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惹塵埃古詩詞中,古詩「何處惹塵埃」的上面是什麼?整首詩意思是什麼?

2022-05-25 15:22:33 字數 5955 閱讀 2198

1樓:匿名使用者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菩提是個覺道,又有什麼樹呢?若有樹,那菩提就變成物,而有所執著。

菩提本來什麼也沒有,你說你覺悟了,但覺悟是個什麼樣子?是青色?黃色?

紅色?白色?你且說個樣子出來,看看它是無形無相的。

『明鏡亦非臺』:你說心如明鏡臺,其實根本沒有個臺,若有個臺則又有所執著,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怎麼還要有個臺呢?

『本來無一物』:本來什麼都沒有,也沒有一個樣子,也沒有一個圖,或一個形相,所以根本什麼也沒有。

『何處惹塵埃』:既然什麼都沒有,塵埃又從那裡生出呢?根本就無所住了。

這首偈頌主要是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沒有一切執著,也就是佛所說的意思:『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個地方就教人沒有執著,你執著它做什麼?

你執著它將來是不是就能不死呢?到你死時又執著些什麼?

佛對我說:你的心上有塵。我用力地擦拭。

佛說:你錯了,塵是擦不掉的。我於是將心剝了下來。

佛又說:你又錯了,塵本非塵,何來有塵!

我領悟不透,是什麼意思?

我想這是從神秀和慧能那兩個偈子引申出來。

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的確,要能夠參透這兩個偈子的確很難,就是正確的理解也不易。 參悟不透...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

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試,

不讓它被塵垢汙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會染上什麼塵埃?

現在只能從字面上去理解它,慘悟不透!

心本無塵,塵即是心。無心無塵,人便死。

我曾經思考過一個問題: 人覺得一個東西好吃,事實上嗅覺比味覺佔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這樣嗅覺靈敏的生物,在飲食上遠比我們快樂。這樣的想法到底對不對……如果錯了……錯在**?

其實塵在外,心在內,常拂之,心淨無塵;

塵在內,心在外,常剝之,無塵無心;

心中有塵,塵本是心,

何畏心中塵,無塵亦無心?

正如慧能所說的:仁者心動

又如道家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

它們的道理是一樣的……

佛家講究萬物在心,追求修世

道家講究無牽無掛,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脫今世,道家則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來說都是一種修行.

2樓:匿名使用者

你說的出自六祖壇經的偈子: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我們的清淨本性,本來就沒有任何形狀,[無樹]這個就是我們的本性,不是任何形狀的。 明鏡亦非臺,那個我們所謂的心,猶如明鏡,它也沒有所謂的臺,如果有臺的話,就變成有能照所照。 為什麼叫明鏡亦非臺?

我們這個鏡子啊,要是假設說,我們這個清淨心,就象明鏡一樣,但是這是方便啊,真正的清淨心,怎麼樣?亦非臺,非臺就是沒有能照所照。有臺,就有能照所照啊。

眾生認為說:我有能覺悟,有所覺悟的。所以覺悟了那個迷,那個覺還是迷。

本來無一物,為什麼呢?佛在《楞伽經》對大慧菩薩說:大慧,看到任何的相,都把它碎為微塵。

譬如說:這個毛巾,碎為微塵,毛巾的相沒有,沒有這個東西,討論這個沒有意義,世間本來就沒有這種東西,我們就是在本來沒有,沒有這種東西的假相,緣起無自性的假相,一直在分別這個是啊、非啊,眾生就是這樣,下決定心,取決定義,這個就是毛巾。 大智慧的人看,毛巾本空,因為緣起不可得,它是條件所構成的,所以,毛巾沒有毛巾的相;桌子徹底的摧毀,如是觀照,沒有桌子相;美女,徹底的摧毀,醜女,徹底的摧毀,沒有美女之相,也沒有醜女之相,沒有,對不對?

如果有相,統統叫作妄想,顛倒、執著。 本來無一物,何入惹塵埃?**有能所呢?

