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中國人和外國人都不知道對方的存在嗎

2021-03-03 21:43:11 字數 4079 閱讀 1688

1樓:匿名使用者

秦朝去日本的叫徐福。。是日本人的祖先。。。三千童男童女。。就是現在日本人的祖先。。而日本人的祖先就是秦朝的中國人

2樓:劉丶

你指的是歐洲人和中國人吧,新航路之前就知道,但是瞭解的很少。因為只有很少人來過,根本不知道對方具體情況,也沒有交際。

3樓:匿名使用者

誰說的 那要看多古了 就拿唐朝說 是與國外**最多的 比如大不列顛國

4樓:忄聖_盜

當然不是,秦朝就有一個道士去了日本,名字忘記了

5樓:耀耀老公

不是的,不知道存在的只有現在的南美 北美 和澳洲。因為海洋的緣故不知道對方的存在。不過古代中國和西方國家不僅知道彼此的存在,還有**往來。比如絲綢之路就是很好的證明

6樓:匿名使用者

知道的,唐朝楊貴妃就去過日本

7樓:打架第四誒

在新航路開闢之前是這樣

8樓:小華小華印花

開始不知道 後來知道了

古代第一個中國人遇到外國人是怎麼知道對方說的什麼,後來是如何知道的?

9樓:剛榮

在地理大發現之前,的確存在著完全沒有交流的國家,兩個國家的語言都無法溝通。

但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即使在古代也是如此,如果兩個國家發生了大規模的戰爭,那就一定有利益、領土的爭奪,而有這樣的利益衝突,對敵國就不可能沒有一點兒瞭解,比如通過第三方。我過古代在西域和西亞強國交鋒,很多時候就是通過當地土著民族,即第三方。

所以,交戰、有外交活動的兩國,一定對對方有一定的瞭解,不會言語不通。

即使在邊境上,發生了一場突然而意外的戰鬥,那在戰鬥後,通過俘虜,也就會對敵人有一定的瞭解了。

10樓:廊橋夢者

這個只能是用用手筆畫了

在中國古代,第一個中國人和外國人相遇時他們是如何交流的?那時候就不會說存在翻譯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語言不通也只能靠即興表達,表情和手勢是最主要的工具,表達個大其概,時間長了相互學習語言。

12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就比如雞跟鴨在說話!你說他們能交流嗎?

古時中國人是如何與外國人交流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有第三方語言。

比如明代時,朝廷和中亞的國家交流,用的都是蒙古語。因為明朝和蒙古有很多交戰,而蒙古帝國也曾經征服中亞,所以,雙方都會這種語言。朝廷一般都有類似的**,比如通譯,負責學習各種語言,以便於交流。

14樓:落莫山

最艱難的境況,就是用手比劃,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而你舉的例子,反而不是典型案例,就是沒你想象的那樣艱困的境地。

張騫出使西域時,已經有商人穿梭往來了,並非毫無人煙,絕境無人往來。

馬可波羅、鄭和就更是如此,當時阿拉伯商人已經頻繁交易往來中。

15樓:匿名使用者

自古就有戰爭,有戰爭就有俘虜,就有流亡,有遷徙,客觀上造成了民族的融合。沒有戰爭時,就有**,有**就有人員交流,時間一長語言還是障礙嗎?更何況還有文化的傳播,宗教的傳播。

鄭和下西洋時,世界上的主要民族都有幾千年的文字歷史了,語言不是問題埃唐玄奘就精通梵語

16樓:妖火神鴉

古代能夠充當翻譯的通常是兩種人,一是商人,二是傳教士。他們會花大量的時間琢磨著如何聽懂別人已經讓別人明白自己,因此他們經常會被官方邀請來當翻譯,戰時也會被部隊徵用。當然,部隊不一定是徵用,有不少傳教士為了讓別人信教,也會學習醫術。

在中國清末時期就有大量的西洋醫院就是西方傳教士來開的。因此有很多傳教士、商人也會寫一些翻譯的書,和類似字典的手記。中國沒有傳教士,不過中國人喜歡行商,也有帶著醫生,在南洋一帶就有許多古代手記、字典的文獻是出自他們的手,有潮汕話、福州話、閩南話跟英文、荷蘭文、西班牙文的對譯。

如果有用,望採納。

17樓:hy飛羊

語言的研究和交流早在航海之前就有了。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170年,東西方語言的交流2023年以前就開始了。鄭和下西洋1405-2023年,明代,但唐僧西遊是唐代,早好幾百年了。

馬可波羅來得中國是2023年,17歲那年和他叔叔來中國的。比鄭和也早幾百年。

18樓:大道教育

中國當時做國際**的商人很多,可以懂得外語。張騫鄭和都是找這樣的商人做翻譯。

19樓:秦時奏凱

在一個語言環境中學習新的語言還是很容易的,而且可以找通譯,找專門人才,比如經常通商的商人之類的

20樓:業餘老球迷

肯定也是需要翻譯的,然後當時主要是易貨**。

21樓:餘少平

翻譯.當時所用的方法現在叫"轉譯",當時叫"重譯".就是接力法.

