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讀後感500字6篇

2025-04-18 22:40:38 字數 1308 閱讀 4561

《醉翁亭記》的讀後感

1樓:順心還婉順的君子蘭

大散文家歐陽修同范仲淹一樣,在北宋時主張改革;也同范仲淹一樣,被保守派排擠出朝廷,遠赴安徽滁州為官。但與范仲淹不同的是,歐陽修似乎遠比范仲淹灑脫:既然滿腔的報國熱忱無人欣賞,那就自得其樂好了―畢竟人生處處是風景,在眾人皆醉(實際上是佯醉)的情況下,何必與汙穢一爭高下呢?!

所以,在滁州,歐陽修精心經營著自己的文字天地。佈局謀篇、遣詞用句,無處不顯示出作者的苦心。

宋朝的大理學家朱熹曾在自己的《朱子語類》中說,歐陽修的文章,多是歷經多次修改而成的;而後來真的有人得到了《醉翁亭記》的原稿,發現僅文章的開頭就改得一塌糊塗。圍繞「滁州四周皆山」這一內容,歐陽修開始竟用了幾十句!改來改去,直到定稿的時候,才決定用「環滁皆山也」這五個字。

在這樣的吵簡苦心經營下,《醉翁亭記》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當是理所當然的事了。不過,我在這裡想說的,卻並不是歐陽修是怎樣的認真,而是說他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相對於他的政治生涯而言甚顯「屑小」的事業―做文章上的心態。

雖說「文章千古事」,但對於歐陽修來說,在**上叱吒風雲,於國於民有所作為,當是他純畢最大的理想和追求。但是,當這種追求不合於世時,歐陽修也總有排遣的法子。他不消沉―《醉翁亭記》中的「樂」就足以證公升褲褲明;他也不昂揚―時勢不利,空有報國心,難得施展處。

那麼,好吧,自得其樂,經營自己的另一方天地吧。

《醉翁亭記》讀後感300字

2樓:學習打卡君

醉翁激空擾亭記》是歐陽修的名作,作為我個人十分喜愛這篇名作,以下是我整理的《醉翁亭記》讀後感300字,歡迎參考,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選檢視。

醉翁亭記》是一篇優美的散文。這篇散文饒有詩情畫意,別具清麗格調,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確是不可多得的。

優美的意境。好明旦的散文應為詩,要創造優美的意境。所謂意境包含著意和境兩個方面的範疇,它是浸潤著作者主觀感情的藝術畫面。

優秀的散文就應有風光綺麗的圖畫美,給讀者獨特的審美感受,以悅目而致賞心。

醉翁亭記》開頭這一段描述,把我們帶到了乙個景色優美的環境裡,產生了愉悅的感受。另一段景物描述,也是如此:「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幕也。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那裡寫到了清晨飄散開來的淡霧,傍晚聚擾來的煙雲,春季發出幽香的野花,夏季蒼翠的綠樹,秋季潔白的霜色,冬季露出水面的石頭。一切都那麼恬靜簡樸,淡雅自然。

醉翁亭記》是歐陽修的名作,作為我個人十分喜愛這篇名作,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精神面貌十分樂觀。寫作時背景是歐陽修由於參加范仲淹的虧散改革,後失敗,歐陽修被株連被貶,此問就是被貶滁州時作者創作的。

醉翁亭記也與而的用法,《醉翁亭記》中而字的用法

而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並列 2.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 並列 3.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遞進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承接 5.日出而林霏開 並列 6.雲歸而巖穴暝 並列 7.野芳發而幽香 承接 8.佳木秀而繁陰 承接 9.水落而石出者 承接 10.朝而往 修飾 11.暮而歸 修飾 12....

《醉翁亭記》改寫成一篇現代文?

環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許多山峰,樹林 山谷尤其優美,遠望那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地方,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水聲潺潺,從兩座山峰中間傾瀉出來的,是釀泉。山勢迴環,山路轉彎,有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上邊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誰?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給它...

昆蟲記讀後感,昆蟲記讀後感500字

神氣的昆蟲世界 讀 昆蟲記 有感 昆蟲記 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 文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僅是一部文學鉅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昆蟲記 中詳細介紹了許多昆蟲,介紹了它們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昆蟲記 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為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