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中的三是指那三

2022-01-22 00:35:18 字數 3908 閱讀 4761

1樓:正達美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中的三 我認為是泛指的多。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完整的原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意思是:「不孝有三種,以沒有後代為最大。舜沒有告知父母就結婚了,這是怕無後,所以君子認為這和告知了差不多。

」另一種意思是:「不孝順的事情有三件,其中又以不守後代之責為大。娶妻本應先告訴父母,舜帝沒告訴父母而娶堯帝的二女為妻,就是不守後代之責,(因舜家庭情況複雜---其父和弟弟屢次想傷害舜的生命,)所以明理的君子看來,雖然沒有稟告父母,就和稟告了父母是一樣的。

」第一種解釋普遍為封建社會所接受,第二種解釋的支持者也不少,至於哪種理解是絕對正確的,則是見仁見智,不應輕易斷言某種解釋。

後來漢代人趙歧所做的《十三經注》。他在註釋孟子上面的話時,說:「於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這裡他把無後解釋為了「不娶無子」,從此開始了兩千多年的誤解 。但有意思的是,他認為第一不孝,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意思是第一不孝,是對父母無條件地屈從,容忍他們做不義之事。

把孟子的話翻譯成現代漢語,意思是:「不孝有三種,以不守後代之責為大。舜沒有告知父母就結婚了,這就是無後,但君子以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為舜出家在外,而且是堯要把女兒嫁給他)。

」也就是說,孟子的原話裡,並沒含有不生孩子就是不孝的含義。(三應是泛指多,並不是三種。)

趙歧所做的《十三經注》翻譯成現代文的意思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

我們分析原文不難發現,孟子的本意並非是我們平常瞭解到的含義。我認為更中肯的解釋應該是:「不孝的表現很多,但以不盡做後輩的本分為最。

舜在取妻的時候沒有稟告健在的父母,是沒有盡做後輩的本分。但君子認為舜雖然沒有稟告但與稟告了是沒有多大的區別(因為舜取妻是在堯考察了舜的德行後決定把女兒嫁給他的,而此時,舜的父母對舜還有偏見,稟告他們並沒有什麼好處)。」

那麼孟子的話為什麼會被斷章取義到這種程度!我個人以為這是宋明理學的故意。很明顯,《孟子》的文字不是隨便 一個人可以看得明白的,能看《孟子》的人文字的理解裡應該不會差到把這麼簡單的文字都誤解的地步。

所以這種誤解是一種故意,或者說是曲解。曲解的目的自然是為了闡述「存天理,滅人慾」的理學要旨。

2樓:為情殤的

「不孝有三」,一是指阿諛曲從,陷親不義,二是指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三是指不娶無子,絕先祖祀。 這是說1、凡事都聽父母的,縱容父母做壞事:2、在家貧父母老的情況下也不去謀求仕途或賺錢以養父母;3、沒有後代

3樓:匿名使用者

1.若不懂得順從父母的意思,違背父母的心意,陷害父母於不義,是為一不孝。

2.當父母親年老,為人子,若因家裡沒錢,無法侍奉父母親,使其三餐無法溫飽、生病無錢看醫,或者無功名,不能考秀才進士求得一官半職,為家揚名吐氣,是為二不孝。

3.為人子,若不娶媳婦,傳宗接代,沿襲家火,過年過節,無後代為祖先掃墓、祭拜是為三不孝。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個三是指哪三,除了無後的其它兩個是什麼?

4樓:律豔卉晉雰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十三經注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云:「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白話問解釋就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111111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指的是哪三不孝?

5樓:夫培勝許碧

不孝者三,一曰阿意曲叢,陷親不義;二曰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三曰不娶無後,絕其袒祀。

6樓:柔桂花扶庚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

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7樓:海玉蘭井申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完整的原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從原文裡能看出,這裡的「無後」,並不是指沒有後代,是沒有盡到後輩的責任的意思。那麼為什麼後代人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曲解為現在的意思呢?

後來漢代人趙歧所做的《十三經注》。他在註釋孟子上面的話時,說:「於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這裡他把無後解釋為了「不娶無子」,從此開始了兩千多年的誤解

。但有意思的是,他認為第一不孝,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意思是第一不孝,是對父母無條件地屈從,容忍他們做不義之事。

這就很值得我們回味了。很多同志說,為了父母去結婚。如果為了父母去欺騙一位異性而結婚,當然也就是「陷親不義」了,無後問題沒解決,反而犯了第一不孝

8樓:步夕慶雲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十三經注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云:「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白話問解釋就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分別指哪三個不孝?為什麼?

9樓:李顯微談國學

隨處可見的問題,無處可見的回答

10樓:解答困惑助理

你好,「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

所謂的不孝行為有三種。第一種行為就是男人到了結婚年齡不結婚,沒有娶妻生子,也就是沒有傳宗接代,是最不孝順的行為。第二種是父母明明有錯,子女卻不指出父母的錯誤,陷雙親於不義,讓父母留下惡名。

第三種是父母年事已高,生活諸多不便。而子女不求上進,反而待在家裡當啃老族。

孟子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請問這個"有三"是指那三?

11樓:停車楓林晚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十三經注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云:「於禮有不孝者三,

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12樓: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十三經注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云:「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用白話文來解釋就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13樓:匿名使用者

於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什麼意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是出自 孟子 意思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是最不孝的,而後代的責任就是應告訴父母自己娶妻生子之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什麼意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意為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是最不孝的。不孝有三是指 陷親不義,不求仕宦,無子絕祀。這三種不孝之中,...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指哪幾件事

現在很多人對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這句話有著錯誤的理解,大多數人認為無後為大指的是不能生兒育女傳宗接代為不孝之首,實際上並不是。我們來說說實際上古人所說的不孝有三,指的是哪三件事。一不孝為 不能事親,指的是不能孝養父母,愛護家人。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每一個人都應去孝敬我們的父母,也就是我們常...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不孝是什麼 誰知道 懸20分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出自 孟子 離婁上 原文是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十三經注疏 中在 無後為大 下面有注云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用白話文來解釋就是 一味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