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samsamdong在旅途
在我國古代,由於生產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國產生了令世界驚歎的青銅文化,其中最負盛名的還是各種青銅做成的鼎。鼎在古代不但是盛飯用的器皿,也是皇權的象徵,又因為每個鼎有三個足,所以三國時期又被稱之為三國鼎立。當然,其中最大的青銅器司母戊鼎是在我國八大古都之一的安陽被發現的,而挖掘以及面世的過程十分複雜曲折。
一、抗日戰爭。
時期被發現在一九三九年的抗戰時期,河南安陽。
乙個縣的農民在鋤地的時候發現鋤頭被捲了刃並且沾上了綠鏽。因為安陽自古以來就生產殷商時期的文物,所以他知道這是有寶物的徵汪陪亂兆。於是他連夜帶人一起把這尊重達八千多公斤的青銅器從地裡完整地挖了出來,後來有外國人想要收購但是因為提出了要肢解這尊鼎的要求被當地農民反對。
最後因為戰亂又不得不重新掩埋。<>
二、解放戰爭時期。
重新出土從一九四五年開始,國共兩黨進行了四年的內戰。在此期間國民黨。
內部腐化之風盛行,所以在一九四六年給蔣委員長慶生的時候,有人就希望用司母戊鼎。
來做壽。於是這尊大鼎在地下待了近二十年之後被重新挖出,第一次出現在了公眾的面前。但因為此物過於巨大,再加上國民黨敗退臺灣,於是它又留在了大陸。<>
三亂敏、現代考古給它完整因為抗戰時期有人想把它破壞再分批賣掉,所以至今它還有乙隻困檔鼎耳沒有蹤跡。但是隨著現代考古學。
的發展,專家根據另乙隻鼎耳的形態以及對鼎身文化的**為它複製了乙隻鼎耳並接好,這才讓這尊最大的青銅器得以完整。或許是因為方鼎過於稀缺,或許是司母戊鼎本身是為了紀念母親,歷史總是對它非常關注,畢竟它生在華夏,曾經代表中華。
2樓:網友
司母戊大方鼎挖掘的時候非常偶然,轎派是在日本侵華時期南陽乙個農民家裡邊蓋房子的時候無意碰到出來拆中的。為了不被日本閉御賀人奪走司母戊大方鼎,這家人把他埋在了馬廄下邊,然後舉家逃亡。
3樓:職場打工人小喵
1939年在河南安陽,農民在種田時不小心挖到的,當時沒敢再繼續含型挖下去,後來專家來了,磨頃在農田裡挖出十餘公尺深才發瞎老陸掘出來。
4樓:大超說教育
是在1939年的時候被幾個盜寶的農民給挖出來的。
為什麼說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
5樓:寶格格
司母戊鼎印證了商朝的青銅冶煉技術十分發達歷史現象。
鑄造這樣大型的青銅器,先要分別鑄出部件,然後再合鑄成乙個整體,工藝十分複雜。鑄時需要二三百個工匠同時鑄造,密切配合,才能首皮高完成。根據測定,司母戊鼎含銅,錫,鉛。
這三種金屬的比例比較合理,它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聰明才智。
青銅器的產量和質量折射出國力的盛衰,技藝精湛,氣勢渾厚的青銅大鼎象徵著那個時代燦爛輝煌的文明。
後母戊鼎不僅造型厚重典雅,形制雄偉,氣勢恢巨集,紋飾華麗,鑄造工藝也十分高超複雜。採用的是陶範鑄造的方法,以範料塑模及底範,陰乾後又在其上翻制外範,鑄型由腹範、頂範、芯和底座以及澆口範組成。後母戊鼎的鑄造充分體現商代後期的青銅鑄造不僅規模巨集大,而且組織嚴密,分工細緻,從這我們可以看出商代青銅鑄造業的生產規模之大與技術成就之傑出。
後母戊鼎的存在足以代表商代高度發達的青銅文化,所以人者尺們才一致認為後母戊鼎是商代青銅文化頂峰時期的代表作。
鼎的文化含義深刻而莊重,又擁有很高的美學價值,被美學家李澤厚譽為「我國青銅藝術成熟期最具審美價值的青銅藝術品」,而後母戊鼎則是青銅鼎中最富盛名的四方鼎,代表的是商周燦爛傑出的青銅文化,故而後母戊鼎享有「青銅之王」的美譽。
後母戊鼎厚立耳(其中一耳為後配),折沿寬緣,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長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飾一列浮雕式魚紋,首尾相接,耳外側飾浮雕式雙虎食人首紋,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稜脊,握燃腹部周緣飾饕餮紋,均以雲雷紋為地。足上端飾浮雕式饕餮紋,下襯三週凹弦紋。
腹內壁鑄有「後母戊」三字。字型筆勢雄健,形體豐腴,筆劃的起止多顯峰露芒,間用肥筆。該鼎是商王為祭祀其母「戊」而作,造型厚重典雅,氣勢恢巨集,紋飾美觀,鑄造工藝高超,亦是已發現最大的商代青銅禮器。
中國最大的青銅器司母戊鼎,被稱為國之重器,它是如何被發現的?
