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人走路時腳時向後蹬地的,所以它相對於地面的相對運動(或趨勢)為向後的,所以腳給鞋一個向前的摩擦力
2樓:匿名使用者
腳掌與地面間必須有足夠大的靜摩擦
人用力向後蹬地時,腳受到地面的向上彈力和向前的靜摩擦力,這就使人獲得向前改變運動狀態的外力,人體重心前移,人才能行走起來。
3樓:活著就該活著
畫個受力分析圖,可以看到人走路 力f是向後的 摩擦力f向前。
4樓:1405一坨
孩子 好好學習吧!這都來問!
5樓:匿名使用者
當人向前走路時,人腳向後用力蹬,因而腳的運動方向相對於地面來說是向後的,因為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所以摩擦力是向前的。
可以以自行車為例來說,個人認為自行車較易理解,且初二物理考試很愛考自行車前後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力問題。
當自行車正常向前運動時,後車輪的旋轉方向為逆時針,與地面發生接觸時運動方向向後,因而摩擦力向前,從而推動自行車前進。
但自行車前輪因受到後輪的推動,向前運動,與地面發生滾動摩擦,摩擦方向向後。
反之,可以想象,倘若前後輪的摩擦力都是向後的,自行車自然不可能向前運動。
總之,你走路時腳向後用力蹬,如果沒有摩擦力的話你的腳應該會相對於身體向後移動,說明腳的運動方向向後,摩擦力向前。
至於為什麼是向前的摩擦力推動人前進,因為沒有其他向前的力了,只有可能是因為摩擦力使人向前運動。其實摩擦力是不能用推動人前進來形容的。
ps:我也初二...物理數學皆為滿分...
初2的一道物理題
6樓:匿名使用者
設路燈的高度x。他的影長為1.3m時於路燈的距離yx/1.7=(1.3+y)/1.3
x/1.7=(1.8+2+y) /1.8
得x=8.54m
7樓:匿名使用者
糾正下,人身高為1.7米會比較合理。。
方便說明,作一下標記,自己畫出
路燈為p,正下方地面為m;某時刻,人頭a1,腳b1,影子頭部c1;
2秒後即走了2米之後,人頭a2,腳b2,影子頭部c2。
便於說明,記pm長度為y,mb1長度為x,角pc1b1為角1,角pc2b2為角2
在△pmb1和△a1c1b1中,角1的正切值=y/(x+1.3)=1.7/1/3
*****>1.3y=1.7x+1.7*1.3 ①在△pc2m和△a2c2b2中,角2的正切值=y/(x+3.8)=1.7/1.8
*****=>1.8y=1.7x+1.7*3.8 ②將②減去①。得到0.5y=1.7*2.5
於是y=1.7*5=7.5 米
拋磚引玉,歡迎提出更優的解法
8樓:陶舟牽振博
把白紙對摺,數一數白紙塊是多少,用刻度尺量出白紙塊加在一起的厚度,再用所量出的厚度除以白紙的塊數,就得出16k白紙的厚度
9樓:安熠鐵娥
對摺4次
用毫米尺測量厚度除以8
10樓:匿名使用者
彈簧受力伸長時,彈簧受力處處相等,
這麼跟你說吧:一個彈簧長為2l,受力為10n,整個彈簧伸長10cm此時彈簧的總長為2l+10
你可以認為這一個彈簧是由兩個長都為1l的相同的彈簧接在一起構成的,由於彈簧受力處處相等,所以每一點彈簧的張力都為10n,而每一根彈簧都伸長5cm
,也就是說長為l的彈簧受到10n的力時伸長5cm,
然後你把彈簧拆成兩個,用其中的一個,使其受10n的力,彈簧會伸長5cm,此時彈簧的總長為l+5
還有彈簧的讀數跟彈簧的總長度成正比,受同樣的力彈簧的總長變短,那麼讀數一定變小
11樓:
不變(但量程變小了)
彈簧測力計原理你還記得嗎?
下面是特詳細的,我書上的筆記好象只有1句話(懶得打)
就是這樣,彈簧的每個地方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彈力和彈簧的形變數(伸長或壓縮值)成正比,而且比值不變.
