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羽思寐幻
《惡意》讀後感
《惡意》是一部手記體敘事性的推理**,是日本天王作家東野圭吾的巔峰之作,它與《白夜行》齊名,同享榮耀與光輝。引人注目的是《惡意》與《白夜行》恰似兩生花,《白夜行》中的愛情極度熾烈,令人粉身碎骨;《惡意》中的怨恨則無比深沉,令人萬劫不復,人性的兩極就這樣奇異地直擊人心。
在讀《惡意》之前,我就已經看完了《白夜行》,那是一部很好的作品,已經被拍成電影和電視劇,當然《白夜行》要長一些,而《惡意》要短一些。我是在電子書上看完《惡意》的,不過在現在看來,我很幸運,我不知道書什麼時候結束,所以當罪犯找著時,我以為就要結束了,然而《惡意》與一般的推理**不同,它徹底顛覆了推理**的觀念——知道了罪犯是誰,推理**也就結束了。
《惡意》先是以野野口修的手記開始描寫事件的發展和經過,是案件發生的主要內容,接著是刑警加賀恭一郎的記錄和提出疑惑,本來在加賀刑警的獨白中真相就大白了,即**要結束了。但是,面對野野口修的認罪,再加上作案動機的不明,加賀刑警又進行了深入調查,結果又探出了新的情節。本來以為這次殺人動機找到了,真相可以大白了,而且犯罪嫌疑人野野口修也寫了懺悔書,對自己的犯罪事實完全認罪了,案子就這樣結束了。
可是,當加賀刑警再次調查時,他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他覺得他掉進了一個陷阱,前面所有的一切都是假象!犯罪嫌疑人是一個得重病即將死去的人,就因為對暢銷作家日高邦彥看不順眼,產生了惡意。於是他精心策劃了一場**,他**的手法平淡無奇,他就是要警官知道是他殺的,並且留下了很多暗示,使警官陷入他的詭計。
《惡意》故事情節環環相扣,偵破進展百轉千回,每一次偵破都是真相大白的時刻。但是,儘管**置於眼前,作案動機卻始終不知。**中既有加賀警官的表述,又有犯罪嫌疑人野野口修的表述,兩者讀起來都好像是事實。
老實說,儘管野野口修是罪犯,他是怨恨最深的人,但是在讀《惡意》的過程中,他一直是被視為無辜者,受害者。就算是已經知道他是**了,由於對作案動機不明,我仍對他沒什麼壞意,我覺得他只不過是一時衝動嫉妒而犯下了錯誤。在加賀刑警的調查中,當我知道他以前是受害者時,我甚至對他充滿同情。
可能前面我感覺不到有多大的惡意,但在真相出來時,我那份激動的心情是無法用語言來傳達的,我只能說,野野口修的惡意是最凶險的!他不僅殺害了作家日高邦彥,而且在名譽上也毀了他,甚至把他的人格都毀了。為達目的,他想出了一個相當長的計劃,當「真相」被公佈時,世人同情的目光會集中到自己身上,反倒是被害者日高邦彥受人唾棄。
他捏造了與日高初美(日高邦彥的前妻)的不倫關係,並進而想出被逼做影子作家的故事,他甚至想得到日高邦彥問世作品之正牌作者的美譽。正因為懷著這樣的目的,他複製大量的手抄稿,弄到自己的手指都長繭,甚至不惜在寒夜裡,費上那麼大的功夫去拍一卷假的錄影帶......他對作家日高邦彥的恨是無比的深沉!
令人萬劫不復!
作品中的**是可怕的,對一個人的惡意,其最終手段不是殺了他,有比殺人更勝一籌的方法來展示自己的惡意,那就是讓人身敗名裂,遺臭萬年。我無法理解這種極端的做法,就算怨恨再大也不能殺人。更何況以這樣的方法處理本來就不對,讓人身敗名裂,遺臭萬年,這是多大的怨恨啊!
更令我無法理解的是野野口修對日高的惡意僅僅來自於「看他不爽」。在生活中,人和人相處,難免會發生矛盾,如果就因為一點小問題而產生了惡意,那樣對誰也不好。「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寬容地對待他人,人生將會更美好,就算是你看哪個人不爽,也不能產生惡意,因為惡意是沒有什麼理由的,或者理由是微乎其微的,它只是對某個物件懷有的強烈的負面情緒,這種情緒的初始是細微的,結束的時候卻極為澎湃。
高中作文,讀後感,600~800字
高中必讀名著800字讀後感 50
求《簡愛》讀後感,800字,有深度些,高中水品
求助,高中生800字讀書筆記10篇,速度
求紅樓夢讀後感高中生水平。要原創,複製品滾
已傳送。本人原創暑假作業。郵箱傳送,三月裡的小雨。紅樓夢 讀後感 八年前版始讀 紅樓夢權 至今已五六遍,絲毫不覺厭煩,竟越咀嚼越覺其中韻味無窮,不忍掩卷,沉迷其中。那是一個美輪美奐 撲朔迷離 又大慟大悲的世界,是一部對君主 社會末期四大家族的興衰史的概述。紅樓夢 起於言情而終於言情,卻不止於言情 一...
吶喊讀後感,吶喊讀後感800字
吶喊 讀 吶喊 有感 午後,風起,平靜的湖面掀起一絲絲漣漪。輕輕地合上書,閉上眼,一本 吶喊 就此完結,但那蕩氣迴腸之感卻依舊縈繞在心間,久久不能平靜 吶喊 是魯迅先生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 的結集。它是中國的名著,同樣也是世界的名著。細細回顧,一個名字從記憶中顯現出來 狂人。是啊,狂人日...
史記讀後感,史記讀後感800字
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榮幸的,這是一個有著優秀傳統的神祕國度,這是一個物華天寶的泱泱大國,這是一個人傑地靈的文明古國。先賢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文典籍,作為後世子孫的我們在茫茫書海中尋覓古賢人的蹤跡,感慨曾經的驚心動魄,思量曾經的紛紛擾擾,而作為華夏兒女的我在品讀 史記 之後,也真切地感受到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