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袁柏澹臺聰
中庸雖有好處,但害處更大,中庸的實質是要達到平衡。任何事物若穩定發展一定是處於平衡狀模皮態,平衡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收縮的方法,兩種力量向內,相互抵消達到平衡,即中庸;另外一種是擴張的方法,兩種力量向外達到平衡;中庸是採取了收縮的方式哪肢,抵消兩種力量來達到平衡狀態,結果雖然是平衡的,但另乙個結果是很難讓事物成長起來。
這個道理也許不太容易理解,舉乙個不太恰當的例子:一粒種子發芽成長起來,是向下紮根和向上成長兩重力量的平衡,如果這兩種力量都很弱,收縮平衡到一定程度,最終長成的就是根不深葉不茂的小草;相反,如果這兩種力量都很強,擴張平衡到一定程度,最終長成的就是根深葉茂的大樹。
一直中庸下去就是平庸。不願做乙個過於平庸的人,所以不能一再地自我安慰。應該有雄心壯志,不能自我滿足,不沉李碼世於幻想,努力地做些事情。
中庸只是生活中的調味劑,不應該成為生活的目標。或許,中庸是達到極致目標後的另一種境界吧。
2樓:靈智生活禪
中庸之道的精髓,指的是如如不動的定力,不為外境所禪消禪腔擾的禪定。中庸之道是一種意境,需要用心去細細體會,才有可能體會到其賀襲知中的境界,絕非語言文字表相的分析可以理解的。
何為庸人? 何為中庸之道?(當今社會如何解)
3樓:網友
庸人:無用之人,對人對事糊里糊塗,不辯事非,一生沒有作為。
中庸之道:做事對人,守中不偏。要知道沒有哪個人心不偏(正常人心長在身體的一側,很少有人心長在身體的中間),所以乙個人(正常人)能做到不偏心眼,是很難的。
正因為不易,所以能守住中庸之道的人太少。
在處理事情時,人際交流方面,多想想自己喜歡什麼,所謂「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例如:「我不喜歡吃虧,那就不要讓人吃虧。我喜歡別人罵我,就不去罵別人。
等等」。換個說法就是仁,多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所謂「偏聽則暗,間聽則明」。
你怎麼看待中庸之道?
4樓:小袁說園藝
我個人還是比較崇尚中庸之道的,原因在於,在日常的生活中,不管是與人相處,還是處理、解決各種事情,任何的走極端的行為都是不會有乙個好的結果的,必須要時刻把握好尺度、程度的問題,如此,才可以兼顧到各方,做到利益的最大化。
5樓:青果梨風鈴
我覺得中庸之道在當今社會當中依然適用。在我看來,無論是與人相處還是解決問題,都不能夠走極端的道路。都需要把握好尺度和分寸,適中的去解決問題。
6樓:齊澤宇
我認為中庸之道對於現代社會來說是非常適用的,因為他不走上極端,同樣也能夠很好的處理好問題,把握尺度。無論是與人相處,還是碰到各種問題,我覺得中庸都是很好的乙個解決辦法。
7樓:哆啦a夢是個小可愛
我覺得中庸之道就像是老子所說的無為而治吧。他認為每乙個制度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和理由,不能夠人為的去幹涉他,而且如果有人奉行中庸之道,那麼他做事情肯定是工工正正的。
8樓:網友
我覺得中庸之道就是不偏倚、不站隊,老好人一樣的存在,誰也不得罪,有的時候覺得中庸之道挺沒有原則和立場的,但是仔細想想在現代社會和職場中,懂得中庸之道的人都是高情商的人,所以中庸之道還是有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9樓:心樂無窮
我覺得中庸之道也可以片面理解為誰也不得罪,做什麼事情都不很急,這種人一般來說是很會處理各種關係的人,社會中用中庸之道的我覺得很和諧,因為都不得罪。
10樓:呆萌男哥
與其說是中庸之道,不如說成左右逢源。我覺得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要有自己的態度!如果每個人都是中庸之道,那這個社會肯定會發展的特別緩慢了。
11樓:八卦星人小林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庸之道的理論基礎。「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與天地參」就是天人合一。所謂「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乙個人率性而為而符合天道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何為「中庸之道」?請細講!
12樓:匿名使用者
額,我感覺就是低調,謙虛。從古代就有這種風尚,和西方截然不同,就像西方學生可以在上課時發現老師有錯,就可以直接上黑板接替老師講,但在我國,就要下課後向老師求證。
13樓:匿名使用者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論語·庸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14樓:匿名使用者
是天人合一 至誠 至善 至信 不是保持中立不作為哦。
15樓:匿名使用者
中庸之道不是簡單的中立,不作為,甘於平庸;更不是庸俗,和稀泥,隔岸觀火。有人認為,保持中立就是中庸,甚至舉例說既不做壞事也不做好事是中庸。那是完全錯誤的,中庸之道不是麻木之道,它是很注重人的主動性的,只不過它側重乙個「度」,不能強出頭,但也不能麻木不仁,而是量力而行。
餘生於微末之間,智識尚屬初進之時,不敢輕言道德,雖未解中庸之精髓,但亦頗為信奉。
中庸之道最初由孔子提出,後代聖賢多有研究和補充,發展至今已是一種很重要的道德觀。宋代儒學大師朱熹在給中庸作注時說:「中庸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看似平常之理,實則精妙至極」。
何謂中庸之道,什麼是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就是忠恕之道。在 論語 中,孔子把在 中庸 看成是一個最高的道德標準,也是他解決一切問題的最高智慧.其含義大致有三 執中守正 折中致和 時中行權.執中守正 就是 恪守中道,堅持原則,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折中致和 就是 執兩用中 和而不同.因時制宜 就是 與時俱進 通權達變 隨機應變綜合起來...
什麼叫做中庸之道,什麼是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 的意思有 1.作為成語使用,意思是 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2.延伸深一層的含義,即中國古代唯心主義哲學觀點論,基本包含三層理論 1 中不偏,庸不易 2 指中正 平和 3 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中庸之道 的知識延展 1.拼音 zh ng y ng zh d o 2.近義...
什麼是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的釋義 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中庸之道的主題思想是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 自我監督 自我教育 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 至仁 至誠 至道 至德 至聖 合外內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創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的 太平和合 境界。1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