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六球球
無始無明是從無始以來,就都為此無明所迷而不能覺了。無明即不覺,不覺是無有始的,不能去找它底開頭(眾生『從本來』就『念念相續,未曾離念』,而被稱為『無始無明』的。)
把這個無明一打破,即見佛性。一念無明乃妄念之起,此妄念乃永久不能斷的,是無始無終的,將來我們見佛性後,妄念皆變為佛性,古人云:「無明實性即佛性。」
【問】:無始無明可破,與一念無明不可斷的道理?
【答】:無始無明譬如盜魁,一念無明譬如股匪,六根譬如賊匪所用的**。欲為民除患,必須剿賊,但擒賊要擒王,所謂「殲厥渠魁,脅從罔治」,盜首巳除,股匪無主,則其受撫也必矣。
若不擒魁首而擒附從,不特擒不勝擒,即一時股匪剿盡,而他時賊王仍再招新匪,賊患仍不可平。六根煩惱一念無明,皆從根本無明(即無始無明)而來,根本無明者,根本就不明亮,而迷昧本來妙明自性也。再設譬喻,譬如有留學生從外國回來,他的學問很好,本可在上級社會謀生,但接引無人,發展無路,因而賦閒,惟上有父母,下有妻子,仰事撫蓄,全無依靠,於是為環境所迫,挺而走險,斯文作賊,無奈為人所執,送諸有司,審問之下,得悉來由,苟有司善為之謀,則告誡一番,後當代覓一枝棲,以解決其生活問題,則他不但不再為盜,從此上進,造福社會;蓋推其為盜之由,存於衣食無著,今得其所,已除為盜之因,則何來犯罪之果?
若有司不揣其本,而齊其未,惟其犯罪之果是治,而不究其犯罪之因,將其監禁,殆至期滿,釋放出獄,豈知他從此膽氣加壯,由小賊而變為大盜矣;此有司之不善處理也。是喻何解?留學生喻腦筋,境遇困窘喻根本無明,為盜披囚喻造業受苦,善處置之有司代尋職業喻大乘人斷根本無明(即無始無明)。
本來面目
無始無終無始無明
無知無覺
無始有終
可以打破
見聞覺知
淨緣染緣
無始無終
一念無明
無始無終
不可破眼耳鼻舌身意
無始無終
用功——以眼耳鼻舌身意之隨便一根打破無始無明以上來自《月溪禪師問答錄》
無始無明一破,見了佛性,我個人覺得見了佛性就斷了無明,何來相應?
2樓:畫家曲林旭
無始無明是由一念無明組成,念念無明就不出輪迴,破無始無明即開悟,和佛悟的沒有兩樣,只是這個菩薩習氣還在,還得漸除,才能證果。
3樓:匿名使用者
無始無明與一念無明,自無始以來就有的,不能見佛性即為無始無明所遮障,無始無明是空空洞洞、一無所有、無知無覺、不起念,禪宗所說的黑漆桶底、無明窠臼,把這個無明一打破,即見佛性,是無始而有終的;一念無明乃妄念之起,此妄念乃永久不能斷的,是無始無終的,將來我們見佛性後,妄念皆變為佛性,古人云:「無明實性即佛性。」
4樓:匿名使用者
佛在楞嚴經中說,本覺非明,因明立所,所即妄立,生汝妄能。
經教正文,在此不作詮釋,有一比喻,略示一斑:我們在入睡時突然做了一個夢,這個夢是因為什麼做的呢,「似乎」沒有原因,什麼時間做的呢,也不知道。夢的過程中,我們不知道是在做夢,把一切夢境裡的一切相,當成了實有。
這時候我們就在「無明」中了,也就是「迷」,知道是夢就是「覺」的開始。。
夢(一念無明)不可消滅,但可以依夢來證明有個做夢的「心」的存在(以假修真破無始無明)。
注:本覺沒有明與不明,當有個「明」的時候世界就要隨著妄立了——最初進入「夢」的「心行」非常細微難知。
我們眼前的世界(法界)和夢一樣,一切皆是心念所成虛妄之相,故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5樓:王子亦大家
忽悠人的話,不可知論。
「無始無明」與「一念無明」分別是什麼意思?
6樓:可可**沒有腦袋
無始無明:沒有開端、起始的「愚痴「。
一念無明:因為慾念而產生的「愚痴「。
7樓:渡人渡己渡長生
無明:佛教用語,指不明白的道理、不理解的世間真相,簡單地說就是「愚痴「。
無始無明:沒有開端、起始的「愚痴「。
一念無明:是因慾念而產生的「愚痴「。
什麼是無始無明又稱為上煩惱。無始無明即是佛子不明法界實相,不知如來藏真如性相,不知如來藏種種功德體性。如是無始無明,只要佛子不起心去**五蘊出生的根源何在?
