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公司財務有沒有虛增收入利潤並轉為擴建工程開支,從哪些方面發現問題

2022-04-07 00:39:56 字數 4221 閱讀 7949

1樓:匿名使用者

大概你是在搞所得稅清查吧:

可以這樣做,跳出來,所得稅的入賬都是要憑發票入賬的,所以可以從收入是否有發票入手,擴建 工程開支也是一樣。

只是還有一個問題不明白,如果是所得稅,那麼對方虛增收入又擴大開支有什麼用處呢?

2樓:小火柴工作室

發現是不是存在虛增收入利潤轉開支的情況?

這個一般要查會計憑證,尤其是原始憑證,會計報表上除重大差錯外,一般發現不了細節。

凡是原始憑證記錄有瑕疵或不完整的,都有這類嫌疑。因為作假的總不可能做到所有環節都配合你,總有漏點。如,銷售收入,沒有收貨人的確認簽字,僅是內部銷售單和內部員工簽字就入賬了,這種情況多為虛假收入,目的是抬高利潤,騙取董事會的獎勵。

再如,生產成本賬戶結轉庫存商品,或庫存商品結轉主營業務成本的金額,與銷售收入不匹配,成本轉的很多,但銷售收入很少,這種情況可能存在多結成本的嫌疑,目的是減少納稅(所得稅)。

利潤轉開支的情況一般不多,而是應資本化處理的費用化處理了的情況較多。如應計入固定資產的,計入了管理費用,這樣可以減少當期納稅。

如果向當事人調查,可以詢問這些有瑕疵的憑證為何這樣處理?一步步追問,一般,會計對為何這樣處理最後都會說:領導讓這樣的。

財務報表虛增利潤

會計「造假」虛增指標手段有哪些

3樓:會計網

手段之一:虛構業務事項,虛增收入規模

個別企業為了完成下達的收入考核指標,採取售後退貨不衝減收入的方式虛構銷售業務、虛增營業收入,甚至採取先**再回購的方式,達到買賣雙方均虛增營業收入、虛增營業成本。

如某上市公司為避免被標註st,年末虛構向主要銷售方的銷售業務,並於次年3月份進行售後退貨賬務處理。某國有企業向另一國有企業銷售一宗商品,確認收入後再從購貨方以相同銷售**購入同宗商品,確認為營業成本。實際上,「銷售」的商品均未出庫,買賣雙方也未支付交易對價,所謂的「銷售」行為僅僅是幾張合同和幾筆賬務記錄。

近期,財政部發布的會計資訊質量檢查公告第二十六號中對焦作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將關聯方之間的購銷業務,以與非關聯第三方的名義核算,虛增收入成本6.6億元以及中國華電集團公司湖北發電****合併報表內部抵銷不充分,多計收入、成本1.04億元的違規問題進行了披露。

企業上述做法均是通過虛構業務事項,進而實現虛增收入的不同形式表現。

手段之二:利用補助補貼,虛增利潤規模

某些企業為了完成上級公司下達的收入、利潤剛性增長指標,不得不採取非常規手段迎合考核要求完成績效任務。這些非常規手段中,收到各類補助和補貼資金對形成利潤增長的影響最為直接。對企業而言,一種方式是將以前年度形成的利潤結餘以補助的名義在考核年度結轉為當期利潤;另一種方式是爭取**補貼資金,一次性或分期結轉為當期利潤。

如某電信公司將前期改制過程中留存的利潤以**補助名義在考核期結轉,僅此一項就實現當年利潤增長4000萬元。據2023年中報披露,66家上市公司截止8月2日收到**補貼專案資金共計15億元,這部分資金不論在2023年全額計入利潤或者按專案受益期分攤計入利潤,都將對資本市場造成重大影響。

手段之三:操縱合併範圍,虛增企業規模

企業一般通過組織生產和銷售,取得合法收入,並將資金用於提高生產能力,進而形成資產積累和規模提升,實現企業由小到大、由弱變強。但一些企業採取對外投資的方式,取得對其他企業的控制權,擴大合併報表編制範圍,實現企業各項指標快速增長、企業規模快速擴張。

2023年至今中國有哪些重大的上市公司舞弊案例

4樓:凌泱

2023年至今中國有哪些重大的上市公司舞弊案例

企業虛增利潤的檢查方法

5樓:機雅利

一、利用銷售業務虛增利潤

對企業利用銷售業務多汁收益,應注意以下幾十方而的審計:

(一)審查該項業務的銷售合同、銷售發票及發運憑證的原始憑證,並與產品銷售明細賬核對,以確定業務的真實性。

(二)對企業一般在年終時開具空頭髮票虛構本年產品銷售收入,次年用紅字發票沖銷,並稱是銷貨退回業務,應審查年終和次年初的發票存根,並與銷售明細賬核對即時發現其弊端。

(三)企業在銷售業務中,往往會因產品品種不符、質量不符合要求以及結算方面的原因發生銷售折扣、折讓及退回業務,直接影響本年利潤,具體工作中應重視對企業銷售退回、銷售折扣與折讓等不衝減銷售收入、虛增利潤的審計,應審閱產品人庫甲和產成品明細賬,查明是否有退貨記錄,有無按規定將折扣、折讓業務外減銷售收入。

