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禮智信在中國傳統中屬於什麼,仁義禮智信是什麼意思?

2023-02-20 23:15:25 字數 5724 閱讀 1570

1樓:天上在不在人間

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它與五行說「金木水火土」,古人創作的「梅花篆字」梅報五福(平安、健康、幸福、快樂、長壽)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名稱由來

孔子曾將「智仁勇」稱為「三達德」,又將「仁義禮」組成一個系統,曰:「仁者人(愛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焉。」 仁以愛人為核心,義以尊賢為核心,禮就是對仁和義的具體規定。

仁義禮智信

孟子在仁義禮之外加入「智」,構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實事親(親親)是也;義之實從兄(尊長)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背離)是也。」 「性善說」,曰: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 (《孟子·告子上》)

董仲舒又加入「信」,並將仁義禮智信說成是與天地長久的經常法則(「常道」),號「五常」。 曰:「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賢良對策》)

2樓:天人和氣

"五常",就是做人的五條準則. 出之三字經: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仁義禮智信是什麼意思?

3樓:e拍

1、「仁」:以人為本,人性關懷。

「仁」的基本含義就是孔子所說的「愛人」,孟子所說的「惻隱之心」、「不忍之心」,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人對於同類生命的基本同情和關懷。

提倡「仁」的道德,就是要以人為本,把人當作人來對待,就是在確認自己是人的同時也承認他人是人,而人與人在天命之性和生命價值上是平等的。

2、「義」:公平正義,堅守原則。

「義」本來含義是適宜。作為倫理學範疇的「義」,是指一個社會里公認為適宜的、應該的道德行為準則。「義」的原則往往也會以法律的形式體現出來,所以也是一定社會的法律前提。

3、「禮」:恭敬尊重,禮儀文明。

古代所謂「禮」是一系列程式化、儀文化規則,內容十分龐雜,既包括國家的典章制度,也包括宗教儀式、社會習俗、禮儀規範。

在封建時代,禮的許多具體內容,實際上強化著上下尊卑的封建等級觀念,但是禮維護社會秩序和穩定,促進人對人的恭敬與尊重,協調人際關係和睦,倡導言談舉止的文明禮貌,這些功能和作用,當代社會也仍然需要。

4、「智」:崇尚知識,追求真理。

「智」通常又寫作「知」,既作動詞指認知,又作名詞指知識、智慧。儒家把「智」列為「五常」之一,認為追求知識,增長聰明智慧,也是人生一個重要的價值取向,體現了對於知識和智慧的尊重。

儒家相信,人有認識事物的能力,而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被認識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人類所認識的事物,而沒有不可以被人所認識的事物。掌握知識並善於思考的人,就可能成為「智者」。

「智者」不僅知識豐富,而且聰明智慧。

5、「信」:忠於職責,誠實守信。

所謂「信」,即誠信,意思是對自己的承諾過的事情負責任。儒家把誠信作為人的基本道德,孔子說與人交往要「言而有信」,治理國家要「敬事而信」。君子應當言行一致,誠實篤信。

擴充套件資料

「仁義禮智信」是中國古代儒家歸納的五個最基本的倫理道德範疇。早在先秦時代,儒家先哲就已經分別對仁、義、禮、智、信的內涵作了深入具體的闡發。到了漢代,董仲舒將它們合在一起,稱之為「五常」。

從此,「五常」往往與「三綱」合稱為「三綱五常」,成為中國古代統治者維護當時等級制度和社會秩序的基本道德準則。

漢以後,歷代儒家人物根據不同時期社會和思想發展的需要,對「仁義禮智信」作出自己的闡釋和發揮,其具體內容不斷豐富而複雜,其中確有不少思想糟粕,有些內容在現實生活中產生的實際效果,按照今天的道德標準來看,斥之為「吃人」也並不過分。

「仁義禮智信」作為中國古人歸納的五個高度概括和抽象的道德範疇名稱,仍然具有永恆的、普泛的意義和價值。

這是因為:一方面,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仁義禮智信」的具體內涵中已積澱了中華民族許多優良道德傳統,具有普遍意義,其中不少內容,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早已被公認為人類普遍的道德準則。

