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無數將領軍模仿韓信的背水一戰,想要一舉成名,為何結果徒增笑耳?

2025-02-11 14:50:04 字數 1167 閱讀 3416

1樓:小琦玉說說

西元前204年,率領3萬老弱病殘之軍的韓信,孤軍深入進攻趙國,趙國大將陳餘統帥20萬大軍,雙方在井陘口打了一場名留史冊的戰役,此戰陳餘有一萬種方法打敗韓信,即使就是呆在營地不出來,韓信都沒可能打贏,結果就這樣陳餘偏偏選擇了唯一失敗的方式打輸了。

當雙方來到井陘的時候,韓信就派一萬人背水列陣,趙軍看到漢軍背水列陣後,全都哈哈大笑,兵法有云「右倍山陵,前左水澤」,韓信這不是超級大傻子嗎,所以陳餘不顧李左車的勸阻,就向韓信殺了過去,韓信親自帶領萬人前去抵抗,因為井陘之這地方狹窄,趙軍沒法全部,所以人數優勢沒法發揮,再加上韓信一接觸就詐敗返回然後就把儀仗旗幟丟棄,趙軍就進攻在河邊背水列陣的漢軍。

結果漢軍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人人悍不畏死,趙軍一時間也沒有打下,打到中午累的時候,陳餘就下令回到營地休息吃飯,但是當返回營地的趙軍看到營地都插滿了漢軍的旗幟就傻眼了,原來韓信早就派3000人埋伏在趙軍營地旁邊,等趙軍出發急偷襲了營地。

看到大營被佔據,趙軍是方寸大亂,爭相逃跑,最後韓信兩面夾擊斬殺趙軍主將陳餘,井陘之戰漢軍以3萬打敗趙軍20萬人,還是勞師遠征孤軍深入,所以使得韓信一舉成名天下知,就連當時韓信手下的將領都感覺不可思議,沒想到能打贏。

所以後世的很多英才都模仿韓信的背水一戰,但是他們大都兵敗身死,只給後人留下笑柄而已,三國時候,魏國的徐晃命令士兵背列漢水,效仿淮陰侯韓信的背水一戰,想要置之死地而後生,王平就勸他韓信用這個計謀是因為知道敵將無謀,今日安能知道我們對面蜀將也是傻子?

戰後結果徐晃被打的大敗。首先,背水一戰是因為韓信是孤軍深入沒有退路,而徐晃是河上架著浮橋,對岸還有曹操大軍壓陣,這個時候士兵有了求生之路,還能激發士氣殺敵?所以後世的人往往不能理解韓信的精髓,不能理解知彼知己的重要性,所以一味地背水列陣,那真是置之死地而後死了!

2樓:趣先生bug日記

韓信的「背水一戰」之所以成功,是有先決條件的,沒有這些條件,那麼韓信的部隊肯定會一窩蜂掉進水裡淹死。馬謖沿用「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戰術思想,捨棄水源,佔據制高點,妄圖激發士兵們的戰鬥力,但是條件不成熟,最終決定了他的失敗。

3樓:你到底敢不敢

是因為他們當時根本沒有韓信的軍事才能,也引導不了這一次戰爭的勝利,所以最後也只是被人笑話。

4樓:兔丞飛

因為背水一戰要有絕對的實力和一定的運氣,不是隨隨便便模仿就可以模仿到的,所以只會讓人笑話。

歷史上勇冠三軍的將領無數,為何關羽能被歷代皇帝封為「武聖」

一件大家大概都清楚的事情是,從宋朝開始,封建 集權統治開始了新的篇章,對人們思想文化上的控制也越來越嚴重。儒學文化漸漸進入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的思維和行為都被框住了。明清兩代,在這方面更是嚴重,而文化的發展,必將在軍事上也有所體現。所以,選擇武聖就不能以韜略為重了,軍事成就雖然是一個因素,但也...

為什麼劉備手下將領無數,諸葛亮卻最信任不受重用的趙雲

諸葛亮之所以會信任趙雲首先是因為諸葛亮剛進入劉備的陣營當中他並不是很受歡迎,可以說除了劉備對諸葛亮禮遇有加,其他的人都是看不上諸葛亮的,尤其是劉備的兩個好弟弟張飛和關羽,他們兩個就沒有拿正眼瞧過諸葛亮,所以這種情況就導致諸葛亮想要做什麼事情必須要先通過劉備,然後劉備再下令,才有可能把這件事情完成,但...

朝鮮戰場中國志願軍犧牲的將領有哪些

一 代軍長,副軍長 4 名 1 李湘 江西省永新縣人,1913年生,1930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第67軍代軍長,1952年7月8曰在朝鮮病故。2 吳國璋 安徽省金寨縣人,1919年生,1930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第39軍副軍長,1951年10月犧牲。3 饒惠譚 湖北省大冶縣人,1915年生,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