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高中時學過這首漢樂府,當時老師講了幾個意思。
一:棗掘纖烏鵲代指曹軍,因其軍裝是黑色的,南飛是指他要向南擴張!
二:烏鴉是一種不吉利的鳥,當時孫劉聯軍在南,「烏鵲南飛」即災難就要在孫劉聯軍降臨。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短歌行》,屬樂府《相和曲·平調曲》。曹操《短歌行》有二首,這是第一首。
這首《短歌行》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動中,為了擴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統治基礎,打凳仿擊反動的世襲豪強勢力,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為此而先後釋出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又正因為運用了詩歌的形式,含有豐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獨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傳了他所堅持的主張,配合了他所頒發的政令。
本篇通過宴會的歌唱來表達詩人求賢如渴的思想和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全詩分為四節,首八句為第一節,寫人生有限,詩人苦於得不到眾多賢才來同他合作,一道抓緊時間建立功業。次八句為第散頃二節,詩人兩次引用《詩經》成句來表現求賢思想:
一則求之不得而沉吟憂思,再則求之既得而以笙瑟酒宴加以款待。再次八句為第三節,前四句寫愁苦,後四句設想賢才到來,分別照應前兩節。最後八句為第四節,先以情景啟發賢才,要他們擇善而棲;後則披肝瀝膽,表白自己能容納賢才,使天下歸心統一。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情調悲涼,並非表現及時行樂的思想,而與詩人求賢未得、功業未就有密切關係。
建安時期的作家,常常感到人生短暫,不能及時建功立業,曹操如此,他的兒子曹植也如此,曹植《求自試表》雲:「常恐先朝露,填溝壑,墳土未乾,而身名並滅。」又是一例。
此詩三次寫到憂,曹操《秋胡行》雲:「不戚年往,世憂不治。」年歲的流逝本不足過於傷心,令人擔憂的是天下不太平。
所以,此詩的情調蒼茫悲涼,但詩人的情緒並不低弱,表現的仍然是奮發進取的精神。
2樓:匿名使用者
糾正,烏鵲不一定是烏鴉,亦指喜鵲。至於為何南飛,那就與下一句有關係了。詩人把酒對月必然面向南邊,如此才可見到「繞樹三匝」友遲的情好槐李境,既明梁然有此烏鵲必是南向而不是北飛了。
3樓:匿名使用者
南可能通難也許是曹操想家了!迫切打完赤壁之戰榮歸故里!
4樓:匿名使用者
南飛代表著一種雄心壯志,想統一北方繼續向南發展的願望———
曹操是英雄??
5樓:胡說大本營
當然是啦!
飽讀詩書、舉孝廉、嚴格執法、刺殺董卓、興義兵討伐董卓、挽救漢室、掃滅群雄、統一北方;
一代文壇領袖;
大大的英雄!
6樓:迷心藥
普遍認為是奸雄。他有志向,有手腕,有能力,也有柔情。但他愛嫉妒有才的人,這是他的缺點,但是,英雄都是有缺點的。
7樓:網友
曹操是英雄,在歷史上,其文學修養、軍事造詣都極高,最後魏得了天下,只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醜化了曹操。
曹操是不是英雄,曹操是英雄嗎?
1 曹操是文武全才大英雄。2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 呂布 劉表 馬超 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 烏桓 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3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
曹操是英雄,但是劉備也是英雄,你們都瞧不起劉備
呵呵,我覺得每個人都有喜歡或討厭他們的理由,現代人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在變,以曹操的性格 大氣 沉穩 灑脫 豪爽 豁達 機敏 風趣 隨和 等 也許在某些方面他不融於那個時代,行為不符合那個時代要求,但不得不說他符合現代人的價值要求,所以人們對他的看法在變,在他看來,就是做奸雄也要做個率性,做小人也要做...
曹操劉備孫權誰為英雄
曹操,推薦看易中天品三國 個人認為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虎距北方,擁兵百萬!可以但是沒有落下一個好的口碑 只是梟雄,不是英雄!劉備前期東奔西跑,後期好不容易掙下一分天下 仰仗的是手下5虎將和諸葛亮 有賢者之心,但無賢者之力 只能成為仁者,不是英雄 孫權繼承父兄之業,自己沒有半點功勞 若不是諸葛舌戰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