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無形的含義,請正確解釋,《道德經》中「道」的含義到底是什麼?

2022-03-22 14:55:36 字數 4076 閱讀 6267

1樓:匿名使用者

天下皆之為道,道之根本為人,求道為生,天地道大人也大。有了道心,便得天下。大道無形,大德無德,萬物資始。無需苦苦追尋道之根本,因為根本在於「心」。

我即天,天即我。一切的追求,不過人心中的執念罷了。執念掌握著天地萬物之靈,跳脫於執,與道合真。

2樓:匿名使用者

本句出自道教經典《清靜經》意思是道是宇宙之起源,天地之本始,萬物之根蒂,造化之樞機。它無形無象,無色無臭,無所不在,無所不備,充塞宇宙,遍滿十方,不增不減,永恆常存。它本無形而不可名,但卻真實存在。

3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使對方攻擊傷害很小,用於pk,碰到合歡舊夢就沒用了

4樓:老大哥

大道沒有形象,但它卻化育出天地萬物,大道沒有情感,但它卻使日月執行;大道沒有名字,但它卻使萬事萬物生長有序。

道是一種極至的狀態,真心通道的人內心崇敬他。不敢說自己動得了什麼是道,每個生命個體,可以用自己的心理去感受他,認識他,按照自己說理解的「道」去行動。指導自己的人生追求。

道是規律,是方法,是方向,是力量和源泉,是通向永生的道路。可以感受,可以用特殊的方法去證明,但是較難暫時給別人看,是一種思想和追求的,在平常眼中是「虛無」的,在修行的人眼中是「真實」的,那麼一種狀態。

他不是物質性的摸得著的東西,但是一部分人能夠感受得到。所以「大道無形」。 別人或許有別的感想,所以幾千年了「論道」是一種參研的方法,沒有終結,也沒人宣稱終結。

5樓:莫顏獨到

大概意思就是 真正意義上偉大的 往往是看不到的 是不被人發現和理解的吧

這個太難了 感覺把好多好多都包括了

老子說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可道 非常道 推薦你去看看道德經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這句話出自**,什麼含義?詳細一些

6樓:紫辰昱微

《老子bai 第四十一章》中「大智du若愚,大

《道德經》中「道」的含義到底是什麼?

7樓:經史原道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問自然,「道」為何物?

直教賢聖魂牽。從公元前500年前的春秋戰國,直到今天的二十一世紀,兩千五百年多年來,老子的「道」牽扯了太多往聖先賢的心靈,版本數百個,註譯千萬人,真不愧萬經之首,人間至奧也。

最初的《道德經》,又稱《老子》,分上、下兩篇,五千多字,上篇為《德經》,下篇為《道經》。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說,「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又說「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所以,《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基礎,在「道」,在「德」。

而「道」作為自然界的本原和規律,其客觀實在性決定了「道」是體(本體),而「德」是道化生天地萬物的過程和表現,因此「道」是體,「德」是用。因此,弄清什麼是「道」,是徹底理解老子自然主義哲學的根本。

道是自然界的本原及其規律,前者稱為「道體」,後者稱為「道法」。道體作為自然界的本原,是極其微細,不可細分的。之所以是自然界的本原,有幾個原因:

一是道是自然界中產生最早的客觀實在,比天地產生的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通行本第二十五章,以下各章都是指三國曹魏王弼注通行本《道德經》),是說道在天地之前就已經產生了。「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第四章),是說道的產生,無從可考。

二是道是天地萬物之母。「寂兮廖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是說「道」字,是專門為天地之母而創設的。

作為地球上生長的人,「地」就是地球表面及以下的自然空間,而「天」則是地之外的所有自然空間。因為「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可以為天地母」,因此道充斥自然之中,化生天地,化育萬物,因而「其大無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因此,道是萬物之母。

三是道「其小無內」,不可細分。道「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道之為物,唯恍唯忽」,「綿綿若存」,「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若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既然「道」是一切的本原,自然是極其微細,不可細分的。因而,道是自然的本原,天地萬物的本原。

自然空間,是道體存在於絕對真空中,是道體與絕對空間的結合。道體是絕對空間中的客觀實在,是天地萬物得以化生的根基和本原;絕對空間是道體存在的場所,是天地萬物得以化生的空間基礎。道體依賴絕對空間而存留,絕對空間失去道體則一無所有。

自然空間就是宇宙,因為「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宇就是三維空間,宙就是時間,人類所生存的空間,就是「3+1」維時空。「3+1」維時空以外的更高維度的時空,人類探索起來極其困難,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但探索未知(玄的領域),獲得規律(科學的領域,科學≠真理,科學知識人類自然已經掌握的自認為正確的自然規律)是人類永恆的追求,其樂無窮,這邊是「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了!老子《道德經》中體現的自然,就是人類生存其中的「3+1」維時空,包括地(地表及以下的自然空間,實際上是天上的一粒微塵)和天(地表及其上的自然空間,或廣義來講就是自然);事實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宇宙之外有宇宙,自然之外有自然。

