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七下西洋時的艦隊,是不是天下無敵了呢?

2025-01-12 18:10:11 字數 4623 閱讀 8502

1樓:娛樂八卦影視說

鄭和的艦隊是無敵的,因為當時朱棣讓鄭和下西洋,給他的配置都是最好的,這支艦隊在當時說是世界第乙個都不為過,非常豪華的艦隊。

2樓:乙隻路過瓜地的蝸牛

是的,當時的明朝是最強的國家,鄭和帶來的艦隊,船是最大的,士兵們也是最精銳的一批,在海上可以說是天下無敵。

3樓:拉布拉斯不變換

鄭和七下西洋時的艦隊,當時是天下無敵的艦隊,因為他們下西洋乘坐的船隻非常大非常高,有百公尺長數公尺高。這種先進造船技術只有明朝才掌握。

鄭和當年下西洋的船隊真的堪稱現在的航空母艦嗎?

4樓:是大利呀

一則「鄭和當年下西洋的船隊真的堪稱現在的航空母艦嗎?「的問題,是受到了高度的關注,我來說下我的瞭解。下面說說詳細情況。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現在最流行的一種說法。「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像這乙個說法的話,它的出處是《明史.鄭和傳》這裡的。

並且呢,有乙個人滿環,他是鄭和使團中的通,是他有三次跟隨鄭和一起去出使的經歷。在其他的著述中也有跟這裡相同大小的記錄。這些史料所反映出寶船的體型是非常龐大的,明洪武二十六年定斛鬥稱尺度,當時所定的營造尺呢一尺就是相當於我們現在所說的釐公尺的長度,那按照這樣算起來,這個寶船的長度為138公尺,它的寬度為56公尺。

但是還有其他的說法則是說說法一所記載的那些史料是有誤區的,認為他們在著作的時候可能是寫錯了,或者是故意寫的誇張了。他們認為從古到今都沒有規模,這麼大的船出現過。比較有代表性的呢,就是楊宗英的《略論鄭和下西洋的寶船尺度》。

他分析了這個史料是不真實的,他說船舶的尺寸是受到生產力發展的制約的,並且呢,還會受到材料好壞的制約,那會的話按照他的理解是不應該有這麼高強度的製作工藝的。<>

第3種說法呢,就是說在1936年的時候,南京下關進寺牆壁間發現了悲劇,杯具上面記的殘缺不全,也有關於這艘船的記載。有「永樂三年將領官軍乘駕二千料海船並八櫓船」;這樣的記載。像他這些話所述的觀點呢,都是不同意,像第1個說法說的船有這麼大的尺寸。

大家看完,記得點贊+加關注+收藏哦。

5樓:愛上我企鵝9啊

沒有辦法堪稱現在的航空母艦,因為鄭和下西洋的船隊行程是比較遠的,而且比較慢。

6樓:雪絨花兒飄飄

當然不能夠相比呢,當時的團隊都是木頭做成的,他之所以規模大,是因為他帶的東西特別多,而**是沒法比的。

7樓:樂樂在此呢

是的,這件事情是非常厲害的,當時的團隊規模是非常龐大的,而且有著不錯的制度和資料。

8樓:自己滴定

當時的這個隊伍,其實跟現在的航空母艦差距還是非常大的,而且當時的這個團隊也是非常簡陋。

從鄭和下西洋到劈波斬浪中國艦,明朝的船隊到底有多牛?

9樓:有車以後

談到明朝的海上力量,很多朋友也是有著非常深刻的印象,因為早在朱棣。

時期就曾經派出船隊多次的遠行,甚至船隊最遠到達了非洲地區指空沒。那麼明朝的船隊究竟有多厲害?為什麼能夠在當時航行是這麼遠,並且能夠帶回豐富的物質產品?

