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不應該節約糧食,該怎麼教育他?

2025-04-23 15:40:40 字數 5112 閱讀 3395

1樓:帳號已登出

現在大部分年輕人正如題主所說,喪失了勤儉節約吃苦耐勞互助友愛的優良傳統。有多種原因組合造成的結果。

首先要明白乙個道理,任何時代任何地方的人,不是與身俱來就對勤儉節約、吃苦耐勞和互助友愛情有獨鍾。是生存環境施加的壓力,讓他們不得不面對現實進行自救。

每個國家的發展程度不樣,發達國家有資本實施社會福利全覆蓋。這些國家即使是社會上流浪漢都有基本生活的保障,在普通人生活無憂的狀搜孝粗態下,更多是習慣於享受生活,我們津津樂道的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根本不會在他們的意識形態中存在。

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從小就被父母嬌生慣養,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被父母養成的白眼狼,沒有揮霍的資本回頭啃老,什麼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的傳統美德早就被忘得一乾二淨。

現在網路發達,讓年輕人對西方人生活方式再不陌生,在有意無世鎮意間刻意模仿西方人習慣。但慎悔他們忽視了自己所生活的環境,忘了還不能為他們享受型生活買單。

2樓:小助首領的品牌知識店

不給他吃,不給他吃,不賣給他不賣給他,這樣子他就知道節儉了。

3樓:陌上花開聆聽者

可以告訴他。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種植糧食非常辛苦 不能浪費 可以讓他多瞭解一絕喚喊下 農民的不容易。

4樓:聆聽你困惑的鍶媽

粒粒皆辛苦,我們應該感恩食物,感恩我們的衣食模棗父母,希望我們填飽肚子的同時旦啟拆,儘量不要浪費,這是旁陵乙個有優良的習慣,

5樓:網友

可以告訴他。

誰知盤中餐,粒粒滲備脊皆辛苦 種植糧食非常辛苦 不能滾粗浪費 可以讓他多了叢滲解一下 農民的不容易。

6樓:歐尼醬啊

讓他三頓不吃飯,體驗一下浪費糧食之後沒糧食吃的後果。

7樓:yjf雙子

為什麼不節約糧食呢遊派?從小粗裂奶奶就告訴我我們吃的糧食是狗尾巴上帶來的,可想而知是有多麼不易,更何況我們從小學習的《憫農》就已經告訴我們農民伯伯是有多麼不易才種出來的糧食,再者我個人認為糧食就是我們的福報,所以更不能神凳賀浪費不單單是糧食那麼簡單了…

8樓:戴西

我覺得如果不是小孩子教育是聽不進去的,最好的方法是讓他體驗餓三天的派和感覺,尺坦然後讓他去看看哪些捱餓的人,如果他還有情感,有自身的體驗,才能讓他感同塵困盯身受。

9樓:摩羯我來你

餓他三天不吃飯。不給他任何糧食做的東西。

10樓:網友

節約糧食的重要性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公升,餐桌上出現的浪費現象越來越嚴重,人們需要提高節約碰雹意識,常懷節約之心。 節約糧食從每一粒公尺開始,並且從我做起,養成「光碟行動」、餐桌打包等節約糧食的行為習慣散吵咐衝純。

11樓:茶葉煮兔

那就讓他看見你所看見的,然後讓他自己做抉擇。

12樓:sober他泰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怎麼教育孩子節約糧食?

13樓:全弘致

如何教育孩子不要浪費糧食?俗語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優良品質的養成要從小開始,所以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一、以身作則。

作為家長,自己必須要以身作則,不能有一點一滴的浪費,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你做不到,那麼你的孩子也不會能教好的。

二、剩飯利用。

在家的時候,不要總是慣著孩子,只要保證健康沒有問題的`前提下,剩飯一定要充分的利用,比如說第二天將剩下的公尺飯炒飯,這樣更能夠提高孩子們節約糧食的意識。

三、飯量正好。

我們做飯的時候就要把握乙個尺度,如果是一家三口人吃飯,如果在不帶下一天早飯的時候,我們做正好即可, 不然剩下來幾日不吃必然就扔掉了,也會導致浪費,讓孩子看多了,自然也形成不了好的習慣。

四、鄉間行走。

偶爾可以帶你的孩子們去鄉下看看農民們播種的辛苦,或者換一種方式,多多少少我們總會有鄉下的親戚,帶他們去串串門,瞭解一下他們幹活的情況,這樣,你的孩子看到之後也會有所領悟。