6樓:小睿談車
1939年初春,河南省安陽軍事聯絡村的兩兄弟拿著洛陽的鐵鍬。
在田野裡「**」。一天晚上,他們突然發現地下似乎有什麼堅硬的東西,於是兄弟倆決定把地挖出來看看孩子是什麼。由於月亮暗,風大,地球冷,他們直到黎明才把它完全挖出來。國家博物館。
的珍品司母無頂,現在被稱為繼母無頂。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最大最重的青銅材料。它也是河南安陽殷墟。
的獨特象徵。
<>它是在安陽殷墟發現的。這個神秘的三腳架重875公斤,上面佈滿了想象中的野獸圖案。三腳架的腹部還刻有「四目物」字樣。雖然3000多年過去了,司馬武定。
仍然充滿著王家精神。它最初是商朝國王使用的祭祀船。它是商代青銅文化的代表。現在在中國博物館收藏。整個三腳架呈長方形,嘴長6釐公尺,嘴寬釐公尺,壁厚6英吋,耳朵高釐公尺。
當時是日本侵華時期。為了不讓保定落入日本人之手,當地居民和日本人為智慧和勇氣而戰。他們甚至買了一件假青銅材料,埋在自家後院,欺騙了偽軍和日本人,最終挽救了這一寶貴的國寶。
三腳架的身體和腳的形狀符合動物標準,兩隻老虎。
被扔到兩隻耳朵上。大三腳架由各種陶瓷模具製成,耳朵和腳架主體分別成型,然後熔合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200或300人的密切合作,我們就不可能成功。
上世紀80年代,老吳住在武官村乙個簡陋的院子裡。在那些日子裡,這個小院向街道前後開放。他是由吳的父親撫養長大的,他是一名傳統的中國醫生。
吳佩文雖然年紀大了,但頭腦還是很敏捷。
在鼎身上拋上精美的龍紋和饕餮紋。
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嚴感和尊嚴感。腳的癒合模式顯示身體已癒合,線條清晰。三個「繼母e」字被鑄入腹部內壁。
噴泉噴湧而出。原來,五官村的人生活很艱難。魔鬼來了,他們活了一年。
人們太餓了,不得不在田野裡挖「寶藏」,以低價賣給經常在這個地區遊蕩的古董,然後出去賺大錢。
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青銅器「司母戊鼎」經歷過怎樣的劫難?
7樓:金色盛典歷史
司母戊鼎,商代青銅器的巔峰之作,耐過千年的腐蝕,防住了賊人的覬覦,逃過了要把它分身的鋼鋸,才穿越三千年站在了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展廳裡。這件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青銅器到底經歷了怎樣的劫難呢?
