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近年來,我國的糧食畝產量不斷上升,農業也開始進入規模生產的階段。糧食自給應該沒有問題。
國家還鼓勵帶著農業技術走出去,如:到西伯利亞開發糧食。
文摘:中國「超級稻」今年將實現畝產900公斤2023年04月07日 18:39新華網【大 中 小】 【列印】新華網武漢4月7日電(記者郭嘉軒)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負責人日前表示,正在實施的「超級雜交稻選育三期工程」已取得突破性進展,畝產900公斤的目標有望在今年實現。
記者日前採訪了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總裁顏衛彬。他介紹,在袁隆平院士的技術路線指導下,近年來我國在超級雜交稻
選育領域取得巨大成功:2023年實現畝產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標;2023年實現畝產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標;目前正在實施第三期實驗,也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年內有望實現畝產900公斤的目標。
2樓:
國家有一定的糧食儲備,現階段,中國的各種物品**持續**,是由於中國的cpi達到了百分之五,而正常的是4。8%不過**出臺了很多利農政策,如果今年沒有大的自然災害,我們國家的糧食自給還是基本沒有問題的!!!
中國的糧食能否自給自足?
3樓:唸經打坐
中國立足國內資源,實現糧食基本自給,是中國解決糧食供需問題的基本方針。中國將努力促進國內糧食增產,在正常情況下,糧食自給率不低於95%,淨進口量不超過國內消費量的5%。
現階段中國已經實現了糧食基本自給,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中國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糧食基本自給,客觀上具備諸多有利因素。根據中國農業自然資源、生產條件、技術水平和其他發展條件,糧食增產潛力很大。
新中國建立以來糧食生產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1950—2023年。2023年,中國糧食總產量只有1.132億噸,2023年達到3.
048億噸,29年間年均遞增3.5%。這一時期,中國通過改革土地所有制關係,引導農民走互助合作道路,解放了生產力,同時在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提高農業物質裝備水平、加快農業科技進步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糧食生產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二階段為1979—2023年。2023年,中國糧食總產量達到4.073億噸,6年間年均遞增4.
9%,是新中國建立以來糧食增長最快的時期。這一時期糧食生產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於中國**在農村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特別是通過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以及較大幅度提高糧食收購**等重大政策措施,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過去在農業基礎設施、科技、投入等方面積累的能量得以集中釋放,扭轉了中國糧食長期嚴重短缺的局面。
第三階段為2023年至今。2023年,中國糧食總產量達到4.666億噸,11年間年均遞增1.
2%。這一時期,中國**在繼續發展糧食生產的同時,積極主動地進行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發展多種經營,食物多樣化發展較快。豬牛羊肉、水產品、禽蛋、牛奶和水果產量分別達到4254萬噸、2517萬噸、1676萬噸、562萬噸和4211萬噸,比2023年分別增長1.
8倍、3.1倍、2.9倍、1.
6倍和3.3倍。雖然這一時期糧食增長速度減緩,但由於非糧食食物增加,人民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新中國之所以成功地解決了人民的吃飯問題,主要經驗是:始終堅持以農業為基礎,把農業放在發展國民經濟的首位,把發展糧食生產作為農村經濟工作的重點,千方百計爭取糧食總量穩定增長;改革農村生產關係,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擴大糧食的市場調節範圍,合理調整糧食**,調動農民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不斷改善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裝備水平,增加農業投入,保護生態環境;在決不放鬆糧食生產的前提下,綜合開發利用國土資源,積極發展多種經營,增加農民收入。
中國城鄉居民的溫飽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中國**今後的任務是在進一步增加糧食總量的同時,努力發展食物多樣化生產,調整食物結構,繼續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向小康和比較富裕的目標邁進。當然,中國**也清醒地看到,中國糧食供需平衡的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供需偏緊的狀況還將長期存在。由於一些地區自然環境惡劣,耕地和水資源短缺,到2023年底,全國還有6500萬人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約佔總人口的5%)。
中國**正在實施的「扶貧攻堅計劃」,就是要力爭到本世紀末基本解決這部分人的溫飽問題。
4樓:波仔和贊仔噻
我國真的缺糧嗎?如果不進口糧食,生產的糧食能自給自足嗎?
5樓:死薛仁貴是我
中國糧食問題的研究
糧食問題是當今舉世矚目的迫切問題之一。根據聯合國2023年的報告,到2023年世界人口將達到十億。要確保這麼多人口的生存,糧食問題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2023年聯合國糧農組織**:90年代全球農產品產量年均增長速度為1.7%,略低於80年代的實際年均增長率,而同期世界所有用途的糧食和農產品需求僅增加1.
