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鹽對浮游動物的影響,人類活動對水中浮游生物和植物影響

2021-03-03 21:35:55 字數 5497 閱讀 4753

1樓:中地數媒

4.4.2.1 總氮的影響

氮是水體中的主要營養元素之一,其含量適中,對水生生物的生長髮專育起有利作用,屬相反,過高或過低會起反作用。大通塘氮的含量與浮游動物數量呈反相關關係 (圖4.27) ,如6 月份總氮 (tn) 含量全年最低,而浮游動物數量卻出現全年最高,到 7 月份,tn 增高,浮游動物數量相應下降。

9 月份以後 tn 持續走高,而浮游動物數量總體趨勢是下降的。

圖4.27 大通塘總氮 (tn) 與浮游動物數量的相關關係4.4.2.2 氮磷比的影響

大通塘氮磷比與浮游動物數量之間呈反相關關係 (圖4.28) 。水體中氮過剩不利於浮游動物的生長繁殖。

10 月份氮磷比最高 (200.3) ,而浮游動物數量僅 710ind/l; 6 ~7 月份氮磷比最低 (11 ~13) ,而導致浮游動物的繁榮 (1540 ~1740ind/l) 。

圖4.28 大通塘氮磷比 (tn/tp) 與浮游動物數量的相關關係

高中地理,求解第8題,影響浮游植物生長的最根本因素不是水體營養鹽的含量嗎

2樓:匿名使用者

水體營養鹽含量確實在很大程度影響浮游植物的生長。海洋水本身也含氮磷鉀,但是密度太低,不足以讓浮游植物生長,否則整個海洋就都是浮游植物了......所以浮游植物所需的營養鹽主要是從其他途徑獲得的,那就是泥沙了,泥沙中富含營養鹽,不能說泥沙就是營養鹽。所以長江在汛期是攜帶著大量泥沙和大量營養鹽一起入海的。

浮游植物只需要營養鹽,泥沙的存在使得水變渾濁,影響光照,進而影響浮游植物光合作用。

要想長得好,營養光照都不能少(還有點押韻),當然水溫也很關鍵。

3樓:執手陪相伴

夏季長江徑流量大,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積的較少,衝入外海的泥沙較多,攜帶到海外的營養鹽也就多,所以說,浮游植物的密度水平分佈受水體含沙量影響大。。。跟水體營養鹽沒什麼關係,營養鹽應該是在泥沙之中。。。。。。。。。

4樓:笉澄

既然河流攜帶的泥沙在河口沉積後因河水攪動營養鹽類就會上泛,從而可以得出泥沙越多那麼攪動上泛的營養鹽含量越多,所以影響浮游生物生長的因素有水體營養鹽的含量而影響水體營養鹽含量的則是泥沙量。據此,影響浮游植物生長的主要因素是水體含沙量。。

5樓:冷血亡魔

圖中最豐富的地區並不是營養鹽最豐富的地方吧

6樓:爽朗狂人

8月份水大,攜帶泥沙大,泥沙本身有營養鹽,水大把它衝到遠海,近岸地區由於海水上乏營養鹽也增多,同時也被帶到遠海,所以就這樣咯。選項c是形成選項a的,所以主導因素肯定選c啦。

7樓:匿名使用者

你對題乾的分析已經很明白了。

浮游生物在海洋食物網中有什麼意義

8樓:匿名使用者

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態系統中重要的生產者,是食物鏈的基礎環節,在海洋生態系的物質迴圈和能量轉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為海洋中的生命活動提供了能量。其生長繁殖除主要受到自身生物學特性影響外,還受到周圍環境因素如海流、擾動、溫度、鹽度、營養鹽和其他生物因素的影響。

浮游動物是海洋生態系統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生態類群,種類組成繁殖、數量大、分佈廣,有著極其重要的生態學意義。浮游動物通過捕食作用控制浮游植物的數量,同時作為魚類等高層營養者的餌料,其數量變化可以直接影響魚類等的資源量,在海洋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中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浮游動物既是初級生產的消費者,也是次級生產者,在浮游植物和游泳動物食物鏈之間扮演重要角色,在海洋生態系統動態變化中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

人類活動對水中浮游生物和植物影響

9樓:中地數媒

一、修建水庫對水生生物和植物影響

水庫建成後,由於庫區流速減慢,泥沙下沉,河流透明度較建庫前有所增加,在水庫沒岸以及庫灣往往形成靜水水體,有利於浮游動植物和底棲生物的增殖和發展。一般講,水庫蓄水後,河內魚類組成不會受影響,但大壩阻擋了某種魚類的迴游通道,會對魚類生活習性產生不利影響(胡喜榮,1996)。

