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還是天子,但已名存實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
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
在這七雄之中,後期以秦國國力最強。除秦國以外,其餘六國均在崤山以東,故稱「山東六國」。在山東六國中,楚國原本具有和秦國爭奪天下的實力。
但是,在垂沙之戰、鄢郢之戰、藍田之戰等戰役之後,楚國走向了衰落。當然,對於疆域遼闊的楚國,也表現出了非常強大的韌性。特別是戰國末期,秦滅六國的時候,楚國一度打退了秦國的20萬大軍。
至於指揮這場戰役的名將項燕,無疑就是本文的主角了。
一首先,項燕(?—公元前223年),周王族姬姓項國後代,泗水下相(今江蘇宿遷市宿城區)人。戰國末年楚國名將。
對於項燕來說,是項國這一諸侯國的後人。項國,周朝周文王一子的封國,是周王族諸侯國之一,存在於西周至春秋時期,姬姓,位於河南省沈丘縣與項城市之間,都城在今河南省沈丘縣槐店回族鎮西郊,和陳國、頓國、沈國相毗鄰,地跨潁水而立。魯僖公十七年(公元前643年)滅於魯國,僅存項地名。
據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記載,項氏世世代代為楚將,其家族被封於項。就項燕這位名將來說,主要活動於戰國末期。彼時,因為秦國的不斷進攻,楚國已經非常衰弱了。
比如為了避其鋒芒,楚國將都城遷移到壽春,也即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一帶。當然,這依然不能阻擋秦國消滅楚國的決心。在戰國末期,秦國橫掃六國,勢如破竹,先後滅亡韓、趙、魏三國,並數次擊敗楚軍。
燕王喜逃亡被滅後,秦王政打算攻滅楚國,完成一統天下的霸業。
二公元前225年,秦王政知道李信十分勇猛果斷,有一天便問李信說:「我打算攻取楚國,將軍估算一下,需呼叫多少軍士才夠?」李信回答說:
「最多不過二十萬人。」嬴政又問王翦,王翦回答說:「非得六十萬人不可。
」嬴政就說:「王將軍老嘍!多麼膽怯呀!
李將軍真是果斷勇敢,李信的話是對的。」於是便派李信和蒙恬率軍二十萬向南進發攻打楚國。同年,秦將李信率20萬大軍進攻楚國,李信進攻平輿,蒙恬攻擊寢,大敗楚軍。
李信再攻鄢郢,攻克了該城,於是率軍西進,到城父與蒙恬的隊伍會合。在這個時候,如果繼續讓李信攻城略地的話,那麼,楚國的都城壽春顯然就危在旦夕。
於是,項燕率領楚國大軍跟在秦軍的後面,三天三夜不停宿休息。等到秦軍放鬆警惕的時候,項燕立即率領楚軍進行反擊,大敗李信的軍隊,攻入秦軍的兩個營地,斬殺了七個都尉。李信率殘部逃奔回秦國。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李信率領20萬秦國大軍,想要一舉消滅楚國,結果,在這場戰役中,李信被項燕擊敗,只能狼狽不堪地逃回秦國了。當然,對於意志堅定的秦王嬴政,自然不會就此罷休。憑藉著秦國強大的國力,秦王嬴政又一次發動了旨在消滅楚國的戰役,並且派出了更多的秦軍。
三公元前224年,秦國大將王翦又率60萬大軍進攻楚國,楚國人聞訊王翦增兵而來,便出動國中的全部兵力抵抗秦軍。在整個戰國時期,秦國出動60萬大軍的情況,應該只有兩次,一次就是王翦率軍消滅楚國,另一次則是長平之戰。而這,無疑凸顯出秦王嬴政對於楚國的重視。
面對王翦率領的60萬大軍,項燕多次到營前挑戰,秦軍始終也不出戰,也即老道的王翦這是在故意消磨楚軍的銳氣。王翦每天讓士兵休息、洗沐,享用好的飲食,安撫慰問他們,並親自與他們共同進餐。這樣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王翦派人打聽:
「軍中進行什麼嬉戲啊?」回答說:「軍士們正在玩投石、跳躍的遊戲。
」王翦便說:「這樣的軍隊可以用來作戰了。」
與此同時,楚軍既然無法與秦軍交鋒,就揮師向東而去。在得知這一訊息後,王翦即率軍尾追,令將士們發起突擊,大敗楚軍,直至蘄縣之南。在這場戰役中,項燕最終敗給了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楚軍於是潰敗逃亡,楚國也隨之滅亡。
