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布吉島該叫啥
1、互助需求減弱
二三十年前,如果家裡缺個什麼油鹽醬醋,到鄰居家敲個門借一下,鄰里間的溝通自然就比較多。如今的物資**與二三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買什麼東西都非常方便,有時一個**還會送貨上門,但由此也說明現在鄰里關係不再像以前那樣以互相幫助為樂了。
幾乎所有的朋友都表示在家中遇到困難時,更願意打**向親戚朋友或以其他途徑尋求幫助,除非萬不得已,是不會向鄰居求助的。
2、工作壓力的加重
隨著現代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們的日子都被緊張的工作或學習所佔據。經過一天緊張的學習或工作之後,大部分人回到家連門都不想出,更不談到鄰居家串門了。
這樣的生活,擠掉了人們之間許多交流溝通的時間,人們的交流慾望也減少了,鄰里之間的情感淡化成了必然。
3、休閒方式和休閒場所的增多
曾經,假期裡及茶餘飯後找鄰居拉拉家常、聊聊工作和心情是居民重要的休閒和放鬆方式。現在,**、電視已普及,電腦也進入了很多百姓家,人們即便是不出門也能與外界進行溝通。
在大街上,日益增多的歌舞廳、ktv、咖啡廳、茶座等為人們提供多樣的現代休閒方式,鄰居在相互調節心情這一塊的作用大為減弱。
4、日常生活瑣事的不注意
當今社會人們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趨利性和差異性的逐漸增強。人們會更多地從自身的利益出發來處理事情,有時損害了鄰居的利益而不自知,甚至知道之後仍然一意獨行,例如小區裡出現的私佔小區綠地、噪聲擾民、爭搶車位、寵物惹事、亂丟垃圾等現象。這些都會對鄰里關係的疏遠造成一定的影響。
此外,居民來自四面八方,職業、經歷、價值觀念、生活習慣等差別較大,這無疑阻礙了鄰居之間的溝通。同時,治安惡化也是導致鄰里關係冷漠的原因之一。
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信任少了,大家不太開心了,沒關係,我們自己先高興起來,開心起來,多做開心的事,我們自己開心了,別人也會受影響,我相信未來大家的關係會越來越好,因為像你這樣覺察的人越來越多,祝你快樂
3樓:陳曉蘭女傑
因為工作和壓力方面的原因吧,人際關係越來越少,快樂就好
由於現在人口流動很大,在新的居民進入社群時,社群要積極發揮組織作用,讓新鄰居參與到社群交流中來。以他所在的棕北社群為例,社群每個月都會有一到兩次集體活動,包括在社群廣場上的活動、壩壩會和會餐等。在這些活動中,也呈現出老年人多,年輕人少的局面,但通過社群內的各個組內部及之間的互相介紹,即使是年輕人也對鄰里較為熟悉。
為什麼現在的鄰居都沒話說 都那麼的冷漠?大神們幫幫忙
4樓:妖
鄰里關係調查追蹤 假冒鄰居入室盜竊和搶劫,因為受害人不認識鄰居而屢屢得手,連日來,本報關於事件的回訪調查,引發了市民關於鄰里關係的熱烈討論。在城市化的程序中,現代鄰里關係是否需要重構? 昨日,本報委託神鳥資料諮詢公司調查的首屆成都社群鄰里狀況調查,資料包告出爐。
讓人吃驚的是,高達92.5%的調查物件表示願意認識鄰居,卻有88.9%的調查物件在不認識鄰居的主要原因中,選擇了「願意,但沒機會認識」。
四川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郭虹對資料進行了解讀。 現象一 認識鄰居?大半是臉熟 前日和昨日,神鳥資料諮詢公司以隨機抽樣的方式,**調查了106個有效樣本。
對問題「請問在您所居住的小區(或院子)裡,您是否有認識的鄰居?(認識是指知道對方的姓或者姓名)」選擇「認識」的是74.5%,「不認識」的則佔到了「25.
5%」。 但隨後在調查鄰里之間關係親密程度時,卻發現,選擇「見面認得到,問個好」的調查物件,佔到了59.5%!
而「關係較好,會在一起打牌等娛樂活動」的只有15.2%。關係挺好,時不時串門及結伴出遊的有25.
3%。 專家解讀 25.5%的受訪者表示不認識自己的鄰居,即使在表示認識鄰居的受訪者中鄰里關係處於「見面認得到,問個好」程度的佔到59.
5%,認識僅3戶以下(含3戶)鄰居只有46.8%。這兩組資料反映出目前鄰里之間不認識的情況已較為普遍,呈現出疏離的現象,很多人不認識自己的鄰居。
現象二 願意認識!就是沒機會 回答「請問您是否願意認識您的鄰居?」提問時,認識鄰居的調查物件中,有93.
7%表示願意,不認識鄰居的調查物件中,則有88.9%表達了願意的想法,選擇願意的採訪物件總體佔到了92.5%。
同樣,認識鄰居的調查物件,有93.7%選擇了「有必要認識鄰居」,但這項調查在不認識鄰居的調查物件中,「認為有必要」這個選項,卻下降到85.2%。
針對「不認識鄰居的主要原因」,高達88.9%的調查物件選擇了選擇「願意,但沒機會認識」。 專家解讀 92.