下面就和大家詳細的聊一聊明朝的船隊究竟有多麼厲害。<>

明朝的船隊可以說是非常的強大,在鄭和第一次下西洋之時,船隊的規模有200餘艘船,整體的船隻也是各不相同,最大的寶船直接能夠容納近千人。而且船隊中更是有著相應的專門運輸馬匹和糧食的船,而且是有專門的武裝兵力,這在後來在海上遇見海盜時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明朝的這種船隊配置,與在當代所見的航空母艦建群是比較類似,而且當時正和最大的船隻排水量。

也是非常的誇張,能夠支援遠行。<>

當然光唯納有強大的船隻,是不能夠繼續遠航的,還需要有著非常精確的導航技術,明朝的航行導航技術也是達到了世界上的頂尖水平,虧棚可以通過指南針。

來海上進行定位,從而能夠確定船隻行駛的方向。也正是這樣,鄭和的船隊在多次出海時能夠順利的通過印度洋。

來到非洲地區,而且當時明朝地區更是歐洲等國家進行了相互通商。從此鄭和的名聲,也就是民動世界。<>

綜上所述,明朝的造船技術是非常的厲害的,他們當時就能夠打造出非常強大的遠行艦隊,而且每一艘船都是有著不同的作用,不僅能夠裝載很多的物資,更是有著抵禦海盜的能力。在當時的遠行之時也是有著打擊敵對的勢力的戰果,更是憑藉著船隊的強大,明朝也是成功地與世界多國完成了**。

10樓:可樂與小山竹

明朝的船隊在那時能夠順利下西洋並且返回,從一路上經歷的挫折就能看出船隊到底有多牛。那攜橋時僅靠指南針辨別方向,稍一走錯就很難順利返回。甚至在當時造船技術也沒有現在發達,假如船體有損壞猛隱伏,就很可能沉船。

在海上航線枝攜也不得不面對各種惡劣天氣,以及長時間航行面臨的食物和水資源短缺的問題。

11樓:葬身北海道

明代海軍,又稱大明巨集薯海軍,曾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國海軍。 它的起源是元末朱元璋手下的兩大主力之一的巢湖水師。 1420年,明成祖全盛時期,明朝擁有船隻3800艘,其中游輪1350艘,**1350艘,蔽輪者大船400艘,運糧船400艘,駐紮在南京新疆口根據地,其中遠洋寶桐敬物250艘 艦船,除了一大批護海巡河的警衛執法艦和信使艦外,著名的鄭和艦隊其實只是強大的明朝海軍的海上機動艦隊。

12樓:小徐說民生

明朝的船隊是特別厲害的,那個時候鄭和下西洋就經歷了7次,而且歷經了特別多的國家。

明朝的鄭和艦隊如果遇到西班牙的所謂無敵艦隊,哪方能打贏?戰況如何?

13樓:侃侃不善

時代差了100多年,這個科技的飛躍不是一星半點,光是火炮,那時明軍還沒有佛郎機,而佛郎機已經是西班牙軍隊最普遍的**了。佛郎機是後裝的,一門攜帶數個子銃,射速極高,一分鐘幾發沒有問題,和明軍船隊近戰,明軍射速很吃虧,而且佛郎機可發射散彈,一打一大片,明軍的死傷也會很多。再說前裝身管火炮,16世紀是歐洲火炮發展的高峰,每個國家都統一了口徑,乙個國家一般有5-7種口徑的火炮,且火炮製造技術,質量,發射藥上,也和鄭和所處的15世紀相差很多,但是射程,明軍就捱打,此外,歐洲已經使用粒狀火藥,相比粉狀火藥,燃燒面積更大,燃速更快,炮彈威力猛,火力上很佔優勢。

再說戰船吧,西班牙的**更適合海戰(1571年在勒班陀剛打敗了土耳其艦隊),而鄭和的船隊,基本上是起運輸艦的作用,記載的幾次戰鬥,基本上都是陸上發生的,也就是靠裝載的海軍陸戰隊戰鬥。

科技相差100多年,明軍想不吃虧都難。雙方遇上了,無敵艦隊可以在500公尺處進行有效的射擊,注意,這個有效是隻要打中了,就肯定能給對方造成損失。而明軍的火炮,雖然也能擊中對方,但在火炮工藝、有效射程、發射藥上的巨大差距,擊中了對方也造成了什麼損失,鴉片戰爭中,清軍的炮彈就有碰回的情況。

如果西班牙炮彈足夠,和明軍始終保持距離炮戰,那明軍只會越打越少,最後逃走。按照西班牙人的秉性,他們是要接舷戰的,一是徹底消滅對方有生力量,二是掠奪財物。因為西班牙人船小數量多,估計是幾艘包圍明軍一艘,靠近的過程是慘烈的,因為雙方中彈次數都會增高。

