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抱朴講堂
增一阿含經三十七道品的四念處研究探析。
四念處指什麼
2樓:小嫣老師
四念處是指四個安頓心念的處所,又稱為四念處觀。因為它並不純粹在於修定,而是以智慧用四種法觀察四念處來破除四種顛倒,故稱為四念處觀。
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修持四念處觀,就會遠離成聖成賢的法門,與聖道漸行漸遠;如果與聖道漸行漸遠,就會與甘露法門愈行愈遠。
如果與甘露法愈行愈遠,就免不了遭受生、老、病、死種種憂悲苦惱。相反地,若能修持四念處觀,就能親近成賢成聖的法門,受此甘露法門的薰陶,也就能避開生、老、病、死的種種憂悲苦惱,究竟離苦得樂。
佛法的四念住是什麼
3樓:huaheng歲月
四念住,是佛法修行中的一種覺知法門: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和法念住。
四念處只是一種本質—既是集中正念於自然現象。正念有所區別,只是因為正念所觀察的所緣分別為四:既是身(kaya)、受(vedana)、心(citta)與法(dhamma)。
後者即包括了這些要素,如:五蓋、五蘊、六根、六塵(所產生的活動)、七覺支及四聖諦。
4樓:子路放牛
四念處:又名四念住,佛教基本修持方法。所謂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及法念住。
四念住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以四念處對治我們的常、樂、我、淨四顛倒。
身念住--觀身不淨:觀色身四大不淨,乃至外境亦不淨,以對治身體乾淨的顛倒想。
受念住--觀受是苦:觀六根所生受,及受的苦樂舍,三種皆是行苦,因為它無常變化,不能做主就是苦,所以觀受是苦對治樂的顛倒。
心念住--觀心無常:觀六識心生滅最迅速,無有一念停留,我們的心念一念一念在那兒變化,佛陀說吾人之身還有幾十年慢慢地發生變化,可是我們的心念一秒鐘卻不知道變化多少,所以佛陀教導我們要觀心無常。眾生執著這個世間有一個精神不變的我--心。
這是一種顛倒,一種錯誤,這個心是變化無常的,並不是永恆不變,所以要觀心無常。
法念住--觀法塵及一切法無我、無我所,而我們執著有一個我,所以我們要觀法無我。
四念處必須從觀身不淨,而觀受是苦,然後觀心無常,最後觀法無我。因為身體的活動叫粗,受比較微細,心比受微細,而法是最微細的。(請參考《四念處》)
四念住(身受心法)被上座部佛教視為根本修行方法。亦稱內觀。指從「身」體、感「受」、「心」、「法」(心所有物)四個面向,建立持續及穩固的覺知,明瞭其無常、苦及無我的本質,斷除所有的貪瞋痴煩惱,從所有的痛苦中解脫出來。
四念住最完整的闡釋,參見《大念住經》。阿彌陀佛···
什麼是四念處,佛教網
5樓:8萬4千法門
淨空法師---四念處,觀身不淨, 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佛在滅度的時候,阿難向佛請教:佛在世的時候,我們是以佛為老師;佛不在了,我們以誰為老師?我們依誰住?
佛說:以戒為師,依四念處住。所謂「四念處」,就是佛法裡常講的「看得破」,你能看得破,你就開智慧,煩惱輕、智慧長,你就曉得四念處是多麼重要!
四念處,可謂是智慧的觀照。四念處裡頭,第一個是「觀身不淨」。眾生最大的障礙是太愛惜自己的身體,把這個身當作自己,這是不瞭解事實的真相。
諸位要曉得,身是不乾淨的東西,我們世間人最貪愛的就是身體,為這個身體不知道造多少罪業,不值得!曉得身不淨,你的人生觀就不一樣了,你會把這個身當作是你成佛、了生死、斷煩惱的工具,你會好好地利用它,你不會糟蹋它,也不會把它當作性命一樣的愛惜,用不著,好好地善於運用它就好。
第二個是「觀受是苦」。受是什麼?感受,或者說享受。
你今天享受的是苦,這是實在的。我們在這世間,不要說在世間,天上也不例外,縱然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他所受的還是苦,三界統苦,這個要覺悟!欲界三種苦,「苦苦、壞苦、行苦」,全都要受。
苦苦裡麵包括八大類: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這八苦交煎。要想真正離苦得樂,說老實話,唯獨西方極樂世界,不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苦你永遠沒有辦法離開。
第三個是「觀心無常」。我們這個心是生滅心,生滅心是無常的,這個心定慧全無,一天到晚妄念紛飛。佛教我們只想阿彌陀佛,如果我們一天到晚只想阿彌陀佛,那你功夫成片,就一心不亂了。
第四個是「觀法無我」。「我」是主宰的意思、自在的意思。我們這裡觀法無我,西方極樂世界觀法有我。在西方極樂世界,自己可以做得了主;在我們這個世界,自己做不了主。
如果自己真正能做主,年輕貌美多好!年年一十八多好!偏偏一年比一年老,這就做不了主。
沒有一樣自己能夠自在、做主的,所以「我」是空有其名而已,沒有真正的我。你要是對於身心世界常常提起這樣的觀照,你就有智慧了,就不會被身心世界迷惑。
6樓:抱朴講堂
增一阿含經三十七道品的四念處研究探析。
四念處安住是哪四念住?
