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戰國時期自晉文公開始,晉國處於霸主地位,還經歷晉襄公接霸、晉景公失霸、最後晉悼公復霸中原,最後被三家分晉。從大起到大落,但晉國稱霸百年有餘。
公元前632年晉楚兩軍在城濮大戰,晉軍打敗了楚軍。戰後,晉文公在踐土會盟諸侯,周王也來參加,冊命晉文公為霸主。是齊恆公之後的第二個霸主,公元前546年,中小國家此後要對晉楚同樣納貢,晉楚兩國平分了霸權。
晉襄公時期晉秦發生崤之戰,晉國打敗秦國,晉襄公接霸中原。楚成王不甘將霸權交與晉國,出動大軍征服陳國、蔡國,進攻鄭國,晉國於泜水之戰大敗楚國。使楚國霸業結束。
晉悼公前573年至前558年在位,鑄造軍國霸權,尊天子而令諸侯,完全獨霸中原。
公元前433年(晉幽公元年),晉公室僅剩下絳、曲沃兩邑作為奉祀的地方,晉幽公反而要去朝見韓、趙、魏三家。屬於最末諸侯國。於公元前349年韓、趙、魏三家分晉,晉國退出了春秋戰國的舞臺。
擴充套件資料
三家分晉的故事
晉平公以後,晉國範、中行、智、韓、趙、魏六卿之間鬥爭激烈。晉定公時,範、中行兩家首先敗亡。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共滅智氏,晉國已被三家瓜分。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冊封韓、趙、魏為諸侯,史稱「三家分晉」。前349年,末任晉侯晉靜公被殺,晉國覆滅。
晉國鼎盛時期,地域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陝西省東部與北部、河北省中部與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東西北部與內蒙一部的廣大地區。
2樓:靈魂巡遊者都藍
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開始在今天的山西省南部,後來拓展到包括今河北省、河南省、陝西省的一部分。
晉國(前2023年—前376年),春秋時期姬姓諸侯國,春秋五霸之一。國君出自周成王之弟唐叔虞。唐叔虞之子晉侯燮父徙居晉水,至晉孝侯時,國都名翼(今山西翼城縣);曲沃代翼之後,晉獻公遷都絳(今山西翼城縣東南),別都曲沃(今山西聞喜縣東)。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天子冊封晉國三位卿大夫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韓、趙、魏瓜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晉國是稱霸時間最長的諸侯國。
晉國國都最初為唐(今山西翼城西,一說太原西南),晉獻公遷都絳(今翼城東南),別都為曲沃(今山西聞喜)。晉景公時遷都新田,稱之為新絳。
歷史西周初,周成王封其弟叔虞於唐(今山西翼城西),為當時重要封國之一。叔虞子改稱晉,後曾遷都於曲沃(今山西聞喜)、絳(即翼,今山西翼城)、新田(今山西侯馬)等地。西周末年,晉文侯擁戴平王東遷洛邑,殺死在西周故地自立的攜王,為東周的締造立下大功,受到平王獎賞。
春秋初,晉國內部出現公室與貴族爭奪君位的長期鬥爭。從晉昭侯元年(前745)封其叔成師於曲沃,到晉緡侯二十八年(前679)曲沃武公正式受命為晉侯,經過六七十年,才以旁枝取代大宗,重新建國。新建的晉國充滿活力,武公之子獻公(前676-前651在位)大力擴張,曾伐滅耿、霍、魏、虞、虢等國,並戰勝驪戎、赤狄等族。
其後因爭奪君位,晉國發生短期內亂,但到文公(前636-前628在位)即開創霸業。城濮之戰,晉國打敗楚國,大會諸侯,被周襄王正式賜命為霸主。以後象秦、齊這樣的大國都無法與之對抗。
能長期和晉較量的只有楚,但雙方互有勝負,形成兩強更迭把持中原霸權的局面。春秋初年,受封於曲沃的公子成師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終於奪得君位。獻公吸取這一歷史教訓,對同姓公族採取殺戮和放逐的策略,而任用異姓大臣為輔佐。
靈公時,趙盾殺君更立他人,開晉大臣專權的先例。以後,各異姓大臣的勢力愈來愈大。厲公(前580-前573在位)為加強公室、削弱強臣,曾利用大臣間的矛盾誅滅掌權的異姓大臣,但接著自己也被另兩家大臣欒氏、中行氏所殺。
悼公時(前572-前558在位)君權曾有所加強,但也未能扭轉局勢。昭公(前531-前526在位)以後,晉國形成強大的範、中行、知、韓、趙、魏六卿,公室已不復成為重要力量,六卿之間爭權奪利的鬥爭更加激烈。定公時(前511-前475在位)範、中行兩家首先敗亡。
哀公四年(前453),韓、趙、魏三家又共滅知氏,三分其地,晉國實際上已被三家瓜分。烈公十九年(前403),周威烈王正式承認韓、趙、魏三家為諸侯。靜公二年(前376),韓、趙、魏三國廢靜公,建立近七百年的晉國滅亡。
重要事件/晉國
前739年,晉昭侯把曲沃封給晉文侯的弟弟桓叔,晉國被分成兩個行政區
