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傳播迅速,複製能力極強,破壞能力極大,能使系統癱瘓。
給我介紹一些有關計算機病毒的知識!
2樓:司徒驚月
惡意程式、惡意**、破壞計算機正常執行、損害使用者
電腦病毒的相關知識
3樓:匿名使用者
何為計算機病毒
何為計算機病毒
計算機病毒不是我們說熟悉的生物病毒,計算機病毒是一個程式,一段可執行**。但是,計算機病毒就像生物病毒一樣,有獨特的複製能力。同生物病毒一樣計算機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而且常常難以**。
它們能把自身附著在各種型別的檔案上。當檔案被複制或從一個使用者傳送到另一個使用者時,它們就隨同檔案一起蔓延開來。
除複製能力外,計算機病毒還有其它一些和生物病毒一樣的共同特性:一個被病毒汙染的程式能夠傳送病毒載體,如同傳染病。當你看到病毒載體似乎僅僅表現在文字和圖象上時,它們可能也已毀壞了檔案、再格式化了你的硬碟,刪除了驅動或造成了其它各種型別的災害。
若是病毒並不寄生於單獨一個被汙染的程式,它還然能通過佔據存貯空間給你帶來麻煩,並降低你的計算機的全部效能。和生物病毒在傳播上的特性的相似是「計算機病毒」名稱的由來。
計算機病毒的定義
可以從不同角度給出計算機病毒的定義。
一種定義是:通過磁碟、磁帶和網路等作為媒介傳播擴散,能「傳染」其他程式的程式。另一種是:能夠實現自身複製且藉助一定的載體存在的具有潛伏性、傳染性和破壞性的程式。
還有的定義是:一種人為製造的程式, 它通過不同的途徑潛伏或寄生在儲存**(如磁碟、記憶體)或程式裡。當某種條件或時 機成熟時, 它會自生複製並傳播, 使計算機的資源受到不同程式的破壞等等。
這些說法在某種意義上借用了生物學病毒的概念, 計算機病毒同生物病毒所相似之處是扮演著能夠侵入計算機系統和網路, 危害正常工作的「病原體」。它能夠對計算機系統進行各種破壞, 同時能夠自我複製, 具有傳染性。所以, 計算機病毒就是能夠通過某種途徑潛伏在計算機儲存介質(或程式)裡, 當達到某種條件時即被啟用的具有對計算機資源進行破壞作用的一組程式或指令集合。
與生物病毒不同的是所有的計算機病毒都是人為地製造出來的, 有時一旦擴散出來後連編者自己也無法控制。它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純計算機學術問題, 而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了,特別是在計算機網路化的今天,一次計算機病毒發作造成的危害可能比一場瘟疫還要厲害。幾年前,大多數的病毒主要通過軟盤傳播,但是,因特網引入了新的病毒傳送機制。
隨著現在電子郵件被用作一種通訊工具,病毒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擴充套件得快。
計算機病毒是人為的產物,所以它的產生和發展是難以控制的,根據美國國家電腦保安協會發布的統計資料,已有超過10,000種病毒被辨認出來,而且每個月都在又產生200種新型病毒。
4樓:匿名使用者
參考這裡吧.
電腦病毒的知識
5樓:我願意給你做飯
謝謝 對於一些人來說是十分有用的 再次感謝 這些知識我還是第一次知道呢
6樓:我要改一個名字
要沒人說還真不懂這個
7樓:茶的茶的
原來就這麼簡單啊,哈哈
8樓:表長青輝溪
你現在的情況,我建議你重新裝一次系統。清純的裝一次系統。再建議你下一個卡芭基斯防毒軟體8.0。不佔任何記憶體。
9樓:沐音斛雪瑤
呵呵,看見後面的exploit了嗎!是瀏覽載入病毒,一般是劫持網路記錄和載入網路廣告,屬於惡意軟體,建議修復ie即可,一般軟體自帶這項功能。
10樓:勤勞的盼兒
文章不錯,一定要頂一下。
11樓:清澈的男人
一般來說,計算機病毒可分為二大類,「良性」病毒和惡性病毒。所謂「良性」病毒,是指病毒不對計算機資料進行破壞,但會造成計算機程式工作異常。有時病毒還會出來表現一番,例如:
「小球(pingpang)」病毒、「臺灣一號」和「維也納」等。惡性病毒往往沒有直觀的表現,但會對計算機資料進行破壞,有的甚至會破壞計算機硬體,造成整個計算機癱瘓。例如:
前幾年流行的「米開朗基羅」、「黑色星期五」和今天的「cih系統毀滅者」病毒等均屬此類。「良性」病毒一般比較容易判斷,病毒發作時會儘可能地表現自己,雖然影響程式的正常執行,但重新啟動後可繼續工作。惡性病毒感染後一般沒有異常表現,病毒會想方設法將自己隱藏得更深。