只要佛子不起心去**萬法出生的根源何在?則無始無明不會與佛子的七識心相應,但如是無始無明始終存在,不會自動消失,故名無始無明,無始劫來一直存在故,無始劫來未曾與眾生覺知心相應故。
一念無明又稱為起煩惱。四住地煩惱能生一切起煩惱,所以眾生的妄想妄念隨滅隨起,煩惱不斷。一念才滅,一念又起,所以稱為一念無明。
這個一念無明乃是因為眾生無始劫以來不明白五蘊的空幻,所以對四種住地所涵蓋的六塵及五蘊貪愛不捨,業相不減,業種滋長。業種不淨的緣故,而生一切起煩惱輪轉生死。
8樓:匿名使用者
一念無明指的是我執,無始無明指的是法執。
破一念無明,則為羅漢,破無始無明,則成菩薩。
破這兩個無明,都是學佛千載,悟在一瞬而已。不關經絡氣脈的事。
而是破除錯誤的觀念。南無阿彌陀佛。
9樓:牲口血性
躁鬱症,只要一個念頭就會失去光明,好起來多難
10樓:希熱秋傑
無明=沒有開啟「意識」=音+心、言(口)+音+戈(身).中的如來本性。
開啟之後:我=音=如來。
未開啟:無明=我=執業(貪嗔痴慢疑嫉妒)。六層業力煩惱把"音"包圍=六道輪迴。我≠音。
所以,佛陀說:凡夫的「執妄為真」就是無明。
無始無明與一念無明分別如何?
11樓:渡人渡己渡長生
無明:佛教用語,指不明白的道理、不理解的世間真相,簡單地說就是「愚痴「。
無始無明:沒有開端、起始的「愚痴「。
一念無明:是因慾念而產生的「愚痴「。
什麼是無始無明又稱為上煩惱。無始無明即是佛子不明法界實相,不知如來藏真如性相,不知如來藏種種功德體性。如是無始無明,只要佛子不起心去**五蘊出生的根源何在?
只要佛子不起心去**萬法出生的根源何在?則無始無明不會與佛子的七識心相應,但如是無始無明始終存在,不會自動消失,故名無始無明,無始劫來一直存在故,無始劫來未曾與眾生覺知心相應故。
一念無明又稱為起煩惱。四住地煩惱能生一切起煩惱,所以眾生的妄想妄念隨滅隨起,煩惱不斷。一念才滅,一念又起,所以稱為一念無明。
這個一念無明乃是因為眾生無始劫以來不明白五蘊的空幻,所以對四種住地所涵蓋的六塵及五蘊貪愛不捨,業相不減,業種滋長。業種不淨的緣故,而生一切起煩惱輪轉生死。
12樓:宇宙外的三道題
無始無明與一念無明,自無始以來就有的,不能見佛性即為無始無明所遮障,無始無明是空空洞洞、一無所有、無知無覺、不起念,禪宗所說的黑漆桶底、無明窠臼,把這個無明一打破,即見佛性,是無始而有終的;一念無明乃妄念之起,此妄念乃永久不能斷的,是無始無終的,將來見佛性後,妄念皆變為佛性,古人云:「無明實性即佛性。」
13樓:匿名使用者
不同之點,無始無明是無知無覺、無生無滅、空洞黑暗、無善無惡、一無所有,是可以破的;一念無明是有知有覺、有生有滅,就是從靈性裡面起一個妄念,謂之一念無明。無始無明是無知無覺、無始有終,可以打破;一念無明是有知有覺、無始無終,是不可破的,悟後變為佛性。佛性與無始無明不同之點,佛性是有知有覺、無生無滅、遍滿虛空、光明普照;無始無明是無知無覺、無生無滅、空洞黑暗、一無所有。
未見佛性以前,佛性不受薰染;見性以後,靈性、一念無明、眼耳鼻舌身意,皆變為佛性。 http://my.
請教一個佛教裡面的問題
14樓:唯梅子
「無明惑」、「塵沙惑」、「見思惑」。是佛經中的術語.許多佛經都有.妄想.分別.執著.是通俗的說法.與上述的3個術語對應.斷見思惑.可以證羅漢.
斷塵沙惑.可以證菩薩.
斷無明惑.可以成佛果.
另外要說明.這3層分類.是華嚴宗和淨土宗的分法.唯識宗認為:只有塵沙惑.和見思惑。這2種惑.都是無明.(不另外設立」無明」).
俱舍宗認為:只有見思惑.也就是無明.(不另外設立」無明」.也不談」塵沙惑」).
15樓:ionic豪
無明只有一念無明與無始無明。
其中無始無明即是塵沙惑,也稱為所知障,是因為對於法界實相所知太少、無知,才有的。而這個煩惱也是要等到開悟明心後才會相應。因為開悟前連真心在**都不知道了,又如何能深入觀察真心與身根、器世間之間的關聯呢?