前679年,曲沃武伯統一晉國,周釐王封曲沃武伯為晉國君主,並列為諸侯,曲沃武伯改名為晉武公
前661年,晉國佔領了耿國、霍國和魏國
前656年,驪姬之亂,世子被迫自殺,重耳逃走
前655年,晉國使用假途伐虢之計,佔據虞國和虢國
前651年,晉獻公逝世,驪姬之亂結束,晉惠公即位。
前646年,因為晉惠公拒絕向秦國賣糧食賑濟饑荒,秦穆公大怒,在韓之戰攻打併打敗晉國。
前636年,重耳(晉文公)即位
前632年,晉楚城濮之戰,晉國打敗楚國
前628年,晉文公駕崩,其子晉襄公即位
前627年,晉秦餚之戰,晉國打敗秦國
前621年,晉襄公逝世,其子晉靈公尚幼,國相趙盾掌握政權。
前607年,晉靈公被殺,其叔晉成公即位
前600年,晉成公逝世,其子晉景公即位
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知氏
前403年,韓、趙、魏三家為諸侯。
前349年,韓、趙兩國殺晉君,晉國滅亡
3樓:湛藍隕石的隕石
晉國在春秋時期是霸主之一,但到戰國時代卻被瓜解體了。
晉國在晉獻公時期開始崛起,通過一系列兼併戰爭和擴張舉措,實力大漲,到 晉文公繼位後平定周王室子帶之亂,並在城濮之戰中大敗楚國,一戰而霸,登上春秋霸主地位。晉襄公時期又先後在餚之戰和彭衙之戰中大敗秦國,繼其父再為中原霸主。晉厲公繼位後更是連敗秦、狄,並在鄢陵之戰再敗楚國,復霸天下。
晉悼公時期晉國國力達到頂峰,軍治萬乘,延續了晉國百年的霸業,使晉國成為春秋時期稱霸時間最長的國家。可以說是春秋時期一大傳奇。
但就是這一強國,隨著時間的發展,國君逐漸大權旁落,晉平公以後,晉國形成範、中行、智、韓、趙、魏六卿把持大權的局面,後來經過一系列兼併,韓、趙、魏三家成最後贏家,滅掉其他三家,把持晉國朝局,但三家之間也是紛爭不斷,最終,韓趙魏三家分晉,分別建立韓趙魏三國,進入戰國時代後皆為戰國七雄之列,反而曾經強盛一時的晉國卻分崩離析,不復存在。
4樓:繼潤
晉國鼎盛時期,地域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陝西省東部與北部、河北省中部與南部、河南省北部、西部、山東西北部與內蒙一部的廣大地區。
5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主體部分在今天的山西省,其餘領土包括今河北省、河南省、陝西省的一部分。
6樓:殺無赦
不是春秋戰國,而是春秋時 晉國大概在現在的山西中東部,河南的西部,陝西的東北部。戰國三家分晉了。
春秋戰國時晉國皇帝列表
7樓:聽婷說歷史
公元266年2月司馬炎受魏禪稱帝,改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
1、武皇帝—司馬炎
2、孝惠皇帝—司馬衷
3、孝懷皇帝—司馬熾
4、孝愍皇帝— 司馬鄴
公元317年4月司馬睿稱晉王,次年4月稱帝,沿晉國號,定都建康,史稱「東晉」。
1、元皇帝—司馬睿
2、明皇帝—司馬紹
3、成皇帝—司馬衍
4、康皇帝—司馬嶽
5、穆皇帝—司馬聃
6、哀皇帝—司馬丕
7、海西公—司馬奕
8、簡文皇帝—司馬昱
9、孝武皇帝—司馬曜
10、安皇帝—司馬德宗
公元403年12月桓玄受晉禪稱帝,改國號楚,定都建康,史稱「桓楚」。
1、宣武皇帝 —桓溫
2、武悼皇帝 —桓玄
3、桓謙
公元405年5月司馬德宗復辟稱帝,復國號晉,定都建康,史稱「東晉」。
1、安皇帝 —司馬德宗
2、恭皇帝 —司馬德文
公元420年6月劉裕受晉禪稱帝,改國號宋,定都建康,史稱「劉宋」;晉亡。
擴充套件資料
晉朝(266年-420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其中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一,東晉則屬於六朝之一,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公元266年司馬炎篡魏,建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公元280年滅吳,完成統一。
317年,晉室南渡,司馬睿在建鄴建立東晉。
司馬懿,字仲達,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司馬師(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的奠基人之一。
司馬鄴,晉愍帝(313年—317年在位),西晉最後一位皇帝。
司馬德文(386年—421年),字德文, 即晉恭帝,東晉最後一位皇帝。
8樓:淺羽皆人
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媧皇女媧、黃帝軒轅、炎帝神農等都不是真正帝王,僅為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其「皇」或「帝」號,為後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稱「後」,商朝君主稱「帝」,周天子稱「王」。戰國諸侯大多僭越稱王,尊周天子為「天王」。
