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給我如夢令描寫的情景,富有詩意。謝謝

2022-03-21 14:14:03 字數 5477 閱讀 9432

1樓:

我常常記得兒時的那些歡樂時光。紅日西沉,晚霞映照著溪亭,玩了一天的遊人都已漸漸歸去,年少的我卻依依不捨,流連忘返。也許是剛飲過美酒,酒意未消;又或許是景色宜人,惹人陶醉,我遊玩興盡才準備駕舟回返。

湖面盛開的荷花向我綻開笑臉,輕柔的晚風推著我的船兒前行。我情不自禁地蕩起雙槳,往前劃去。只顧貪看兩岸秀麗的風光,誰知竟不知不覺迷了路,一不小心誤入到荷花的深處。

田田的荷塘一眼望不到頭,我進也不是,退也不能,怎麼辦?驀然間,水面上響起一陣撲簌簌的聲音,原來沙灘上的沙鷗和鷺被我徘徊不定的小船所驚動,都驚得四散飛去。

2樓:匿名使用者

如夢令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的詩意

3樓:匿名使用者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譯文:昨天夜裡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後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於是就問正在捲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只對我說:

「海棠花依舊如故」。知道嗎?知道嗎?

應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鑑賞:

李清照雖然不是一位高產的作家,其詞流傳至今的只不過四五十首,但卻「無一首不工」,「為詞家一大宗矣」。這首《如夢令》,便是「天下稱之」的不朽名篇。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詞人的才華。

小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語言清新,詞意雋永。

起首兩句,辭面上雖然只寫了昨夜飲酒過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盡消,但在這個辭面的背後還潛藏著另一層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為惜花。這位女詞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謝,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飲了過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餘醉。

三、四兩句所寫,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儘管飲酒致醉一夜濃睡,但清曉酒醒後所關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園中海棠。詞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驟風疏雨的揉損,窗外定是殘紅狼藉,落花滿眼,卻又不忍親見,於是試著向正在捲簾的侍女問個究竟。

一個「試」字,將詞人關心花事卻又害怕聽到花落的訊息、不忍親見落花卻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達得貼切入微,曲折有致。

「試問」的結果——「卻道海棠依舊。」侍女的回答卻讓詞人感到非常意外。本來以為經過一夜風雨,海棠花一定凋謝得不成樣子了,可是侍女捲起窗簾,看了看外面之後,卻漫不經心地答道:

海棠花還是那樣。一個「卻」字,既表明侍女對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無覺察,對窗外發生的變化無動於衷,也表明詞人聽到答話後感到疑惑不解。她想:

「雨疏風驟」之後,「海棠」怎會「依舊」呢?這就非常自然地帶出了結尾兩句。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既是對侍女的反詰,也像是自言自語:這個粗心的丫頭,你知道不知道,園中的海棠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稀少才是。這句對白寫出了詩畫所不能道,寫出了傷春易春的閨中人複雜的神情口吻,可謂「傳神之筆。

「應是」,表明詞人對窗外景象的推測與判斷,口吻極當。因為她畢竟尚未親眼目睹,所以說話時要留有餘地。

同時,這一詞語中也暗含著「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雖好,風雨無情,它是不可能長開不謝的。一語之中,含有不盡的無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謂語淺意深。

而這一層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捲簾人」所不能體察也無須更多理會的,她畢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樣感情細膩,那樣對自然和人生有著更深的感悟。這也許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綠肥紅瘦」一語,更是全詞的精絕之筆,歷來為世人所稱道。

「綠」代替葉,「紅」代替花,是兩種顏色的對比;「肥」形容雨後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後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的對比。本來平平常常的四個字,經詞人的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形象生動,這實在是語言運用上的一個創造。由這四個字生髮聯想,那「紅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而「綠肥」正是象徵著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