6%,大大低於80年代2%的實際年均增長率,預計90年代全球糧食和農產品總的**量足以滿足全球的有效需求。說明在整個世界範圍內世界糧食是安全的,世界糧食及農產品生產能有效地滿足人們的需要。 世界存在的糧食問題之所以存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方面,佔世界人口大多數的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糧食匱乏,營養不足,又沒有能力更快地增加糧食生產,大量人口處於飢餓、半飢餓狀態缺糧問題日益嚴重;另一方面,有些發達國家糧食又大量「過剩」。戰後發達國家糧食人均產量的增長幅度大大高於發展中國家,有些發達國家的糧食越來越「過剩」。儘管發展中國家糧食不足,但發達國家的存糧卻大量積壓。
因為發達國家為維持糧食的較**格,寧可積壓或銷燬,也不願低價**發展中的糧食不足國家,而這些糧食不足國家卻往往由於無力購買,而使大量人口處於飢餓、半飢餓狀態。
在世界糧食生產中,中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糧食生產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早在2023年,美國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就曾在《誰來養活中國人?》一文中指出,如果中國人不能養活自己,那麼他們將使世界捱餓。
但是,我國從2023年起已連續4年糧食減產,靠挖庫存來平衡需求。而庫存糧食很有限,去掉陳糧最多還能挖抵兩年。2023年以來我國糧食總產量在下降,由當時的5.12億噸下降到2023年的4.57億噸;糧食播種面積下降,從2023年11378.7萬公頃下降到2023年的10390萬公頃;糧食人均佔有量下降,由2023年的每年414公斤下降到2023年的357公斤。
具體來說,我國近幾年的糧食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1. 糧食生產週期限制糧食的畝產。糧食生產週期為4~5年,大體上為兩年一平一豐收,2023年來連續幾次的糧食豐收使供給過剩,從2023年起,我國糧食進入歉收期。
2. 由自然因素產生的糧食問題。①從2023年到2023年,全國平均每年受旱災面積為3.24億畝,約佔全國播種面積的17%。
到2023年底,我國有效灌溉面積為8.01億畝,雖然生產了佔全國67%的糧食、60%的經濟作物和80%的蔬菜,但卻耗費了大量的灌溉用水。②我國耕地在承受人口和城市化巨大壓力的同時,還面臨水土流失的劇烈侵蝕,全國年均有100萬畝耕地因此喪失利用價值。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提供的統計顯示,半個世紀以來,全國水土流失毀掉耕地4000多萬畝,平均每年100萬畝以上,土壤流失總量50多億噸,數以億噸的氮、磷、鉀等養分流失,減少糧食2000多萬公斤,造成經濟損失在100億元以上。
③土壤侵蝕造成耕地水、土、肥流失後,土地日益瘠薄,田間持水能力降低,加劇了乾旱的發展。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嚴重。目前,我國仍有荒漠化土地267.4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27.9%,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40億元。
④中國是一個水資源緊缺的國家,據有關人士預計,2023年前,我國糧食產量要比現在增加1400億公斤以上,這意味著農業灌溉總用水量必須增加。在工業與農業爭水時,農業顯然居於不利的地位。因為中國大陸需要1000噸水來生產一噸小麥,價值大約200美元。
3. 糧食種植結構的調整限制糧食供給能力。主要原因在於糧食**的地區結構和品種結構不適應變化了的消費需求,我國南方每年有近2000萬噸稻穀餵豬,而東北糧倉卻產生賣玉米難。
廣東省早稻積壓,但同時進口大米。吉林兩次賣難積壓的玉米都是產量高、粉質多、口感不好的粉質玉米,而南方產糧大省積壓的糧食主要是早秈稻。以湖南省為例,市場暢銷的粳稻、糯稻僅佔稻穀總產量的3%,秈稻佔94%,每年糧食收購總量的90%是早秈稻,而早秈米堊白度高,口感不好。
4. 糧食需求的增長。國家統計局、中國農科院、中國科學院、聯合國經合組織等單位**,我國糧食到本世紀末的需求量約在5-6億噸之間。
按照人均400公斤消費量、13億人口計算,糧食總需求量為5.2億噸。若按照人均500公斤的需求水平計算,則需要6.
5億噸。而按照農業發展規劃,我國的糧食生產即使經過努力到本世紀末達第二個臺階,即5億噸的水平,那麼,屆時在第一種需求格局即我國糧食消費構成不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將出現2000萬噸的缺口,而在糧食間接消費比重有較大幅度提高的需求格局下,將出現1.5億噸的缺口。?