秦王嬴政統一中國,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國首位皇帝,自稱「始皇帝」。從此「皇帝」取代了「帝」與「王」,成為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帝者,生物之主,興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謂之帝」。「皇為上,帝為下」。古人所說的「皇帝」,意指天地,而「皇帝」一詞則是告訴人們,天地是萬物之主。
中國最早所謂的「皇帝」,是對「三皇五帝」的統稱。三皇指天皇、地皇和人皇,是傳說中的三個古代帝王;「帝」原指宇宙萬物至高無上的主宰者,即天帝,後來許多國家混戰,各自稱帝,出現西帝、東帝、中帝、北帝等,使天上的「帝」來到人間,成為超越「王」的人間尊號(也有說是部落時期的黃帝、炎帝、蚩尤等)。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自認為「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將「皇」「帝」這兩個人間最高的稱呼結合起來,作為自己的稱號,從此天子稱為皇帝。先秦時期,中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王」、「後」或單稱「皇」、「帝」,如:帝堯、帝舜、夏後禹、商湯王、周文王、周武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吞併六國,統一天下。嬴政自認為這是亙古未有的功業,甚至連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變「王」的稱號,就「無以稱成功,傳後世」,於是讓李斯等人研究一下怎麼才能改變自己的稱號,以顯示自己的「豐功偉績」。李斯等人商議後報告秦王說,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貴,可改「王」為「泰皇」。
嬴政反覆考慮,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決定兼採「皇」、「帝」之號,將這兩個稱呼結合起來稱為「皇帝」,成為帝制時代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嬴政自稱「始皇帝」,後世俗稱「秦始皇」 ,從此天子稱為皇帝。至我國明代,行文中「皇帝」一語已經很常見,如明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神道碑》:
「皇帝曰:『巡撫僉都御史可立厥治行勞哉,賜汝朱提文蟒。汝(袁可立)嘉而毛帥驕愎不協,蠱於兵,滿蒲昌城襲報用敢獻功。」皇
誰有春秋 戰國 秦漢 三國 晉的名人簡介
建議你看下資治通鑑,和陳壽的三國志 春秋 孔子 勾踐 戰國 藺相如 樂意 廉頗 秦朝 項羽 蕭何 韓信 張良 李斯 漢朝 衛青 張騫 霍去病 三國 諸葛亮 張飛 關羽 趙雲 馬超 黃忠 很多哦 晉朝 王沈 何曾 山濤 王浚 春秋戰國秦漢三國晉這些朝代有哪些名人?春秋 管仲 齊桓公 晉文公 趙盾 秦穆...
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晉南北朝
1 夏朝 夏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1600年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王朝。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領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並最終將部落聯盟首領之位禪讓於他,是夏王朝的開端。大禹死後,其子啟即位,即歷史上所謂的 大禹傳子 宣告了部落聯盟 禪讓制 的結束和封建世襲制的開始。2 商朝 商 公元前1600...
是三國在先還是春秋在先,三國時期和春秋戰國時期哪個早
春秋先。春秋時期是中國歷史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史稱 春秋時期 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 季 月 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 夏 秋 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 春秋 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元年 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