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地球大氣層是怎樣形成的,地球的大氣層是怎樣形成的?

2022-03-23 19:46:52 字數 4845 閱讀 9280

1樓:匿名使用者

大氣層又叫大氣圈,地球就被這一層很厚的大氣層包圍著。大氣層的成分主要有氮氣,佔78.1%;氧氣佔20.9%;氫氣佔0.93%;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氣體(氦氣、氖氣、氬氣、氪氣、氙氣氡氣)和水蒸汽。大氣層的空氣密度隨高度而減小,越高空氣越稀薄。

大氣層的厚度大約在1000千米以上,但沒有明顯的界限。整個大氣層隨高度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散逸層,再上面就是星際空間了。

對流層在大氣層的最低層,緊靠地球表面,其厚度大約為10至20千米。對流層的大氣受地球影響較大,雲、霧、雨等現象都發生在這一層內,水蒸氣也幾乎都在這一層記憶體在。這一層的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約每升高1000米,溫度下降5~6℃。

動、植物的生存,人類的絕大部分活動,也在這一層內。因為這一層的空氣對流很明顯,故稱對流層。對流層以上是平流層,大約距地球表面20至50千米。

平流層的空氣比較穩定,大氣是平穩流動的,故稱為平流層。在平流層內水蒸氣和塵埃很少,並且在30千米以下是同溫層,其溫度在-55℃左右。平流層以上是中間層,大約距地球表面50至85千米,這裡的空氣已經很稀薄,突出的特徵是氣溫防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空氣的垂直對流強烈。

中間層以上是暖層,大約距地球表面100至800千米。暖層最突出的特徵是當太陽光照射時,太陽光中的紫外線被該層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溫度升高,故稱暖層。散逸層在暖層之上,為帶電粒子所組成。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特殊的層,即臭氧層和電離層。臭氧層距地面20至30千米,實際介於對流層和平流層之間。這一層主要是由於氧分子受太陽光的紫外線的光化作用造成的,使氧分子變成了臭氧。

電離層很厚,大約距地球表面80千米以上。電離層是高空中的氣體,被太陽光的紫外線照射,電離成帶電荷的正離子和負離子及部分自由電子形成的。電離層對電磁波影響很大,我們可以利用電磁短波能被電離層反射回地面的特點,來實現電磁波的遠距離通訊。

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氣體聚集在地球周圍,形成數千公里的大氣層。氣體密度隨離地面高度的增加而變得愈來愈稀薄。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高空仍發現有稀薄大氣,有人認為,大氣層的上界可能延伸到離地面6400公里左右。

據科學家估算,大氣質量約6000萬億噸,差不多佔地球總質量的百萬分之一,其中包括:氮78%、氧21%、氬0.93%、二氧化碳0.

03%、氖0.0018%,此外還有水汽和塵埃等。

根據各層大氣的不同特點(如溫度、成分及電離程度等),從地面開始依次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電離層)和外大氣層。

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層大氣層,空氣的移動是以上升氣流和下降氣流為主的對流運動,叫做「對流層」。它的厚度不一, 其厚度在地球兩極上空為8公里,在赤道上空為17公里,是大氣中最稠密的一層。大氣中的水氣幾乎都集中於此,是展示風雲變幻的「大舞臺」:

颳風、下雨、降雪等天氣現象都是發生在對流層內。

對流層上面,直到高於海平面50公里這一層,氣流主要表現為水平方向運動,對流現象減弱,這一大氣層叫做「平流層」,又稱「同溫層」。這裡基本上沒有水氣,晴朗無雲,很少發生天氣變化,適於飛機航行。在20~30公里高處,氧分子在紫外線作用下,形成臭氧層,像一道屏障保護著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陽高能粒子的襲擊。

平流層以上,到離地球表面85公里,叫做「中間層」,又稱「散逸層」。中間層以上,到離地球表面500公里,叫做「熱層」。在這兩層內,經常會出現許多有趣的天文現象,如極光、流星等。

人類還藉助於熱層,實現短波無線電通訊,使遠隔重洋的人們相互溝通訊息,因為熱層的大氣因受太陽輻射,溫度較高,氣體分子或原子大量電離,複合機率又少,形成電離層,能導電,反射無線電短波。