一旦惡性病毒發作,等人們察覺時,已經對計算機資料或硬體造成了破壞,損失將很難挽回。
純資料檔案不會被病毒感染,如:聲音、影象、動畫、文字等檔案。病毒一般感染主引導區,硬碟分割槽表,批處理檔案,可執行程式,以及word、excel文件這類非純粹的資料檔案等。
如何來判斷計算機是否被病毒感染呢?最簡便且行之有效的方法當然是利用各種防毒軟體或防病毒卡來檢驗計算機是否染毒。應該做到定時查殺,常備不懈。
如果沒有配備相應的反病毒產品,則可通過如下途徑初步判斷計算機是否感染了病毒。
1.程式突然工作異常。如檔案打不開,word97、excel97出現「巨集」警示框(使用者無自編「巨集」的情況下),宕機等。
2.檔案大小自動發生改變。
3.更換軟盤後,列表時內容不變。
4.檢查記憶體,基本記憶體小於640k(某些機型小於639k)。
5.windows出現異常出錯資訊。
6.用與硬碟相同版本的系統盤從a驅引導後找不到硬碟。
7.執行速度變慢。
8.以前執行正常的程式執行時出現記憶體不足。
9.系統無法啟動。
出現以上情況之一可懷疑是病毒所為,但最終確認最好是請專業反病毒公司協助。
病毒發作的後果
根據病毒的不同型別和病毒編寫者的不同意圖,計算機病毒發作後會有不同的表現,當然其結果也大不一樣。「良性」病毒發作時一般會暫時影響計算機的正常執行,搞一些惡作劇或開一個玩笑,病毒編寫者為了表現自己,會讓病毒顯現出來。重新啟動後一般即可重新工作。
惡性病毒發作的後果與「良性」病毒有本質的區別,它會對計算機的軟硬體實施破壞。與「良性」病毒不同,通常破壞時無任何跡象,在瞬間就造成毀滅性的破壞。具體的破壞方式主要有:
1.修改資料檔案,導致資料紊亂。
2.刪除可執行檔案,導致系統無法正常執行。
3.破壞cmos,導致系統無法正常啟動。
4.攻擊bios,破壞bios晶片,導致硬體系統完全癱瘓。
5.對硬碟進行破壞,表現為:
●格式化硬碟,致使硬碟資料完全丟失。
●寫入垃圾瑪,破壞部分或全部資料。
●修改硬碟分割槽表或引導區資訊,使系統無法正常從硬碟引導。若以a盤引導,則c盤仍無法找到。
●破壞檔案分配表,造成檔案資料丟失或紊亂。
病毒發作後的急救措施
根據病毒發作後不同的破壞程度,可採用一些相應的急救措施來進行挽救,以使損失減到最校下面就不同的病毒破壞介紹一些較為常用的補救措施。
1.flashbios被破壞 重寫bios程式(一般需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或者更換主版。
2.cmos被破壞 將cmos放電,然後用計算機的設定程式進行重新
12樓:葬花風鈴
好的文章要及時分享啊。
下列關於計算機病毒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13樓:
正確的是(a)。
病毒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破壞資料,影響計算機使用並且能夠自我複製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式**。
計算機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式之中,當執行這個程式時,病毒就起破壞作用,而在未啟動這個程式之前,它是不易被人發覺的,所以 a 是正確的。
14樓:o0_囧
樓上的都把答案回答出來了~我就來打打醬油、坐坐俯臥撐,隨便大概的說下...
a.計算機病毒通常是一段可執行的程式
b.反病毒軟體可清除所有病毒
c.加裝防病毒卡的微機不會感染病毒
d.病毒不會通過網路傳染
分析:病毒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破壞資料,影響計算機使用並且能夠自我複製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式**」。
計算機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式之中,當執行這個程式時,病毒就起破壞作用,而在未啟動這個程式之前,它是不易被人發覺的。 (所以 a 是正確的)
(b 選項就不要說了,肯定是錯誤的)
計算機病毒的傳染通過哪些途徑?
