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上等的智慧,為什麼成就了司馬懿 諸葛亮,卻毀了楊修 龐統和周瑜

2022-01-30 10:43:21 字數 4996 閱讀 7586

1樓:含含爸爸努力賺錢

同等資質的治國奇才,為什麼命運結局不同?以諸葛亮和龐統為例我來分析一下。

諸葛亮,龐統都是在荊州,也都是在劉備手下,一個死在落鳳坡,一個成為蜀漢丞相。

毫無疑問,二人都是頂級謀士,他倆的結局很不一樣。為什麼呢?性格決定命運。

諸葛唯謹慎,這種謹慎的性格成就了諸葛亮。這種性格有好處也有不足。

好處是穩,穩紮穩打,終成大器。不足就是,不會太冒險,而成不了奇功。

魏延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沒有采用,喚作龐統,估計是一拍即合。

鄧艾偷渡,才成就滅蜀奇功。

但是,愛冒險也就是風險大,雖然收益高,但是成功率就不高了。

龐統也想立奇功,他加入蜀漢比諸葛亮晚,急需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表現自己,如果成功,為劉備拿下劉璋,他將坐穩蜀漢第一謀士。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把自己姓名搭上了。

2樓:張叔大

司馬懿,諸葛亮,楊修,龐統,周瑜,雖然都很聰明,但每個人個性的不同,信念的不同,所以有了不同的命運。

司馬懿隱忍,所以有了最後的勝利;諸葛亮堅忍忠誠,所以有了千古賢名。

楊修雖然才高八斗,但恃才放曠,而且他的智慧更多的是在學識方面,並非政治智慧;龐統有智慧,但太急功近利;周瑜有智慧,但氣量小,容易被情緒矇蔽雙眼。

以上內容僅從演義方面討論,無關乎正史。希望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3樓:不見而視

首先,我們要說的是更接近事實的一些東西,而不是單純的演義。

楊修、龐統、周瑜都屬於英年早逝,而死因呢?

楊修作為一個臣子,參與了曹操兒子的奪嫡之爭,這樣的人一點都不冤枉,這裡和智慧無關,和個性張揚無關,要說個性,郭嘉同樣很個性,曹操非常信任郭嘉,甚至想託孤的,可惜他是早期就病逝。

龐統的死因就是單純的死於攻城戰,意外死亡,當然這裡很難說是不是他過於冒進

一個謀士竟然在攻城戰中死亡,本身就是一個很奇葩的事情。

最後是周瑜,單純病死的,對於周瑜,**中的汙衊真心無聊,真正的周瑜高量雅緻,是一個儒將,氣量甚大,只不過是因為病情而死亡的,就是一個翻版的郭嘉。

回顧三者,前兩者是「作死」,一個參與不改參與的鬥爭,一個沒搞清楚自己的本職,

而周瑜,只能說運氣不好。

如果諸葛亮更有智慧,他為什麼還是敗給了司馬懿

4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敗給司馬懿最要有三點原因:

1、諸葛亮受到漢族正統思想的影響,他是一個儒雅的人。謀略都被用於戰場,很少用於自身安全。他在《出師表》中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不是一個偶然的陳述,司馬懿受曹操的影響是「寧願負天下人,不願天下人負我」,更多的是考慮自己的安危和成功與否。

2、諸葛亮對君主的命令無不惟命是從,因此貽誤了許多出奇制勝的戰機,致使六出祁山,功敗垂成;而司馬懿帶兵打仗時,卻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信條,一切以軍事上的勝利為準則。司馬懿曾感嘆道:「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3、諸葛亮受恩於劉備,常常想著報恩。諸葛亮曾泣曰:「吾非不知。

但受先帝託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盡心也!」可見諸葛亮心中的負擔之沉重;而司馬懿既無忠君之意,更無報恩之心,一切以掌握兵權為大,有了兵權就有了一切,因此司馬懿一生都在謀劃如何牢牢掌握兵權。

擴充套件資料

諸葛亮六出祁山:

建興十年(232年),諸葛亮在黃沙休兵勸農,製作木牛流馬等,並且練兵講武,準備再次北伐。  建興十一年(233年)冬,諸葛亮為再次北出祁山派遣諸軍運米,集結大軍於斜谷口,治斜谷邸閣。

建興十二年(234年)二月,諸葛亮經過三年勸農講武的準備,率大軍出斜谷道,據武功五丈原(今陝西省岐山南),屯田於渭濱,同時派使臣到東吳,希望孫權能同時攻魏。四月,蜀軍到達郿縣,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紮營寨。司馬懿則率領魏軍背水築營,想再次以持久戰消耗蜀軍糧食,令蜀軍自行撤退。

魏將郭淮認為蜀軍必會爭奪北原,司馬懿認同,便派郭淮先前往防備。果然,蜀軍到來,但被郭淮擊退。  諸葛亮考慮到前幾次北伐都因為運糧不繼,導致功敗垂成,於是開始在渭、濱的居民之間屯田生產糧食,百姓亦相安無事,一切如常。

