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應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1樓:網友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及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援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從而努力提公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
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公升到一定的高度,並對後續行為產生影響。那麼,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呢?
自我提問是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我評價後提出的一系列的問題,這種方法適用於教學的全過程。如設計教學方案時,可自我提問:「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怎樣依據有關理論和學生實際設計易為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案」「,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況」「,出現這些情況後如何處理」等。
備課時,儘管教師會預備好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學生不能按計劃內時間回答問題,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出現爭議等。這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資訊,反思「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如何調整教學計劃,採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從而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執行。教學後,教師可以這樣自我提問「:
我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教學中是否出現了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產生這個亮點的原因是什麼」,「哪些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改進」「,我從中學會了什麼」等。
行動研究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如「合作討論」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的學習理念,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一種「形式化」的討論。「如何使討論有序又有效地」即是我們應該研究的問題。
問題確定以後,我們就可以圍繞這一問題廣泛地收集有關的資料,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制定出解決這一問題的行動方案,並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對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調整,最後撰寫出研究報告。這樣,通過一系列的行動研究,不斷反思,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必將有很大的提高。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案例分析,一個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案例分析
這個x年 x月x日開始 應該是指生肖的吧,教材中並沒有涉及到這一教學內容,那麼在準備時就應該把這些干擾條件全部去除。但如果是課上才發現這個問題的話,當第一個學生回答 我發現1999年是兔年,是從2月16日 開始的 教師應該先肯定這個學生的回答 因為他的回答本身沒有錯 然後教師可以問 還有沒有其他的發...
《怎樣寫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的心得體會
一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0343234 小學數學教學不能只憑經驗 從經驗中學習是每一個人天天都在做而且應當做的事情。然而經驗本身的侷限性也是明顯的。就數學教學活動而言,單純依賴經驗教學實際上只是將教學實際當作一個操作性活動,即依賴已有經驗或...
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隨筆,小學數學教育隨筆
小學數學複習五法 小學數學複習是對所學過知識進行再學習的過程,由於複習面廣 量大,時間緊,內容多,為使複習更貼近實際,從而用較少時間達到較好的複習效果,為此提出以下幾點複習建議 一 制定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並認真執行計劃。為使複習具有針對性,目的性和可行性,找準重點 難點,課程標準是複習的依據,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