22樓:匿名使用者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整個人類對其表情的理解是共通的,通過表情,輔以動作與手勢,再加上古時中國人是如何與外國人主要是**交流 只要把要叫賣的東西拿出來,再比劃幾下 ,大家也就可以達到目的了

23樓:手機使用者

只是當你掌握一門語言後,像孩子學習語言一樣去再學一門。

24樓:匿名使用者

再語言不通心靈也是相通的,這是人的共性,久而久之相處自然互相開始理解對方的意思,也就可以翻譯成本國的語言了,有了一個這樣的人,其他就都不是問題了,這應該是很自然的事情.

25樓:獨孤狂寞

古代的翻譯叫通譯,都是和尚擔任

26樓:匿名使用者

1.送好吃的,巴結之,然後學會對方的蠻語

2.抓、關、打、餓,征服之,然後讓對方學會中國話

27樓:匿名使用者

當時有專門懂外語的翻譯來進行溝通。

28樓:匿名使用者

建議看一下《與狼共舞》

在古代最開始中國人與外國人接觸是如何交流的

29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有交流的兩國人民之間,文化生活應該不會有過大的差異,交流主要還是依賴"語言和文字".

比如,日本在唐的時候就有"遣唐使",這個職位是要求有受過"唐文化教育"的人來擔任的.

而鑑真呢,也是隻用唐時的"雅言"來講學的,至於受眾的接受能力,也一般有聽"雅言"的基礎.

即使是在今天,我們普通百姓和外國人的交往也不是常有的.古人也是一樣的.樓上有回答用"肢體語言",也是有的,但是範圍肯定是有限的.要不然,啞語就有可能成為"國際語"了.

人和人交流語言只佔一小部分,更多是表情動作,稱為肢體語言。

當然我不是說古人周遊各國都在比劃手勢。只是說,只要有一個環境,那麼根據表情,音調動作等,都能大致判斷對方的意圖。就像我們小時候原本不會說話,但是隨著父母生活,就會說話,同理,我們在中國學校學英語,不如偷渡到海外的人雖然沒有系統學習發音語法知識,但是他們的英語已經能滿足生活日常溝通的需要。

就像老上海在租界時代,販夫走卒都能用八國語言打招呼,稱為洋涇浜。那麼在古代,在商貿頻繁的國家城市中,自然會有一批略懂鄰國語言的人。那麼每到一處就僱傭嚮導,日常居住就沒有問題。

況且張騫,唐僧,都是國家級的人物,尤其是唐僧,稱唐三藏,佛教中能稱三藏法師的都必須精通經律論三藏。而且唐僧是精通梵文的,是當時國家級的翻譯官。

中國人是在什麼時候發現有外國人的

30樓:新醬

商朝箕子入朝見到朝鮮人。

外國人:

外國人俗稱「老外」,是指在一國境內不具有該國國籍而具有他國國籍的人或用於一國人對他國人的統稱。不具有該國國籍的人有時也包括無國籍人。

從國家主權原則出發,國家對於境內的一切人和物都享有屬地優越權,外國人亦不例外。

外國人一進入一國國境就處於該國的屬地優越權之下,要服從所在國的管轄,遵守所在國的法令。

所在國則要保護外國人的生命財產的安全和合法權益。

外國人和中國人,國人外國人低頭哈腰手拿條約公文給外國人是什麼成語

成bai 語 崇洋媚外 拼 音 ch ng y dung m i w i 含zhi 義 推崇除了自己國家以 dao外的所有人或事物,向外國人內獻媚。不理解各容 國的文化差異中是各有利弊,會根據自己的缺失或喜好選擇性得無視他國的弊端,有雙重標準之嫌。形容人沒有民族自尊心,屬於逆向種族主義的一種。一個外...

中國人和外國人結婚需要什麼手續中國人和外國人結婚,在中國辦證,需要什麼證件?

中國公民同外國人辦理登記結婚的幾項規定 按照這個規定,中國公民同外國人 包括常駐我國和臨時來華的外國人 外籍華人 定居我國的外僑 在中國境內結婚的,男女雙方當事人必須共同到中國公民一方戶口所在地的省 自治區 直轄市人民 指定的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登記。申請登記時,當事人須持有下列證件 中國公民 1 本人...

中國人和外國人離婚,怎麼辦理,請問外國人與中國人能否在中國大陸民政部門辦理離婚手續?

和外國人辦理離婚方法如下 一 在協議離婚的情形下,在中國,中方須提交 1 本人的戶口簿 身份證 2 本人的結婚證 3 雙方當事人共同簽署的離婚協議書。外國人還應當出具本人的有效護照或其他有效國際旅行證件。二 採用訴訟離婚方式,在中國,要根據 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三條規定 對於不在我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