5%的人願意認識鄰居,這一資料在「認識鄰居」與「不認識鄰居」的兩類受訪者中相差近5個百分點,已經表示「認識鄰居」的受訪者對於認識新鄰居的意願更強。 現象三 不願認識!回家想清靜 針對不願意認識鄰居的調查物件,在回答「為什麼不願意認識鄰居」的提問時,20%的35歲以下調查物件選擇了「工作夠煩了,怕遇到『幫忙『之類的打擾」,而35歲以上中老年調查物件,選擇這項的為0。
選擇「回家就想清靜,不想增加此類交往」選項的調查物件,佔到了45.50%。選擇其他的調查物件也佔到了45.
50%。 針對願意或已認識鄰居的物件,調查為什麼樂意認識鄰居時,52.6%的調查物件認為「遇事好有照應」,還有45.
3%的人選擇「鄰里間的人情往來很好」。88.7%的調查物件認為,「在現代都市,有必要建立傳統社群互相認識的鄰里關係」,只有11.
3%的調查物件認為沒有必要。 專家解讀 88.7%的受訪者認為有必要建立傳統社群互相認識的鄰里關係,其中,「認識鄰居」的受訪者比「不認識鄰居」受訪者高出近10個百分點。
絕大部分樂意認識鄰居的受訪者以「遇事好有照應」和「鄰里間的人情往來很好」作為理由。資料反映出絕大部分人願意有一個好鄰居,希望鄰里之間有友好的關係,願意與鄰里保持密切的關係。 原因分析 郭虹認為,出現上述情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隨著近年來的城市化程序和住房制度改革,不少人搬入新的社群。而與之同時,社群的自理結構還未完善。其次,不少人的觀念還未從「單位人」轉變到「社群人」,在生活方式發生改變的情況下,沒有形成相應的融入社群的概念,在這樣的情況下,一部分人從鄰里關係中游離了出來。
此外,忙於工作的中青年人群,和鄰居的接觸更少,相比於已退休人員,和鄰居的熟悉度更低。她認為,這些情況大都是城市快速發展中形成的必然的現象。 應對措施 在討論如何應對鄰里關係疏遠的情況時,郭虹認為,除了依靠居民間自發的接觸外,**及有關部門提供的公共服務平臺也十分必要。
「城市化的程序中,人口的流動性越來越大,而城市化還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沒有10年、20年的時間,新的鄰里關係是積澱不起來的。」郭虹以近年來在成都一些社群舉行的「鄰居節」為例,認為社群組織的這類活動就很好,能夠促進鄰里相識,促進居民融入社群。她建議,不妨在節假日期間,持之以恆地開展這樣的活動,以形成和諧包容的社群氛圍。
社群負責人看法 棕北社群黨委書記任明: 社群應該發揮重要作用 得知這組調查的各項統計資料時,棕北社群黨委書記任明認為,目前的鄰里關係確實出現了逐漸陌生的現象,而社群在增進鄰里關係之間應該發揮重要作用。 任明認為,由於現在人口流動很大,在新的居民進入社群時,社群要積極發揮組織作用,讓新鄰居參與到社群交流中來。
以他所在的棕北社群為例,社群每個月都會有一到兩次集體活動,包括在社群廣場上的活動、壩壩會和會餐等。在這些活動中,也呈現出老年人多,年輕人少的局面,但通過社群內的各個組內部及之間的互相介紹,即使是年輕人也對鄰里較為熟悉。
麻煩採納,謝謝!
提問:你和你家鄰居認識嗎? 為什麼現在鄰里關係這麼淡漠,甚至還很反感鄰居
5樓:力幼禕
為什麼我感覺現在的人好冷漠,以前是人比現在的人還好多了,還是我。感覺所有關係都是一種形式,還是我
你感覺沒錯。原因不是大家喜歡冷漠,而是競爭壓力大,實在沒有多餘精力去管閒事,以前人什麼壓力狀態,現在人什麼壓力狀態。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等到上了一定水平,大家富足了,又會慢慢多了相互關心。你好,你覺得自己性格孤僻 對周圍的人和事都感到無法融入,對待親情也很淡漠。這是情感淡漠的表現。情感淡漠是指對外界...
以前關係很好的人現在成了仇人,為什麼以前關係很好得兩個人,漸漸得變成勒仇人?求大神幫助
兩個人在一起玩了好久,隨著時間長了也許就有了每個人不同的追求愛好,有了分歧,也許是你們在某一個觀點上有了不同的選擇,缺少了溝通,慢慢的就會產生距離,或許在某見事情上產生誤會,無法解釋,內心裡就更加記恨,後來就變成了陌生人仇人 一輩子關係很好的朋友不好交,珍惜朋友,有多大的事情還成仇人。把朋友約出來談...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更難養了
生活條件好了,社會抄壓力大,以前養孩bai子能養活就行了,du教育和生活條件什麼zhi的都不講究,能長大就dao好。現在哪能啊,你孩子要吃好的,學校也要學好的,補課也要找好的老師去補,穿也要穿好的。以前你能養4個孩子的錢現在養一個也夠嗆 生活節奏太快 家長bai們有太多du焦慮 更多的時間考慮賺錢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