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這個問題你們老師應該會講的。
我幫你解釋下:
一、我國川農的經濟結構包括農業、手工業、商業、其中農業是最基礎也是最主要的乙個,以農業為主要部門的自然經濟也是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可以說古代中國是建立在農業發展上的,所以說我國歷朝歷代都非常重視農業。
二、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我國的歷史就是從黃河流域開始的,黃河流經的地方多平原且土地非常肥沃,農業非常發達。
但中國古代歷史中,黃河紅石非常嚴重,對農業構成極大的威脅,農業受威脅國家也就受威脅(比如開封地上河),所以要加強黃河治理。
2樓:網友
從經濟角度去答嗎?
第一,加強治理黃河是有利於農業的發展,黃河是主要的灌溉水源,全國主要的農業發達地區也多在黃河流域。而且北方多幹旱,少雨,水源少,黃河的治理尤為顯得重要。
第二,黃河流經的地區主要是中原地區,這裡是主要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的主要聚集地。黃河決堤導致的損失會難以估計。這是黃河其地理位置所決定的。
第三,黃河是軍事防禦的天然險阻。只有國家政局穩定,少受戰亂之苦,才能更好的有利於民生,才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第四: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河道的淤積不利於水路運輸。
3樓:鄒立平
從政治方面應是:鞏固其統治。
與高一歷史必修二有關的經濟類著作
4樓:網友
類似於亞當斯密的《國富論》
國富論》全稱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用了近十年時間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776年。
國富論》認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個人利益是人民從事經濟活動的唯一動力。同時人又是理性的,作為理性的經濟人,野指歷人們能在個人的經濟活動中獲得最大的個人利益。如果這種經濟活動不會受到干預,那麼,經由價逗攔格機制這隻「看不見的手」引導,人們不僅會實現個人利益的最大化,還會推進公共利益。
國富論》這部著作奠定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理論基頌搜礎,該書的出版標誌著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建立,堪稱西方經濟學界的「聖經」。
關於高中歷史必修二古代經濟史的問題
5樓:高中歷史綜合資料雜貨
縱觀我國農業耕作技術的革新大都在唐宋之前,確切的說應該是集中在唐及唐代之前,從我國封建社會歷史來看這一段時間正好是封建社會發展的上公升期,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多,我國由北向南的土地開墾利用的範圍也大大增加,農業耕作技術的革新恰恰是迎合不斷提高的農業土地開墾數量和利用率而發生的,而這種開墾和利用是建立在滿足小家庭生活基礎上的,也就是說,一旦土地的開墾和生產足以滿足或者略有超過小農家庭的生活需求,這種技術革新就會失去了動力並停滯下來。這一點與西方形成鮮明的對比,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追求更大的價值或者利益稱為近現代以來西方乃至整個世界技術不斷革新的動力。
6樓:寫輪眼歸我
小農經濟有其自身的優越性。小農經濟需要有強有力的公共權力進行管理,因為小農經濟的發展需要強大**的保障,比如水利工程等。這也是中國古代封建集權不斷強化的原因之一。
有了強有力的**保障,科技研發就具有強大的物質基礎,這同時也是為什麼我國古代科技成就都集中於農醫算天文等和農業息息相關的原因,同時古代統治者重視文化以及穩定的職業社會結構都是小農經濟社會科技進步的原因,不用急,學下去自己就會慢慢明白 。
7樓:安靜如往
自然經濟中的耕作技術的更新,是相對於奴隸社會的經濟而言的。
相對於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是先進性的。
不利於技術革新是相對於比封建社會經濟更先進的經濟模式而言的,即資本主義經濟。
高中歷史必修2複習
8樓:追擊車
抓住兩條主線,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世界市場的形成。
高中歷史必修二
9樓:_食蕉
第一題 西班牙稱霸時沒殖民 d
第二題c的特徵是明清的商品經濟特點 這題鴉片戰爭後主要指小農經濟解體 洋貨衝進中國市場。
第三題 你的疑問。。。b1和4都是軍事企業啊- -就是選的軍事企業。
第四題 中國市場經濟是92年才提出 早著呢 1980改革開放初期 經濟政治改革都在 當然要找個實驗場 還要找個靠近港澳 沿海 便於**的城市。
第五題 小康社會主要指的是gdp啊。。市場經濟範圍太小了。。
最後一題。。就選項a而言,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指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由於生產社會化導致出現大量商品,而為保證生產資料私有者的自身利益,該商品**需要維持在一定數額。
而勞動者的收入無法滿足對該商品的正常購買,因此導致生產過剩(一面是買不起糧食的工人,一面是成桶的牛奶倒進河水)
10樓:黎濺殤
10、d是實質問題,a反映的只是表面現象。
1、中國農產品商品化大概在60年代左右,而且材料體現的是乙個比較,應該選d吧。
6、材料中體現的意思主要是要興利,增加清**的收入「並可養船、練兵,軍國之大利也」是說如此做會振興財政,然後支援軍事。
11、這是課本原話。