另一方面,「仁義禮智信」的表述,作為概括和抽象的道德範疇形式,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一份極其珍貴的遺產,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傳統倫理道德的「品牌」。

在當代中國社會道德文明和核心價值觀的建構過程中,仍然可以借用「仁義禮智信」的形式,吸取其精華,賦予體現時代精神的新內容,建構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倫理道德範疇體系。

「仁義禮智信」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有利於在社會民眾心理上樹立起對於共同道德信念的權威感和歸屬感。「仁義禮智信」高度概括而又極其簡潔鮮明的語言形式,也非常適合於道德教育和宣傳。

4樓:匿名使用者

百科

何謂仁?

仁者,人二也。指在與另一個人相處時,能做到融洽和諧,即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著自己,多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為別人考慮,做事為人為己,即為仁。

儒家重仁,仁者,愛人也。簡言之,能愛人即為仁。

何謂義?

義者,人字出頭,加一點。在別人有難時出手出頭,幫人一把,即為義。

古字義,離不開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別是非,在人家需要時,及時出手,幫人家一兩下,即為義。

何謂禮?

禮者,示人以曲也。己彎腰則人高,對他人即為有禮。因此敬人即為禮。

古之禮,示人如彎曲的穀物也。只有結滿穀物的穀穗才會彎下頭,禮之精要在於曲。

何謂智?

智者,知道日常的東西也。把平時生活中的東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觀一葉而知秋,道不遠人即為此。

何謂信?

信者,人言也。遠古時沒有紙,經驗技能均靠言傳身教。那時的人純真樸素,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故而真實可靠。

別人用生命或鮮血換來的對周圍世界的認識,不信是要吃虧的。以此估計,信者,實為人類之言,是人類從普遍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東西,當然不會騙人。

5樓:

仁——忠恕;

義——道義:

禮——倫理;

智——明慧:

信——信用。

6樓:匿名使用者

仁智禮義信,分別是什麼意思,你知道麼

7樓:夢風情

是儒家學派的三維五德中的五德,來說明做人應該做到仁義禮智信

8樓:空而補牢

仁義也是一種道德修養。

9樓:佳來培訓

仁就是愛人,信就是誠信,智是心智

忠孝仁義禮智信的順序是什麼?

10樓:愛講真話的阿拉蕾

正確順序應是: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

勇讓。「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指的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儒家學派之前,古代社會貴族和士通過「師」與「儒」接受傳統的六德(智、信、聖、仁、義、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的社會化教育。

從施教的內容看,中國古代的社會教育完全是基於華夏民族在特定生活環境中長期形成的價值觀、習慣、慣例、行為規範和準則等文化要素之上而進行的。儒家學派吸收這些文化要素並上升到系統的理論高度。

擴充套件資料:

仁: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

義:本指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

禮:中國古代社會準則和道德規範。春秋時的政治家子產最先把「禮」當作人們行為的規範。

智:「智」,即智慧、聰明,有才能,有智謀。孔子認為,有智慧的人才能認識到「仁」對他有利,才能去實行「仁」。

信:儒家的倫理範疇。意為誠實,講信用,不虛偽。「信」既是儒家實現「仁」這個道德原則的重要條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養的內容之一。

忠:儒家的道德規範。孔子所說的「忠」,是指和別人的一種關係,盡力幫助別人叫做「忠」。

孝:儒家的倫理範疇。主要指敬奉父母、善事父母。儒家認為孝是各種道德中最根本的。

悌:儒家的倫理範疇,指敬愛兄長,順從兄長。常與「孝」並列,稱為「孝悌」。

節:氣節和節操。

恕:中國古代的倫理道德觀念。「恕」要求推己及人,自己不想做的事,不強加給別人。

勇:儒家的倫理範疇。指果斷、勇敢。孔子把「勇」作為施「仁」的條件之一。

讓:指謙讓、禮讓。對人的謙讓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

11樓:匿名使用者

仁義禮智信忠孝。

「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指的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仁: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

