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中藥的「性」即藥物的偏性,把藥物治病的多種多樣的性質和作用加以概括,包括性味、歸經、公升降浮沉及有毒、無毒等,統稱為藥物的偏性。藥性理論就是研究藥物偏性及其應用規律的理論,也就是中藥的藥理。
而「味」為「五味」,即指藥物的辛、甘、酸、苦、鹹。五味的確定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與實虧如際口嘗感覺有關,二是藥物臨床應用的歸納和總結。所以,五味上公升為藥性理論來認識,已遠遠超出了味覺的概念,而是與藥物功效應用密切相關。
因此,本草書籍中記載的味,有時與實際口感味道並不相符。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味相同的藥物,其作用也有相近或共同之處。其作用如下:
辛,有發散、行氣、行血作用,常用治表證或氣血阻滯證。甘,有補益、和中、緩急等作用。常用治虛證,並緩和拘急疼痛,調和藥性,解藥食毒。
酸,有收斂、固澀作用。多用於**虛汗、洩瀉等證。苦,有洩和燥作用。
洩,包括通洩,如大黃,適用於熱結便秘;降洩,如杏仁適用於肺氣上逆的喘咳;清洩,如梔子,適用於熱盛心煩等證。燥,即燥溼,用於溼證,有苦寒燥溼熱、苦溫燥寒溼之分。還有苦能堅陰之說。
鹹,有軟堅散結和瀉下作用。多用於瘰癧、癭瘤、痰核、症瘕等證。淡,有滲溼、利尿作用。
多用治水渣空臘腫、小便不利等證。每一種藥物都具有性和如滑味,藥性和藥味從不同角度說明藥物作用,二者合參才能較全面地認識藥物的作用和性質。性和味都屬於效能範疇,只反映藥物作用的共性和基本特點,因此不僅要性味合參,還必須與藥物的具體功效結合起來,方能得到比較全面、準確的認識,便於指導臨床應用。
2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對五位進行綜合的分析!
中藥的五味中每種性味所含的代表性化合物有哪些?
3樓:勤學好古
中醫的性味不是真正的味道。是醫家根據藥物作用效果和口嘗的味道來確定的。
4樓:風幻
你是西農的?選的中醫藥吧?
5樓:網友
同道中人啊,我也在糾結這個。
中藥的性味與效能的區別?
6樓:精誠中醫威海
性味指的是藥性和藥味。
藥性是指藥物作用的趨向性,分為公升降浮沉。
藥味主要是五種味道,酸苦甘辛鹹。還有淡味和澀味。
藥物的效能主要是指 功效的。有什麼作用,發汗、瀉下等作用。
何謂中藥的性味?四氣五味種類?
7樓:是我的海
性味指藥物的性質和氣味,即四氣五味。四氣五味是中藥藥性理論的基本內容之一。四氣五味理論最早載於《神農本草經》,其序錄雲:
藥有酸鹹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熱溫涼四氣。」每味藥的氣和味不盡相同,導致藥物作用的千差萬別。
四氣指的是寒熱溫涼;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鹹。
什麼是中藥的性味歸經
8樓:網友
性:指寒、熱、溫、涼四種藥性。
味:就是辛、甘、酸、苦、鹹五種味。
歸經:指藥物對於機體某部的選擇性作用--主要對某經或某幾經產生明顯作用,反之則較小或無。
9樓:草根子子
樓上的研究也挺深的。
10樓:乾鑫鵬
除寒、熱、溫、涼四種藥性之外,還有一部分性質平和,稱之為平性的藥物。由於平性藥物的作用沒有寒涼藥或溫熱藥來得顯著,所以在實際上雖有寒、熱、溫、涼、平五氣,而在習慣上仍叫做四氣。平性的藥物,因為它作用緩和,一般說來,不論是寒性的或熱性的病症,都可配合應用。
味,就是藥物的滋味。五味,就是辛、甘、酸、苦、鹹五種不同的滋味。
辛,就是辛辣(如生薑)或辛涼(如薄荷、冰片)的滋味,能發散、能解氣。一般發汗的藥物和解氣的藥物,大都有辛味。
甘,就是甜的滋味,有緩和、滋補等作用。一般能調和藥性的藥物及滋補性的藥物,大都有甘味。
酸,有收斂作用。一般能夠止汗、止瀉等的藥物,大都帶有酸味。
苦,有瀉火(就是指清火作用很大的意思)、清熱、燥溼(指苦味燥性的藥物,能化去溼氣)、通洩等作用。一部分清熱藥和瀉下藥,多有苦味。
鹹,有瀉下、軟堅(能消散軟化堅硬的結塊)等作用。一般能消散結塊的藥物和一部分瀉下通便的藥物多帶有鹹味。
此外,還有一種淡味。所謂淡味,就是淡而無味。因為淡味的藥物沒有顯著的滋味,所以實際上雖有辛、甘、酸、苦、鹹、淡六味,習慣上仍叫做五味。
每個藥物的**作用,對臟腑經絡有明顯的選擇性,所謂歸經就是藥物發揮**作用的具體部位。治某經或某幾經的病,就歸這經或這幾經。歸是作用的歸屬,經是臟腑經絡的統稱。
歸經是以臟腑,經絡理論為基礎,以所治具體病證為依據來確立的。因為經絡起著溝通人體表裡內外的作用,生理上相互協調,發病時也相互影響。所以,表證可以影響到臟腑,裡證又可反映到體表。
通過系統的歸納分析,四診合參,確定病變所在的臟腑經絡,通過藥物的**作用,便可得出歸經所在。
掌握歸經,有助於提高用藥的準確性。但運用歸經理論,必須考慮到臟腑經絡間的關係。由於臟腑經絡在生理上相互關聯,在病理上相互影響,因此,在臨床用藥時往往不單純使用某一經的藥物。
還須注意,勿將中醫臟腑經絡定位與現代醫學的解剖部位混為一談。再者,歸經所依據的是用藥後的機體效應所在,而不是指藥物成分在體內的分佈。
中藥材的性味是指什麼?