7樓:
四念處是指四個安頓心念的處所,又稱為四念處觀,其並不純粹在於修定,而是以智慧的四法(四種方法)觀察四念處,以四種念(四種正念)來破除四顛倒(四種顛倒),故稱為四念處安住。
四法: 四念處: 四種念: 四顛倒:
不淨--身念處--觀身不淨--執著身心是乾淨的(淨)苦 --受念處--觀受是苦--執著世間有快樂(樂)無常--心念處--觀心無常--執著世間有一個永恆的我(常)無我--法念處--觀法無我--執著有一個我(我)因為我們先執著有我,故進一步執著我是恆常的、有樂的、乾淨的。而在佛法中稱之為顛倒想,此四種不正確的知見,在佛教中被稱為四顛倒。四念處就是在身、受、心、法這四個處所,以不淨、苦、無常、無我四法的正念,而生起智慧的觀察,就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以達到破除我們執著的淨、樂、常、我四個顛倒。
破除四顛倒後,我們就不會有貪愛與憂愁,眾生之所以有種種憂愁,有各種貪瞋痴,就是因為執著常、樂、我、淨。
好,南無阿彌陀佛!
8樓:匿名使用者
四念住(身受心法)
為上座部佛教的根本修行方法。亦稱內觀。指從「身」體、感「受」、「心」、「法」(心所有物)四個面向,建立持續及穩固的覺知,明瞭其身不淨、苦、無常及無我的本質,斷除所有的貪瞋痴煩惱,從所有的痛苦中解脫出來。
從原始佛教的觀點,四念住被認為是原始佛教修行的核心, 阿含經曰:「有一乘道,淨諸眾生,令越憂悲、滅惱苦,得如實法,所謂四念住。」 如是四念處修習多修習,於此法、律得盡諸漏,無漏心解脫、慧解脫: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在原始佛典中,提到四念住,就是指修行;提到修行,就是指修習四念住。 四念住和修行可視為同義詞。
9樓:匿名使用者
觀身不淨——身念住。觀法無我——法念住。觀受是苦——受念住。
觀心無常——心念住。此四念相對於涅盤四德之常、樂、我、淨。在講四念住時,常、樂、我、淨就成為四顛倒。
上我的部落格閱讀《大念住經》
請教大德「以戒為師、以四念處安住、以默擯置之調伏惡人、在一切經首安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釋迦牟尼佛即將入無餘涅槃之時,阿難以四事問佛,釋迦佛所回答的答案,「以默擯之調伏惡人」這句阿難當時問的是:惡性比丘如何調伏,釋迦佛答:以默擯置之,默擯就是沉默以對,對其置之不理;「在一切經首安立」這句,阿難問的是集結經典時一切經首應以何安立,釋迦佛答:
應以「如是我聞」四字安於一切經首!
佛學(教)中四正勤是什麼意思
11樓:啊啊老大
『四正勤:
一、已生惡法令斷,二、未生惡法令不生,三、未生善法令生,四、已生善法令增長。此四正勤就是精進,精進勤勞修習四種道法,以策勵身口意,斷惡生善。
第。一、已生惡令斷。
學佛之前雖然糊里糊塗,心中時常起惡念;但是學佛之後就要趕緊下工夫,以「正」確的觀念和方法,殷「勤」地精進用功。而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自己的心態若心生惡念,就要立即斷除。
第。二、未生惡不生。
還沒有生起善念的人,既然開始學佛,就要善和培養同情心等善念。
第。三、未生善令生。
還沒有生起善念的人,既然開始學佛,就要善和培養同情心等善念。
第。四、已生善令增長。
他人若已擁有一份愛心,我們還要積極鼓勵他,使其愛心綿延不斷。不只是一時短暫的愛念善心,還要使他們能保持長期不斷的精進心,去完成菩薩的道路,此即「已生善令增長」,不僅是行十善道,還可以精進增長到行菩薩道的階段。
四點水念什麼,四點水念什麼啊?
讀 hu 時,古同 火 讀 bi o 時,烈火的意思。灬 hu 古同 火 灬 bi o烈火。灬,hu 或 bi o 念huo的時候同 火 念bi o的時候表示烈火。灬,這個念 火 呵呵 灬bi o 1.熾烈的火。讀作 hu 或 bi o。讀 hu 時,古同 火 讀 bi o 時,烈火的意思。帶灬的字...
請列舉四諦十二因緣六度四念處五停心觀
一苦諦 二集諦 三滅諦 四道諦。一苦諦 苦以逼惱為義。一切有為心行。常為無常患累之所逼惱。二集諦 集以招聚為義。若心與結業相應。未來定能招聚生死之苦。三滅諦 滅以滅無為義。結業既盡。則無生死之患累。故名為滅。四道諦 道以能通為義。正道及助道。是二相扶能通至涅槃。故名為道。十二因緣 一無明 二行 三識...
請教又念什麼?又念什麼請教三個又念什麼?四個,又念什麼?又,雙加上那兩個字三個又四個又怎麼念?如能
三個又疊加是叒念ru 四個又疊加是叕念zhu 叒是一個漢字,讀音為ru 部首為又,古同 若 a 順 b 指 若木 古人發明取友之義,從三又會意,同心同德,彼此可相輔相成之意。叕,讀作zhu 本意是連綴,短處,如 聖人之思脩,愚人之思叕 讀作y 本意是張網的樣子 讀作l 本意是系 讀作ju 本意是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