而一念無明即是見思惑,是對於我們常人所熟悉的身心世界,不明白其虛妄、無常,認作是真實不壞的自我,特別是將這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覺知六塵萬法的意識覺知心當成是真實我,這個我見對眾生來說相當堅固,若能認清自我的虛妄不實、必須依六根六塵才能運作,也能證知六根六塵的虛妄性,我見即可斷除,成就初果解脫。
若再進一步斷除對覺知心、六根自我的執著,即能取證四果解脫。
見思惑的部份可參考阿含經。 而一念無明與無始無明的差別,可參閱勝鬘經,其中無始無明塵沙惑、或稱所知障,應該以解深密經最為詳細。
16樓:紫化宮
所有的煩惱都是因無明而生的煩惱,煩惱數量無量無邊就是塵沙煩惱,每一個煩惱都不外乎見和思兩個大類就是見思煩惱。
17樓:匿名使用者
無明煩惱眾生因不懂緣生論,而起的煩惱,塵沙煩惱就是煩惱無量無邊,見思煩惱叫一切有為法煩惱,煩惱分為根本煩惱和隨煩惱
18樓:本隸亭
哪個經裡都是這樣說的呀
怎麼才可以破一念無明,佛教大師來回答
19樓:保持沉默
第一:大師我不是,只不過說一下自己的見解。
第二:一念無明,本就不需要破,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不可以一錯再錯。本性即圓滿。
第三:無明即正覺,煩惱即菩提,知道黑而守其白,知道亂而守清靜,身處淤泥而育紅蓮。
20樓:匿名使用者
十地菩薩在成佛的時候應該能做到吧。破除無明,生死當盡。
21樓:一時佛住
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你得先搞懂《楞嚴經》或者《法華經》才可以
22樓:海印放光
佈施持戒
忍辱精進
禪定般若
這是六種,是佛祖告訴我們破無明的最好方法。稱為「六波羅蜜」。
23樓:滾滾
一定要找在世明師,他會帶領你走內在的道路,替你背生生世世的業障。你通過明師教導的方法一刻不停地實修,當可破除無明。
24樓:山河大地風雨雷
深入經教,參,悟,利行,實證。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老實唸佛,依教奉行。
以上二者並行。
自己發心下功夫,祝願您六時吉祥!阿彌陀佛!
25樓:野佬
只有實修,才能做到。
先了解四諦、十二因緣,然後起修。
南傳有《四念處》、《內觀》。
北傳有天台《止觀》、有《圓覺經》之止、觀、禪。
佛法中說的無明是什麼意思?
26樓:龍貓的那朵花
無明是指不知意識心之虛幻,執為實不壞我,故令阿賴耶識起行支,依於末那之執我而執名色,遂至輪轉生死。
1)佛陀說:「一切痛苦都產生於無明,人由於無知而產生了偏見與固執,苦也就由此產生了。」
《俱舍論》說:「痴謂無明」。「無明」貫徹於「三世輪迴」的始終;輪迴及引起輪迴之苦的煩惱之所以能發生,就是在於「無明」的作用。
然輪迴三世即指一切世俗世界,故無明亦是一切世俗世界的原始總因。
2)《大乘起信論》說:「以一切法本來唯心。實無於念;而有妄心,不覺起念,見諸境界,故說無明。」
在這裡,把認識事物,分辨是非的活動,統稱無明,或者妄心,有此無明妄心才有世界的一切境界,「當知世界一切境界,皆依眾生無明妄心而得住持」。
佛教的目的,是"打破無明,見知佛性」。
為什麼佛說我們是從無明而生的呢,佛教中的無明是從何而來 還有因緣是怎麼無到有的呢?
你去 守月亮部落格 看看吧,可以只看原創,裡面有很多揭祕和開示,比如阿彌陀佛成佛之前眾生是以什麼往生極樂世界的,答案是,大悲咒!佛教中的無明是從何而來 還有因緣是怎麼無到有的呢?本覺本有,不覺本無。迷悟雖殊,覺體本一。不覺以前是覺,因為產生了一念,這第一念就是根本無明,生相無明,也就是所謂的 我是誰...
佛教 無慾無求,為何還要苦苦追求成佛
達摩祖師悟性論眾生度佛。佛度眾生。是名平等。眾生度佛者。煩惱生悟解。佛度眾生者。悟解滅煩惱。非無煩惱。非無悟解。是知非煩惱無以生悟解。非悟解無以滅煩惱。若迷時佛度眾生。若悟時眾生度佛。何以故。佛不自成。皆由眾生度故。諸佛以無明為父。貪愛為母。無明貪愛皆是眾生別名也。眾生與無明。亦如右掌與左掌。更無別...
佛教建築與道教建築的區別道教與佛教有什麼區別
一 佈局的區別 1 佛教建築佈局 佛寺構造基本上採取了中國傳統的院落形式作為佛寺的佈局,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屋脊六獸 筒瓦紅牆的標誌,一看就知道是佛寺。2 道教建築佈局 道教宮觀建築的平面組合佈局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按中軸線前後遞進 左右均衡對稱的傳統建築手法 另一種就是按五行八卦方位確定主要建築位置,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