11樓:網友
性味。①指藥物性質和氣味。即四氣五味。詳該條。
中藥的性質和滋味。中藥藥性理論的基本內容之一。
四氣指藥物的寒、熱、溫、涼四種特性。又稱四性。寒涼和溫熱是兩種對立的藥性,而寒與涼、熱與溫之間只是程度的不同。
另外還有平性,即藥性平和。一般寒涼藥多具清熱、解毒、瀉火、涼血、滋陰等作用,主治各種熱證。溫熱藥多具溫中、散寒、助陽、補火等作用,主治各種寒證。
每味藥既有氣又有味,氣和味的不同組合形成了藥物作用的千差萬別。
專指藥物氣味。即五味。五味原指藥物的辛、甘、酸、苦、鹹五種味道,後擴充套件為體現藥物功能歸類的標誌。
辛味有發散解表、行氣行血作用。一般解表藥、行氣藥、活血藥多具辛味,主治表證和氣滯血瘀證。甘味有滋補和中、調和藥性及緩急止痛作用。
一般滋養補虛、調和藥性及止痛藥多具甘味,主治虛證、痛證。酸味有收斂固澀作用。一般止汗、止咳、止瀉、固精藥多具酸味,主治多汗、久咳、瀉痢、遺精、遺尿等證。
苦味有清洩、燥溼作用。一般清熱、瀉火、通便、燥溼藥多具苦味 ,主治熱證、火證、溼證。鹹味有瀉下、軟堅散結作用。
一般軟化堅硬、消散結塊、瀉下通便藥物多具鹹味,主治大便燥結、瘰癧癭瘤、嘓瘕痞塊等證。五味之外,還有淡味及澀味。淡味有滲溼、利尿作用。
一般滲溼利尿藥多具淡味,主治水腫、小便不利等證。澀味與酸味作用相似,也有收斂固澀作用。參考。
小金櫻子的性味如何?拜託了各位 謝謝
12樓:手機使用者
味酸微甘,性溫。 ①生草藥性備要困攔》:"味劫,性溫。兆明" ②嶺南採藥錄》:"汪猜胡味微甘,無毒。"
獨腳柑的性味如何?
13樓:砿鄿0ako7芽
甘淡,平。 ①生草藥性備要》:燃啟派"味淡,性平。
本皮賀草求原》:"甘淡,平。" 南寧市藥物志》:
甘平,微苦。" 泉州本草》:"味淡,有微旁梁毒。"
五味子泡酒配方有哪些,五味子最佳配的藥材泡酒是什麼。
配方 五味子50克,白酒500毫升。製法 將五味子洗淨,裝入玻璃瓶中,加入酒浸泡,瓶口密封,浸泡期間,每日振搖1次,浸足半個月後即可飲用。營養功效 五味子含有豐富的有機酸 維生素 類黃酮 植物固醇及有強效復原作用的木酚素 例如五味子醇甲 五味子乙素或五味子脂素 它也是兼具精 氣 神三大補益的少數藥材...
五味子葉子枯萎怎麼辦,栽植的五味子苗木葉子發黃怎麼辦?
五味子,學名 schisandra chinensis,別名玄及 會及 五梅子 山花椒 壯味 五味 吊榴等,剪枝 五味子枝條春 夏 秋三季均可修剪。1 春剪一般在枝條萌芽前進行。剪掉過密果枝和枯枝,剪後枝條疏密適度,互不干擾。4 2 夏剪一般在5月上中旬至8月上中旬進行。主要剪掉基生枝 膛枝 重疊枝...
五味雜陳下一句是,「五味雜陳」的意思是什麼?
1 下一句是 百感交du 集。2 意思zhi 五味 名 指甜 酸 dao苦 辣 鹹五種版味道,泛指各權種味道。五味雜陳,指各種味道混雜在一起,形容感受複雜而說不清楚。例 憶往昔,五味雜陳,百感交集。3 造句 1 人生就像拋物線,每一個起承轉合,都風生了五味雜陳的心思。2 綠樹掩映之中,他此刻心裡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