而孫權也響應蜀漢,親率十萬大軍北上攻魏,但被魏明帝曹叡親自率軍打敗。

諸葛亮派虎步監孟琰駐武功水北,適逢水漲,阻斷了諸葛亮和孟琰的聯絡。司馬懿趁機出兵進攻孟琰。結果諸葛亮一方面派工兵架橋,一方面派弩兵向司馬懿的部隊射箭。

司馬懿看到橋快架好,只好撤退了。魏、蜀兩軍相峙了百多日,其間諸葛亮多次派人挑戰,司馬懿軍始終堅守不出。其後諸葛亮故意讓人帶一套女人的衣服、頭巾送給司馬懿,表示司馬懿就像女人一樣。

魏軍將領見此情形都火冒三丈,紛紛要求出戰,為了搪塞將領們的要求,司馬懿假意上表給魏明帝請戰。曹睿便派衛尉辛毗為軍師,到前線節制司馬懿。

司馬懿曾向蜀漢使者詢問諸葛亮的睡眠、飲食和辦事多少,不打聽軍事情況,使者答道:「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 上的責罰,都親自披閱;所吃的飯食不到幾升。」司馬懿告訴人說:

「諸葛孔明進食少而事務煩,他還能活多久呢!」

諸葛亮乃分兵屯田,在魏國境內與魏國百姓共同種糧自給自足,打算長期駐紮下去,但諸葛亮卻因過於操勞而病重。

5樓:大路五點一刻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

道,論智慧、兵法、謀略,諸葛亮都遠勝於司馬懿一籌,他不僅能用一座無人把守的空城讓司馬懿兵退三十里,但是最後諸葛亮還是敗給了司馬懿。

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為什麼鬥不過司馬懿?其中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四條:

1,諸葛亮受到漢家正統思想薰陶,一身儒雅之氣,兩袖君子之風,謀略多用於戰場對陣,心機卻很少用於自身安危,他在《出師表》中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並非是偶然之言;而司馬懿受到的是曹操的「寧願負天下人,不願天下人負我」的唯我思想影響,為人處世,上陣交兵,總是先考慮自己的生前身後、成敗功過。

2,諸葛亮受到漢家正統思想薰陶,總是用「天授皇權」的思想來約束自己的行為舉止,每次後主劉禪一道撤兵的聖旨,諸葛亮無不惟命是從,因此貽誤了許多出奇制勝的戰機,致使六出祁山,功敗垂成;而司馬懿帶兵打仗時,卻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信條,一切以軍事上的勝利為準則。對諸葛亮的做法,司馬懿就曾感嘆道:「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3,諸葛亮受先主劉備知遇之恩,因而一生常懷報恩之心,不論平時生活,還是率軍打仗,無不以報恩為大,這就大大加重了他為人做事的負擔,曾有人見諸葛亮事必躬親,夜以繼日,就勸阻說:「今丞相親理細事,汗流終日豈不勞乎?」諸葛亮泣曰:

「吾非不知。但受先帝託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盡心也!」可見諸葛亮心中的負擔之沉重;而司馬懿既無忠君之意,更無報恩之心,帶兵打仗一身輕鬆,一切以掌握兵權為大,有了兵權就有了一切,因此司馬懿一生都在謀劃如何牢牢掌握兵權。

4,諸葛亮一生謹慎,處世小心,不論平日政務,還是率軍出征,他總是身體力行,事必躬親,甚至到了事無鉅細的地步,這樣不僅影響他在軍事上精力的集中,而且也加重了他體力上的付出,再加上他生活樸素,吃食簡單,這無疑加快了他衰老的速度;而司馬懿對諸葛亮的這些做法頗有微詞,曾有一次,司馬懿詢問諸葛亮派來的使者說:「孔明寢食及事之煩簡若何?」使者答曰:

「丞相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所啖之食,日不過數升。」司馬懿便告訴帳下的諸將說:

「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不久,諸葛亮便病逝於五丈原。

從古至今,諸葛亮始終被人們認為是正人君子,而司馬懿卻被人們一直稱為奸滑小人,諸葛亮的正人君子的風範卻成了他六伐中原、無功而返的主要原因,而司馬懿的小人行徑反倒成了他克敵制勝、功成名就的法寶。可見,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有它不可逆轉和難以預料的自然規律。

6樓:長風萬里送秋雁

戰術上,司馬懿不如諸葛亮,但戰略上,司馬懿更勝一籌!他知道自己單場戰鬥不是諸葛亮的對手,所以就儘量不打,而是依靠城牆、關隘的防禦進行對峙。司馬懿比諸葛亮還大兩歲呢,但不論拖蜀魏兩國國力,還是拖諸葛亮司馬懿兩人健康壽命,司馬懿都佔便宜。

魏的國力強於蜀,這不用多說。但諸葛亮雖然比司馬懿年輕兩歲,司馬懿卻料定諸葛亮必死到自己前面。這是為什麼呢?

