據,周瑜最後是病逝於出征途中。

周瑜精通音律,雅量高致,即使在喝醉時也能聽出曲中的謬誤,因此史書記載民謠雲:「曲有誤,周郎顧」、「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29樓:戰爭史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是真的嗎?

30樓:匿名使用者

演義把周瑜醜化了,正史上的周瑜是完美的,胸襟廣闊,文韜武略,可謂是文武全才.諸葛亮只是在蜀國搞搞後勤的而已,歷史上沒有諸葛亮三氣周瑜這件事!!!

31樓:

劉備軍團裡沒有一個我看的上眼的

才能實在太爛

趙雲的傳說雖然很動人

但是他實際上沒什麼作為

32樓:匿名使用者

擺脫,不要看演藝,都被羅貫中給毒害了,真實的歷史是諸葛亮連周瑜的一個指甲都不如,周瑜才是三國時期第一號英雄人物,文韜武略風度翩翩,深謀遠慮,其統帥才能甚至不在曹操之下,諸葛亮就是外交和治國才能不錯,和魯肅差不多甚至稍有不如;帶兵打仗?他差遠了,神機妙算?騙鬼吧,可能是羅貫中會神機妙算差不多。

33樓:快樂縣仙女

一氣:赤壁大戰後,第二年,周瑜去奪取荊州,被諸葛亮搶先奪去。

二氣:周瑜本想借把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把劉備扣下,逼諸葛亮交出荊州,不料諸葛亮用計使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

三氣:周瑜向劉備討還荊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敗,結果病死了。

34樓:rain中朦朧

一:草船借箭

二:赤壁之戰

三:賠了夫人又折兵

35樓:匿名使用者

三氣周瑜

周瑜打黃蓋

諸葛亮搶荊州

36樓:匿名使用者

同意三樓~~~~~~~~~~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差太遠了

歷史上的周瑜是怎樣的人,歷史上的周瑜是一個怎樣的人?

周瑜 公元175年 210年 字公瑾。東漢末年東吳集團將領,傑出的軍事家。周瑜是孫策孫權的親信。在孫策開始打江東時,周瑜依附袁術,孫策基本上完成江東五郡的戰事後,周瑜離開了袁術,投靠孫策。孫策死後,周瑜以外將的身份將兵赴喪,疑似奪權,後調任巴丘任督將。赤壁之戰與程普分別帶了萬人 與備具進 戰勝曹操,...

歷史上的周瑜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歷史上的周瑜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真實的周瑜 性度恢廓,大率得人 雄烈,膽略過人 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三國志給與了極高的評價。人無完人,雖說周瑜也有缺點,但不是像 中的那樣,小肚雞腸眼裡容不得人,性度恢廓,謙讓服人,又雅量高致。在真正歷史上周瑜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周瑜,其實很好很好。帥氣,有情調 文武雙全,心胸廣闊,對朋...

歷史上的張良真的是儒家的嗎,歷史上的張良是道家的 秦時明月裡卻是儒家的 兩個張良是一個人嗎???????????

張良不是儒家,那時候儒家沒有幾個人,只是董仲舒的一力鼓吹,漢武帝的肯定,儒家才逐漸確立了在古代中國思想領域裡的霸主地位。張良是法家人物。一次,有人向劉邦建議,對功臣封賞,劉邦就派人鑄印。張良知道了大吃一驚,連忙找到劉邦 大王難道還不知道分封是禍根嗎?劉邦猛然醒悟,大罵出主意的人,消了印信。為加強 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