顯然彈簧還是那個彈簧根據這個就沒變
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彈力和彈簧的形變數(伸長或壓縮值)成正比。寫作:
f=k·x
其中:「f」,表示彈簧的彈力,彈力是彈簧發生形變時對施力物的作用力。
「x」,是彈簧伸長或縮短的長度,注意「x」是以彈簧無形變時的長度為基準,即x=x'-x0或x=x0-x'。
「k」,叫彈簧的勁度係數,它描述單位形變數時所產生彈力的大小,k值大,說明形變單位長時需要的力大,或者說彈簧「硬」。k跟彈簧材料、長短、粗細等都有關係。k的國際單位是牛/米。
如果將幾個同樣的彈簧串聯或並聯起來後,這個新的彈簧的勁度係數不再是原來的勁度係數。設兩個勁度係數都是k的彈簧串聯後的勁度係數為k1,則有f=k1·x,由於a點的彈力也為f,所以對彈簧1可寫兩個勁度係數都是k原長相同的彈簧並聯時的勁度係數為k2,則有
f=k2·x
by merovingian
啊!怎麼可能哦,再說答案也有錯的時候
12樓:匿名使用者
肯定比原來的小了。 因為彈簧被拉長了,相當於彈簧不受力但已經有一部分讀數了
13樓:
這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就是根據彈簧測力計的測量原理等等~參考書上說的很詳細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是b沒有錯
彈簧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彈力和彈簧的形變數(伸長或壓縮值)成正比,而且比值不變.
這句話是不錯 但是本題目中小明修好後的彈簧和原來彈簧就不是同一個彈簧了。
我們把彈簧看成一圈一圈一樣的彈簧串在一起的
那麼每一圈的這個彈簧都滿足上面的說法 彈力和型變成正比
假如說原來的彈簧有100圈,每圈受xn力時能深長y。在稱m重物體時,伸長為 (m/x)*y*100
假如現在小明去掉了一段,剩下90圈。每圈還是在受xn力時能深長y。在稱m重物體時,伸長為 (m/x)*y*90
(m/x)*y*90<(m/x)*y*100
因此測量同樣的東西,小明修過的彈簧伸長交原來的短,在原來的刻度看來,就是偏小了
15樓:渺的葵花
b彈簧的彈力系數是一定的 長度短了 需要的力就大 所以顯示的數字就小
16樓:匿名使用者
c測量的值不會變 因為材料沒有改變 所以彈簧形變數沒有改變
改變的只是最大能測量的範圍變小了
17樓:匿名使用者
b 彈簧的串聯並聯教過沒?和你舉個例子 比如彈簧以前長2 收到力1 可以伸長2 現在彈簧只有一半長了 那麼收到力1 就只能伸長1了。。。明白了嗎。。。
一道物理題
18樓:匿名使用者
水深應為1.5m
設水深為x(米),則紅蓮高為x+1。在紅蓮移動後構成了直角三角形,其中斜邊長x+1,直角邊分別長2、x,列式解得x=1.5
利用了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即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
勾股定理現約有500種證明方法,是數學定理中證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勾股定理是人類早期發現並證明的重要數學定理之一,用代數思想解決幾何問題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也是數形結合的紐帶之一。在中國,商朝時期的商高提出了「勾三股四玄五」的勾股定理的特例。
在西方,最早提出並證明此定理的為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他用演繹法證明了直角三角形斜邊平方等於兩直角邊平方之和。
問一道初2物理題
19樓:今夜0星辰
水汽化為水蒸氣.所以少了那麼多,鹽沒減少,但濃度增大,所以鹹了那麼多.
20樓:冷梓墨
少了那麼多湯 是因為湯水蒸發吸熱
鹹了那麼多 是因為湯水蒸發吸熱 但鹽還留在水中,含鹽量較大
21樓:吟楓舞墨
少了那麼多 是因為水變為水蒸氣流失
鹹了那麼多 是因為水變為水蒸氣流失,但鹽還留在水中,鹽的量/鹽水總量,即含鹽率增大
22樓:
水蒸發掉了,溶劑(水)減少,溶質(鹽)不變,溶液密度增大,所以嚐起來較鹹
23樓:匿名使用者
蒸發,水的沸點比鹽低
24樓:匿名使用者
水蒸發掉了,鹽的量不變,鹽的濃度就變大了,鹹了
一道物理題,一道物理題
分析 1 從電場線的形狀看,他是由點電荷發出的,延長各電場線找到點電荷位置,以此點為圓心,分別到a,b,c的距離為半徑的圓就是那三點的等勢面。或者還可以根據等勢面的方向與電場線方向垂直,分別過a,b,c做三段弧使他們與已知的電場線都垂直。2 負電荷從a到b電場力做正功。說明此電荷的受力方向在ab方向...
一道物理題,一道物理題,求解
沒辦法求,接有暖風機的電路不是存熱效應電路,歐姆定律不管用 暖風機,一部分功率轉換成了內能,一部分轉換成了風扇的機械能!所以歐姆定律不管用,這個題目有問題 不能用u ir p u 2 r p u 2 r p p u u 2 220 198 2p 825 81 100 668.25 r電熱絲 u平方 ...
一道物理題,一道物理題哦
解析 1 力矩 m mglsin30 2mglsin30 7.5l 2 質心所在位置為距離o點3l 2處。質心運動速度v r 3l 2 m s 上面那個質點運動速度為v1 l lm s 下面那個質點運動速度為v2 2l 2lm s 根據 相對速度 絕對速度 牽連速度 從質心繫看,上面質點的速度v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