聖人的職責是什麼?《陰符經》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聖人的使命,不過是參悟天地執行之道,然後按照天地執行的規律去修身治世罷了。「人法地,地法天,天發抖,道法自然」,聖人所做的,不過是效法天地,效法自然,絕不可能創造出超越自然的規律出來。因此,人類的所有入世法,不過是感(體道,探索自然的規律)、知(知道,掌握自然的規律)、行(行道,遵循自然規律去做事)、和(和諧,獲得和諧地修身治世效果)、同(大同,以致世界大同),也就是體道、知道、行道、和諧、大同。

老子《道德經》所體現的自然主義哲學,是「3+1」維時空中的聖人,不可能創造超出自然之道的所謂「大道」來,因此,「觀天地之道,執天地之行,盡矣」,便是人類所能做到的一切了。

然而,「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然之外有自然,宇宙之外有宇宙,是否還有更加深奧的大道呢?應該是有的,值得人類永恆探索,樂在其中,妙在其中矣!「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妙哉!至哉!

您認為如何?歡迎交流分享。

8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你好,我相信樓主知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就說明了「道」不可說出來,「大道無形」,要抱著「無」的態度去理解大道,《道德經》受《易經》很大的影響,道相當於自然,看不見,摸不著,但無時無刻的在影響著我們。現在可以說出大道,都是人們根據事物的特徵弄出來的,所以「名可名,非常名」正是這個意思。

9樓:匿名使用者

道者,無所不包,無所不納,一切存在的,一切可能存在的,一切正在變化的,都屬於道。道在天空中也在大地中,在智者中也在塵土中,在金銀中也在屎尿中,凡所存在,凡所變化者,皆不離道。因為離道者早已不存。

「道」不是「什麼」,因為,如果有一物,它是了「什麼」,那就等於規定了它的範圍和邊界,有了範疇。也就必然有了 不屬於這個範疇的事物:而道者無所不包,無所不在,因此沒有邊界 沒有範疇。

一切想要定義「道」的思想和行為都是妄圖限定它。而道確實不可限定的。人的思維天然有侷限性。

總是要將事物限定和劃分後才能處理,因此當人在問「道是什麼」的時候,其實是在限定他。

10樓:匿名使用者

據說,從三十八章開始就是《德經》了,也就是說

《道經》在三十七章就結束了,到此,我也從一個對《道德經》不瞭解的人變成了一個比較瞭解的人了,結合學習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我更加深刻的認識了《道德經》。先讓我在這裡完整的講述一下道的含義。(道德經二十五章有說明道,其他地方也零散的提到) 道:

是許許多多有名物體相互作用時體現出來,或者說依存的原理,規則。因為是無窮大數量的有名物體,並且它獨立執行而不消亡,永恆存在,既看不見,摸不著,也聽不著,更不受某個物體控制,而是自然存在的,它既存在於每個物體中,又不是具體的某個物體所能完全體現的。所以說,沒有辦法用一個名字來形容它,這樣也就是無名了。

如果說「有」--是很多有名物體的話,「無」就是大到無窮大個有。這樣無名幾乎等於無,幾乎等於道。老子才會常說道恆無名。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11樓:哲學鼎端

《道德經》中「道」的含義到底是什麼?的本然答案

請問這首歌有什麼故事?含義是什麼?

概括老子無為而治的基本含義並說明這一主張有何進步作用?

請以個人看法解釋道德經中的一段話語

無為之事,有bai說無偽,有說無違。我du認為是不做強制zhi的事,如國家幹dao 預經濟。不內言之教,如佛家不立語言文字容。因為,一有語言文字,就帶個人主觀片面思想,而道是不能主觀片面的。論語 勿我,勿固。為而弗志也,不要刻意而為,成功而弗居也,創業容易守業難。也有內功派認為身國一體,行功自然而為...

道德經的全部解釋!!急急急,老子《道德經》全文,急!急!

最上等的善要象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之爭奪,停留在眾人討厭的低窪低方內,容所以最接近道。居住在善於選擇地方,存心善於保持深沉,交友善於真誠相愛,說話善於遵守信用,為政善於有條有理,辦事善於發揮能力,行動善於掌握時機。正因為他與世無爭,所以才不會招惹怨恨。正因為他像水一樣不與水去爭雌雄,所以才不...

道德經中三十九章的內容和含義是什麼

原文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寧 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 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 地無以寧,將恐廢 神無以靈,將恐歇 谷無以盈,將恐竭 ji 萬物無以生,將恐滅 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 ju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 孤 寡 不穀 此非以賤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