5. 農民生活水平、國家政策、耕地面積的佔用、退耕還林所導致的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逐年減少。2023年和2023年都出現過農民賣糧難的現象。
雖然在表面上看來有共同之處,表現為農民手中的糧食賣不出去,國營糧食部門不願收購,市場糧價低落,但兩次賣難有重要區別:第一次賣難是在溫飽需求的背景下出現的,主要原因在於我國的倉儲運輸及糧食加工能力不適應糧食生產的發展;第二次賣難是在溫飽問題基本上得到解決之後,城鄉居民的消費轉向小康,不再種田,沒有糧食可賣。賣糧難的現象是糧食問題的根本原因。
以貴州省某縣為例,由於國家加大力度鼓勵村民退耕還林,現在鄉里種糧的人大大減少,耕地也減少了很多,大家都寧願買糧,光是2023年退耕還林就達到2004畝。根據這個村莊2023年至2023年產糧統計表,耕地2023年為2395畝,2023年2317畝,2023年2300畝;糧食產量2023年11005噸,2023年10000噸,2023年9772噸。
我國的糧食問題具有複雜性、艱鉅性和長期性等特點,是一項龐大系統工程。要使這個問題獲得全面、持久的解決,就需要整個國家的人民做出共同努力。
糧食問題是嚴重的、迫切的,但不是不能解決的。為了解決我國糧食問題,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 有計劃地控制人口的增長 在中國耕地面積很難增加而且不斷縮小的情況下,如果世界人口增長過快,增產的糧食被增長的人口所抵銷,人均佔有的糧食產量就難以提高,甚至會減低。由此可見,如不控制人口增長,糧食問題
就難以解決。反之,如果能控制人口,又能提高糧食產量,人類的糧食**就會得到保障,人類的營養狀況也會得到改善。
2. 依靠科學技術的提高與推廣,開展新的綠色革命,提高農業生產率;重視解決農村貧困問題及治理和保護生態環境等。為了不斷增產糧食,保證人類有充足的糧食**,一方面要為農業生產開拓新路,大力開展生物科學的研究,利用遺傳工程培育新的優良品種,大幅度提高農畜產品產量;一方面要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和保護現有的土地資源,水資源和生物資源,注意保護生態環境,控制人口增長,使人的生產與糧食生產和**保護相對平衡與協調。
3. 提高現有耕地的單位面積產量。中國肥沃而便於耕種的土地,現在差不多都已開墾。
剩下的可耕地數量已不多。不僅如此,由於人口增長,工業發展,城市擴建,房屋和交通佔地等原因,耕地面積還在不斷縮小。因此,為了增加糧食生產,就必須提高現有耕地的單位面積產量。
4.儘量改變落後的社會制度和生產關係,把發展農業技術,努力增產糧食同支援和援助貧困國家、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緊密結合在一起。把確保國家和家庭糧食安全置於國家發展政策的首要地位,使社會的所有部門、各行各業都能保護和促進農業增產。
5.加強與他國合作,包括為增加生產提供更加開放的市場準入,提供合理而可**的農產品**趨勢資訊,加強對農業資源環境和**變化的監測,在農產品**、資源管理和技術研究開發等領域區域合作等。
現在很多農民不懂,法律知識,很多人懂一點法律知識的農民被,當
如何提高農民法律意識,簡單地說,經常不斷普法,把法送到每家每戶,用案例 根據農民實際需要用法。有了土地糾紛用 土地法 土地承包管理條例 合同法 侵權責任法 等現身說法,加深記憶,體會到法的實惠。林業用 森林法 環境保 在徵收稅收時學 稅法 只有這樣有針對性普法農民才接受,只有用法解決實際問題法才能提...
為什麼現在很多好萊塢大片都有「中國元素
尋找好萊塢大片的中國元素,早在上個世紀的黑白電影時代就能找到,但那時僅僅是一種點綴,而且對中國的認識多是歪曲醜陋的。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國電影市場開放實力不斷增強後才有所改觀。好萊塢加入中國元素表現在到中國取景 選中國演員 用中國題材和成為推動故事發展的情節這幾方面。一開始僅僅是使用中國的外景地 傳...
中國農民現在的人均多少耕地面積是多少?包括果地
我國雖然耕地面積總數較大,但人均佔有耕地的面積相對較小,只有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1 4。到1995年,人均耕地面積大於0.13公頃的有省 自治區 主要集中於我國的東北 西北地區,但這些地區水熱條件較差,耕地生產水平低。相對自然和生產條件好的地區如上海 北京 天津 湖南 浙江 廣東和福建等人均耕地面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