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孩子犯錯以後不應該罵孩子,而是應該怎麼做?

2025-02-15 23:30:10 字數 1373 閱讀 1672

1樓:盼盼的小包子

嗯,這時候呢,父母可以問問孩子,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聽聽孩子自己的說法 然後從中分析原因 再正確指導孩子應該怎麼做。

2樓:6adcarry哈

父母在孩子犯錯之後應該是引導孩子認識錯誤,並且告訴孩子怎樣才是正確的,以後要往正確的方向去處理事情。

3樓:惠華小知識

我認為應該去及時安慰孩子,同時讓孩子寫乙份保證書,這樣才能改正錯誤。

孩子在犯錯之後,究竟該不該打罵?為什麼?

4樓:蔣子柒

其實是否應該打孩子一直沒有太清晰的標準,家長都是為了孩子好,有的時分也難免會挑選這種方法。可是教育孩子要講求適度原則,孩子犯錯誤的確需要賞罰,但也並非要選用打罵的形式,作為爸爸媽媽應該懂得尺度。科學地打孩子是為了讓孩子有所懼怕,對於錯誤有更深刻的認知和了解。

不過打孩子並不能是爸爸媽媽宣洩心情的一種方法,更不能夠頻頻地運用。

1.頻頻地打孩子會讓孩子構成行為障礙。

假如孩子在幼年的時分閱歷了一些過激的教育引導會導致注意力障礙等許多行為障礙特徵有所顯現。孩子在頻頻的被打罵的環境中會構成膽怯懦弱等一些型性格。

2.打孩子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打孩子除了為爸爸媽媽宣洩心情而出了口氣外起不到其他的作用。這是由於爸爸媽媽是帶著心情去打孩子,這隻會讓孩子記住爸爸媽媽打自己的疼,卻忘了爸爸媽媽究竟是為什麼而打自己。經過打孩子來威脅孩子。

許多爸爸媽媽對於恐嚇威脅教育比較內行,常常期望經過胖揍孩子一頓起到恐嚇威脅的作用,讓孩子由於懼怕而不敢犯錯。可是這樣的教育方法往往會讓孩子變得更為叛逆,尤其是對於六歲以上以及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很可能會拔苗助長。

當孩子犯錯後,能夠做到不打孩子的爸爸媽媽少之又少。與其要求爸爸媽媽在短時間內成為教育的聖人,不妨換個視點來想,或許科學地打才是最靠譜的教育方法。在孩子的生長中除了感受愛之外,還要懂得敬和畏。

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來說,打可能就是一種讓孩子有所懼怕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孩子更加能夠了解對爸爸媽媽的敬畏。孩子做錯事了,接受一定的科學的賞罰其實是對他的一種維護,這樣才能夠防止他今後舊錯重犯。

5樓:晝夜迷離

不應該;孩子在犯錯的時候,家長要第一時間瞭解犯錯的原因,及時進行溝通交流,不可不分青紅皂白直接打罵,這樣會造成孩子自卑膽怯的心理,對之後的人生工作都會非常有影響。

6樓:放手的田園

孩子在犯錯之後不應該打罵;因為孩子還沒有完全的發育成熟,他們沒有正確的人生觀,這個時候家長應該耐心的教導孩子,而不是應該打罵孩子。

7樓:超級開心哦是

應該的。打罵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受到懲罰,這樣的話可能只會認識到自己的一些錯誤,但是打罵的時候不要太過分了。

父母應不應該管孩子的未來

兒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續,生命要延續過好,家庭要發展壯大,父母有條件有能力的就該管,管過去,管現在,管未來。但管是要有方法有智慧,講策略技巧的,不是硬管死縛,小時的管,大了的管是大有區別的。因時因人因事不同,管法自有不同。管是必然的,如何管,用什麼方法管,怎樣才能管好,管出水平,卻不是易事,卻要認真學習...

父母應不應該給孩子生活費,父母不給孩子生活費是否觸犯法律 孩子還在上學

如非必要,我覺得可以讓子女緩兩年。第一,一個年輕人從學校出來剛工作的那兩年,大多是一個學習技能和積累經驗的過程,薪資待遇這一塊大多是差強人意的,勉強夠自己生活就不錯了。第二,剛畢業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大多也就25歲左右,父母一般也就五十歲左右,相對於如今80歲的平均壽命年齡,父母這個年紀算不上老年。他們...

父母吵架的時候,應不應該讓孩子知道真相呢?

父母吵架的時候,不應該讓孩子知道真相,因為如果讓孩子知道真相的話,孩子就會有心理負擔。確實應該要讓孩子知道真相,這樣他才能夠知道矛盾到底在 當然應該讓孩子知道真相,這樣孩子才能夠辨別是非曲折呀。孩子看到父母吵架該如何對待?我覺得這個當你吵架時,可能會對孩子造成的這些危害你都想過嗎?而且孩子根本就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