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當然是一位有理想抱負的愛國詩人呀!只可惜,當時,人材在流浪,混日子的人在廟堂。
2樓:旅遊達人小徐
《書憤》表達了詩人壯心未遂、時光虛擲、功業難成的悲憤之氣,但悲憤悶腔而不感傷頹廢。
出自:南宋詩人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念態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譯文: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
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裡飛奔著樓船戰艦。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 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 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髮如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
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文學賞析
全詩緊扣住一「憤」字,可分為兩部分。前半敘述早年決心收復失地的壯志雄心,後半感嘆時不再來,壯志難酬。
書憤》是陸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詩感情沉鬱,氣韻渾厚,顯然得力於杜甫。中兩聯屬對工穩,尤以頷聯「樓船」、「鐵馬」兩句,雄放豪邁,為人們廣泛傳誦。這樣的詩句出自他親身的經歷,飽含著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無法比擬的仔罩源。
書憤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3樓:笑看世界
書憤》陸游一詩作者乎賀用了對比手法來表達情感。
書憤。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1、用了對比手法來表達情感:
詩中的"憤",主要通過兩個對比表現出來。一是理想和現實的對比。詩人北望中原,豪氣如山。
以塞上長城自許,然而世事多艱。理想被現實擊得粉碎。二是詩人早年形象與晚年形象的對比。
早年氣壯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何等豪邁,如今對鏡自照,衰鬢蒼顏,歲月不居,年華空老!而這一切的根遠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詩人心中之"憤"焉得不湧上筆端?
2、全詩雖通篇不見"憤"字,但細細品味,其憤慨之情無處不在。首聯回憶過去,塑造詩人早年的自我形象,暗寫其欲圖恢復失地,"世團漏事艱"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為下文"空自許"作鋪墊。從章法上說,點出了詩題中的"憤"字,形成了全詩的感情基調。
頷聯用六個名片語成,勾勒出兩幅氣壯山河的戰爭畫面,這聯承接"氣如山",將詩人的報國願望渲染得更加鮮明,再次突出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與首聯相比,悲憤之情更加強烈。頸聯從回憶到現實,詩意轉為悲涼,歲或派一"空"一"已"互為映襯,有著無限沉痛與悲憤。尾聯詩人以諸葛亮自況,矢志北伐,死而後已,悲憤中蘊藉著豪壯之情。
如何理解「書憤」之「憤」?它包含哪些感情?
4樓:姬覓晴
「書憤」之「憤」包含了壯心未遂、時光虛擲、功業難成的悲憤之氣,但悲憤而不感傷頹廢。
書憤》是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全詩緊扣住一「憤」字,可分為兩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壯年時期的豪情壯志和戰鬥生活情景,其中頷聯擷取了兩個最能體現「氣如山」的畫面來表現,不用乙個動詞,卻境界全出,飽含著濃厚的邊地氣氛和高昂的戰鬥情緒。
後四句抒發壯心未遂、時光虛擲、功業難成的悲憤之氣,但悲憤而不感傷頹廢。尾聯以諸葛亮自比,不滿和悲嘆之情交織在—起,展現了詩人複雜的內心世界。這首詩意境開闊,感情沉鬱,氣韻渾厚。
5樓:虛構的點滴
是那種懷才不遇的感受!憤那宋王朝的昏庸無道,憤那少年時光的短暫停留!憤那人生的潮起潮落!
給你推薦一首詞,也是陸游的 《訴衷情》
1.如何理解"書憤"之"憤"?它包含哪些感情?通過什麼手法表現出來?
6樓:布吉島該叫啥
「憤」的理解是報國無門,功業無成。抒發了作者內心慷慨激憤、報國之志難酬的抑鬱之情。通過對比的表現手法呈現出來的。
書憤》宋代 陸游。
原文: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譯文: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
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裡飛奔著樓船戰艦。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 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 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髮如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7樓:繽紛7月
《書憤》 測試題。
一、問題**。
1、如何理解"書憤"之"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過什麼樣的表現手法呈現出來的?
答:報國無門,功業無成。抒發了作者內心慷慨激憤、報國之志難酬的抑鬱之情。通過對比的表現手法呈現出來的。
8樓:玫瑰小姐的信箱
表達了詩人從早年豪邁到晚年的悲憤,概括了一生的心事和抱負,洋溢燥熱的愛國熱情和滿膛的悲憤。
書憤》是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五首七言律詩,其中第一首是作者的經典作品之一。該詩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春,陸游居家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已六十二,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場」,帶清感於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於是,詩人鬱憤之情便噴薄而出,遂成此組詩。
書渣衝憤」者,抒發胸中鬱憤之情。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蠢梁前。
陸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書》,「簡核有法」,史評色彩鮮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答謝中書書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自然景物的綺麗風光,本身就構成優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獨特的藝術感受,以飽和著感情的語言激起讀者的興致,從而形成文學作品的意境。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變化之美,動靜相襯之美相互作用,構成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全文只有68個字,...
回鄉偶書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回鄉偶書 通過寫詩人年老回鄉的感慨和見聞,表達了他深感人生易老 世事滄桑 物是人非 無所適從的思想感情,也寫出來了久客傷老之情。出處 唐代詩人賀知章的 回鄉偶書 原文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譯文 我在年少時離開家鄉,到了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音雖未改變,但鬢...
回鄉偶書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回鄉偶書二首 是唐代詩人賀知章晚年之作,充滿生活情趣。第一首詩在抒發作者久客他鄉的傷感的同時,也寫出了久別回鄉的親切感 第二首詩抓住了家鄉的變與不變的對比,流露出作者對生活變遷 歲月滄桑 物是人非的感慨與無奈之情。回鄉偶書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看後明白了!這是一首久客異鄉,返回故里的感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