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臺歌的文學常識,登幽州臺歌的作者

2025-04-16 00:15:20 字數 1542 閱讀 6470

登幽州臺歌的作者

1樓:大愚若智

《登幽州臺歌》的作者是唐代詩人陳子昂。

全詩如下: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全詩的字面意思:往前不見古代禮賢下士的聖君,向後不見後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自己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全詩賞析: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是一聲人生短暫的感喟。詩人縱觀古往州瞎今來,放眼於歷史的長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

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幾十年真如白駒之過晌跡茄隙,轉瞬之間就消失了。這種感嘆既可以引出及時行樂的頹廢思想,也可以引發加倍努力奮鬥的志氣。自古以來有多少仁人志士並不因感到人生短暫而消沉頹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無限的意義。

正因為陳子昂抱著這種積極態度,所以他才「愴然涕下」。

這首詩沒有對幽州臺作一字描寫,而只是登臺的感慨,卻成為千古名篇。詩篇風格明朗剛健,是具有「漢魏風骨」的唐代詩歌的先驅之作,對掃除齊梁浮豔纖弱的形宴察式主義詩風具有拓疆開路之功。在藝術上,其意境雄渾,視野開闊,使得詩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鮮亮感人。

全詩語言奔放,富有感染力,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卻在人們面前展現了一幅境界雄渾,浩瀚空曠的藝術畫面。詩的前三句粗筆勾勒,以浩茫寬廣的宇宙天地和滄桑易變的古今人事作為深邃、壯美的背景加以襯托。第四句飽蘸感情,凌空一筆,使抒情主人公——詩人慷慨悲壯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畫面的主位上,畫面頓時神韻飛動,光彩照人。

從結構脈絡上說,前兩句是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的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空間的遼闊無限;第四句寫詩人孤單悲苦的心緒。這樣前後相互映照,格外動人。

登幽州臺歌的作者是誰

2樓:生活達人若兮老師

登幽州臺歌的作者是陳子昂。此詩通過描寫登樓遠眺,憑今弔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抒發了詩人抑鬱已久的悲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那些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遭受壓抑的境遇,表達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鬱悶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會意義。

全詩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結構緊湊連貫,又留有充分的賀做空間:前二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漫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時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獨寂寞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讀來酣暢淋漓又餘音繚繞。多個版本的語文教科書選錄了此禪大衡詩。

此詩當作於武則天神功元年(697)。陳子昂是乙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諫,對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並曾一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

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常苦悶。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

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軍出征。武攸宜為人仿迅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不允。

隨後,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巨集願成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臺,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登幽州臺歌怎麼賞析啊,如何賞析《登幽州臺歌》?

賞析 公元696年,bai契丹du攻陷了營州,陳子昂奉命zhi出征,dao 帶兵的將領是個草包,接連打專了幾次敗仗,陳屬子昂提了很多建議,也未被採納,眼看著報國的良策無法實現。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臺,想起了戰國時廣招天下的燕昭王,悲憤之極,寫下了這首 登幽州臺歌 詩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暫,宇宙無限,...

登幽州臺歌表達出詩人怎樣的情感,登幽州臺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本詩情感 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孤獨和悲憤。表達了詩人失落悲觀的情感 表現作者懷才不遇 生不逢時 報國無門的寂寞無聊的情趣。登幽州臺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此詩通過描寫登樓遠眺,憑今弔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表達了作者抑鬱已久的悲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那些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遭受壓抑的境遇,表達...

《登幽州臺歌》寫作手法和題材語言的特點

寫作手法 採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憑今弔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抒發了作者抑鬱已久的悲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那些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遭受壓抑的境遇,表達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鬱悶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會意義。語言特點 這首詩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更為明顯的體現出作者的懷才不遇的抑鬱心情,成為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