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毋潛《春泛若耶溪》的全文?

2025-02-10 16:05:08 字數 4073 閱讀 8654

1樓:匿名使用者

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

生事且瀰漫,願為持竿叟。

2樓:匿名使用者

年代】:唐。

作者】:綦毋潛——《春泛若耶溪》

內容】: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

生事且瀰漫,願為持竿叟。

綦毋潛《春泛若耶溪》原文、註釋、譯文、鑑賞

3樓:夢之緣文化

綦毋潛 綦毋潛(約692~749),字季通,江西南康人。十五歲時遊學長安,與當時詩壇名家多有交往,漸拆槐和負盛名。歷任宜壽縣尉和右拾遺,入集賢院待制,為校書郎。

開元二十一年(733)辭官返鄉。後又官復著作郎,安史之亂後再度歸隱,但未返鄉,仍遊於江淮附近,後不知所終。其詩語言質樸平實,多為尋幽訪隱情趣之作。

春泛若耶溪。

原文】 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 ①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生事且瀰漫,願為持竿叟。

註釋】 偶:通「遇」。

譯文】 尋幽的興致始終不止,此去讓小船任意飄遊。晚風吹著輕快的行船,一路鮮花直進入溪口。到夜晚轉過西山山谷,隔山仰望天上的南斗。

潭水上飛起濃煙密霧,林中的月亮向後飄浮。人生的道路渺茫不定,願做溪邊垂釣一老叟。

鑑賞】 該詩大約是詩人歸隱前後的作品。浙江紹興市東南的若耶溪如畫般秀美,據傳是當年西施臨溪浣紗之處。靜夜下趁著月色臨溪而上,別有一番幽雅情致。

文首的「幽意」二字揭示了全詩主旨。隱居不問世事,悠然自得之情趣不會「斷絕」。因而此次出行也只是隨性隨情,並無刻意,也由此流露出安之若素的情緒。

接著的六句詩交代了泛舟的過程,著力刻畫了景物。晚風徐徐吹拂著小舟,緩慢地駛進遍佈春花的溪口,多麼清幽閒致。乙個「晚」字道出泛舟的時間,而「花」則切中標旅盯題的「春」,似是信手拈來,實則用心良苦。

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斗」,道出了時間地點的推移變換。「際夜」表明遊船時間之長。「西壑」是行舟所到的另乙個地點,置身其中,忘卻身外之物時,舉目遠眺天上星宿,才發現不知不覺中已然「隔山」了。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是對景物的描寫刻畫。水色之耀眼、霧氣之迷茫、月色之傾瀉都盡由乙個「飛」字展現得活靈活現。泛舟緩慢前行,身後退去的是岸邊樹木明晌夾雜的月色,景是美的,也是靜的,令人心曠神怡。

詩的最後兩句是全詩的主旨句之所在,表明了詩人的心境。感慨抒發得極為自然,由迷茫的夜景想到人生之虛無縹緲,更進而追慕「幽意」的人生,寧可如溪邊垂釣的隱者般永享自由自在的閒逸生活,不問世事。

《春泛若耶溪》(綦毋潛)詩句譯文賞析

4樓:星恩文化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潛 系列:唐詩三百首 春泛若耶溪 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 生事且瀰漫,願為持竿叟。

註解 1、際夜:至夜。 2、潭煙:

水氣。 3、瀰漫:渺茫。

譯文 歸隱之心長期以來不曾中斷,此次泛舟隨遇而安任其自然。 陣陣晚風吹著小舟輕輕盪漾,一路春花撒滿了溪口的兩岸。 傍晚時分高罩船兒轉出西山幽谷,隔山望見了南斗明亮的閃光。

水潭煙霧公升騰一片白白茫茫,岸樹明月往後與船行走逆向。 人間世事多麼繁複多麼茫然,願作漁翁持竿垂釣在此溪旁! 賞析 這是一首寫春夜泛江的詩。

開首兩句則以「幽意」點出了全詩的主旨,是戚塌鬧幽居獨處,放任自適的意趣。因此,駕舟出遊,任其自然,流露了隨遇而安的情緒。接著寫泛舟的時間、路線和沿途景物,以春江、月夜、花路衫辯、扁舟等景物,創造出一種幽美、寂靜、迷濛的境界。

最後兩句寫心懷隱居之人,在此環境中,願作持竿垂釣的隱者,追慕「幽意」的人生。全詩扣緊題目中的「泛」字,在曲折迴環的扁舟行進中,對不同的景物進行描摹,使寂靜的景物富有動感,恍惚流動,給人輕鬆舒適的感受。

春泛若耶溪原文註釋翻譯

5樓:蝕花墨羽

春泛若耶溪原文註釋翻譯如下:

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紹興市東南,相傳為西橡型施浣紗處。《寰宇記》記載:

若耶溪在會稽縣東二十八里。」《水經注》記載:「若耶溪水,上承嶕峴麻溪,溪之下孤潭週數畝,麻潭下注若耶溪。

水至清,照眾山倒影,窺之如畫。」

幽意:尋幽的心意。

偶:遇。劉熙《釋名·釋親屬》:「二人相對遇也。」

晚:一作「好」滾磨。

花路:一路鮮花。

際夜:至夜。壑(hè):山谷。

南斗:星宿名稱,夏季位於南方上空。古以二十八宿與地理相應來劃分割槽域,稱分野,南斗與吳越相應。

潭煙:水潭上如煙的水汽夜霧。煙,霧氣。溶溶:形容汽霧柔和迷離。

生事:世事。瀰漫:渺茫無盡。

持竿叟:持竿垂釣的老翁。竿,指釣竿。

我尋幽探勝的心意沒有定止,隨著一路看見的景色生髮不已。晚風吹送我的行舟,沿著開滿鮮花的河岸蕩入溪口。星夜又轉過西邊的山嶺,隔山仰望天上的南斗。

潭底公升起溶溶的煙霧,林中月亮彷彿低落在行舟的背後。世事何等地紛繁渺茫,不如做一名隱居的釣叟。

這首五言古體詩大約是綦毋潛因安史之亂爆發而歸隱之後創作的作品。詩人在乙個春江花月之夜,泛舟若耶溪,滋生出無限幽美的情趣。

此詩開篇「幽意無斷絕」句,以「幽意」二字透露了全詩的主旨,即幽居獨處,不與世事,放任自適的意趣。這種「幽意」支配著他的人生,不曾「斷絕」,因此,他這次出遊只是輕舟盪漾,任其自然,故云「此去隨所偶」。「大如鬥偶」即「遇」。

詩人在這裡流露出一種隨遇而安的情緒。

春泛若耶溪表達了什麼情感

6樓:職場小白疑惑

春泛若耶溪表達的情感如下:

春泛若耶溪表達了詩人在曲折迴環的扁舟行進中,對不同的景物進行描摹,使寂靜的景物富有動感,恍惚流動,流露輕鬆舒適的情感。

春泛若耶溪》是唐代詩人綦毋潛創作的五言古詩。全詩: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

生事且瀰漫,願為持竿叟。

春泛若耶溪閱讀答案

7樓:亓官南琴姓倚

7.下列對詩歌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2分)a.詩中描寫了詩人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見的幽美景色。b.詩中「晚」字點明。

泛舟的時間,「花」字切合詩題中的「春」。c.詩句「潭煙飛溶溶」寫出水潭邊雲霧瀰漫、炊煙裊裊的清幽寧靜。

d.詩句「願為持竿叟」表明作者熱愛若耶溪的山水,追慕幽意人生的態度。8.

下列對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詩句「此去隨所偶」與《與朱元思書》中的「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有異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詩人隨遇而安的閒適心情。b.

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斗」一聯運用對偶修辭,寫出泛舟時時間的推移和景緻的轉換。c.全詩緊扣「泛」字進行景物描寫,移步換景,富有動勢。

分)分)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潛的古詩是什麼意思?

8樓:易書科技

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晚風吹行舟,花路人溪口。

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

生事目。瀰漫,願為持竿叟。

註釋】泛:漂浮,泛舟。

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東南。相傳西施入官前曾在此浣過紗。

偶:通遇。壑:溝谷。

南斗:星名,即斗宿。夏夜位於南方上空。

溶溶:水氣濃密。

解釋】尋幽探奇的心意不曾斷絕,驅使我隨河漂流而去。晚風吹著小船緩緩而行,駛人春花夾岸的溪口。人夜後轉到西邊的山谷,隔著高高的山崖仰望藍天上的南斗。

清潭上霧靄朦朧,小船漫漫地漂行,將月亮和兩岸樹木拋在身後。人生世事如瀰漫的煙霧,看不到頭。望不到邊。

勿寧做臨淵垂釣的老翁,逍遙自適無拘無束。

解析】這首詩記錄了詩人在乙個春風和煦的傍晚,乘小船隨風漂入溪口,然後信馬由緩地隨船漂浮轉悠,極其自然地描繪了一幅生動形象的春江花月夜泛舟圖。所過之處,花路、溝谷、潭煙、林月等景色,都給詩人一種幽美的情趣感受。詩人以自然景象譬喻人生,「生事且瀰漫,願為持竿叟。

詩人雖曾為仕,但卻一心向往清幽、遠離紛爭的隱居生活。此詩作于歸隱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