興建水庫後不僅使部分陸生天然植被演替為人工栽培植被,並且在水庫蓄水後,大量的陸生植被被淹沒,人類活動對環境的改變會影響植被的演替過程。因為水庫的調運,豐水期為水域,枯水期為光禿陸相,肥沃、溼潤的土壤使一些陸生草本植物得以發芽生長,並迅速演化為繁茂的草本植被,這些有機物隨水而進入水庫中,被微生物分解給水域生態系統,一方面可提供大量的營養物質,增加浮游生物,在一定的時間對魚類有利;另一方面因有機物的腐敗分解又降低水的溶解氧,增大耗氧量。加之微生物對有機物的轉化,使水體富營養化,影響水質。

對植被演替程序的另一個影響是可能出現水生植物群落(中國科學院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科研領導小組,1987)。

因此,水庫對水生生物、植物的影響可以分成兩個時期:在水庫建成初期,主要是通過改變水生生物、植物生存的物理環境而影響其種類和數量;隨著水庫的運作,庫區所產生的有機物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而使水庫顯現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從而影響水生生物的群落結構。

二、生產排汙對地表水體中水生生物和植物影響

由於以往對白洋澱水系水生生物、植物的研究較多,這裡以白洋澱、府河為重點,並參照官廳水庫水生生態學資料來**由於水質改變而對地表水體中水生生物、植物的影響。

(一)白洋澱水體營養水平與浮游生物群落結構的關係

白洋澱的水量縮小與生產排汙引起了水質惡化(表16-1)。從表中看出,白洋澱有機汙染有逐年加重的趨勢,其中cod、nh3-n和tp均超過**地面水標準。水質汙染引起了水生生物、植物的種類、數量及群落結構的明顯變化。

表16-1 白洋澱澱區有機汙染指標平均含量年際變化(mg·l-1)

(據許木啟等,1995)

1.浮游生物

由於保定汙水氮、磷的排入,白洋澱水體富營養化呈發展趨勢,從而影響了水體中浮游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隨著水質的逐漸變差,白洋澱浮游生物呈現種類減少數量增多的變化趨勢,其中藻類的變化趨勢尤為明顯。在2023年,白洋澱水體清澈,浮游藻類種類很多,為129屬,但數量很少,數量為7.

5×104個/l(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白洋澱工作站,1958);2023年,種類減少為92屬,數量上升為130.2×104個/l;2023年,種類較少,為109屬,數量大增,為1367.6×104個/l(黃玉瑤,1995)。

由於白洋澱重金屬及劇毒有機物汙染並不嚴重,主要是有機汙染,n、p等營養鹽豐富,因此,白洋澱藻類的種類數和數量較高。在汙染程度不同的站點,其水體中藻類群落結構也不相同(表16-2)。

表16-2 白洋澱幾項生態指標實測值

(據高玉榮等,1995,有刪略)

2.水生維管束植物的群落演替

2023年調查結果表明,白洋澱水生維管束植物有15 科30 種(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白洋澱工作站,1958),遍佈大小澱泊與河道,為部分魚類提供餌料基礎和產卵場所,也為螺類、水生昆蟲等底棲動物提供生存環境。2023年也發現有15 科33 種水生植物,種類不少,但部分地區群落結構發生變化(黃玉瑤,1995)。

(二)府河水生生物的變化

府河因汙染嚴重,高等水生植物已全部消失(黃玉瑤,1995;高玉榮等,1995):府河上游的望亭和安洲兩站由於接納保定大量生活汙水和一定量的工業廢水,水質較差,為iii、iv級,對藻類的抑制作用大,浮游生物的結構特徵表現為少的種類數目、高的耐汙個體數量和較高的生物量;向下遊方向,藻類的種類和數量不斷上升,耐汙種類和數量不斷下降,在水質為iii級時,中汙種成為優勢種。在水體呈現淨化趨勢、水質為ii級的王家寨站清潔種類和數量也佔有相當的比例。

在中游的東向陽和漾堤口,水質得到淨化,汙染物毒性降低,種類恢復快,但由於水體的水質富營養化程度較嚴重,耐汙種種群的個體數量和生物量在此兩站形成高峰。下游的王家寨和棗林莊由於與澱區水相連,水中長滿水草、芒葦等水生植物,汙水得到有效的淨化,浮游動物種類組成發生較大變化,出現不少分佈在正常水體中的種類,與前面站點相比,種類數增加很多,耐汙種類的個體數量下降,生物量降低(許木啟等,1995)。

(三)官廳水庫水生生物的變化

朱新源和陳淑雲(1993)對於官廳水庫幾個監測站生物和水質的研究表明:除個別站位外,都屬嚴重有機汙染或工業廢水汙染水體,因此,大多數站生物指數〔*生物指數=(寡毛類個體數/底棲動物總個體數)×100〕都超過了80%。一般來說,貧營養和清潔水體以金藻、黃藻為主,中營養和輕汙水體以甲藻、矽藻、隱藻佔優勢,富營養水體和中汙多汙水體以藍、綠、裸藻為主(金相爛和屠清英,1990)。

表16-3的資料表明:1982~2023年間水庫的富營養化水平的快速發展引起了浮游植物優勢種類的變化。

表16-3 幾項水質富營養化指標和歷史資料的比較

(據朱新源和陳淑雲,1993)