熱層頂以上是外大氣層,延伸至距地球表面1000公里處。這裡的溫度很高,可達數千度;大氣已極其稀薄,其密度為海平面處的一億億分之一。

大氣層有多厚,這的確是一個很吸引人的問題。人類經過不懈地探索和追求,對大氣層的認識越來越清晰了。整個大氣層可以分成幾個層。

從地面到10~12千米以內的這一層空氣,它是大氣層最底下的一層,叫做對流層。主要的天氣現象,如雲、雨、雪、雹等都發生在這一層裡。

在對流層的上面,直到大約50千米高的這一層,叫做平流層。平流層裡的空氣比對流層稀薄得多了,那裡的水汽和塵埃的含量非常少,所以很少有天氣現象了。

從平流層以上到80千米這一層,有人稱它為中間層,這一層內溫度隨高度降低。

在80千米以上,到500千米左右這一層的空間,叫做熱層,這一層內溫度很高,晝夜變化很大。

從地面以上大約50千米開始,到大約1000千米高的這一層,叫做電離層。美麗的極光就出現在電離層中。

在離地面500千米以上的叫外大氣層,也叫磁力層,它是大氣層的最外層,是大氣層向星際空間過渡的區域,外面沒有什麼明顯的邊界。在通常情況下,上部界限在地磁極附近較低,近磁赤道上空在向太陽一側,約有9~10個地球半徑高,換句話說,大約有65000千米高。在這裡空氣極其稀薄。

通常把1000千米之內,即電離層之內作為大氣的高度,即大氣層厚1000千米

參考資料

從地面到10~12千米以內的這一層空氣,它是大氣層最底下的一層,叫做對流層。主要的天氣現象,如雲、雨、雪、雹等都發生在這一層裡。

在對流層的上面,直到大約50千米高的這一層,叫做平流層。平流層裡的空氣比對流層稀薄得多了,那裡的水汽和塵埃的含量非常少,所以很少有天氣現象了。

從平流層以上到80千米這一層,有人稱它為中間層,這一層內溫度隨高度降低。

在80千米以上,到500千米左右這一層的空間,叫做熱層,這一層內溫度很高,晝夜變化很大。

從地面以上大約50千米開始,到大約1000千米高的這一層,叫做電離層。美麗的極光就出現在電離層中。

在離地面500千米以上的叫外大氣層,也叫磁力層,它是大氣層的最外層,是大氣層向星際空間過渡的區域,外面沒有什麼明顯的邊界。在通常情況下,上部界限在地磁極附近較低,近磁赤道上空在向太陽一側,約有9~10個地球半徑高,換句話說,大約有65000千米高。在這裡空氣極其稀薄。

通常把1000千米之內,即電離層之內作為大氣的高度,即大氣層厚1000千.參考資料

2樓:

地球大氣的主要成份  為氮、氧、氬、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氣體。地球大氣圈氣體的總質量約為5.

136×1021克,相當於地球總質量的百萬分之0.86。由於地心引力作用,幾乎全部的氣體集中在離地面100公里的高度範圍內,其中75%的大氣又集中在地面至10公里高度的對流層範圍內。

根據大氣分佈特徵,在對流層之上還可分為平流層、中間層、熱成層等。 形成原因  內部大量放射性元素的裂變和衰變所釋放出的能量的積聚和迸發、隕星對地表的頻繁撞擊等,導致了地球火山的強烈活動,使地球溫度升高到出現區域性熔融,重元素沉入地心,輕物質浮升到地表,逐漸形成地殼(岩石圈)、地幔和地核等層次。與此同時,被禁錮在地球內部的氣體不斷迸發出來,形成原始大氣圈,其主要成分為h2o、co、co2、ch4和n2等。

當時不含有氧氣,這是一個還原性大氣圈。水氣凝結後在低凹處匯聚成海洋(水圈),地表水呈酸性。上述過程歷時約10億~15億年。

顯然,早期地表環境的顯著特徵是缺氧,也沒有臭氧層,太陽輻射中的高能紫外線可直接射到地面上。 如果我們乘坐宇宙飛船或太空梭俯看地球,地球被一層淡藍色的外衣包裹著,這層外衣就是地球大氣(也稱為大氣圈)。地球大氣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賴以生存和進化的基礎環境條件,也是人類和地球生物的"保護傘"。

大氣是由多種氣體混合而成的,其中氮氣最多,約佔78%,其次是氧氣約佔21%,其餘為氬、二氧化碳、臭氧、水汽等微量氣體。大氣中還懸浮著水滴、冰晶、塵埃等液體、固體微粒。從地面到大氣上界,可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層、熱層、外逸層。

大氣的密度隨著高度的升高而減小,大約30%的大氣質量集中在3000米以下的大氣層裡;5500米高度是個中線,以上和以下的大氣質量是相等的。大約90%的大氣質量集中在16.5公里以下的低層大氣裡,32公里以上的大氣質量還不到整個大氣質量的1%。

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的天氣現象和天氣系統主要發生在對流層中,對流層的厚度在中緯度地區為10公里左右。

地球的大氣層是怎樣形成的?

