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須棄袍是哪次戰役,割須棄袍是誰 割須棄袍內容介紹

2025-01-15 03:10:17 字數 3039 閱讀 2607

1樓:荒誕不經

渭南(潼關)之戰是漢獻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丞相曹操擊破馬超、韓遂等關中聯軍的作戰。當時曹操在南方戰線失利,所以決定向涼州拓展。馬超、韓遂等受訊息影響,起兵抵。

抗,在關中潼關、渭南與曹軍發生大戰,最後曹操用計取勝,壓。制關中。渭南之戰是一場講求深謀遠略,靈活用兵以智取勝的精彩戰役。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8回:「操在亂軍中,只聽得西涼軍大叫:「穿紅袍的是曹操!

操就馬上急脫。下紅袍。又聽得大叫:

長髯者是曹操!」操驚慌,掣所佩刀斷其髯。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

操聞之,即扯旗角包頸而逃。」

2樓:於無申處

割須棄袍,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曹操潼關戰馬超。

割須棄袍是誰 割須棄袍內容介紹

3樓:溫嶼

1、割須棄袍主人公:曹操。

2、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

3、割須棄袍,漢語成語,拼音是gē xū qì pào,意思是形容戰敗落魄狼狽的樣子。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割須棄袍指的是什麼事?

4樓:lh科教小百科

濮陽攻打呂布的時候,宛城戰張繡的那天;赤壁遇到周瑜的時候,華容道遇到關羽的時候,割了鬍鬚,丟了衣服在潼關,奪船避箭在渭水。

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曹操對張松說:「我看天下鼠輩都象草芥。大軍到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取,順我者生,逆我者死,你瞭解這些情況嗎?」

張松說:「丞相驅兵到處,真的是戰必勝、攻必取,張松我早就有所耳聞。想當年濮陽攻伐呂布時,宛城征戰張繡日,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割須棄袍於潼關,奪船避箭於渭水。

我知道這都是天下無敵之舉!」

第六十回簡介。

曹操破馬超後,對劉璋的使節張松很是傲慢。曹操引張松到了西教場,要一展軍威,豈料人家只是「斜目視之」。曹操耍夠威風了,喚張松誇耀「大軍到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取」。

誰知張松可不是省油的燈,當場把曹操揭了的老底朝天:「丞相驅兵到處,戰必勝,攻必取,松亦素知。

昔日濮陽攻呂布之時,宛城戰張繡之日;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割須棄袍於潼關,奪船避箭於渭水:此皆無敵於天下也!」好嘛!

這一通的揭,沒把曹操的鼻子給氣歪,都想不顧外交禮儀立刻拿下張松的頭來,被左右好說歹說,才令亂棒打出。

公允地說,曹操雖打過敗仗,但張松所言有些屬於羅老先生虛構,比如,「華容逢關羽」。有些即使被打敗,也遠沒有演義說的那麼狼狽。但「赤壁遇周郎」卻實實在在地成了曹操的噩夢。

所以,曹操反覆自我解嘲,聲稱「赤壁之役,值有疫病,孤燒船自退,使周瑜虛獲此名」。

曹操喋喋不休,一再強調船是他自己燒的,打敗「戰無不勝,攻無不取」曹軍的是疫病而不是周瑜,似乎這樣就不那麼丟臉了。足以見得,曹操對赤壁之敗是何等地耿耿於懷。

割須棄袍的出處是什麼?割須棄袍的意思是什麼?

5樓:筱鴨娛樂

1、割須棄袍。

割須棄袍,拼音是gē xū qì páo,意思是形容戰敗落魄狼狽的樣子。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八回:操在亂軍中,只聽得西涼軍大叫:「穿紅袍的是曹操!

操就馬上急脫下紅袍。又聽得大叫:「長髯者是曹操!