五、日常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中,要不時的滲透要珍惜糧食的理念給你的孩子,讓他一直對於節約糧食有乙個概念,這樣,漸漸的他們就會形成一種習慣。

六、激勵教育。

家庭教育孩子時,要多用表揚鼓勵的手段,激勵孩子發揚好習慣,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不要有意無意的挫傷孩子學習勞動的積極性。

14樓:菜籃子

1.讓孩子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浪費糧食的孩子,往往不知道食物是怎樣產生出來的,他們只知 道有錢就可以買到很多食物。

建議父母有機會帶孩子去農村看一下 農民是怎樣播種、鋤草、施肥、澆水的,讓孩子體驗「粒粒皆辛苦」。

2.不給孩子浪費糧食的機會。 浪費的習慣是慢慢養成的,雖然孩子沒有把碗裡的食物吃淨,父 母也把碗洗淨了;但當桌子上有孩子不愛吃而剩下的菜的時候,父母 就會倒掉。

這樣就給孩子留下了浪費的機會。建議父母給孩子定量 的食物,吃不完不可輕易倒掉。

3.父母不要吃孩子剩下的飯菜。 有的父母看見孩子有吃不完的飯菜,要麼倒掉,要麼自己拿起來 吃掉。

這樣做會使孩子產生依賴心理,認為剩飯也很正常。如果孩 子剩了飯菜,父母可視情況或督促他們儘量吃掉,或讓他們把剩飯 留下來下頓再吃。這樣,孩子慢慢就會養成吃多少盛多少的好習慣。

4.讓孩子學會用餐的文明禮儀。 帶孩子去吃自助餐的時候,要給孩子講明用餐禮儀,要求孩子吃 多少取多少,或者每次少取,不夠再去取,而不要讓孩子養成不是 自己的東西就可以隨便浪費的習慣。

5.榜樣作用,言傳身教。 愛模仿是孩子的特點,他們的許多行為都是由模仿父母學習得到 的。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自身要勤儉節約,為孩子示範非常 重要。所以家長們要做好榜樣哦!

6.親子共讀,教育孩子節約糧食。 家長朋友平時可以教孩子念一些關於節約糧食的兒歌。

富有韻律 和節奏的兒歌,不但能夠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鍛鍊孩子的記憶力, 更能讓孩子變得口齒伶俐,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更好發展的同時也培 養了孩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一舉兩得。

15樓:知道啦

可以通過以下的四個方面的方法來有效的教育孩子節約糧食。

1,讓孩子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浪費糧食的孩子,往往不知道生產糧食要花費多少時間和人力。一粒公尺到達餐桌,需要花費3000多個小時。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蟲、施肥、灌排水,任何乙個環節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等到豐收之季,又要經過收割、乾燥、脫殼、去碎公尺、提存等步驟,最後包裝起來送上人們的餐桌。

建議家長們可以在節假日帶孩子去農村或者糧食生產基地,讓孩子看一下農民是怎樣播種、鋤草、施肥、澆水的,還可以讓孩子親自感受做農活的辛苦,真正地體驗到「粒粒皆辛苦」。另外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讓他了解這個世界上有不少貧困地方的孩子還在飢餓中掙扎,我們每天有衣食無憂的生活就當有感恩和珍惜之心。

2,從細節制止孩子浪費糧食培養任何好習慣,都要從娃娃抓起、從小事抓起,節約糧食也不例外。 要設立規則,讓孩子沒有機會浪費糧食。 浪費的習慣是慢慢養成的,平時吃飯時孩子沒有把碗裡的食物吃乾淨,家長如果視而不見或直接倒掉,孩子就會習以為常,慢慢把浪費變成一種習慣。

所以家長要和孩子提前制定好飯桌規則,一是根據孩子的需要盛飯,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讓他自己決定盛多少飯,二是碗裡的飯菜要吃乾淨,吃不完不可輕易倒掉,如果有浪費需要接受一定的懲罰。讓孩子知道餓的感覺,懂得食物的甘美,感受食物的來之不易,節約糧食的意識就在潤物細無聲中養成了。

3,家長要以身作則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榜樣,應在平時的生活點滴中為孩子做好勤儉節約的表率。 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在家吃飯時也要帶頭實行「光碟行動」;帶孩子外出就餐時,父母要合理消費,適度點餐,實在吃不完的飯菜可以打包帶回家;帶孩子去吃自助餐時,要給孩子講明用餐禮儀,要求孩子吃多少取多少,不要讓孩子養成隨便浪費的習慣。生活即教育,在父母一言一行的影響和教育中,孩子自然而然會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4,通過閱讀教育孩子節約糧食很多兒童讀物包括生動的繪本都有關於節約、不浪費的內容,家長可以帶孩子一起閱讀,讓他了解勤儉節約的道理。平時可以教孩子念一些琅琅上口的關於節約的兒歌或者詩歌, 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節約糧食的意識和習慣。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愛糧節糧,從你我做起!