3樓:戚甜恬

自然形成的,天地,宇宙運動中造就的,地球有了海洋,森林,冰雪,生命,迴圈而形成的。

4樓:武高一員

印象中,好像有本書說是海洋蒸汽與宇宙中的塵埃粒子結合在一起,形成的

地球的大氣層是怎麼形成的?

5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人類生活在大氣底層,可以說沒有大氣就沒有生命、沒有人類。現在地球大氣中,氮氣佔整個大氣容積的78.09%,氧氣佔20.

95%,其他所有的氣體加起來僅佔0.96%。這種大氣組成成分給地球上的生物創造了一個很理想的環境。

為什麼地球大氣中的氮氣和氧氣特別多呢?據科學家研究,地球現在以氮、氧為主的大氣層是再生的。在宇宙中,氫、氦、碳、氮、氧佔了大部分,其中尤以氫佔絕對優勢。

地球形成初期,由於它與太陽的距離比較適中,因此有一個不冷不熱的溫度環境和不大不小的引力條件。在這樣的環境下,碳與氫化合生成甲烷;氮與氫化合生成氨;氧與氫化合生成水;氦與多餘的氫會逃出地球引力的束縛散逸到宇宙空間;水則成為浩瀚的海洋。剩下甲烷和氨這類比較重的氣體被地球引力拉住而構成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

地球周圍的大氣層是怎樣形成的?

6樓:易書科技

我們每天生活在空氣裡,呼的是空氣,吸的也是空氣。究竟空氣是怎樣形成的呢?

一般認為:最初,當地球剛由星際物質凝聚成疏鬆的一團時,大氣不但已經鋪在地球表面,而且還滲到地球裡面。後來,由於地心引力的作用,這個疏鬆的地球團就收縮變小。

在收縮時,地球裡面的空氣受到壓縮,使地球的溫度猛烈升高,地球內部的空氣,也就大量飛散到太空中去。但地球收縮到一定程度後,收縮就會變慢,而且在強烈收縮時所產生的熱量,也漸漸失散,地球就漸漸冷卻,地殼凝固了起來。這時,一部分最後被擠出地殼的空氣,就被地心引力拉住,圍在地球表面,形成了大氣層。

地球周圍的大氣層有多厚,地球大氣層密度多少?有多麼厚?

正確答案 看氣流多少 從地面到10 12千米以內的這一層空氣,它是大氣層最底下的一層,叫做對流層。主要的天氣現象,如雲 雨 雪 雹等都發生在這一層裡。在對流層的上面,直到大約50千米高的這一層,叫做平流層。平流層裡的空氣比對流層稀薄得多了,那裡的水汽和塵埃的含量非常少,所以很少有天氣現象了。從平流層...

怎樣在月球上製造大氣層地球的大氣層怎麼來的

地球大氣圈的成分和各組分的分壓有著極其複雜的演化過程。地球不同於金星和火星。金星的質量近於地球,由於距太陽較近,表面溫度高,內部除氣所產生的水蒸氣不能在表面凝結成水圈,co2 so2 h2s no no2等積累滯留在大氣圈內形成稠密的co2大氣圈。火星距太陽較地球遠,表面溫度低,加之質量較小,氣體易...

地球形成大氣層的重要條件為什麼是地球的體積地球的質量

地球大氣層是如何形成的?眾說份去。一般情況下人們認為 地球大氣的演化大致經歷了原始大氣 次生大氣和現在大氣三個過程。最初,在地球形成的過程中,一邊是繞著太陽運動,一邊吸附著軌道上的微塵和氣體。當地球表面逐漸冷凝為固態時,周圍就包圍著一層大氣,這就是原始大氣,其主要成分是氫和氦。由於地殼尚不穩定,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