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合夥人金林
1、文章著重論述做學問的道理,指出人的天賦才資並非決定學業有否成就的條件,只有通過主觀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2、先講為學的難與易的關係並非一成不變,而可相互轉化,轉化的條件在於人的主觀努力,平庸與聰明的關係也可轉化。
3、通過僧人的故事指出,自恃聰明而不學者必敗,愚庸者能勤奮學習則必有成就。全篇採用以虛帶實,就實論虛的寫法,兩僧對比,例證生動,觀點鮮明。
故事簡介:
四川邊境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其中一個富裕。窮和尚對有錢的和尚說:「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麼樣?
」富和尚說:「您憑藉著什麼去呢?」窮和尚說:
「我只需要一個盛水的水瓶一個盛飯的飯碗就足夠了。」
富和尚說:「我幾年來想要僱船沿著長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沒有成功。你憑藉著什麼去!
」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了,把到過南海的這件事告訴富和尚。富和尚的臉上露出了慚愧的神情。
擴充套件資料
《蜀鄙二僧》的啟示:
1、現實社會中,各人的資源條件往往有很大差別,但對許多事情,條件好的不見得就能成功。只說不練,不去實施,再好的想法還是空的。要勇於實踐,發揮好主觀能動性,不利環境下往往也能爭取到更好的結果。
2、做事要有決心、有決斷,勇於邁出第一步,不要被可能的困難嚇倒。要積極實踐,在實踐中解決困難、積累經驗,而不是停滯於籌劃之中。同時,良師益友對人的成長也有重要幫助。
2樓: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
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才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才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
聖人之道,卒於魯也傳之。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貧者語(yù)於富者曰:「吾欲之⑨南海,何如?」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bō)足矣。
」 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持①而往?
」越明年②,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 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裡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蔫。
人之立志,顧③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聰與敏④,可持⑤而不可持也;自持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⑥者也。昏與庸⑦,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⑧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註釋】 ①持:同「恃」憑藉。 ②越:
到,及。明年:第二年。
③顧:表示較強的轉折副詞,可譯為反而,卻。 ④聰:
耳朵聽覺靈敏,引申為有智慧。 敏:反應迅速,引申為機智。
⑤持:筆者懷疑可能為誤寫,同「恃」。 ⑥敗:
衰弱,頹廢。這裡為使動用法,可譯為使自己荒廢。 ⑦昏:
糊塗。庸:平常。
這裡指不聰明,才華不出眾。 ⑧限:限制。
⑨之:到,往,去。 10至:
到,達到。 11慚色:慚愧的神色。
慚,慚愧。 12欲:想。
13往:去。 14.
語:告訴、說。 15.
於:對。 16.
何如:怎麼樣。 17.
下:指順江而下。 18.
猶:還、尚且。 19.
明:第二。 20.
缽:和尚盛飯的碗,底平,口略小,形稍扁。 21.
顧:難道、反而。 22.
哉: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嗎"。 23.
足:足夠。 24.
以告富者:把到達。「以」後面省略了「之」,以之,把這件事。
25.南海:這裡指佛教聖地普陀山(在今浙江舟山)。
編輯本段譯文:
蜀地偏遠的地方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其中一個富有。貧窮的和尚對富有的和尚說:「我想去南海,怎麼樣?
」富和尚說:「您憑藉著什麼去?」貧窮的和尚說:
「我只要一個水瓶和一個飯碗就夠了。」富有的和尚說:「我多年來想要僱船南下,到現在還沒去成;您憑著什麼去?
」到了第二年,貧窮的和尚從南海回來了。他把到達南海這件事告訴富有的和尚,富有的和尚聽了,有慚愧的神色。 四川(西蜀)距離普陀(南海),不知道有幾千裡遠,富和尚無法到達然而窮和尚卻到達了。
一個人樹立志向,難道還不如屬地偏遠地方的這個和尚麼?所以(一個人的)聰明才智(有時)可以依仗(有時)卻不能依仗;自己依仗自己的聰明卻不努力學習的人,是自己荒廢了自己(的聰明)的人。糊塗和平庸,(有時)可能限制人(有時)卻不一定會限制人;不因為自己的平庸就放棄自己,而努力學習不知疲倦的人,是自己激勵自己(走向成功)的人。
3樓:
原文: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缽足矣。」
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持而往!」
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
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裡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蔫。
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人們訂立志向,還不如四川偏僻地方的兩個出家啊?
