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滄海賞析 50字,觀滄海一句一句賞析20字

2025-04-09 02:50:28 字數 1926 閱讀 3449

1樓:網友

觀滄海》一詩全篇寫景,其中並無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詞,但是誦讀全詩,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託的詩人的情懷。通過詩人對波濤洶湧、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動描繪,使我們彷彿看到了曹操奮發進取,立志統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觸控到了作為乙個詩人、政治家、軍事家的曹操,在一種典型環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動。

2樓:nice因為想你

東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觀賞蒼茫的大海。

海水多麼寬闊浩蕩,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

周圍樹木蔥蘢,花草豐茂。

蕭瑟的風聲傳來,草木動搖,海中翻湧著巨大的海浪。

太陽和月亮公升起降落,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

銀河裡的燦爛群星,也好像是從大海的懷抱裡湧現出來的。

我很高興,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志向。

觀滄海一句一句賞析20字

3樓:

摘要。您好,以下是觀滄海句子賞析: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您好,以下是觀核氏滄海句子賞析:東臨碣石租謹,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弊氏基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您好,以下是註釋碣石:山名。碣石山共有兩座,這裡指大碣石山,在今河北省。

滄海:東海的別稱。這裡泛指我國東部海域。

何:感嘆詞,表示感嘆與驚奇。澹澹:

本頌旅戚義是水波野陵盪漾的樣子。竦峙:高鎮譽高一挺一立。

竦,同「聳」,高起。峙,挺一立。蕭瑟:

樹木被秋風吹動的聲音。洪波湧起:波濤洶湧。

漢:銀河。燦爛:

光彩耀眼的`意思。

你好,賞析不是分4個部分的嗎?

您好,我給您發的只是乙個部分,您是要4個部分全部發給您嗎?

小孩講老師說賞析裡面分什麼內容,手法,撒的。

嗯。您好,這是第二個賞析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凳姿友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冊敬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他棗槐的詩歌,既有藝術魅力,又含義深刻,給人以積極鼓舞的力量。其風格慷慨悲涼,氣魄巨集大。尤以四言樂府立意剛勁,語言質樸。

您好,以下是內容和手法《觀滄海》使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作段明手並燃沒法。作者通過寫滄海,抒發了他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但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寓情於景中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

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烏桓是當時東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烏桓攻破幽州,俘虜了漢民十餘萬戶。

同年,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結遼西烏桓首領蹋頓,屢次騷擾邊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決定北上征伐烏桓。後來在田疇的指引下,小用計策。大約在這年八月的一次大戰中,曹操終於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這次勝利絕納鞏固了曹操的後方,奠定了次年揮戈南下,以期實現統一中國的巨集願。而《觀滄海》正是北征烏桓得勝回師經過碣石山時寫的。

觀滄海賞析簡短一些

4樓:隨便

觀滄海》的賞析。

觀滄海》全詩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情景交融,寓情於景,表達了曹操老喊奮發進取,立志統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這首詩全篇寫景,寫景部分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海洋的形象,既表現了大海,也表現了詩人自己,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觀滄海》觀滄海》的原文。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桐含鋒。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局晌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觀滄海》是後人加的,原文是《步出夏門行》中的第一章。

觀滄海賞析,觀滄海賞析 50字

這首詩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時,用飽蘸浪漫主義激情的大筆,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 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畫了高山大海的壯闊,更表達了詩人以景託志,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全詩語言質樸,想象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出自 觀滄海 是東漢末年詩人曹操創作的一首四言詩。原文 觀滄海...

從全景看,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一句中觀字起到怎樣的作用

為後來的名句老驥伏櫪起到鋪墊作用。表面看海,實際促感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中 觀 字的作用是什麼 有增強氣勢之感,意抒曹操心境開闊。觀賞 動詞 作謂語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一句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1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出自曹操的 觀滄海 這兩句詩在全文起了作用是 總起全文的作用,也就是為下文作了開...

滄海一粟造句,滄海一粟下一句

滄海一粟下一句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出自蘇軾的 赤壁賦 又稱 前赤壁賦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