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系儉佴綾
(1)實踐是認識的**,但來自實踐的理論不一定都是正確地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2)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科學理論能指導人們提出實踐活動的正確方案,使實踐活動取得成功。
謬誤則會把人們的實踐活動引向歧途。要取得實踐的成功,除了需要一定科學理論的指導,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物質條件。(3)任何理論都不是認識的終結。
由於客觀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人們的認識必須隨著客觀事物的程序而向前推移,做到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只有用發展的科學理論指導實踐,才能取得成功。(4)因此,題目中的說法是片面的。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實踐和認識的關係以及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意在考查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和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解答這類辨析題的具體要求是:先辨,後析。
即首先判斷出觀點中的合理之處和不合理之處,然後分析為什麼合理、為什麼不合理。回答此題,首先要承認實踐的重要性,沒有實踐,就一定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其次,要明確,參加實踐,也不一定就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最後,進一步追根,得出到底怎樣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結論,怎麼樣才能成功並作出結論。
2樓:止秀梅慈溪
【理性】是指人在一定的價值觀和人生目的引導下、在遵守自然規律與社會法則的前提下運用能夠識別、判斷、評估實際理由,以及使人的行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慧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素質能力。
【理性認識】就是以事物的本質規律為認識物件,是對事物的內在聯絡的認識。理性認識具有抽象性、間接性、普遍性。理性認識的三種形式有:
——1、概念——對事物本質屬性的概括:
——概念是以一個物質的外殼將事物的本質、規律抽象出來,歸納成為具有普遍意義的想法、觀念或充當指明實體、事件或關係的範疇或類的實體(物質外殼)。
——概念的作用就是反映個別事物的一般的、本質的特徵。人類在認識過程中,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特點抽出來,加以概括,就成為概念。例如:天體——指除地球以外的物質世界-宇宙;
——2、判斷——在概念的基礎上對事物的各種關係進行區分、識別:
——判斷是對思維物件是否存在、是否具有某種屬性以及事物之間是否具有某種關係的肯定或否定。在形式邏輯上用一個命題表達出來。
——判斷的作用就是斷定事物的性質、或對某個事物做出的一種決策分析;
——3、推理——由一個已知的判斷推出下一個判斷:
——推理,邏輯學指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由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判斷(前提)推出新判斷(結論)的過程,有直接推理、間接推理等。
——推理的作用就是根據一定的邏輯聯絡從已知的線索直接或間接推匯出新的結論與線索;
——理性認識是在以上三種認識形式上不斷深化進行的,三種認識形式是承續、遞進和深化的關係。
——理性認識首先是以概念將事物的本質、規律抽象歸納出來,然後再交叉運用判斷和推理對事物的過程環節進行識別,運用能夠識別、判斷、評估實際理由以及使人的行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慧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最後通過論點與具有說服力的論據發現真理,通過符合邏輯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獲得結論、意見和行動的理由。
如何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
3樓:匿名使用者
認識的根本任務就是經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過程。是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付出艱辛勞動,不斷創造條件的過程。
實現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第一,佔有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現象是入門的先導,認識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只能從認識它的現象開始,感性認識是整個認識的起點。只有具備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感性認識才有可能上升為理性認識。
發揮主觀能動性,佔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前提。
第二,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製作。這就是要對感性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思考加工製作。這是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關鍵,思考在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今中外凡有重大發明創造的人,都是勤于思考、善於分析的典範。
4樓:天天天藍天天悅
第一,要明確現象與本質的關係:
現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徵和外部聯絡,它是個別的、多變的,是能夠為人的感覺器官直接感知的;本質是事物的根本性質,是同類現象中一般的東西,是相對穩定的內部聯絡,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維去把握。任何事物都是現象與本質的統一體,本質離不開現象,本質總是表現為現象;現象離不開本質,理象是本質的表現。
第二,要明確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係:
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的現象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的認識。
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是基礎。感性認識有待於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理
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深化。
第三,現象與本質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觀的: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人的認識的兩個不同的階段屬於主觀範疇,因此不能將現象等於感性認識,本質等於理性認識。但二者有一定的聯絡,即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現象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的認識。
第四,應該能夠運用這些觀點聯絡實際加以說明:
能夠聯絡自身的實際;聯絡所學過的其他學科的知識;聯絡當前的國內、國際的熱點問題。
(12分)有人認為實踐出真知,人們只要參加實踐,就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你對這句話是怎樣認識的?