義:孔子最早提出了「義」。孟子則進一步闡棕了「義」。他認為「信」和「果」都必須以「義」為前提。他們把「義」他為儒家最高的道德標準之一。

禮:中國古代社會準則和道德規範。春秋時的政治家子產最先把「禮」當作人們行為的規範。孔子也要求人的言行符合禮,這「禮」既指周禮的禮節、儀式,也指人們的道德規範。

智:即智慧、聰明,有才能,有智謀。孔子認為,有智慧的人才能認識到「仁」對他有利,才能去實行「仁」。儒家把「智」看成是實現其最高道德原則「仁」的重要條件之一。

信:儒家的倫理範疇。意為誠實,講信用,不虛偽。「信」既是儒家實現「仁」這個道德原則的重要條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養的內容之一。

忠:儒家的道德規範。孔子所說的「忠」,是指和別人的一種關係,盡力幫助別人叫做「忠」。

孝:儒家的倫理範疇。主要指敬奉父母、善事父母。儒家認為孝是各種道德中最根本的。

12樓:愈漾唐朵

順序: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

仁義禮智信是是什麼意思

13樓:u愛浪的浪子

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他與五行說「金木水火土」,古人創作的「梅花篆字」梅報五福(平安、健康、幸福、快樂、長壽)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三字經之中的「曰仁義,禮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14樓:元寶中

1、仁:以人為本,平易近人,是對德行的要求。

仁者,人二也。指在與另一個人相處時,能做到融洽和諧,即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著自己,多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為別人考慮,做事為人為己,即為仁。儒家重仁,仁者,愛人也。簡言之,能愛人即為仁。

2、義:人生的責任和奉獻,是中國人崇高道德的表現。

義者,人字出頭,加一點。在別人有難時出手出頭,幫人一把,即為義。

古字義,離不開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別是非,在人家需要時,及時出手,幫人家一兩下,即為義。

3、禮:「明禮」即講文明,「禮之用,和為貴」,其價值取向為「和諧」。

禮者,示人以曲也。己彎腰則人高,對他人即為有禮。因此敬人即為禮。

古之禮,示人如彎曲的穀物也。只有結滿穀物的穀穗才會彎下頭,禮之精要在於曲。

4、智:即智慧,明辨是非善惡、不僅知人,而且要自知。

智者,知道日常的東西也。把平時生活中的東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5、信:誠信為本,是一項重要的社會道德規範。

信者,人言也。遠古時沒有紙,經驗技能均靠言傳身教。那時的人純真樸素,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故而真實可靠。

別人用生命或鮮血換來的對周圍世界的認識,不信是要吃虧的。以此估計,信者,實為人類之言,是人類從普遍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東西,當然不會騙人。

「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為什麼中國現在很多人反對儒家的仁義禮智信

很多人認為儒 來家體系是封自建糟粕,仁義禮智信又是儒家的根本所以恨屋及烏的把很多儒家理論棄之不用。其實我們現在看到的儒家思想大部分都是從朱熹整理的 四書章句集註 得到的。所以以此來否認儒家的思想,有些管中窺豹了 其次現在是商業化時代,萬事講究經濟效益 投資回報,仁義禮智信使人做事容易產生條條框框的束...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丹青指什麼,中國的傳統文化指的是什麼?

丹青又名丹砂和青雘,可作顏料。周禮 秋官 職金 掌凡金玉錫石丹青之戒令。史記 李斯列傳 江 南金錫不為用,西蜀 丹青不為採。漢書 司馬相如傳 其土則丹青赭堊。顏師古 注 張揖 曰 丹,丹沙也。青,青雘也。丹沙,今之朱沙也。青雘,今之空青也。紅色和青色。亦泛指絢麗的色彩。漢 陸賈 新語 道基 民棄本趨...

1,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國的現代社會有哪些表現?2,文化能否促進社會發展

中國的傳統文化比 來較多,主要有道源家 bai儒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縱du橫家等多種,zhi各派學說不一,自漢武帝開dao始,儒家逐漸佔據文化領袖地位,現被多數採用的為儒家文化。儒家文化講究忠 孝 仁 義 禮 智 信。對國家忠誠,對父母孝敬,對兄弟仁愛,對朋友講道義 做人要講禮節守規矩 把握和洞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