(四)委託其他單位代銷產品的,應查明有無商品未銷售,編制虛假代銷清單,虛增本期收入觀象。

(五)採取分期收款結算方式,應查明本期是否收到價款,查明合同約定的本期應收賬款門期是否真實。是否存在提前確認收入尊現象。

(六)獲取產品**目錄,注意臨近會計期末發生的異常及複雜交易、銷售給關聯方或關係密切的重要客戶的產品**是否合理,有無**結算粉飾經營業績和財務之嫌。

二、故意虛減費用以多計利潤

企業為了增加利潤,常採用少提或不提折舊,或使已發生的當期支出暫不入賬,或少計不計當期應負擔的利息支出,不提或少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等方法。檢查時應根據各企業的實際情況,有針劉性地選用檢查方法。

三、隨意變動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來調高利潤

企業為完成本期利潤指標利用發出存貨的汁價方法變動,故意調整存貨成本,凋高利潤。當材料按實際成本計價時,企業為虛減產品成本,選用能減少本期材料耗用的計價方法,人為調低發出材料成本,以達到虛增利潤的目的;當材料按計劃成本計價時,企業為虛減產品成本,利用材料成本差異賬戶進行調整,有意多分攤節約差異或少分甚至不分超支差異,以達到凋低發出材料成本,調高利潤的目的;企業為虛增利潤,還會利用在產品成本上升的計價方法調節產品成本,以達到虛減成本,多計利潤的目的。檢查人員在檢查會計賬目時,應將檢查重點放在原材料、材料成本差異和產成品賬戶。

採用審閱法審查有關存貨的明細賬,並採用盤點法和調節法核實在產品數量的正確性,採用復演算法驗證存貨發出計價的正確性。

四、利用預提費用或待攤費用賬戶調高利潤

當企業經濟效益不好或發生嚴重虧損時,常常將應攤的費用少攤或不攤,把本應由當期負擔的費用當作待攤費用處理,減少本期的成本費用,人為調高當期利潤,或者採取應預提的費用不預提,虛增利潤等。檢查時應對跨期費用的真實性進行審查,有兩種方法:

(一)採取審閱法詳細稽核每項待攤和預提費用的發生情況。

(二)採用核對法、查詢法審查跨期費用是否按權責發生制原則進行攤銷和預提。

五、利用結算賬戶調高利潤

企業為了虛增銷售和利潤,虛構債權,或將應收賬款長期不轉賬,實際亡是呆賬死賬,或少計不計壞賬準備,虛列資產,同時使管理費用虛減,利潤虛增。此外,企業還會利用其他應收賬款賬戶預提收入,人為調高利潤。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檢查:

(一)向債務人函證,來證實應收賬款賬戶餘額的真實性、正確性,發現被審計單位及其有關人員造成的差錯或弄虛作假、營私舞弊行為。

(二)檢查與銷售有關的檔案,以驗證這些應收賬款的真實性。

(三)用核對法將應收賬款明細賬與總分類賬餘額核對,將應收賬款的賬、表、單、證相核對。

(四)檢查有無利用其他應收賬款賬戶預提收入。

六、利用待處理財產損失長期掛賬,虛增利潤

企業經營不好的,會將因經營不善、上當受騙,或因固定資產報廢清理等原因造成的財產損失長期掛賬,不及時予以處理致使利潤虛增。檢查時應採用審閱法仔細審查待處理財產損益明細賬及有關原始憑證,查明其形成的原因,並對長期隱瞞不報上級主管部門批准的掛賬損失進行重點檢查。

七、利用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調高利潤

當企業發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時,其相應的會計處理將會對企業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和損益均產生影響,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會計資訊在不同期間的可比性。檢查時我們應檢查會計政策變更是否合法、合理,確定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是否合理,確定會計處理是否正確,有無亂用會計政策,調高利潤的現象。

6樓:魔法皮卡丘

查現金流量表,再查日記帳.函查應收帳款

請教有關上市公司虛增收入、利潤和納稅的問題

7樓:小獅子愛美劇

上市公司的這種做法不會比正常情況下多納稅了麼 ? 是

是不是也損害了公司利益了呢? 虛增的利潤肯定大於稅收 談不上損害

上市公司又用什麼方法可以讓虛增的利潤少繳稅呢? 虛增利潤就要繳稅 沒有什麼方法

8樓:匿名使用者

虛增收入上市成功,還是利益巨大的,值得公司賭一把。

公司財務疑難問題諮詢

是否超出經營範圍要看你的主管工商機關的解釋 如果有法律解釋更好 個人認為,你沒有超出經營範圍,因為 水性塗料的研發 推廣 銷售 概念非常大,可以理解為含有生產的意思,也即由a可以生產為b。另外,從反向推論,你徵收的是增值稅吧,但根據你的經營範圍看你不屬於 行為。除 行為外,一般對生產銷售貨物 提供加...

公司財務戰略,企業財務戰略的含義是什麼

您好bai,會計學堂孟潔為您解答du 企業財務戰略,zhi是指為謀求企業資金均衡有dao效的迴流動和實現企業整體戰略,為增答強企業財務競爭優勢,在分析企業內外環境因素對資金流動影響的基礎上,對企業資金流動進行全域性性 長期性與創造性的謀劃,並確保其執行的過程。企業財務戰略關注的焦點是企業資金流動,這...

公司財務分析的基本依據是什麼,什麼是財務分析依據,其作用是什麼

財務分析是以會計核算和報表資料及其他相關資料為 依據,採用一系列專門的分析技專術和屬方法,對企業等經濟組織過去和現在有關籌資活動 投資活動 經營活動 分配活動的盈利能力 營運能力 償債能力和增長能力狀況等進行分析與評價的經濟管理活動。它是為企業的投資者 債權人 經營者及其他關心企業的組織或個人瞭解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