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祈小春先生《山**上:王羲之研究叢札》電子稿
1樓:大快朵頤
好象是廣告啊!如有,我也想要一本。
王羲之的代表作是什麼?
2樓:網友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號澹齋,原籍。
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他的兒子王獻之書法也很好,人們稱他們兩為"二王",另乙個兒子王凝之官至左將軍。因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
蘭亭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集序》、《臨河序》、《禊序》、《禊貼》。為三大行書書法帖之一,系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東晉穆帝永和九年(西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
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法帖相傳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歲時的得意之作。後人評道「右軍字型,古法一變。
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因此,歷代書家都推《蘭亭》為「天下第一行書」。存世唐摹墨跡以「神龍本」為最著,唐太宗時馮承素號金印,故稱為《蘭亭神龍本》,此本摹寫精細,筆法、墨氣、行款、神韻,都得以體現,公認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
經郭沫若考證,以為相傳的《蘭亭序》後半文字,興感無端,與王羲之思想無相同之處,書體亦和近年出土的東晉王氏墓誌不類,疑為隋唐人所偽託。但也有不同意其說者。《蘭亭序》表現了王羲之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
作者的氣度、鳳神、襟懷、情愫,在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現。古人稱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堪稱絕妙的比喻。
3樓:八阿哥艾子
《蘭亭序》,初中(七年級上)歷史書有。
我是個學生,(南海實驗中學的),嘿嘿。
王羲之的代表作是什麼?又被人稱之為什麼?
4樓:網友
是蘭亭集序好不好。
蘭亭集序。晉]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
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
之外。雖取捨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
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
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
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東晉穆帝(司馬聃)永和九年(西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當時名士孫綽、謝安和釋支遁等四十一人,為禊事活動,在蘭亭宴集。與會的人士都有詩作,事後把這些詩篇彙編成集,《蘭亭集序》就是王羲之為這個詩集所寫的序言。序,文體名,是對書籍和文章舉其綱要、論其大旨的一種文字,相當於引言。
王羲之有「書聖」之稱。
5樓:demon希
王羲之(303—361年),漢族,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他的兒子王獻之書法也很好,人們稱他們兩為"二王",另乙個兒子王凝之官至左將軍,因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王會稽」。代表作品有:
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行楷《蘭亭序》等。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冶於一爐,創造出「天質自然,丰神蓋代」的行書,被後人譽為「書聖」。
王羲之最厲害的就是行書《蘭亭集序》.
真跡隨葬李世民。現傳世均為臨摹本。
6樓:山羊子
代表作行書《蘭亭序》,人稱書聖。
7樓:網友
才子,有佳人,也許生活要努力。
8樓:№破天→箭
最主要的代表作:《蘭亭序集》
他本人被稱為「書聖」
一手楷書也是天下之絕。
9樓:網友
主要的代表作;《蘭亭序》、被稱為書聖。
10樓:戀戀蘭陵
《蘭亭序》,我學書法的時候寫的就是這個。
11樓:筆聖劍俠
蘭亭序 初中歷史書中要求知道的只有蘭亭序。
12樓:網友
代表作:蘭亭序。
人稱書聖。
13樓:★月花月畫
《蘭亭序》 「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 「書聖」
王羲之,顏真卿的書法特點
14樓:e拍
王羲之的書法特點: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於增損古法,變漢魏質樸書風為筆法精緻、美侖美奐的書體。草書濃纖折中,正書勢巧形密,行書遒勁自然,總之,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入一種注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實際上這是書法藝術的覺醒,標誌著書法家不僅發現書法美,而且能表現書法美。
顏真卿書法特點: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遭勁舒和,神采飛動。
顏真卿在書學史上以「顏體」締造了乙個獨特的書學境界。他的真書雄秀端莊,結字由初唐的瘦長變為方形,方中見圓,具有向心力。用筆渾厚強勁,善用中鋒筆法,饒有筋骨,亦有鋒芒,一般橫畫略細,豎畫、點、撇與捺略粗。
這一書風,大氣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氣象。
15樓:雙子神奇的神奇
王羲之王羲之書法主要特點:一筆法精妙,行筆瀟灑飄逸,筆勢委婉含蓄,有如行雲流水。二結體遒美,骨格清秀,點畫疏密相間。
三章法巧妙,在尺幅之內蘊含著豐裕的藝術美。無論橫豎點撇鉤折捺,真可說極盡用筆使鋒之妙。
顏真卿他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巨集,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端莊雄偉。他的行書遒勁鬱勃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 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
王羲之和王獻之是什麼關係呢???
16樓:貞觀之風
王羲之和王獻之是父子關係,王羲之是王獻之的父親,王獻之(344-386):字子敬,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官至中書令,是王羲之的第七子。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號澹齋,官至右軍將軍,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
因父子兩人書法成就極高,後人將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並稱為「二王」。
17樓:縱橫豎屏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子,字子敬,小名官奴,漢族,祖籍琅玡臨沂,生於會稽山陰,東晉著名書法家、詩人、畫家。
王獻之少負盛名,才華過人。歷任州主簿、秘書郎、司徒長史、吳興太守、中書令等職,為與族弟王珉區分,人稱「大令」。他先後娶郗道茂及新安公主司馬道福為妻。
太元十一年(386年),王獻之病逝,年僅四十三歲 。隆安元年(397年),追贈侍中、特進、光祿大夫、太宰,諡號「憲」。
王獻之自幼隨父練習書法,以行書及草書聞名,但是在楷書和隸書上亦有深厚功底。與其父王羲之並稱為「二王」。並有「小聖」之稱。
還與張芝、鍾繇、王羲之並稱「書中四賢」。張懷瓘在《書估》中評其書法為第一等。 王獻之亦善畫,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目其畫為「中品下」。
18樓:分享生活
王羲之和王獻之是父子關係,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孩子。
19樓:鍾情東方寶寶
父子關係,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子。
20樓:浮雲歇
都是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是王獻之的父親。他們是一家人。
21樓:歐陽南豐
王羲之是王獻之的爸爸,兩人書法成就均很高,號稱「二聖」
王羲之 中華書聖,著有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22樓:
東晉書法家,字逸少,號澹齋,漢族,祖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會稽(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王會稽」。
其子王獻之書法亦佳,世人合稱為「二王」。。此後歷代王氏家族書法人才輩出。東晉公升平五年卒,葬於金庭瀑布山(又稱紫藤山),其五世孫衡舍宅為金庭觀,遺址猶存。
獻之,字子敬,漢族,東晉琅琊臨沂人,書法家、詩人,祖籍山東臨沂,生於會稽(今浙江紹興),王羲之第七子。死時四十三歲。以行書和草書聞名後世。
王獻之幼年隨父羲之學書法,兼學張芝。書法眾體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於創新,不為其父所囿,為魏晉以來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貢獻,在書法史上被譽為「小聖」,與其父並稱為「二王」。
23樓:招銀號
王獻之用盡18缸清水,終成書法家,和父親王羲之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