5樓:小超犗檊
(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人們只有在實踐活動中才能獲得對事物的認識。因此,實踐出真知。
(2)僅僅從事實踐活動,未必就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要獲得對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必須實現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3)要實現這一飛躍,人們必須通過實踐,佔有豐富而真實的感性材料,並且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製作,才能透過事物的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本題考查實踐和認識的關係、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係的知識,考查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判斷觀點正誤的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先找出本題的辨點:一是實踐出真知;二是參加實踐,就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再分別對這兩個辨點進行分析,實踐出真知是正確的,並分析其原因;參加實踐只是為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提供了感性材料,這說明只要參加實踐就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觀點是片面的,然後回答出應怎樣把獲得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該題是按照回答辨析題的一般規律進行的,這就要在平時總結,這一規律是:先尋找辨點,其中往往既有正確之處,也有片面之處,然後分別對這些辨點進行分析,找出原因。
為什麼人的思維有規律
6樓:匿名使用者
回答親~這道題由我來回答,打字需要一點時間,還請您耐心等待一下。諮詢結束的時候還請您給個贊[作揖]
④充足理由律:在思維論證過程中,要確定一個判斷為真,必須有充足理由。
人是很難控制自己的思維的
比如說:我讓你別去想一支紅色的貓,你不去想,我就給你500塊錢,但是這是不可能做到的,因為(紅色的貓)已經被我提出來了,而且強調你不去想就給你500塊錢,但是你的思維一定會不由自主的去想
更多2條
古詩詞包含著那些樸素的辯證思想
7樓:匿名使用者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事物總是運動的,運動中體現變化
8樓:
蘇軾的詩含有樸素的辯證思想
正是河豚欲上時
琴詩若言琴上有琴聲
放在匣中則不鳴
若言琴在指頭上
何不於君指上聽
如何把握事物的本質,做到明辨是非?
9樓:哲學和社會科學探索者
現象和本質是揭示事物內在聯絡和表面特徵之間關係的一對範疇。
一、範疇定義
現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徵及其外部聯絡。
本質是事物的根本性質和事物基本要素的內在聯絡。
二、辯證關係
現象和本質的關係是對立統一的。
1、對立
①現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絡,可以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而本質是事物的內部聯絡,只有靠理性思維才能把握。
②現象是多變易逝的,本質卻相對穩定的。
③現象是個別的、具體的東西,而本質是同類現象中一般的、共同的東西。
2、統一
①現象不能脫離本質,本質是現象的內在根據。
②本質不能脫離現象,現象是本質的外在表現。
三、通過現象認清本質的方法
第一,觀察大量生動的現象,儘可能地佔有豐富而真實的感性材料。
哥白尼不但汲取別人的觀測成果,而且自己長期堅持天文觀測才提出日心說。
第二,運用科學的抽象方法,對現象材料進行分析和綜合。
行星運動三定律是誰發現的?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他的研究資料主要來自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布拉赫堅持觀測達20年之久,但不善於理論思維,只留下一堆資料,沒有發現規律。
10樓:是誰問的問題
突然覺得這個問題問的太不可思議了,就好像是在問人應該怎樣去思考一樣。其實就是多去思考一下,多去想想問題,多練一下腦袋就會好用了
怎樣正確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人們能夠正確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錯在哪裡?
1.從現象與本質 規律的區別來說,認識了事物的現象不等於認識了本質和規律.現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徵和外部聯絡,它是個別的 多變的東西 本質是事物的根本性質,是事物相對穩定的內部聯絡 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絡.可見,現象與本質 規律有嚴格的區別.因此,對事物現象的認識不能代替對本質和規律...
事物的本質和本性在於什麼呢,本質和本質性的區別是什麼?
沒有生命的物體所包含的自然規律資訊稱為本質 有生命的物體所包含的生命運動資訊稱為本性 沒錯!是一種臨界點意義上的區別!當問 水 冰 蒸汽的本質區別是什麼?內 的時容候,那就是溫度上 臨界點 的區別。當問 鑽石與石墨的本質區別是什麼?的時候,那就是 分子結構 的不同。當問 鑽石與石墨的共同本質是什麼?...
湖南衛視的真人秀,難道真的只能靠撕來贏得高收視率
我感覺現在不單純湖南衛視的真人秀,是靠撕來贏得高收視率。其實現在很多地方的綜藝節目都是靠 撕 的。說到 撕 這個詞,我想大多數觀眾首先想到的是湖南衛視的 花兒與少年 第一季的嘉賓是鄭培培 張凱麗 劉濤 張翰 許晴 李菲兒 華晨宇。他們原來是一個團體節目,由許晴強制的分成兩個幫派!一開始,就開始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