**可以說沾惹到煩惱呢?沒有的啊,那你起心,動念即乖,起心動念才產生妄想、顛倒、執著嘛。 參考 http:

3樓:匿名使用者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4樓:匿名使用者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明亮的鏡子也並非是臺,本來就虛無一物,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5樓:匿名使用者

本來無一物 謝謝採納

古詩詞中的至理哲言

6樓:科普小星球

1、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出自宋代詩人陸游的作品《遊山西村》,比喻在遇到困難一種辦法不行時,可以用另一種辦法去解決,通過探索去發現答案。

既寫出山西村山環水繞,花團錦簇,春光無限,另一方面它又富於哲理,表現了人生變化發展的某種規律性,令人回味無窮。表現了詩人與眾不同的思維與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蘊涵著無限的希望。

2、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3、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出自唐代白居易《琵琶行》,意思是同樣都是天涯淪落的人,相逢何必都要認識呢?哲理是指的是偶然相遇就是一種緣分,不必在乎以前認不認識。

4、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出自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縫席上見贈》,意思是沉船的旁邊正有千艘船駛過,病樹的前頭卻也是萬木爭春。表現出作者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表現出豁達的襟懷。

5、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出自明代于謙《石灰吟》,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作者通過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過熊熊的烈火焚燒之後,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的現象,表現了不避千難萬險,勇於自我犧牲,以保持忠誠清白品格的可貴精神。

7樓:歲月不寒

不是一非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

若人有眼大於天,當見山高月更闊.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竹外桃花三兩支,春江水暖鴨先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海上升殘夜,江春入舊年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8樓:sweet飛舞冬季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9樓:歐陽求醉

我最喜歡的 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10樓:祖神仙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本來無一樹,何處惹塵埃」出自哪首詩

11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六祖壇經》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表達「不要著急」的古詩詞有哪些?

12樓:一新一怡

作品出處《壇經》作者慧能 唐代

菩提偈其一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其二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

其三菩提本無(非)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其四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白話譯文

【其一】

本來就沒有菩提樹, 也並不是明亮的鏡臺。 只要性空,哪會有什麼塵埃?

【其二】

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明亮的鏡子本來就很乾淨,**會染上什麼塵埃?

【其三】

原本就沒有菩提樹, 也並不是明亮的鏡臺。 本來就是四大皆空,到**染上塵埃?

【其四】

菩提只是向著內心尋找,何必勞累向外界求取玄機?以此進行修行自身,極樂世界也就在眼前!

13樓:辣條味少女

表達「不要著急」的古詩詞:《菩提偈》(唐)惠能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臨江仙(辛巳端午和陳簡齋韻)》(宋)劉辰翁舊日採蓮羞半面,至今回首匆匆。夢穿斜日水雲紅。

痴心猶獨自,等待鄭公風。 海上頹雲潮不返,側身空墮遼東。

人間天上幾時同。宮衣元不遇,無語醉醒中。

《青玉案·元夕》(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半死桐·重過閶門萬事非》(宋)賀鑄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壠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題都城南莊》(唐)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14樓:淡淡清香飄千古

成功胡秉言

若要成大器

千萬不著急

沉穩應萬變

煩憂壞自己

對古詩詞的感悟

15樓:唔仔喲

1、《離思五首·其四》唐代: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2、《菩提偈》唐代:惠能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

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3、《臨江仙·送錢穆父》宋代: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4、《蜂》唐代: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5、《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唐代: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什麼意思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句話節選自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後兩句,基本意思是 某處地方原本空無一物,又到哪惹來塵埃呢?本來就是四大皆空,到 染上塵埃?本來就沒有東西,有什麼可能會有塵土呢?原文 菩提本無 非 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擴充套件資料菩提偈其一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

怎么樣理解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解釋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明亮的鏡子也並非是臺,本來就虛無一物,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現代社會,壓力越來越大,因而有很多讓人焦慮不安的原因。由於各方面的壓力,時代越來越要求人們不能失誤。人不可能是萬能的。人就是人,切不可以把自己當作一個只為成就而活的人。怎...

初中詩詞有哪些?初中古詩詞有哪些?

如下 1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鳳棲梧 2 死生契闊,與子成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佚名 詩經邶風擊鼓 3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 鵲橋仙 4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李白 三五七言 5 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佚名 鳳求凰琴歌 6 人生若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