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來歷傳說,粽子的由來和傳說

2024-12-28 16:45:08 字數 2726 閱讀 9270

1樓:小墨黑魚

粽子的來歷與紀念屈原有關。傳說屈原投江後,洹羅江附近的漁民聞訊立即駕漁舟趕來搶救。為了儘快救到屈原的遺體,大家有的用木板、扁擔作槳片,幾個人划著乙隻船,爭先恐後,沿江而下到洞庭湖,一直沒有找到。

這裡的人民擔心屈原的遺體被魚吃掉,就用竹簡裝公尺丟在水裡,讓魚去吃,免得傷害他。東漢初年(西元1世紀),長沙有個叫區回的人,白天睡覺,夢見屈原對他說:「聽說你要來祭我,我很感謝你。

可是,每年大家投在水中的祭公尺都給蛟龍搶吃了。希望你用楝樹葉把竹筒塞好,外面用五色絲線纏起來,因為蛟龍怕這些東西。」毆回就照他內的話去做。

這大概就是五月五日——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包粽子的由來。

因此,每到端午,民間有吃粽子,劃龍船的習俗。

2樓:墨竹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公尺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公尺密封烤熟,稱「筒粽」;粽屬於是「籺」的一種。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公尺,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公尺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粽籺,俗稱「粽子」,古稱「角黍」,真正有文字記載的粽子見於晉周處的《風土記》;而流傳有序,歷史最悠久的粽子則是蜂蜜涼粽子,載於唐韋巨源《食譜》。粽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的節慶食物。

有傳說粽子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誕生的,而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公尺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公尺密封烤熟稱「筒粽」。

粽子的由來

3樓:甜甜的小生活

粽子由來早期是在公元時期。西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汨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公尺投入江中,引魚蝦來食。

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公尺,投入祭奠,這是我國最早的粽子。

話說當年屈原投身汨羅江之後,百姓莫不感嘆哀傷,空有抱負的屈子就這樣離開了楚國,實乃國家損失。所以百姓為免讓魚蝦侵蝕屈子,就紛紛將公尺糧投入江中,希望魚蝦只顧吃這些公尺糧而不損傷屈子肉身。

而後,據古書記載,是屈原託夢百姓說,公尺糧投入江中實則被江中的蛟龍所食,如果用艾葉包裹,再綁以五色繩,則可以免遭蛟龍吞食;這才有了後來的粽子。

民間傳說吃粽子是為紀念屈原,傳說粽子是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傳承下來的。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傳播亦甚遠。清代詩人吳曼雲,也寫有一首讚美九子粽的詩篇:

裹就連筒公尺宿春,九子彩縷扎重重,青菰褪盡雲膚白,笑說廚娘藕覆松。

粽子的由來和傳說

4樓:敏捷且實誠的小寵物

粽子的歷史悠久,春秋時期,用菇茭白葉包黍公尺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公尺密封烤熟,稱「筒粽」。在戰國時代,楚國三閭大夫及愛國詩人屈原。

投汨羅江自盡後,百姓為了防止魚類破壞屈原的屍體,用竹筒裝公尺投入江中,讓魚吃公尺飯而不去咬屈原的遺體。

傳說。另說則是用來祭祀屈原的供品。粽子一直是端午的必備的食品,除了紀念屈原之外,在江蘇等地,粽子被認為跟伍子胥。

信仰有關。當地記載:「鄉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文獻記載。西晉周處《風土記》

寫道:「仲夏端午,烹鶩角黍。」《齊民要術》

卷九引《風土記》記述粽子「蓋取陰陽尚相褁未分散之時像也」。

粽子的來歷

5樓:

您好,為您查詢到粽子的來歷:粽這食品很早就流傳開來了,西晉新平太守周處所寫的《風土記》,則明確提到了「角黍」一詞:「仲夏端五,方伯協極。

享用角黍,龜鱗順德。」北方產黍,用黍公尺做粽,角狀,古時候在北方稱「角黍」。據考證,粽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的節慶食物。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公尺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公尺中摻雜板栗等,品種增多。

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唐代:粽子用公尺已「白瑩如玉」,粽的形狀出現錐形、菱形。

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

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粽子的品種更加豐富多彩。明、清時期:

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松子仁、棗子、胡桃,紅豆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清代出現「火腿粽子」。明清兩代,粽子成了吉祥食品。

相傳,那時凡參加科舉考試的秀才,在赴考場前,尤其是高考前,要吃家中特意給他們包的「筆粽」,樣子細長很像毛筆,諧音「必中」,為的是討個口彩。

粽子的來歷

6樓:

摘要。親親,您好,粽子的來歷是最初是用來祭奠祖先和神靈的。相傳西元前340年,楚國的愛國詩人、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

於五月五日這一天悲憤地懷抱大石投了汩羅江為了防止魚蝦損害他的身體,人們把大公尺放在竹筒裡放進河裡。這是粽子最原始的形態。後來,人們慢慢用樹葉代替竹筒來盛公尺飯,就成了現代社會的粽子。

親親,您好,粽子的來歷是最初是用來祭奠祖先和神靈的。相傳西元前340年,楚國的愛國詩人、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這一天悲憤地懷抱大石投了汩羅江為了防止魚蝦損害他的身體,人們把大公尺放在竹筒裡放進河裡。

這是粽子最原始的形態。後來,人們慢慢用樹葉代替竹筒來盛公尺飯,就成了現代社會的粽子。

粽子是一種食品,用竹葉或葦葉等把糯公尺包住,紮成三角錐體或其他形狀,煮熟後食用。我國民間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

粽子的由來,粽子 的來歷和寓意

粽子古稱 角黍 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 傳說而已,真正有文字記載的粽子見於晉周處的 風土記 而流傳有序,歷史最悠久的粽子則是西安的蜂蜜涼粽子,載於唐韋巨源 食譜 特點是隻用糯米,無餡,煮熟後晾涼,吃時用絲線勒成薄片,澆以蜂蜜與黃桂醬 白糖醃桂花醬。最大的粽子 大肉粽產於廣西南寧,每隻重約兩斤,...

關於粽子的由來寫作文,粽子的來歷 關於粽子的故事

粽子的來歷 關於粽子的故事 粽子,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 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農歷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江身亡。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引魚蝦來食。以後,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江,祭奠屈原,這就是我...

粽子的由來?是怎麼來的呢,吃粽子的來歷??

從南北朝以後,民間開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說法。話說當年屈原投身汨羅江之後,百姓莫不感嘆哀傷,空有抱負的屈子就這樣離開了楚國,實乃國家損失。所以百姓為免讓魚蝦侵蝕屈子,就紛紛將米糧投入江中,希望魚蝦只顧吃這些米糧而不損傷屈子肉身。而後,據古書記載,是屈原託夢百姓說,米糧投入江中實則被江中的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