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一苦諦 二集諦 三滅諦 四道諦。一苦諦 苦以逼惱為義。一切有為心行。
常為無常患累之所逼惱。二集諦 集以招聚為義。若心與結業相應。
未來定能招聚生死之苦。三滅諦 滅以滅無為義。結業既盡。
則無生死之患累。故名為滅。四道諦 道以能通為義。
正道及助道。是二相扶能通至涅槃。故名為道。
十二因緣:一無明 二行 三識 四名色 五六入 六觸 七受 八愛 九取 十有 十一生 十二老死。六度:
佈施度。持戒度。忍辱度。
精進度。禪定度。智慧度。
四念處: 四念處新作四念住。念即能觀之觀,處即所觀之境也。
謂諸眾生,於色受想行識五陰,起四顛倒。於色多起淨倒,於受多起樂倒,於想行多起我倒,於心多起常倒。為令眾生修此四觀,以除四倒,故名四念處也。
一、觀身不淨 身念處也。
二、觀受是苦 受念處也。
三、觀心無常 心念處也。
四、觀法無我 法念處也。
五停心觀:能使五種過失停止於心的觀法,亦即聲聞乘人在最初入道時所修的五種觀法。
一、不淨觀,是觀察一切根身器界皆屬不淨,以停止貪慾。
二、慈悲觀,是觀察一切眾生痛苦可憐之相,以停止嗔恚。
三、因緣觀,是觀察一切法皆從因緣生,前因後果,歷歷分明,以停止愚痴。
四、唸佛觀,
五、數息觀,計呼吸數以停止散亂心之法。散心多之人修之。
八正道:八正道統雲:『八正道分,一名八聖道支。
聖者,正也。其道離偏邪,故曰正道。又聖者之道,謂之聖道。
此八法盡離邪非,故謂之正。能通涅槃,故謂之道。』法界次第雲:
『八正道者,謂此八法,不依偏邪而行,故名為正。復能通至涅槃,故名為道。』
一、正見 見苦集滅道分明四諦之理,以無漏慧為體,是八正道之主體也。又謂八修,無漏道即戒定慧。見四諦分明,破外道有無等種種邪見,是為正見。
二、正思惟 既見四諦之理,當思惟籌令增長真智,以無漏心所為體。又謂人見四諦時,正念思惟,觀察籌量,令觀增長,是為正思惟。
三、正語 以真智修口業,不作一切非理之語,以無漏戒為體。又謂人以無漏智慧,常攝口業,遠離一切虛妄不實之語,是為正語。
四、正業 以真智除身之一切邪業,住於清淨之身業,以無漏戒為體。又謂人以無漏智慧,修攝其心,住於清淨正業,斷除一切邪妄之行,是為正業。
五、正命 清淨身口意之三業,順正法而活命,離五種之邪活法(謂之五邪命),以無漏戒為體。又謂出家之人,當離五種邪命利養,常以乞食,自活其命,是為正命。
五種邪命者,比丘不如法事,以求生活,謂之邪命。
一、詐現異相 於世俗之人,詐現奇特之相,以求利養。
二、自說功德 說自己之功德,以求利養。
三、佔相吉凶 學占卜說人之吉凶,以求利養。
四、高聲現威 大言壯語,現威勢,以求利養。
五、說所得利以動人心 於彼得利,為此稱說,於此得利,為彼稱說,以求利養。
六、正精進 發明真智,強修涅槃之道,以無漏勤為體。又不雜名精,無間名進,謂人勤修戒定慧之道,一心專精,無有間歇,是名正精進。
七、正念 以真智憶念正道無邪念,以無漏慧為體。又謂人思念戒定慧正道,及五停心助道之法,堪能進至涅槃,是名正念。
八、正定 以真智入無漏清淨之禪定,以無漏定為體。又謂人攝諸散亂,身心寂靜,正住真空之理,決定不移,是名正定。
三十七道品: 又名三十七菩提分法,即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其數共三十七品,為修道的重要資糧,故名三十七道品。
2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太專業啦,建議諮詢佛門**。
佛教中的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四諦: 苦集滅道
八正道: 正見 正思惟 正語 正業 正命 正精進 正念 正定
十二因緣: 無明 行 識 名色 六入 觸 受 愛 取 有 生 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