1939年,河南安陽正被日軍佔領,武官村的乙個村民吳培文和40多個村民合力挖出了一口巨大的方鼎司母戊鼎。當時中國最大的古董商肖寅卿聞訊趕到,希望一睹寶貝的真容。肖寅卿在吳培文家裡見到了這個巨大的方鼎,精美的饕餮紋讓他欣喜不已,當即表示要出價20萬大洋買下來。
20萬大洋相當於現在的兩千萬人民幣,對村民來說,這可是個天文數字。但是肖寅卿提出了乙個讓所有震驚的條件,要把大鼎粉碎成10塊裝箱帶走。
好不容易儲存了幾千年的寶貝為什麼要把它把卸八塊呢?原來這個高1公尺3,重達八百多公斤的大方鼎一旦運出村子,可能還沒走到車站就被日本人搶去了,村民們決定買鋼鋸開始粉粹計劃。然而令他們震驚的是,前後鋸壞了20多把鋼鋸,大鼎竟然只鋸開了乙個一釐公尺的口子。
他們又找來了大鐵錘,砸鼎的聲音像撞鐘一樣,幾乎傳遍了整個安陽,司母戊鼎還是安然無恙。這個3000多年前的青銅鼎堅硬程度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象,肖寅卿只好放棄了方鼎。方鼎賣不出去,村民們要想個辦法把它隱藏起來,為了防止被日本人全部搶走,村民們費勁力氣,把方鼎僅剩的右耳朵砸下來,和身體分別埋在不同的地方,就這樣幾次躲過了日本人的搜查。
直到抗戰勝利,焊接上右耳,再將左耳人工復原,九死一生的司母戊鼎終於完整地站在世人面前。國家重寶的身份讓它歷盡劫難而劫後餘生,更彰顯它神秘威嚴的王者之風。
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 司母戊鼎重832.84公斤/高1.33公尺/寬0.78公尺
8樓:夢之緣文化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裡,收藏有許多極為珍貴極具意義的文物,其中司母戊鼎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是國家一級文物。這個大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重達公斤,高公尺,寬公尺,口長1公尺,足高公尺,壁厚6釐公尺,十分的巨大美觀。
以前一說起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許多人就會想到大名鼎鼎的司母戊鼎,它想要「鎮國之寶」的美譽,是國家一級文物。現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因為種種原讓握因已經改名為後母戊鼎,又稱後母戊大方鼎、後母戊方鼎。
後母戊鼎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中國古代時期,青銅鑄造的超高工藝和藝術水平。在這個大鼎傷,有許多精美的浮雕,所以看過這個大鼎的人都被古代人的技藝所震撼。鼎的四周有盤龍及饕餮紋樣的畢滑碰浮雕,十分的大氣美觀。
在大鼎的腹內壁鑄有「後母戊」三個字,由此推斷出這個鼎應該是商王為祭祀其母「戊」而作。這個鼎十分的厚重典雅,紋飾都非常的美觀,鑄造工藝也十分的高超和複雜。這個超大的青銅器,極具研究價值,每年前往博物館觀賞的人很多。
這個大鼎是在1939年3月的時候,河南安陽武官村的吳培文以及其叔伯哥哥等人,在野地探寶的時候發現的。因為當時安陽被日寇佔領,為了防止大鼎被日軍帶走,吳培文等人多次轉移大鼎,最終將其埋藏在吳家大院東屋,直到抗戰結束。
在1946年的時手談候,國民**安陽縣縣長帶警察將大鼎挖出。大鼎首次在南京展出的時候,就轟動了整個南京城,就連蔣介石也親自前往參觀。國民黨撤往臺灣時本來想帶走大鼎,但因為大鼎太重沒有帶走。
1959年中國國家博物館建成,後母戊鼎成為鎮館之寶。
司母戊鼎是在**出土的
9樓:乾萊資訊諮詢
司母戊鼎於1939年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古代空世啟中國》基本陳列展廳內。
司母戊鼎又稱商後母戊鼎,是已知中國古代最重的青銅器;商後母戊鼎的鑄造,充分說明商代後期的青銅鑄造不僅規模巨集大,而且組織嚴密,分工細緻,足以代表高度發達的商代青銅文化;2002年1月18日,被國家文物局作為國家一級文物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