三、水利工程與生產排汙對河口及近海地區生態影響

大規模的流域治理和全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導致了河流入海水量的減少(表16-4),也使得隨河水帶入近海的各類營養物質大為減少,但汙染物質卻在增多。海河流域內各河系汙水排放量見表16-5。渤海納汙能力差,水交換能力更差,海水的自淨能力有限,渤海海水的更新週期為15年(據2023年7月27日《人民**》「渤海再也經不起汙染了」),其生態環境極易受人類活動的破壞,屬於生態環境效應敏感區。

海水的汙染、營養物質的減少,以及修建防潮閘引起的繁衍通道堵塞,直接影響到了近海的生態環境,使得海岸帶及近海自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並促使其向新的平衡演變。渤海汙染的80%是陸源汙染,汙染使海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生物多樣性發生變化,部分海域出現了區域性的無底棲生物的「死海」。在人類活動影響下,生態環境效應具體表現為:

近海海洋生物隨之銳減,海洋漁業資源的數量和分佈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過去盛產的毛蟹瀕於絕跡,曾是渤海名產的小黃魚、帶魚、靳魚等經濟魚種自2023年以來就沒有過魚汛。據國家海洋局提供的資料,最近7年間,渤海發生近20起赤潮,對養殖破壞很大,其中黃驊赤潮造成2億~3億元的損失。2023年渤海無機氮超標66%,無機磷超標68%,油類超標63%,一些海底已沒有生物,成為海底沙漠(據2023年7月27日《人民**》「渤海再也經不起汙染了」)。

表16-4 不同時段各岸段入海水量(億m3)

(據孫建中等,1995)

表16-5 海河流域各水系汙水排放量統計

(據天津市海岸帶和深海資源綜合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1987)

四、小結

人類活動(水利工程、生產排汙)對不同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不同。修建水庫等水利工程主要是通過改變河北平原陸地水生生物、植物的物理生存環境而影響它們。人類產生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以其所含的毒性物質及n、p而影響水體中水生生物、植物的群落結構。

白洋澱澱區沒有受到保定排汙廢水的直接衝擊,但隨著水體富營養化程度的加重趨勢,水生生物的物種多樣性不斷減少,耐汙優勢種群的數量大幅度增加。府河中的高等水生植物則已全部消失。水利工程和生產排汙對屬於環境效應敏感區的河口和近海地區的影響,則嚴重地影響到了渤海大陸架水生生物、植物的生存環境,特別是對海水的汙染引發了災難性的後果,如魚類種類的減少以及赤潮等現象。

因此,我們要重視人類活動對渤海的河口及近海地區的影響,努力保護那裡的生態環境。

討論:水文界已公認水不僅是一種工業原料,還有著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功能。在河北平原,20世紀40年代時是良好的窪澱河水相連的水生生態環境,現今則主要以水庫區為主,使得整個區域上的水生生態環境完全改變。

原有的水生生態環境改變所引起的後果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是令人擔憂的問題。為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種水生生態環境的劇烈變化是不容許的,因而我們必須增強保護水生生態環境的意識,並要進行進一步研究工作,設法恢復它。特別是要保護和恢復渤海的河口和近海地區的生態環境。

蝦皮怎麼區別有鹽無鹽,無鹽蝦皮和有鹽的營養區別

鹹蝦皮首先鹹蝦皮是熟蝦皮,製作工藝更加傳統,把毛蝦放入鍋中加鹽煮沸然後曬乾,這種方式製作的蝦皮,形態看上去更加乾乾巴巴,入口鹽度較大,易於儲存,只要不碰水返潮,很長時間都不會變質,並且由於含鹽較多會起到增重的作用,所以含鹽較多的蝦皮單價也更低一些,例如某寶有些 特別低的不良商家會採用扮鹽及增加溼度等...

鹽為什麼要國家控制呢,國家為什麼對鹽要管控

海水都能製鹽,為什麼古代食鹽 賣那麼貴呢?今天算長見識了 國家為什麼要對鹽進行流通控制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鹽是生活必須專品,每個人都必須有鹽才能生存。如屬果不是國家專賣,由個別商人控制起來的話後果不堪設想。很容易引起動亂。鹽的 品質是由國家控制的話,就可以造成壟斷的稅收.那樣的話,就可以加大財...

食用鹽對人體有哪些危害,食用鹽消毒有什麼危害?

食鹽過多除了易導致高血壓外,科學家們還研究發現,高鹽攝入者中風發生率和死亡率都高於低鹽攝入者,鹽的攝入量與血壓呈正比。即食鹽的量越多,相對來說血壓就越高 而食鹽的量越少,血壓就相對低下。適度減少鹽的攝入,不僅可降低血壓,而且可顯著減少動脈硬化。高鹽飲食可引起腎血流和腎小球濾過率的增加,加重腎小球的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