明軍還會放箭。西班牙人靠幫後,步兵開始登艦,這時明軍人數的優勢發揮出來了,因為每次下西洋,總有軍隊兩三萬人,這時和西班牙交戰,冷兵器上不吃虧,而且明朝前期軍隊的戰鬥力還是不錯的,於是決戰在明軍的戰船上發生,我估計雙方打成平手,西班牙人拿明軍人數沒有辦法,畢竟人少嘛,而明軍拿西班牙的火器沒有辦法。我估計結果就是停戰,雙方派人聯絡一番,然後明軍交出一定的財物,然後西班牙放行。

雖然很滅自己威風,但我認為這樣的戰鬥是最現實的。

14樓:網友

1588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共有船艦130艘:20艘四桅大船、44艘武裝商船、23艘圓船、22艘差船、13艘輕帆船、4艘中船和4艘長船(其中真正的戰艦約60至70艘),總噸位57868噸,火炮共計2431門,海員8051人。船上共載陸軍19000人,加上其他人員總計六萬多人。

主要殺傷靠遠端發射實心彈(鐵球),程序鏈彈(用於打斷敵軍桅杆,破壞船體)

可以說無敵艦隊已經趨向於向近現代海軍發展,靠的是火炮殺傷。

鄭和下西洋的艦隊有五種型別的船舶。第一種型別叫「寶船」。最大的寶船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載重量八百噸。

這種船可容納上千人,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隻。它的體式巍然,巨無匹敵。它的鐵舵,須要二,三百人才能舉動。

第二種叫「馬船」。馬船長三十七丈,寬十五丈。第三種叫「糧船」。

它長二十八丈,寬十二丈。第四種叫「坐船」,長二十四丈,寬九丈四尺。第五種叫「戰船」,長十八丈,寬六丈八尺。

可見,鄭和所率領船隊的船隻,有的用於載貨,有的用於運糧,有的用於作戰,有的用於居住。分工細緻,種類較多。我們可以說,鄭和的船隊是一支以寶船為主體,配合以協助船隻組成的規模巨集大的。

可以說鄭和的艦隊雖然是當時世界上最龐大,實力最強的艦隊,但是攻擊方式依舊停留在需要近程肉搏的基礎上才能戰勝對手。

倘若二者開戰,西班牙艦隊可以通過火炮遠端重創除寶船以外的所有船隻,但是寶船在未喪失行動力前,與西班牙艦隊靠幫近戰,那就不好說了,沒有人會懷疑明軍尤其是剛經歷靖難之役明軍的近戰水平。

最後結果很可能是,西班牙艦隊重創寶船以外的船隻,明軍寶船依舊可以衝向西班牙艦隊,西班牙艦隊指揮官在肉搏接觸後,發現劣勢,必然選擇運動戰。

所以這場戰鬥的結果是,若西班牙火炮彈藥充足,可以慢慢蠶食掉鄭和的艦隊。

鄭和下西洋船隊最後回來了嗎

15樓:趙大師是文科生

鄭和七下西洋時死在了最後一回 沒有回來。

16樓:匿名使用者

可惜回來後就閉關鎖國了。

鄭和七下西洋故事簡短概括鄭和七下西洋故事簡短概括

鄭和是中國歷史上對外交往的一位傑出人物,鄭和下西洋是中國 在明朝朱棣當政的時候,有個叫鄭和的人,領了一群人,駕了幾艘船去西洋,跑了七趟。當第一次在 海上絲路珍藏冊 上看到了他的畫像,不由眼前一亮,他身材高大,器宇軒昂,目光堅定地望著前方,有一種不怒自威的王者風範。後來,我又在雲南看到了鄭和的塑像,冷...

鄭和七下西洋能詳細介紹嗎?鄭和七下西洋的目的是什麼呢?

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 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 1405年 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 1433年 共計七次。由於使團正使由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以西洋麵 即明代所謂 西洋 故名。在七次航行中,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建福州長樂太平港駐泊...

鄭和下西洋有什麼影響,鄭和下西洋的影響

鄭和下西洋bai 不僅對當時du的明王朝建立 zhi不朽功勳,也對 dao海洋事業產生 內了深遠影響。既把我 容國古代的海洋事業推向發展高峰,也對人類的海洋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鄭和對西太平洋和印度洋進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收集和掌握了許多海洋科學資料。這無疑有利於擴大海外交通和 範圍。鄭和下西洋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