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說「人的一生是苦的,要離苦就得信仰我佛」

2025-02-13 12:05:01 字數 2597 閱讀 2502

1樓:坐忘兩失

這個問題要分析了來看,首先日常所聞所謂經雲苦,一般是說苦諦。這個是佛家從一些直接的有關苦的觀感來教育大眾所用,但是並不是對世界的理解只停留在這個層次了。

如上面提到的有人也認為人生無苦則不立則是說的是苦與樂是相對存在的。按他們的辨證觀點,可以忍受苦才能體會樂。這自然是現世的常態。

大而化之,眾人理解世界都是按這類的對立統一進行的,無上則沒有下,無前則談不到後。他們的說法根本不新奇,就是普通的認識論。

但是佛家偉大之處大約就正在此,這些方面往往會產生一些過於執著與對立存在形式的看法,一定要確立事物的乙個面然後尋找另外乙個面如此來認識事物,但是很可能那個用來作為參照的標準本身就是主觀胰想,進而你的整個邏輯體系就是海市蜃樓。

破除我執完全可以拿你這個例子來體會。所謂苦、樂也許本來就是你心中妄念。你需要樂所以產生苦,只此而已。

2樓:

正信的佛經**是《大藏經》,佛說的話都在裡面,坊間有時候會有一些改良的版本,未必是本來佛說的話,內容就可以有待商榷了。

佛在《大藏經》裡面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也就是說,你也是佛啊,眾生都是佛,所以釋迦牟尼佛也沒勉強任何人怎麼樣,也沒出來干涉任何人自己怎麼生活。

釋迦牟尼佛只是分享他自己的學習經驗,接不接受,就看眾生自己。釋迦牟尼佛也不會(也不能)勉強其他的佛(眾生)。

有人條件成熟了(可能也有人覺得人生苦的),接受了。

有人條件還沒成熟,就不接受,所以佛說:佛不度無緣之人。緣,就是條件。有緣人,就是自己肯接受的。無緣人,就是暫時條件還沒成熟的。

佛還說,佛沒有度眾生,是眾生自己度自己。就是個意思。

3樓:唯梅子

佛教說的苦.包括3苦:1.苦苦.2.壞苦.3.行苦.

其中行苦.就是沒入涅盤.再大的快樂.也是苦.是從沒入涅盤的角度說的.

4樓:網友

中下階層,尤其是工人農民說他們苦應該不會有爭議吧。要說富人,快樂的人也是算苦你可能會不明白。我就引用看過的文章來說。

縱使現在富人吃香喝辣,逍遙快樂他也免不了生病,衰老,死亡,這是苦。

5樓:匿名使用者

我不覺得人生是苦的,人生是很美好的。關鍵在於你用什麼態度對待他。沒有絕對的真理。

佛教為何說人生苦

6樓:爸氣凌人

人生疾苦,人生來就是一場修行!你有沒有聽誰說過:我的人生一帆風順。想必沒有吧。

7樓:童小可

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人生有此,無法脫離,不斷輪迴,是為之苦。

8樓:海印放光

世間苦海無邊,佛教總結有八大類。

1,生苦——投胎住胎、出生成長,為生存奔波、拼搏一生,很苦2,老苦——年紀大了,就不好看啦;年紀大了,就走不動了。很苦。

3,病苦——到醫院多看看,生病很苦,人人都免不了。

4,死苦——人死的時候,掙扎、哀嚎、流淚,肯定很苦。

5 求不得苦——人一生裡面很多願望,夢寐以求,但所求如願的事情1%都沒有。

6.愛別離苦——喜歡的人,總是不在一起。

7怨嗔會苦——小人總在身邊,冤家總遇到一起。

8五蘊熾盛苦——身心莫名煩惱,如火燃燒。。

這僅僅的大的分類,細分就無邊無際的苦。所以佛教四聖諦,第一位,就是講苦。

以前我看到佛經說人有八苦就以為人生是苦的後來我知道人生也有樂我對麼

9樓:南無蓮花尊豐佛

世俗無樂唯苦。

就算有樂。也不是世俗樂。是菩薩法喜。

比如你放生時的樂。看見佛法被弘揚光大後的樂。

或者覺悟空性智慧後的法喜充滿。

南無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10樓:因緣法

站立不同的高度,得出的結論就不同。佛告訴我們人生是苦,講的是本質。人生的歡樂是暫時性的,它的結果必然是苦。

比如夫妻恩愛,或者母子深情之類,世人看是樂,佛菩薩看是苦,因為它意味著必然會導致生離的相思之苦和死別的肝腸欲斷之痛苦。請您想想,是不是這樣?縱然一生夜夜歌舞,歡樂達旦,死神來臨更會驚恐失措,隨業流轉於六道之中。

因此,佛告訴我們人生是火宅啊,沒有什麼可戀的,要極早生出離心,出離六道輪迴,如救燃頭。

11樓:守望者馨緣

樂也是苦,因為樂不會是長久不變的,離八苦公升出離心是佛教的思想。

南無阿彌陀佛!

12樓:韋青青

苦和樂,這種個人的心理感受,都是建立在比較的基礎上的。

絕大多數人都不是最極端的那兩類人,所以自然就有苦也有樂了。

人生酸甜苦辣都會有,想只要樂不要苦,那是太貪心了。

13樓:網友

人生裡樂也是苦,是壞苦,當這個樂失去的時候苦就自然公升起了。在對還沒有開悟的人來說,你現在看法是對的。

14樓:清風而你

您的說法是對的,苦樂是個相對概念,不是絕對概念,有了樂才能顯現苦。

15樓:網友

佛說 人生 有苦有樂。

人之一生,苦也罷,樂也罷得也罷,失也罷 要緊的是

1.解釋說明 2.表示遞進 3.表示延長 4.表示轉折 5.表示插說 6.電腦應用 7.加強重點 8.分行舉例 9.副標題前 10.標明作者 11.補充說明 文學 情感的三個層次 5 茶文化代表傳統文化一中傳統取向表達了安逸祥和的感情對生命的包容和嘗試態度有著幾千年的精神力量 說說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

「世間皆樂,苦自心生」。是指人的主觀意識很重要嗎?

人生在世,心態很重要。心胸開闊 樂觀豁達的人,無疑要比錙銖必較 悲天憫人的人生活的快樂。世間皆樂,苦自心生。出自元末明初道人洪應明編著的 菜根譚 是一本講述人如何修心 養性 處事 出世的書。通俗點講,就是乙個人如何做乙個快樂的好人。這句話很勵志,很有正能量。世間的一切都是讓人快樂的,你所感覺到的苦和...

嚐盡生活的苦辣酸甜歌詞有句我們這一生苦辣酸甜一起唱求歌名

人生只有嚐盡苦辣酸甜,才能深刻理睥,生活不在於富有,但 心靈一定要富足,生命不在於長短,但一定要活得安逸精彩,嚐盡生活的苦辣酸甜,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計較,在四季的輪迴中靜謐地生活,健康平安,就是幸福的真味,生活坎坎坷坷,沒有平坦的大陸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死亡會經歷很多事情,從咿呀學說話上幼兒園,小學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