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舉全國之力北伐,為何還是以失敗告終呢?

2025-02-22 03:30:21 字數 1171 閱讀 4750

1樓:社會生活家

因為蜀中國力衰弱,而且人才稀少,根本不是魏國的對手才最終失敗。

2樓:網友

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劉備留給諸葛亮的就是乙個爛攤子,收拾起來耗了不少時間,收拾好之後,又無人可用。

益州本來是天府之國,土地肥沃,人才眾多。然而劉備入蜀,因為是不義之師,遭到頑強抵抗,損失了一些重要將領。

劉備對被俘益州本土敵將處置不當,殺了不少,浪費了大量人才。劉璋主要大將楊懷、高沛,名將張任,本來可以招降讓他們和他們的子孫為劉備打天下的,結果這一咔嚓,後續全沒了。跟曹操的執著於招降戰俘、挖敵人牆腳做法比起來,劉備棋輸一著。

劉備先後發動漢中之戰,襄樊戰役、夷陵之戰,掏空了益州的老本。唯一的勝場漢中之戰,得到的也只是一座被曹操事先遷走的空城。

老本打光,沒有新的資源支撐,諸葛亮巧婦難為無公尺之炊,舉全國之力也無法取勝實屬正常。

3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因為蜀漢的實力與曹魏的差距實在太大了,特別是夷陵戰敗後沒有精銳部隊的蜀漢更不是曹魏的對手。

4樓:王發龍說時尚

在姜維臨終前的時候,他對眾人說道:「這一切都是天命,天命難違」。這句話,不僅道出了諸葛亮北伐失敗的真正原因,同時也說明了蜀軍北伐就是一項錯誤的決定。

至少在當時蜀國的國力背景之下是錯誤的,更何況,這個時候的蜀國已經失去了戰略要地——荊州。倘若荊州之地尚在的話,那也許還有翻盤的機會,但無奈荊州之地已失,想要成功完成北伐大業,恐怕是不可能的了!

5樓:陽光的

雖然諸葛亮非常有才能,但是當時蜀國的綜合國力是遠遠比不上魏國的,不能憑藉他的一己之力扭轉乾坤。

6樓:往事翩翩

三個原因:①曹魏非速亡之國②益州非進取之地③諸葛非將略之才。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為何以失敗告終?

7樓:漫閱科技

諸葛亮深知魏將曹真在石亭(今安徽省潛山縣東北)被吳軍打敗,關中虛弱。於是他又趁此時機領兵數萬,殺出散關(今陝西省寶雞市西南),包圍陳倉(今陝西省寶雞市東)。此次北伐,遭到了魏國守將郝昭的堅決抵抗,加上陳倉城牆堅厚,蜀軍圍攻了20多天,未能攻下。

諸葛亮眼見蜀軍糧食將要吃完,又探聽得魏國救兵將至,無計可施,只得主動撤兵。蜀軍撤退時,魏將王雙出兵追擊,諸葛亮用伏兵把他殺死。

諸葛亮為何5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呢?

諸葛亮在現代人的形象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的一生都為匡扶漢室,為報答劉備恩情而努力著。劉備死後諸葛亮掌握了蜀漢大權,因為夷陵之戰的大敗,蜀國搖搖欲墜,在諸葛亮等人的努力下漸漸穩定,平定南方叛亂之後的諸葛亮,在曹丕去世後,就開始了長達六年的北伐。諸葛亮為什麼要堅持北伐呢?其目的還是為了完成劉備遺願,匡...

諸葛亮為什麼會失敗,諸葛亮北伐為什麼會失敗?

戰略和戰術互相轉化。強度面,強度點,也是可以轉換。這裡可以理解為國力全面蠶食和區域性突破策略不同,也可以互相轉化變勝變敗。所以諸葛亮更大廣義的戰略就是錯的,當然也不可能成功。國力不夠,國力,其實更包括軍事將領軍力力量。當然就採用了區域性突破策略,但是對手沒有那麼弱 例如和通常的李淵攻擊長安大環境就不...

諸葛亮與劉備北伐劉備之死

兩件事情的起因,物件和時間點差距蠻大的。劉備公元221年稱帝,公元222年為報關羽被東吳殺害之仇 我自己理解,劉備的野心也佔了很大一部分 討伐東吳,被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打敗,公元223年死於白帝城。死前託孤於諸葛亮和李嚴。後來李嚴在鬥爭中敗給諸葛亮,諸葛亮手握軍政大全,東和孫吳,北伐曹魏,於第七次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