這種極富概括性的語言,又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這首小詞,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卻寫得曲折委婉,極有層次。詞人因惜花而痛飲,因情知花謝卻又抱一絲僥倖心理而「試問」,因不相信「捲簾人」的回答而再次反問,如此層層轉折,步步深入,將惜花之情表達得搖曳多姿。

4樓:匿名使用者

《如夢令》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作的一首詞,是一篇追憶舊遊之作。從其明快的色彩和歡樂的格調來看,此詞當是詞人回憶青年之作。

作品名稱

如夢令創作年代

宋代文學體裁詞作者

李清照作品原文

如夢令(其一)

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其二)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1]

註釋其一

常記: 時常記起。「難忘」的意思。

日暮:太陽落山、黃昏、傍晚。

沉醉:大醉。

興盡:盡了興致。

晚:比合適的時間靠後,這裡意思是天黑路暗了。通遲。

誤入:不小心進入。

爭渡:「爭」與「怎」相通,如何的意思。渡,在水面前行。

驚:驚動。

一灘:滿灘。[1]

其二疏:指稀疏。

捲簾人:有學者認為此指侍女。

綠肥紅瘦: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濃睡不消殘酒:雖然睡了一夜,仍有餘醉未消。濃睡:酣睡 殘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風驟:雨點稀疏,晚風急猛。

譯文其一

時常記起遊溪亭的那天傍晚,太過沉醉而忘記回家的路。玩到盡興天卻黑了,劃小舟回去,卻不小心進入藕花塘的深處。怎麼出去呢?怎麼出去呢?一不小心卻驚起了滿灘的鷗鷺。

其二昨天夜裡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後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於是就問正在捲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只對我說:「海棠花依舊如故」。

知道嗎?知道嗎?應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創作背景

《如夢令》一詞,是一篇追憶舊遊之作。那是一個夏日的傍晚,出遊歸來的少女詞人,泛舟於清溪之上,觀賞到藕花綻開、鷗鷺驚飛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著青春的愉悅。這一情節,猶如青春溪水裡一朵可愛的浪花,在詞人的記憶中不息地跳動著。

從其明快的色彩和歡樂的格調來看,此詞當是詞人回憶青年之作。[1]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詞的開篇,用了「常記」二字,不僅表明作品是追憶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憶的內容,在詞人的腦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記。「溪亭」,點出地點是溪邊的亭子;「日暮」,點出時間是一天的傍晚。

「沉醉」一句,出現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詞人自己。在清澈溪水邊的精美亭子一帶,度過了一天歡樂的時光之後,傍晚時分,本該回家了,而她卻因為「沉醉」而「不知歸路」。不過,這裡的「沉醉」二字,不可拘泥於字面的含義來理解,而要看到,其中體現出青春少女的嬌憨情態,蘊含著一種純真的形體美。

更何況,真正讓詞人「沉醉」的,又豈止是醇厚的美酒,還包括著自然的美景呢。

「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接下來,用了「興盡」一語,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歡樂活動,而把其中的具體細微之處,全都留給讀者去想象。既然已是「沉醉不知歸路」,當然就會「誤入藕花深處」,詞中的情節發展是非常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蓋著叢叢密密的碩大荷葉,無數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綠葉的簇擁下,迎著陣陣晚風悄然綻放。

一隻漂流的小船,載著一位優雅的少女,就在這荷花深處的翠綠暗香之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詞的結尾,重複使用了兩個「爭(怎麼)渡」,意思是「怎麼才能把船劃出去呀」,生動地再現了少女詞人當時那焦急的情態和迫切的口吻。結句寫「驚起一灘鷗鷺」。

其實,河灘上驚飛的鷗鷺,不過是一種襯托;真正受驚著慌的,還要算詞人自己吧。作品到此,戛然而止。後來的結果如何呢?

詞人雖未明言,讀者還是不難想象:這畢竟只是一場虛驚,迷途的小船和船上的少女,終究還是化險為夷,安然地回到了家中。不然的話,她後來又怎麼會寫出這篇作品呢?