諸葛亮要做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那種賢相,活得必然累。自己兒子又年幼,自己家族的未來也繫於自己一身。要公私兼顧又要維護自己的聲譽,諸葛亮活得確實累。

司馬懿則不同。司馬懿本就是個野心家,他不怕別人說他玩弄權術,這一點,他的壓力就比諸葛亮輕不少。而且兩個兒子也爭氣,朝中只有一個不成器的曹爽能勉強與之為敵。

司馬懿活得其實很輕鬆很自在。這樣的話,只要不出什麼極大意外(比如說房子塌了,被馬踹了)司馬懿必然比諸葛亮長壽。

司馬懿懂得利用現成的優越條件,所以笑到最後。

7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作為**人物深入人心,他的所謂智慧大多是羅貫中的虛構。羅貫中為什麼要把劉備塑造為正義的代表,關羽弄成忠義的化身,諸葛亮抬高到智慧的頂峰?這全出於羅貫中本人狹隘的儒家忠君思想。

歷史上的諸葛亮更加精通內政,對行軍打仗卻是個二流貨色,在識人用人上也充分表現出他的心胸狹隘和任人唯親,蜀國人材匱乏很難不歸咎於諸葛亮的剛愎自用和目光短淺。當然他三分天下的戰略眼光也是值得肯定的,這是他一生唯一的亮點。

我們後人評價歷史人物應該依據歷史材料,而不是可笑地依據**文字。歷史**雖然也依據一定的歷史事實,但出於藝術作品的本性,虛構永遠是第一位的。認為諸葛亮是最有智慧的人,這是沒文化的老百姓一種善良的誤會,但作為當代青年,應該用更加科學、求實的眼光去看待歷史。

8樓:賣瓜少年劉二狗

因為說諸葛亮聰明那就顯得你太平庸了 說司馬懿聰明 反倒惹人注意 顯得你聰明 就像剛開始大家都覺得劉備仁義 曹操奸詐 而現在都覺得劉備假仁義 曹操真英雄一個道理

9樓:匿名使用者

從歷史看來,當時水鏡先生說的是反話,因為諸葛亮就是那時出生的,改變不了事時,亮跟本就沒有遇到好主子,也不明智的劉備在當了黃帝就目中無人,自以為是,這就不是明君,導致最後敗了,也浪費了一代奇才,罪過……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從古直今,能有幾人?

10樓:匿名使用者

別聽他們,瞎捧諸葛亮!諸葛亮的智慧全是捧出來的!古人說知人者智,知己者明!

諸葛亮根本最基礎的都做不到!如何能叫更聰明!可笑!

這兩方面司馬懿都做到了!作為作為謀士!諸葛亮也不及格,!

謀士第一謀,謀己!諸葛亮也沒做到!這樣沒有智慧的人怎麼可能和司馬懿的智慧來比!

諸葛亮用自己的道德綁架了自己!司馬懿沒有!所以諸葛亮必敗!

司馬懿與諸葛亮和程昱哪個出色 為什麼

諸葛亮的才智應該略勝司馬懿一籌,當時諸葛亮派馬稷守街亭,聽說馬稷紮寨之事便預先知道敗局已定,命諸將撤退,剛到西城,司馬懿來攻。孔明獨坐城樓上演了一出空城計。後來司馬懿得知這是諸葛亮的計謀時,不禁感嘆自己不如孔明。上演空城計後,諸葛亮病危,司馬懿料知諸葛亮已死,便派兵攻蜀,忽見諸葛亮坐小車迎敵,嚇得魂...

諸葛亮打得贏曹操為什麼卻勝不了司馬懿

就歷史來說,諸葛亮沒有那麼逆天的軍事才能,蜀漢和曹魏相比也確實更弱,打不贏是必然,取勝是偶然,而在演義裡面,諸葛亮前期的風格和後期相比,變化很大,前期的諸葛亮鋒芒畢露,正是劉備勢力上升的階段,而後期,在蜀國遭受數次失敗的打擊後,國力一損再損,諸葛亮只能採取保守的風格來延續政權,不敢再過於冒險行事,打...

為什麼晉朝建立者司馬懿的廟號是高祖,司馬昭的廟號卻為太祖?兒子的廟號規格竟然高於父親

高祖太祖兩者其實是等價的。其中 高祖 是漢朝以後的新名詞。漢以前流行一祖二宗。這個 一祖 是始祖,即所謂始受封者 第一個接受分封的人 所謂 二宗 是指太祖和太宗,其中太祖是始受命者 即第一個接受天命的人,成為天子 裡面壓根兒就沒有 高祖 這個稱呼。到了劉邦建立漢朝,長期戰亂很多禮儀規矩都失傳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