16樓:陌上月清羽

一、積極引導。

切忌不要講大道理,孩子是不會理解那麼多道理的,要以故事、寓言、甚至電視節目、動畫片等進行側面引導。

二、以身作則。

父母因該樹立正確的榜樣,從自己做起,適量定餐、不剩餐,不挑食不偏食,去餐館吃飯點菜要適度,吃不完要打包,孩子小的時候的習慣,基本上是模仿父母形成的。

體驗勞動生產,如果有條件,一家人去鄉下走走(以大公尺為例),看看播種、插秧、施肥、除草、收割的過程,讓孩子知道糧食是來之不易的,需要付出很多勞動。如果孩子足夠大,還可以讓他親自體驗這些工作。

三、注重生活細節。

孩子吃剩的飯,大人不要拿來繼續吃或者倒掉,應敦促孩子儘量吃完,或者留待下餐再吃。不要讓孩子覺得反正吃不完可以倒掉,吃不完爸爸媽媽會吃。浪費的習慣,都是從細節養成的。

為了不讓孩子有浪費的機會,每頓準備的食物分量要計算好,不可以剩太多最後倒掉,因為孩子會覺得吃不吃完碗裡的飯,反正都會要倒掉。

四、適時獎勵。

到了年中、年尾、生日、節日的時候,以近段時間表現良好,勤儉節約等等為理由,獎勵孩子乙份禮物。切忌毫無緣由就給買禮物,不要以節日、生日為理由送禮物,那樣孩子會覺得:這是我應該得到的。

送禮物應該是在孩子有很好的表現時,或者孩子處於病痛當中時,作為精神支援,給與鼓勵。

17樓:網友

食物是人賴以生存的物質,培養孩子節約糧食的習慣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家長是每個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最初的習慣、行為都是受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想要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必須以身作則,做到言傳身教。

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從自己做起,適量定餐、不剩餐,不挑食不偏食,去餐館吃飯點菜要適度,剩飯剩菜要打包。

從小給孩子灌輸浪費可恥的思想,讓孩子知道糧食來之不易,從而學會去珍惜。家長可以在生活中對孩子進行積極引導,切忌講大道理,孩子是理解不了的。所以家長可以以故事、甚至電視節目、動畫片等形式對孩子進行側面引導,讓孩子養成節約的習慣。

現在家庭裡的普遍現象就是:孩子吃剩的飯,大人吃或者倒掉,這樣無形中就會讓孩子覺得反正吃不完可以倒掉,吃不完爸爸媽媽會吃。

當家長給孩子定量的食物沒有吃完時,應該敦促孩子儘量吃完,或者留待下餐再吃。不要讓孩子形成浪費的習慣,良好的習慣都是從細節養成的。

我該怎麼做?那些不應該

要追一個女生,首先,不要有太多顧慮,不要考慮周圍人的看法。其次,想好你是不是適合談戀愛。有的人就適合暗戀,如果真讓他或她談戀愛,他或她是不自在的,或者說,因為不擅長溝通而不適合兩個人相處。當然囉,如果你抱著嘗試新生活的態度,也可以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愛情,畢竟不是每個人生來就知道怎麼談戀愛的。至於具體...

對不起,我不配你,我不應該打擾你, 後面該怎麼說

為了你的幸福 找個有錢人嫁了吧 我會為你祈禱和祝福的。你的餘生我真的不配,對不起,打擾了用古文怎麼說?真的不配鬥雞的,我怎麼說呢?不不不,我不服氣。一句,對不起,你很好,我配不上你,我不配。我真想說一句,如果是您,您會想說什麼?滾!越遠越好!如果要委婉點,就說 好的 對,你沒資格,你不配,你現在可以...

有人說,有紋身找物件都很難,我覺得不應該吧!難道給人幸福,用紋身來決定嗎?那麼他是愛你人呢,還

紋身的話不能代表什麼 紋身只是一種藝術 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是混混才該有的。望採納。都是在放屁 他懂什麼紋身的意義 身體靠你自己支配 愛你出自內心 紋身了,是不是難找物件 呵呵 也不一定啊。紋不紋身和能不能找到物件是沒有什麼關係的。只要你物件是真心愛你 不管你是否紋身 他 她 都不在乎的。這點你大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