不過,這件事情,的確在詞人心裡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所以當她在作品中追憶及此,景色還是如此的鮮明,情態還是如此的逼真,從而給後世的無數讀者,留下更加難忘的印象。[2]

名人點評

熊篤:此詞體現出作者喜悅的心情。[3]

作者簡介

李清照(2023年3月13日~2023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4]

5樓:戢懌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翻譯: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迷醉那種快樂而不知道回來的路。遊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但是卻錯誤地划進了蓮花塘的深處。

怎樣劃出去,怎樣劃出去,搶著劃呀,驚得這滿灘的白鷗和白鷺,都飛起來了。還有另一闋: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翻譯:昨夜雨點疏少風勢猛烈,沉沉地睡了一覺卻也消不了殘留的醉意。

試著問那捲簾的侍女,她卻回答說,海棠花依舊鮮嫩。 知道嗎?知道嗎?

應該是葉兒茂盛花兒凋零。

291 294

下一條回答

6樓:匿名使用者

李清照搜尋的兩首《如夢令》 《如夢令》1(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今譯: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來的路。玩得盡興了,而且天色已晚,只好往回划船,不小心闖入了荷花池深處。

這處荷藕,那處荷藕,不知迴歸路。只得盡力地劃,不想,驚起了在這裡棲息的水鳥。 註釋:

常:常常;時常 溪亭:溪邊的亭子 日暮:

太陽落山 沉醉:有兩種意思⑴喝醉⑵陶醉 興盡:興致得到滿足 誤:

錯誤 藕花:荷花 爭:怎麼;如何 灘:

群 鷗鷺:水鷗和白鷺,泛指水鳥 《如夢令》2(昨夜雨疏風驟)① 昨夜雨疏風驟②, 濃睡不消殘酒③。 試問卷簾人④,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⑤。

【註釋】 ①選自《漱玉集》。李清照(1084~約1151),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山東濟南市)人。

宋代女詞人。②雨疏風驟:雨點稀疏,晚風急猛。

③濃睡不消殘酒:雖然睡了一夜,仍有餘醉未消。濃睡,酣睡。

④捲簾人:有學問認為此指侍女。⑤綠肥紅瘦:

指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譯文】 昨夜雨狂風急,我從沉睡中醒來,酒醉沒有全消。試問卷簾的侍女,她卻說海棠花依然如舊。

知道嗎?知道嗎?應是綠葉更加茂盛,紅花卻已凋零。

《如夢令》的詩意,《如夢令》的詩意

每當夏天來臨,我就想起原來經常去遊玩的溪亭。迎著涼爽的風,我獨個兒慢悠悠地划著小船,來到溪亭觀賞遊玩,碧綠的荷葉上,還有幾滴晶瑩剔透的水珠,彷彿是閃閃的寶石。在碩大的荷葉中,時常還藏著幾多嬌嫩的荷花,淡淡的粉紅中還帶著潔白,就像一位純潔的少女。湖面時而水平如鏡,時而泛起漣漪,時而水花四濺。魚兒在水中...

《如夢令》的主旨是什麼,李清照如夢令主旨?

如夢令 描繪了李清照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表達了對那些生活的懷念之情。1 作品原文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2 作品譯文 依舊記得經常出遊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記回去的路。乘舟返回時,迷路進入藕花...

如夢令的寫作背景李清照《如夢令》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我的畢業 就是研究李清照,但閱覽眾多文獻也沒有找到 如夢令 兩首的確切創作時間,但 總的說兩首 如夢令 愁意很濃,是她的後期詞作 南渡後 充滿了 物是人非事事休 的濃重傷情調,從而表達了她對故國 舊事的深情。結縭 未久,明誠即負笈遠遊,易安殊不忍別 劉逸生 宋詞小札 應是綠肥紅瘦 一首,便是丈夫出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