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凌仲
僧志南,南宋詩僧,志南是他的法號,生平不詳。
詩名:絕句。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這首小詩,寫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遊的樂趣。
詩人拄杖春遊,卻說「杖藜扶我」,是將藜杖人格化了,彷彿它是一位慧睜鄭可以依賴的遊伴,默默無言地扶人前行,給人以親切感,安全感,使這位老和尚 遊興大漲,欣欣然通過小橋,一路向東。橋東和橋西,風景未必有很大差別,但對春遊的詩人來說,向東向西,意境和情趣卻頗不相同。「東」,有些時候便是「春」的同義詞,譬如春神稱作東君,東風專指春風。
詩人過橋東行,正好有東風迎面吹來,無論西行、北行、南行,都沒有這樣的詩意。
詩的後兩句尤為精彩: 「杏花雨」,早春的雨「楊柳風」,早春的風。這樣說比「細雨」、「和風」更有美感,更富於畫意前頌。
楊柳枝隨風盪漾,給人以春風生自楊柳的印象稱早春時的雨為 「杏花雨」,與稱夏初的雨為「黃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南宋初年,大詩人陸游已將杏花和春雨早滑聯絡起來。「沾衣欲溼」,用衣裳似溼未溼來形容初春細雨似有若無,更見得體察之精微,描模之細膩。
試想詩人扶杖東行,一路紅杏灼灼,綠柳翩翩,細雨沾衣,似溼而不見溼,和風迎面吹來,不覺有一絲兒寒意,這是怎樣不耐心愜意的春日遠足啊!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這樣興致勃勃地走下去,遊賞下去,到他想起應該歸去的時候,怕要體力不支,連藜杖也扶他不動了吧?不必多慮。詩的首句說:
古木陰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嗎?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來,那小船偏激在溪水邊老樹下,正待他解纜回寺呢。
2樓:網友
這是南宋志南和尚《絕句》中的詩句。
志南的生活狀態已不可考,他在當時的文壇上也沒有「中興四大詩人」以及「二泉先生」諸人的好戚型風頭那麼友猜健。但就這短短的一首詩,就以其對早春二月的細膩感受和真切描寫,把自己的名字載入了宋代詩史。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仔沒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3樓:網友
絕句 古木陰中系短知敏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棗巨集柳風。
一些和詩詞有關的問題
4樓:燕初露祈為
1、《詩經》分為風、雅、頌。
2、孟子是春秋戰國的思想家,是儒家的代表人物3、陶淵明字元亮,自號靖節先生,代表作《歸居田園》、《飲酒》、《讀山海經》
4、杜甫字子美,號詩聖,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
5、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的詞人,詞風豪放。
一些古詩詞問題一些關於古詩詞的問題
1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 贈汪倫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范仲淹 漁家傲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 涼州詞 3 韋應物 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
一些關於語文的問題,一些有關語文的問題,
1.二月 垂楊未掛絲 幾處吹 笛 明月夜 李憑中國彈 箜篌 明朝有意抱 琴 來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2.四書指的 大學 中庸 論語 孟子 這四種著作 五經指的是 易 書 詩 禮 春秋 這五部典籍。3.茅盾 原名 沈雁冰 秦牧 原名 林阿書,又名林派光 林覺夫 林頑石 楊沫 原名 楊成業 ...
與時光有關的詩詞,關於珍惜時間的名言和詩句有哪些
勸學顏真復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制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長歌行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滿江紅岳飛 怒髮衝冠,憑欄處 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