譯文:四川的偏遠山區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一個富有。
有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去南海朝佛,你看行嗎?」富和尚說:
「你依靠什麼去呢?」窮和尚說:「我只要一隻水瓶和一個飯缽就夠了。
」富和尚不以為然:「我幾年前就想僱條船順江下南海,到現在還沒去成;你一無所有,就別做美夢吧!」
可第二年,窮和尚竟然從南海朝佛回來了。他把自己的雲遊經過講給富和尚聽,富和尚聽了,慚愧得羞紅了臉色。
4樓:love之天使
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做,那麼困難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麼容易的事情也困難了。人們做學問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
只要學習,那麼困難的也容易了;不學習,那麼容易的也困難了。
四川的邊境上有兩個和尚,其中的一個貧窮,其中的一個富有。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去南海,怎麼樣?」
富和尚說:「您靠什麼去呢?」
窮和尚說:「我靠著一個水瓶一個飯缽就足夠了。」
富和尚說:「我幾年來想僱船而往下游走,還沒有能夠去成。您靠什麼能去!」
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了,告訴富和尚。富和尚顯出了慚愧神色。
四川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達可是窮和尚到達了。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那個窮和尚嗎?
5樓:君子如蘭
意思是不要讓人們鬥志強一點不要被外物所逃惑到。
6樓:厹珈藍穎
四川的偏遠山區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一個富有。
有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去南海朝佛,你看行嗎?」富和尚說:
「你依靠什麼去呢?」窮和尚說:「我只要一隻水瓶和一個飯缽就夠了。
」富和尚不以為然:「我幾年前就想僱條船順江下南海,到現在還沒去成;你一無所有,就別做美夢吧!」
7樓:市悟
比喻窮與富不是事業成功的關鍵條件。決定事物成敗的,是內在因素,而不是客觀條件。
我們一定不要做那表面富有,頭腦卻空空的富僧,而要學習窮僧矢志不移、不畏難艱的精神。
8樓:佐ily曉ily佑
不要亂髮資訊了哈哈哈哈
蜀鄙二僧文言文翻譯
9樓:北極雪
譯文:四川的偏遠山區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一個富有。有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
「我想去南海朝佛,你看行嗎。」富和尚說:「您憑著什麼去。
」窮和尚說:「我只要一個水瓶和一個飯缽就夠了。」富和尚不以為然:
「我幾年前就想僱條船下南海,到現在還沒去成。您憑著什麼去。」。
可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朝佛回來了。他把自己的雲遊經過講給富和尚聽,富和尚聽了,有慚愧的臉色。從四川到南海,不知道有幾千裡遠,富和尚無法到達然而窮和尚卻到達了。
一個人樹立志向,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這個和尚。所以(一個人的)聰明才智(有時)可以依仗(有時)卻不能依仗。自己依仗自己的聰明卻不努力學習的人,是自己荒廢了自己(的聰明)的人。
糊塗和平庸,(有時)可能限制人(有時)卻不一定會限制人。不因為自己的平庸就放棄自己,而努力學習不知疲倦的人,是自己激勵自己(走向成功)的人。
10樓:匿名使用者
譯文:蜀地邊疆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其中一個富裕。窮和尚對富和尚說:
「我想要到南海(普陀山)去,你看怎麼樣?」富和尚說:「您憑藉著什麼去呢?
」窮和尚說:「我只需要一個水瓶一個飯缽就足夠了。」富和尚說:
「我幾年來想要僱船沿著長江下游而去南海(普陀山),尚且沒有成功。你憑藉著什麼去!」
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了,把到過南海的這件事告訴富和尚。富和尚的臉上露出了慚愧的神色。
四川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達窮和尚到達了。一個人立志求學,反倒還不如蜀地邊遠之處的一個和尚嗎?
11樓:愛
蜀鄙二僧全文翻譯,蜀鄙二僧文言文翻譯
蜀地偏遠的地方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其中一個富有。貧窮的和尚對富有的和尚說 我想去南海,怎麼樣?富和尚說 您憑藉著什麼去?貧窮的和尚說 我只要一個水瓶和一個飯碗就夠了。富有的和尚說 我多年來想要僱船南下,到現在還沒去成 您憑著什麼去?到了第二年,貧窮的和尚從南海回來了,把到達南海這件事告訴富有的...
蜀鄙之僧古文的續寫,蜀鄙二僧文言文翻譯
原文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曰 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 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持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裡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蔫。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註釋 蜀 現在四...
益蜀這個字念什麼,是什麼意思
蠲 ju n 除去,免除 除。免。顯示,昭明 惠公 其大德 古同 涓 清潔。古代稱一種多足蟲。ju n 1 除去bai 驅出 去掉。du同 捐 宜弘大務 zhi,蠲略細微。後漢書 慮植dao傳 十家租稅九家內畢,虛受吾君蠲免恩。容 白居易 杜陵叟 2 又如 蠲資 出資 蠲恤 免去勞役賦稅等項,並給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