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海棠盈香
我看漢服復興 之 漢服消失的必然。
我看漢服復興 之 漢服復興的必然。
我看漢服復興 之 傳統節日復興。
我看漢服復興 之 傳統禮儀復興。
復興傳統不是排斥外來文化。
復興傳統不是復古倒退。
2樓:遺忘的殼
服飾也是傳統文化的一種啊,而且是形象的表現不是嗎。
至少我在穿上漢服的時候會有一種歸屬感和很強烈的自豪感。
3樓:匿名使用者
那什麼和服、韓服、藏袍、旗袍···全都應該束之高閣。
4樓:跋涉一生
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
廣袖飄飄 今在何方。
幾經滄桑 幾度彷徨。
衣裾渺渺 終成絕響。
我願重回漢唐 再奏角徵宮商。
著我漢家衣裳 興我禮儀之邦。
我願重回漢唐 再譜盛世華章。
何懼道阻且長 看我華夏兒郎。
漢服的魅力
5樓:剛陽文化
漢服,作為漢民族傳統服飾,有著近四千年的歷史,是我們國家的優秀傳統文化。
我小時候常見我的姥姥裁布製衣,打樣做鞋,一根繡花針,牽引各個花樣躍然於衣襟。偶爾也手把手教著我的舅媽裁衣,這在我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樣式與細節讓我深深地為其著迷。
後來我才知道,使我著迷的衣飾原來也有它的名字——漢服。不再羨慕其他民族擁有美麗的服飾,我們的漢服也有著最獨特的魅力。從這時起,我也開始跟著姥姥學習漢服制作。
交領右衽,象徵著地道方正;衣身中縫,象徵著人道正直;以繫帶束之,也代表著為人的準繩。姥姥生於舊時代,雖不是學識淵博,但做人做事的道理卻是半點不忘,單這乙份對漢服的傳承就足以讓我為之努力。
漢服的製作中,與時俱進用著現代工藝,但是真正傳統的手藝,也是時刻不忘,平針、回針、套針、繰針……在機器幾乎可以完全替代人工的時代,我卻更喜歡這一針一線的踏實感覺,承襲著千百年來手工製衣的傳統,做出來的衣服才更有著令人不可抗拒的魅力。而這其中更有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南京雲錦妝花、緙絲、魯繡、蘇繡……種種技藝都是古代製衣中所一直沿用的工藝,這些繁複的帶著我們民族色彩的技藝,是一代一代手藝人的靈魂。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孔府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館等國內各大博物館都館藏有出土或是傳世的漢服藏品,很多用於服飾製作的工藝都已失傳。
工藝的復原,服飾的復原,更有著無數人為其默默努力著,我榮幸可以是這其中的一分子,發光發熱。
交領右衽,寬袖博帶,衣袂翩翩,漢服作為民族服飾,更是體現著民族的氣節與風度。女子著漢服,體態優雅,一舉一動間最是端莊柔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男子著漢服,身量頎長,自有乙份風雅與沉穩,「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它是一件衣服,又不僅僅是一件衣服,在這個時代,它更是承載五千年優秀的傳統文化,注入民族的血脈。
漢的大氣,晉的飄逸,唐的華麗,宋的風雅,明的內斂,融合成今天我們血液中流淌的民族的優秀品質。
漢服文言文
6樓:漢匠文化
一般用詩和詞的格式比較優美,如: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
秦宮詩。唐 李賀。
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旅帶敏。樓頭曲宴仙人語,帳底吹笙香霧濃。人間酒暖春茫茫,花枝入簾白日長。
飛窗複道傳籌飲,十夜銅盤膩燭黃。禿衿小袖調鸚鵡,紫繡麻踏哮虎。斫桂燒金待曉筵,白鹿青蘇夜半煮。
桐英永巷騎新馬,內屋深拆枝屏生色畫。開門爛用水衡錢。
和賈至散人早朝大明宮作。
班級之我見作文
前幾天,代老師讓全班同學討論我們班級文化建設的設想和建議,對此,同學們反響十分強烈。大家紛紛找措施,想辦法,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建議。我認為,我們班缺乏一種讀書氛圍。我們應該首先從培養書香氣入手,營造一種 愛讀書,讀好書 的良好習慣。古人云 開卷有益。讀書,可以使你插上飛翔的翅膀,在知識的天空中翱翔。我...
校園攀比風之我見作文急,校園攀比風之我見 800字作文 急
有的人在擁有和享受一些東西的同時,又在努力奮鬥去爭取他們想要的東西。但是,他們卻忘記珍惜現在擁有的,只一味去追求他們所沒有的,最終弄得自己疲憊不堪。他們因為把所擁有的和追求到的東西和別人攀比,而陷入 比上不足 的自卑和嫉妒不平中。比如,本來已經買了房子,看到別人房子更大,於是也要買大房子 看到別人住...
古人休閒之我見作文
看了這張 你們會想起什麼呢?我不知道,但我會想起中國的紡織歷史。中的人是中國著名的紡織家 黃道婆,她是第一個發明紡織術的人,讓中國的紡織歷史有了源頭。瞧!黃道婆坐在石凳上,在竹林裡專心致志地織布,一點也不受影響。她的臉上似乎多了幾條皺紋,也多了幾絲笑意,可能她看到自己的成果,感覺這些勞動也不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