司母戊鼎是誰發現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司母戊鼎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迄今發現出土的青銅器中最大最重的。司母戊鼎通高133釐公尺,口長110釐公尺,寬78釐公尺,足高46釐公尺,壁厚6釐公尺,重公斤。司母戊鼎鼎身四周鑄有精巧的盤龍紋和饕餮紋,增加了器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
饕餮是傳說中好吃的獸類,把它鑄在青銅器上,表示了吉祥如意、豐年足食的寓意。鼎的立耳紋飾俗稱虎咬人頭紋,這種紋飾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頭繞到耳的上部張口相向,虎的中間有一人頭,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還有兩尾魚形。
長方形鼎腹四隅皆飾扉稜,腹壁內有「司母戊」的銘文。
司母戊」是什麼意思呢,這個鼎的主人是誰,它是怎麼被發現的?要這些問題,還要從司母戊鼎的出土說起。。。
上世紀初,在小屯村的帶字甲骨文聞名天下,隨著這一帶大量甲骨和各種器物的出土,乙個3000多年前的王朝――殷商,逐漸浮現出來。驟然間,這裡成為了考古學家們和古董商人的搜寶之地。小屯村位於洹河南岸,對面北岸武官村的村民也都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得到一件大寶貝而一夜暴富。
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後不久,國民**及駐軍撤離安陽,這就更使探寶、挖寶之風盛行。
1939年3月的一天,一村民用探杆在12公尺的地下發現了異常堅硬物,因發現地在吳培文家的祖墳區內,按照村規,吳培文可享有一半的利益,所以發現者找來了時年十八歲的吳培文。當時,侵華日軍已經佔領了安陽,安陽的飛機場距離武官村不到1公里,是日軍的軍事重地。日本駐軍對附近的一切都緊密監視著。
挖還是不挖,吳培文有些犯難了。挖?在祖墳地大動干戈,不僅驚動了先祖,還可能會引來日本人;不挖?
如果訊息走露了,非但自己得不到好處,日本人知道了更是雞飛蛋打,國寶流失啊。。。吳培文考慮再三,最終還是好奇心和發財致富的慾望佔了上風,挖!深夜,吳培文找來了七八個兄弟,帶著工具朝墳地走去。
誰也不知道他們將會挖到什麼,每乙個人心裡都充滿了各種期待。然而此時他們根本沒有想到,這一次原以為普通的挖寶行為給寶鼎和他們自己都帶來了不斷的劫難。
青銅器上為什麼會出現美術圖案,青銅器上的花紋,學名叫什麼?或者這些紋路有統稱沒有
青銅器本身就是美術範疇的藝術作品,上面的美術裝飾圖案既是為了美觀 起到裝飾作用 又包含了一定的寓意。如祈福納祥等寓意。主要指先秦時期用銅錫合金製作的器物,簡稱 銅器 包括有炊器 食器 酒器 水器 樂器 車馬飾 銅鏡 帶鉤 兵器 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代,以商周器物最為精美。最...
商朝時期,青銅器上的文字為什麼稱為金文
金文bai是 吉金文字 的簡稱。古人以du祭祀zhi 為吉禮,祭祀用的青銅禮dao器稱為吉金。商版周時人們對鐘鼎彝器權非常重視,所以在上面鑄上政令 契約 諸侯貴族還常鑄上他們光榮事件的一些文字做為永久紀念。這些青銅禮器上面鑄的銘辭 款識等文字稱為鐘鼎文。這種文字也普遍地鑄在青銅兵器 貨幣 符璽上,統...
商周青銅器在造型,紋飾以及風格上的差異
有魚紋面的裝飾 比較符合當時風格 簡述商周青銅器的造型,紋飾的主要變化?簡述啊 一定是 考試題目 夏商周時期雕塑與青銅鑄造藝術達到了高峰,商朝青銅器出現了平雕與浮雕兩種技術,代表作有司母戊大方鼎和四羊方尊。商朝的玉雕水平也相當高。商朝的青銅鑄造藝術也有了較大的發展,四川廣漢三星堆考古發現了大型青銅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