操驚慌,掣所佩刀斷其髯。

意思是:曹操身在亂軍志巨集,聽見西涼軍大叫:「穿紅袍的是曹操」,曹操趕緊脫下了他的紅袍,又聽見西涼軍大叫:「長鬍子的是曹操」,曹操又驚又怕,趕緊用他的佩刀將鬍子割掉。

2、老驥伏櫪。

老驥伏櫪,漢語成語,讀音是lǎo jì fú lì,意思是比喻人雖然年老,但仍有雄心壯志。

出自三國·魏·曹操《龜雖局則李壽》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意思是:年老的千里馬雖然伏在馬槽旁,雄心壯志仍是馳騁千里。

3、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拼音是wàng méi zhǐ kě,意思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盯凱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意思是:魏武帝(曹操)行軍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們都非常口渴,於是他傳令道:" 前邊有一片梅子林,結了很多果子,梅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聽了後,嘴裡的口水都流了出來,曹操利用這個辦法促使部隊儘快趕到了前方,找到了水源。

4、赤壁鏖兵。

赤壁鏖兵,拼音是chì bì áo bīng ,意思是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軍伐吳,孫權聯合劉備軍隊聯合抗曹,聯軍於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戰;泛指激烈的戰鬥。

出自元·無名氏《兩軍師隔江鬥智》第一折:「想他赤壁鏖戰,全仗我東吳力氣。」

意思是:料想赤壁要爆發大規模的激烈戰爭,全倚仗我東吳的力量。

5、偃旗息鼓。

偃桐遲旗息鼓,拼音是yǎn qí xī gǔ,意思是放倒軍旗,停止擊鼓,指秘密行軍,不暴露目標,後比喻休戰或無聲無息地停止活動;或停止做某事。

出自《三國志·蜀書·趙雲傳》裴松之注引《雲別傳》:「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

意思是:趙雲退回本寨,將寨門大開,放倒軍旗,停止擊鼓,曹操大軍懷疑有伏兵,就下令撤退了。

曹操曾在哪次戰役中「割須棄袍」

6樓:天黑黑

潼關之戰。

曹操被馬超打敗。

在曹操逃亡時,馬超大喊:」長鬍子的是曹操!」曹操聽到後,急忙把鬍鬚割下。

馬超又喊:」穿紅袍的是曹操!」曹操嚇得頓時變了臉色,慌忙地把身穿的長袍丟下。

7樓:iphone27王

割須棄袍是一則成語故事,**於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第58回,曹操率軍與馬超在潼關交兵,曹軍被打敗後馬超追擊曹操時,曹操為了不被認出來,把鬍鬚割掉,把長袍丟棄之事。描寫了曹操狼狽逃竄的景象。 (正史上可沒寫過)

當時的戰場是潼關。

8樓:網友

曹操曾在哪次戰役中「割須棄袍」 潼關。

破釜沉舟與哪個戰役有關,破釜沉舟是哪次戰役 破釜沉舟指的是什麼

鉅鹿之戰 破釜沉舟 典 故秦朝末年,秦軍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退守鉅鹿 今河北平鄉西南 並被秦軍重重包圍。楚懷王於是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軍救援趙國。宋義引兵至安陽 今山東曹縣東南 後,接連46天按兵不動,對此項羽十分不満,於是要求進軍決戰,解困趙國。但宋義卻希望秦趙兩軍交戰後待秦軍力竭之後才...

主攻孟良崮的軍長是誰,孟良崮戰役是誰指揮的 如題 謝謝了

孟良崮戰役是國共內戰期間,粟裕指揮 華東野戰軍在 沂蒙山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 運動戰和陣地戰相結合的重大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取得了戰役的勝利,國民黨軍整編第74師被完全消滅。這一戰役,開創了在敵重兵密集並進的態勢下,從敵陣線 割殲其進攻主力的範例,是打破國民黨軍對山東解放區重點進攻和轉變華東...

北非戰役是哪年開始

1940年9月13日開始,1943年5月13日結束 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義大利和德國為一方,英美為另一方的武裝力量之間為爭奪重要戰略地區和目標,爭奪北非 近東和地中海的控制權,爭奪殖民地而實施的軍事行動。損失 在北非戰役中,德軍有18594人陣亡,3400多人失蹤,13000多人被俘虜 義大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