14、我國已經是小康社會了,要說全面小康社會4、消費愛國倫主要是說通過消費解決當時美國的經濟危機,即「過剩危機」——生產過剩問題,但是這治標不治本,經濟危機出現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
11樓:廖培佳
鴉片戰爭後,中國依舊是自然經濟佔主體,產品以自給為主,商品率不高。
12樓:匿名使用者
1:英國最先進行工業革命,並在19世紀中期確立世界工廠的地位,首先殖民霸權的爭奪需要其厚實的國家綜合國力(經濟實力很重要),其實英國年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西班牙還是處於封建社會,其落後的封建制度是無法與資本主義抗衡的。 荷蘭在17世紀幾乎壟斷海上航運,因此被稱為「海上馬車伕」,但是其國內的工業並不發達,只是在運輸貨物方面很傑出,工業實力更是遠不如英國,後來英國打敗荷蘭奪得了霸權,所以是工業資本優於商業資本。
2:」中國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高「表述本身就是錯誤的,中國在當時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小農經濟還是佔主要地位的,小農經濟的一大特點就是自給自足,商品化程度是很低的。
3:」既不能禁洋貨之不來,又不能禁華民之不用。」這裡的「華民之不用」表明這些工廠生產的產品是提供給百姓使用的並且要和洋貨競爭,所以是民用工業。
而且「並可養船、練兵,軍國之大利也」這個「並」字表明養船,練兵不是主要目的,且「養船」的理解應該是給船或者軍隊提供經濟上的補給吧,如果是軍用的話,那麼它的主要目的應該是」造船「造兵器之類的。
人教版高二必修二歷史西方近代史經濟
13樓:過路軍師
英國視角:14~16世紀,圈地運動是英國早期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1分);促進了英國農業革命性的變化;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勞動力,使英國較早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1分)。
泛指15世紀新航路開闢後,英國大力發展海外**和殖民擴張,擴大了英國市場和原料**,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的快速發展(1分)。具體指汽船的使用,實現了水上交通運輸業的大變革,促進了工業化的程序。(1分)
世界視角:圈地運動(引起了農業革命性變化)推進了英國革命和工業革命,為資本主義社會和工業文明樹立了典範;汽船的發明和使用,促進了交通運輸變革,密切了世界各國和各地區間的經濟文化聯絡;進一步促進人類社會由分散地域性歷史向整體的世界歷史發展的轉折,推進了近代英國和世界向工業化和現代社會的發 展。(任二,2分)
消極影響:英國視角:圈地運動使農民一度失去土地和生活保障(1分);世界視角:英國的海外殖民與擴張不僅掠奪亞非等地資源,也破壞了各地傳統的文明。(1分)
高中必修2歷史
14樓:飛燕投湖
農村人民公社,是在高階農業生產社的基礎上聯合起來組成的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的經濟組織。
國家採取通過人民公社體制優勢實施「以農養工」和「用農民集體力量建設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策略,順利實現了依靠農業積累建立工業化基礎,以集體優勢建成了一大批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工業化基礎的建立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為今後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打下了堅實基礎,人民公社在那個階段的積極作用是無法替代的。但長期執行一種體制甚至僵化,那必定束縛生產力的發展。
從意義上來說,其實「人民公社」就是現在的鄉**機構,其作用就是起到**督導作用。那時響應***的「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號召,一般人民公社都會有規模不一的防空洞以及簡單的防禦工事,以備戰備之需。
歷史高中必修三,高中歷史必修3複習提綱
有一點迷信的思想,大概就是天地人論都是有一定規律的,王是上天賜予的,陰陽與人相對,天地與人相對,你所在的地位是註定的。同時網頁應該有一定的修養,這樣才能更好的代替天地來治理百姓。有一點君權神授的感覺,當時中國的統治者可能正是需要這樣一種思想來宣告自己統治的正統性,不是隨便一個人就可以的,這十天賜予我...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 二 三政治 經濟 文化按時間順序的總結
問歷史老師要 更適合你 易於複習 重點全面 高中歷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經濟.文化按時間順序的總結,傳送到985250214 謝謝了 5 嗯,我這裡只有一個總結,你看行不行 我那總結。幾萬字都不止。五分不要了 麻煩也給我發一下高中歷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經濟.文化按時間順序的總結。傳送到893017...
高一歷史必修二整冊思維導圖,高中必修二歷史思維導圖怎麼畫
自己去整理映像往往最深刻 雖然多花了點時間。但是效果總是最好的。加油 高中必修二歷史思維導圖怎麼畫?如圖 在馬克思主義歷史學 誕生之前,一般從廣義上來界定歷史學,即對史學的定義與對歷史的定義往往是同一的,很少有人對兩者進行嚴格的概念上的區分。英語中 歷史學 和 歷史 是同一個詞 history。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