由此,作為楚國最後一位名將,項燕已經盡到最大力了,只是因為當時的楚國和秦國存在巨大的實力差距,這讓項燕無法在一次力挽狂瀾。
四最後,關於項燕之死,《史記》中就有兩種不同說法:
說法一:始皇二十三年,秦復召王翦,彊起之,使將擊荊。取陳以南至平輿,虜荊王。
秦王遊至郢陳。荊將項燕立昌平君為荊王,反秦於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自殺。
說法二:項羽初起時,年24。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虜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
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這兩種說法並不矛盾,司馬貞《索隱》雲:「不同者,蓋燕也王翦所圍逼而自殺,故不同耳。」項燕死的時間,依《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說法為始皇二十三年,也即公元前224年。
在項燕戰死沙場之後,秦始皇不僅消滅了楚國,還成功一統六國,建立了秦朝。不過,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在秦始皇去世後,秦朝各地的起義蜂擁而起。
其中,就項燕的後人項羽,更是在鉅鹿之戰中消滅了秦朝的主力,從而加快了秦朝的滅亡。從這一角度來看,項羽也算是為項燕報了大仇了。
2樓:歷史分析解讀
因為當時的楚國已經是千穿百孔了,很多時候,連自己的人民也選擇反對楚國,所以他輸是正常的。
3樓:秋風體育
主要還是因為當時的楚國和秦國的差距太大了,是無法逾越的鴻溝。
楚國第一名將項燕,征戰無數,為何最後竟死的如此慘烈?
4樓:高中孫老師
秦始皇率兵攻打楚國,不過楚國當時有一個驍勇善戰的將軍,名字叫項燕,這個人就像是楚國的保護傘一樣,最後把秦國擊退,秦始皇沒辦法只能請王翦出山,王翦的作戰能力無人能及的,他率領六十萬大軍進攻楚國,項燕戰敗了,因為王翦的將士是在太勇猛了,而且王翦的作戰方法也非常奇怪,使得項燕被包圍無奈自殺。
當時秦始皇在被項燕打敗後非常的生氣,但是沒有什麼應對辦法,這時候,他的一個謀士給他出了一個主意,讓他請王翦出山,因為現在他的手下沒有一個人能夠與項燕睥睨,所以只能請王翦出山才能挽救現在的局面,王翦算是當時在軍事指揮上的一員奇將,如果有他指揮作戰,肯定會勝利的。
秦始皇沒有猶豫,趕緊派人去請,當時王翦已經六十多歲,已經是一個滿頭白髮的老頭了,但是他指揮戰鬥的能力是別人比不上的,果然在他的率領下,秦軍輕鬆的就把楚軍給打敗了。當時項燕根本不是王翦的對手,所以只能選擇撤退,但是沒想到王翦卻讓一隊兵馬從後面包抄,項燕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只能選擇自殺。
項燕死後楚國的保護傘沒有了,這個國家也就此消失了,其實楚國和秦國的戰爭一共打了七年,楚國一直能夠戰勝秦國其實就是因為有項燕的存在,現在他死了,楚國城破只是時間的問題,之後秦王統一六國,建立了大秦王朝。
5樓:雲南萬通汽車學校
項燕敗在以自我為中心不信任部下,最後呢也在於他想保護楚國的父老鄉親。捲土重來不一定有勝算。
而劉邦贏在善於用人
6樓:
因為在一場戰爭中,結果損失慘重,被秦軍包圍的項燕,不願做俘虜,自殺了,可是項燕等楚國士兵都是這場戰役的無辜者,最後被逼死在自己的國土上。
7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因為這個項燕在當時是非常的厲害,勇猛無敵,立了很多的大功,也遭到了別人的妒忌,遭到了陷害,所以死的比較慘
8樓:楊撐撐
在於他想保護楚國的父老鄉親。捲土重來不一定有勝算。而且王翦的作戰方法也非常奇怪,使得項燕被包圍無奈自殺。
9樓:職場解惑七七
項燕最後死的如此慘烈,是因為他後期沒有得到君王的信任。
10樓:好好學習哇咔
因為他只想著自己,卻忽略了將士們,所以不得人心,最後也死的慘。
11樓:詩允love詩傑
因為在一場戰爭中損失慘重無奈自殺。
12樓:雲水南
因為還不是腦袋簡單了,被小人陷害了,最後被誅九族。
13樓:藍閃
楚漢傳奇為什麼項燕活到秦始皇死
14樓:我ej知d了
盛圄產大儒
亂世現猛將
英雄競失勢
不免陣前亡
趙國的第一名將廉頗,最後為何要逃往楚國?
