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其實就是。
你瞅啥。
瞅你咋地。
來咱倆好好嘮嘮
剩下的就不可描述的傳輸上了。
2樓:上之教誨
如果是二次握手那麼連線接受方只知道自己同意不知道請求方是否同意(即請求是否可信)防止意外中斷。
如果是四次握手那麼多餘一次無確認(ack)意義,在訊號邏輯設計又要求最簡原則。
綜上3次握手最好,
tcp 為什麼是三次握手,而不是兩次或四次
3樓:
兩次太少,如果第一次握手時丟包了,那麼如何判斷網路是否通暢?因為兩次丟包的意思是,對方確認並回復,如果沒有收到回覆,己方如何認為,他丟包了還是我丟包了?那就重傳吧,如果並沒有對方這個人,那麼可能無限重傳下去,浪費網路資源。
三次的話,因為對方也需要收到回覆,那麼如果是己方丟第一個包,那麼接下來幾次重傳沒有收到任何回覆,那麼認為網路不好停止就可以了,如果網路通暢,對方一定會收到其中某一個請求,那麼進行迴應,如果此時不對其進行迴應,也就是隻握手兩次,目標主機無法得知此包是否到達,也就不知道是否要進行重傳,如果此包丟了,那就不會去重傳,己方只能認為沒有目標主機,連線失敗。那如果是三次,在第二次握手時丟包了,對方沒有收到確認,就會重傳,重傳之後,己方一定會收到某一個包。這樣雙方都知道對方的確實存在,對於第三次的握手只需要在後續資料傳輸中捎帶確認就可以了。
所以第四次握手是不需要的,有了第四次那就有第五次第六次.......,這樣是沒有意義的,只需要確認對方確實存在就可以了,後續資料傳輸就能捎帶確認了
為什麼tcp連線請求要三次握手而不是兩次
為什麼tcp連線需要三次握手分開需要四次握
4樓:匿名使用者
參考下面的圖,可以理解一下。不過因為被動斷開方可以把fin和ack用一個包傳送,所以多數教材或資料上也是把斷開理解為三次握手。
1、當主機a確認傳送完資料且知道b已經接受完了,想要關閉傳送資料口(當然確認訊號還是可以發),就會發fin給主機b。
2、主機b收到a傳送的fin,表示收到了,就會傳送ack回覆。
3、但這是b可能還在傳送資料,沒有想要關閉資料口的意思,所以fin與ack不是同時傳送的,而是等到b資料傳送完了,才會傳送fin給主機a。
4、a收到b發來的fin,知道b的資料也傳送完了,回覆ack, a等待2msl以後,沒有收到b傳來的任何訊息,知道b已經收到自己的ack了,a就關閉連結,b也關閉連結了。
為什麼tcp連線的時候是三次握手,關閉的時候是四次握手
關於tcp三次握手,在第二次伺服器返回確認為什麼還要加上自己的seq,而
5樓:匿名使用者
seq是序列號,這是為了連線以後傳送資料用的,ack是對收到的資料包的確認,值是等待接收的資料包的序列號。
在第一次訊息傳送中,a隨機選取一個序列號作為自己的初始序號傳送給b;第二次訊息b使用ack對a的資料包進行確認,因為已經收到了序列號為x的資料包,準備接收序列號為x+1的包,所以ack=x+1,同時b告訴a自己的初始序列號,就是seq=y;第三條訊息a告訴b收到了b的確認訊息並準備建立連線,a自己此條訊息的序列號是x+1,所以seq=x+1,而ack=y+1是表示a正準備接收b序列號為y+1的資料包。
seq是資料包本身的序列號;ack是期望對方繼續傳送的那個資料包的序列號。
tcp建立連線為什麼需要三次握手而結束要四次
傳輸層協議tcp在建立連線時為什麼要使用三次握手?
6樓:吾憶秋
1第一個是"連線協定"資料段,用於請求同步。
2接下來的資料段確認請求,並在主機之間確定連線引數(即規則)。這些資料段也請求同步接收方的排序,以建立雙向連線。
3最後一個資料段也是用來進行確認的,它通知目標主機連線協定已被接受且連線已建立。現在可以開始傳輸資料了。
簡述TCP的三次握手過程,TCP的三次握手過程是什麼?
tcp握手 協議在tcp ip協議中,tcp協議提供可靠的連線服務,採用三次握手建立內一個連線.第一次握手 容建立連線時,客戶端傳送syn包 syn j 到伺服器,並進入syn send狀態,等待伺服器確認 syn 同步序列編號 synchronize sequence numbers 第二次握手 ...
楊的三次方是冪,陳的三次方呢,楊的三次方是冪,陳的三次方呢
陳曉和陳妍希的孩子就應該叫陳冪哈哈哈,一家三口姓陳,陳的三次方 也是冪數學上,無論什麼的次方都是冪 冪呀,在數學裡任何的3次方都是冪 楊的三次方是冪,王的三次方呢?起名急用 冪單獨就是三次方的意思 楊冪只是因為她爸媽都姓楊 楊三多難聽啊 就叫楊冪了你如果也是這種情況又想取三次方 就是王冪唄不過我覺得...
1的三次方2的三次方一直加到n的三次方是多少
1 zhi3 2 dao3 3 3 n 專3 n n 1 2 屬2 1 3 2 3 3 3.10 3 55 2 3025 1 3 2 3 3 3.20 3 210 2 44100 1 3 2 3 3 2 9 1 3 2 3 3 3 6 2 36 1 3 2 3 3 3 4 3 10 2 100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