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 有關圓明園的哲學問題?

2025-02-01 16:35:12 字數 1829 閱讀 7626

1樓:匿名使用者

圓明園[1]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與頤和園緊相毗鄰。它始建於康熙46年(1707年),由圓明、長春、萬春(綺春)三園組成。有園林風景百餘處,建築面積逾16萬平方公尺,是清朝帝王在150餘年間建立和經營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

清王朝傾全國物力,集無數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種植奇花異木,集國內外名勝40景,建成大型建築物145處,內收難以計數的藝術珍品和圖書文物。在這些建築中,除具有中國風格的庭院外,長春園內還有海晏堂、遠瀛觀等西洋風格的建築群,被譽為「萬園之園」。

2樓:網友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漢籍分類目錄》(昭和四十八年版)第322頁中和《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漢籍目錄》(上)(昭和五十四年版)第1029頁與第1423頁,均把《御製圓明園詩二卷》的撰者著為:清世宗愛新覺羅·]ll禎撰,清鄂爾泰等注。根據該書的內容和有關人物的生卒年:

清世祖(順治)(1638一1661)、清聖祖(康熙)(1654一1722)、清世宗(雍正)(1678一1735)、清高宗(乾隆)(一 711一1799)、清鄂爾泰(1677一1745)以及圓明園的始建與焚燬的年代,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毀焚於清咸豐十年(1860)等有關事實核證,我認為《御製圓明園詩二卷》是清高宗愛新…

3樓:童元文教

雷峰塔倒了,西湖水乾了,法海還去抓白蛇麼?

你覺得圓明園的價值是什麼?

4樓:不如歸家

1、 在圓明園發展過程中迅簡,每個歷史階段賦予了圓明園特有的歷史價值。第乙個歷史畝薯褲階段是從1707年到1860年,清代五位皇帝曾經在圓明手前園辦公和生活。在這個階段,它是皇家文化的乙個典型代表。

這個階段的特點,它是綜合從政治園林、建築收藏、活動以及整個園林環境,各個角度,它把中國傳統以及西方的一些園林建築,它是中外藝術家共同打造的乙個園林,在政治上它是清代皇家第二個政治中心。在園林方面,圓明園是當時和現代中國園林藝術的乙個博覽會和中外園林藝術的博物館。

2、 在建築上面,圓明園可以說匯聚了18世紀中西方建築的一些集大成作品,幾乎中國古代所有的建築形式,在圓明園都有幾種體現。在文化收藏方面,我國現在大概的分析和初步的 圓明園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面積五千二百餘畝,一百五十餘景。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公尺,有「萬園之園」之稱估計,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圓明園文物接近1500萬件左右。

3、圓明園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面積五千二百餘畝,一百五十餘景。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公尺,有「萬園之園」之稱。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時節會來這裡理政,故圓明園也稱「夏宮」.

有人建議重建圓明園,你認為有無必要?為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有,但是有一點,不能在遺址上建,必須在另外乙個地重建。

概說圓明園

6樓:愛創文化

圓明園」,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康熙皇帝御書三字匾牌,就懸掛在圓明園殿的門楣上方。對這個 圓明園。

園名雍正皇帝有個解釋,說「圓明」二字的含義是:「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說,「圓」是指個人品德圓滿無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業績明光普照,完美明智。

這可以說是封建時代統治階級標榜明君賢相的理想標準。圓明園風景(20張) 另外,「圓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時期一直使用的佛號,雍正皇帝崇信佛教,號「圓明居士」,並對佛法有很深的研究。著有《御選語錄扒差》19卷和《御製揀魔辨異錄》.

在清初的佛教春姿皮宗派格局中,雍正皇帝以禪門宗匠自居,並以「天下主」的身份對佛教施以影響,努力提倡「三教合一」和「禪淨合一」,是佛教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康熙皇帝在把園林賜給胤禛(後為雍正皇帝)時,親題冊或園名為「圓明園」正是取意於雍正的法號「圓明」.

1 1哲學問題)

1.正常運算等於二 2.字形上看等於倒著的 王 3 拿出兩根手指比劃等於11 4 二進位制法算等於10 5.哲學方法算等於1,意思是一個整體是由多個部分構成,是唯物辯證法關於事物聯絡觀點的具體表現 所謂哲學問題,需要始終不懈地追逐著議論。而給預先下的結論去找論據,不是哲學內 你的容這個問題 更接近數...

我要問兩個哲學問題,問一個哲學問題 三個哲學問題是什麼

第一題 b,因為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對精神和物質或思維和存在的關係也有不同回答 同理,機械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在這一問題上也有不同回答。第二題 a d,因為哲學上物質的定義是客觀存在能被意識所反映,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a階級鬥爭肯定是,b是錯覺不能算是物質,c是存在意識裡的並沒有被實現,也...

哲學問題,請問!求解 哲學 題目!線上等!

災難代表 倒退 或者阻力,因此歷史的災難和曆史的進步是歷史前進這一辯證統一體的兩面。而 歷史的災難只能由歷史的進步來補償 恰恰說明了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即進步和災難是互斥的,不過又是融合 統一的,歷史程序中,正是這種所謂的 補償 融合了二者 平衡了二者。這句話還可以說明事物前進發展的規律 前進性與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