戰國歷史上,楚國為何沒有出過多少名將?
15樓:也罷
戰國七雄之中,除了秦國後來通過商鞅變法變得很強大之外,就只有楚國是實力較為強大的國家。但是戰國時期的名將卻甚少出自楚國,比如我們熟悉的廉頗李牧等人,他們是來自於趙國。而白起王翦等人,是來自於楚國的敵國--秦國。
楚國是有大將的,不過他們都沒有那麼有名,比如項燕和昭陽。是什麼原因使得楚國甚少出名將呢?
一是楚國的國君不懂得任用人才,把很多的人才都往別的國家推。伍子胥就是其中一個,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都是因為楚平王的陷害而死的,伍子胥為了避開追捕,才逃到了吳國去當大夫的。由此可見,就算人才都是出自於楚國,楚國也沒有辦法能夠留住。
二是楚國的軍職都是被三大家族壟斷的,也就是說所謂的將士都是出自於這三個家族。就算這三個家族歷代都是打仗的,但是不能保證他們的後代也是驍勇善戰的。他們壟斷軍政大權,就使得其他有能力的人不能得到任用,自然楚國的名將也沒有多少。
三是吳起曾入楚國推行變法,希望能夠改變楚國的現狀,但是在楚悼王去世之後就沒有下文了。因為吳起畢竟是觸動了部分楚國貴族的利益,他們就是想等皇帝去世之後就圍殺吳起,讓一切恢復原樣。楚國的新一任國君很是軟弱,對這些阻撓變法的人不敢過分懲處,因此就相互妥協了。
就算是任用外來的人,也是不給實權的,這樣一來名將自然就少。
16樓:匿名使用者
名將需要用大戰役或者「不可能」的勝利來刷聲望。
戰國時期楚國沒有什麼大戰,也沒有什麼絕處逢生、以少勝多、奇招致勝的戰役,沒有將才施展的機會,怎能成就名將呢?
17樓:強嗎
戰國後期秦滅六國時的四大名將,他們生活在秦強而六國皆弱的時代,主要戰爭都是秦與其他諸侯國之間的戰爭。 至於前期七國並強時的吳起(由於身體原因不能上戰場衝殺,嚴格來說不算將,與張良類似), 樂毅,其軍事思想、統兵能力、作戰方略等未必比以上四人差。在古代用兵者必稱孫吳,以他們的軍事思想為行動指南,可見他們在古人心中地位之重。
而他麼不在戰國四名將之列,只是編者過於著重戰國末期,而且中國人對「四」有濃厚的情節,例如四大神獸、四大天王、四大美女、四大才子、四大名著等,不願意評一個戰國六大名將、七大名將罷了。
18樓:不戰屈人
楚國大多是楚王還有令尹還有封君等,身先士卒親征的。無論是初期楚武王楚文王還是末期楚隱王楚霸王,都不可能只留名不流汗。
因此其他如養由基穿封戌沈諸樑子西子期景舍昭陽莊蹻項燕等將領,都只能流汗不留名。
即使伍員范蠡甘茂韓信等也是跳槽後才名聲顯赫的,若白起及其祖白公勝等還留在楚國那也得被低調。
秦國擴張得勝那是秦王對秦民的強迫,否則全家就罰沒為奴。
楚國擴張取勝則是楚民對楚王的要求,三年不徵則死不從禮。
明朝最後一位公主,16歲為何被父親砍掉左臂,臨死前還留下
明朝最後一位公主,16歲被父親砍掉左臂的原因在於當時李自成已經包北京城,崇禎皇面對這樣的局勢,相當的悲傷和不知所措,他為了自己的家眷不被李自成羞辱,所以就帶著一劍來到自己兒女面前,並且含淚砍下了她的手臂。而這位公主在自己後來臨死前還留下12字 我願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
關於中國最後一位皇帝的故事
溥儀,年號宣統 1908年 1911年 溥儀17歲時 清遜帝,愛新覺羅 溥儀,清朝第十二位皇帝,是清軍入關以來第十位皇帝,也是中國最後一位皇帝,年號 宣統 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十四生於北京什剎海醇親王府內,為第二代醇親王載灃長子,母為醇親王妃瓜爾佳幼蘭。在位3年 1908 1912年 1912年2月12...
中國的最後一位皇帝是怎麼死的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先葬於八寶山,後遷於清西陵內崇陵 光緒陵 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簡介 愛新覺羅 溥儀 1906年2月7日 1967年10月17日 字耀之,號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醇親王奕譞之孫,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