(1)通過軟盤(2)通過硬碟(3)通過光碟(4)通過網路
計算機病毒的特點:寄生性、傳染性、潛伏性、隱蔽性、破壞性、可觸發性 (所以 c、d是錯誤的)
綜上述:答案就是 a
計算機病毒的特性
15樓:縱橫豎屏
1,繁殖性
計算機病毒可以像生物病毒一樣進行繁殖,當正常程式執行時,它也進行執行自身複製,是否具有繁殖、感染的特徵是判斷某段程式為計算機病毒的首要條件。
2,破壞性
計算機中毒後,可能會導致正常的程式無法執行,把計算機內的檔案刪除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破壞引導扇區及bios,硬體環境破壞。
3,傳染性
計算機病毒傳染性是指計算機病毒通過修改別的程式將自身的複製品或其變體傳染到其它無毒的物件上,這些物件可以是一個程式也可以是系統中的某一個部件。
4,潛伏性
計算機病毒潛伏性是指計算機病毒可以依附於其它**寄生的能力,侵入後的病毒潛伏到條件成熟才發作, 會使電腦變慢。
5,隱蔽性
計算機病毒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可以通過病毒軟體檢查出來少數,隱蔽性計算機病毒時隱時現、變化無常,這類病毒處理起來非常困難。
6,可觸發性
編制計算機病毒的人,一般都為病毒程式設定了一些觸發條件,例如,系統時鐘的某個時間或日期、系統執行了某些程式等。一旦條件滿足,計算機病毒就會「發作」,使系統遭到破壞。
16樓:匿名使用者
計算機病毒具有繁殖性、隱蔽性、感染性、潛伏性、可觸發性、破壞性的特點。
計算機病毒是一個程式,一段可執行碼。就像生物病毒一樣,具有自我繁殖、互相傳染以及啟用再生等生物病毒特徵。
計算機病毒有獨特的複製能力,它們能夠快速蔓延,又常常難以**。它們能把自身附著在各種型別的檔案上,當檔案被複制或從一個使用者傳送到另一個使用者時,它們就隨同檔案一起蔓延開來。
擴充套件資料:
計算機病毒的特徵解釋:
1、繁殖性
計算機病毒可以像生物病毒一樣進行繁殖,當正常程式執行時,它也進行執行自身複製,是否具有繁殖、感染的特徵是判斷某段程式為計算機病毒的首要條件。
2、破壞性
計算機中毒後,可能會導致正常的程式無法執行,把計算機內的檔案刪除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破壞引導扇區及bios,硬體環境破壞。
3、傳染性
計算機病毒傳染性是指計算機病毒通過修改別的程式將自身的複製品或其變體傳染到其它無毒的物件上,這些物件可以是一個程式也可以是系統中的某一個部件。
4、潛伏性
計算機病毒潛伏性是指計算機病毒可以依附於其它**寄生的能力,侵入後的病毒潛伏到條件成熟才發作, 會使電腦變慢。
5、隱蔽性
計算機病毒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可以通過病毒軟體檢查出來少數,隱蔽性計算機病毒時隱時現、變化無常,這類病毒處理起來非常困難。
6、可觸發性
編制計算機病毒的人,一般都為病毒程式設定了一些觸發條件,例如,系統時鐘的某個時間或日期、系統執行了某些程式等。一旦條件滿足,計算機病毒就會「發作」,使系統遭到破壞。
電腦病毒有哪些型別,計算機病毒種類有哪些
從計算機病毒的基本型別來分,計算機病毒可以分為系統引導型病毒 可執行檔案型病毒 巨集病毒 混合型病毒 特洛伊木馬型病毒和internet語言病毒等等。系統引導型病毒 感染所有在該系統中使用的軟盤 可執行檔案型病毒 主要感染系統可執行檔案 如dos或windows系統的com或exe檔案 巨集病毒 巨...
電腦病毒有什麼危害,計算機病毒的主要危害 有什麼
在計算機病毒出現的初期,說到計算機病毒的危害,往往注重於病毒對資訊系統的直 接破壞作用,比如格式化 硬碟 刪除檔案資料等,並以此來區分惡性病毒和良性病毒。其實這些只是病毒劣跡的一部分,隨著計算機應用的發 展,人們深刻地認識到凡是病毒都可能對計算機資訊系統造成嚴重的破壞。計算機病毒的主要危害有 1 病...
計算機病毒的概念是什麼,計算機病毒的概念
計算機病毒 puter virus 是編制者在計算機程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資料的 能影響計算機使用,能自我複製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式 計算機病毒具有傳播性 隱蔽性 感染性 潛伏性 可激發性 表現性或破壞性。計算機病毒的生命週期 開發期 傳染期 潛伏期 發作期 發現期 消化期 消亡期。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