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應該具備什麼核心素養

2021-05-22 21:14:00 字數 4702 閱讀 6838

1樓:匿名使用者

師德----教師素質的核心

師德主要從教師的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歷代的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既是師德的規範,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徵的體現.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但是教師的道德素質並不是指規範、準則本身,而是教師把這些規範、準則逐步內化,成為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準則.

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舉止、音容笑貌、板書筆跡等.因此,可以說教師道德素質比教師文化素質更為重要.

師德才是教師的靈魂,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

一.鑄鍊師德自律始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於言教.這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為人師表」.

首先就要特別強調教師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自強,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要學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在行動上為學生做出表率.具體地說----

教師的作用在於「教育」學生,教會學生做人的根本,形成學生高尚的人格.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人生進取精神,「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博大胸懷,「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高尚氣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以及信、義、誠、達、禮等一些優秀的人格層面,這就是做人的根本.正如明清之際的思想家孫奇逄所說,教人讀書,首先要使受教育者「為端人,為正士,在家則家重,在國則國重,所謂添一個喪元氣進士,不如添一個守本分平民」.

但是,關鍵還在於教師本身是否具備這些品質.學生對老師的信奉程度是同其受益程度成正比例的.西漢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揚雄指出:

「務學不如務求師.師者,人之模範也.」

教師只有處處要以大局為重,克服個人主義,自覺遵守憲法和社會公德守則,遵守校紀校規,以模範行為為學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學生遵規守紀.因此,教師要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現行的各項方針政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條文,強化法制觀念,在學法的同時,要懂法、守法、**,以身作則;在學生中宣傳政策和法律條文時,就會受到雙重的教育效應.教師要教育學生懂得當代社交的一般常識,講究精神文明和社會公德,注意禮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

教師要成為追求真才實學的榜樣.教師不能滿足於先學於學生,而且要堅持繼續學習,堅持終身受教育.隨著形勢的發展,高科技突飛猛進,讓人感覺到一停止學習,就會落伍.

當今的時代,人們只有具備了學習的能力,具備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才能獲得生存的社會位置.教師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種勤奮學習的能力,還要把這種學習能力無私地傳授給自己的學生.

「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形象的生命更重要」.豐子愷把人格比作一隻鼎,而支撐這隻鼎的三隻是:

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諧統一,才能為人師表.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精神豐富、道德高尚的教師,才能尊重、陶冶學生的個性,而一個無任何個性特色的教師,他培養的學生也無任何個性特色」.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從.」

二.沒有愛心的培育就沒有師德的提升

教師對學生的愛,就是「師愛」.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但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更困難.

林崇德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

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師愛就是師魂.」

中國古代師生關係中尊師愛生的佳話不勝列舉,許多事蹟感人至深.孔門師生之間感情相當深厚,關係十分密切融洽.孔子對學生充滿了愛心.

學生生病,孔子親往探視,例如,「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

命矣夫?斯入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師生之間親密如同父子之情.

顏淵不幸病死,孔子極其悲痛,「哭之慟」.對學生沒有高高在上的心理,而是採用一種平等友善的態度.《呂氏春秋》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做到「師徒同體」、「師徒同心」.

對於教師而言,要能「視徒如己,反己以教,則得教之情也.所加於人,必可行於己.若此則師徒同體」;對學生而言,則要尊師敬業.

為什麼要師徒同心呢?因為「人之情,愛同於己者,譽同於己者,助同於己者」;如果師徒相互異心,就會相互怨恨厭惡----「人之情,惡異於己者」,「不能親其所怨,不能譽其所惡」.倘若師徒同心同德,學業便由此而彰明,道術由此而大行,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但是,我們有的老師,卻沒能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例如,有一位中學老師,他從初一開始接了一個班,班中有一位學生,上課從來不舉手,即使老師點名,她也不發言,已經到了初二第二個學期了,她還是如此,有一天,老師為了讓她發言,就想出一絕招.老師首先叫這個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而這位學生站起來,可是頭是低下的.

老師說:「請你抬起頭來,往前看,看見了什麼?」這位學生輕輕地回答說:

「我沒有看見什麼?」「你再仔細看,看見了什麼?」學生還是搖搖頭,老師就指著黑板問:

「這是什麼?」「哦,這是黑板,」「對,你的前途就像黑板一樣黑!」老師回答說.

老師從他的出發點來說,他是為了關心學生的學習,可是,一句話,不僅傷害了那位學生,而且,傷害了全班學生的自尊心.

傳統的「仁義」,謙愛」思想是可以引導著師生關係的優化的.倡導仁義的孔子始終以「仁」為人生追求的目標,認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孟子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道;墨家要求「兼愛」----愛天下的人.作為知識分子的教師,當然應該時時事事以君子的標準作為自己行為準則,追求一種由感情構建的永久性關係;而並非由物質利益粘合的臨時性關係.

《呂氏春秋》認為,「疾學在於尊師.師尊則言信矣,道論矣.」「為師之務;在於勝理,在於行義.

理勝義立則位尊矣.」

三,矢志不渝地錘鍊穩定的心理素質

教師的心理素質是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

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開放意識.教師要從書齋、教室、學校走出來,結束那種自我封閉、自我滿足、自我欣賞、自我陶醉的狀態;立足崗位,立足國情和當地實際.通過各種資訊傳遞方式,把視野多角度地擴充套件到外部世界;用辯證唯物論的觀點觀察、分析、認識問題,把握國內外教育改革的動態.

要從頭腦想著應試題,心裡盼著高升學率的禁錮中掙脫出來.與舊的、保守的,甚至是阻力的教育觀念、人才觀念、素質觀念、教學方法等劃清界限.尋找自我素質結構定位,並積極建立素質教育的新模式.

在參加目前向素質教育轉變的實踐的同時,看到素質教育呈現的未來前景.一個有作為的教師,能夠**未來教師的形象,研究未來教師的素質結構和教師的型別,從而站在前瞻性的高度,構築21世紀教師素質結構,以此作為不懈追求的奮鬥目標.

其次坦誠地接受學生的挑戰.在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中,雖然教師擔任教授角色而學生扮演受教育角色,但教師與學生是可以互相促進、共同增益的.教師作用於學生,而學生又可以能動地反作用於教師.

這就是雙方教學相長的規律.明確提出這一規律的《學記》說:「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而《學記》的這一思想主要是以孔子與其**的教學活動經驗為依據的.這在《論語》中頗多記載:

學生批評了孔子,孔子非常欣慰,認為這是自己的幸事.例如;他當著**巫馬期欣然承認自己的過錯:「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學生子路、冉求、『樊遲經常與孔子爭執,但他們非常尊敬孔子;而孔子也頗為器重他們,將之都培養成出類拔萃的英才.在教學中認真接受學生的意見;使教師不斷提高,這也是荀子的觀點.他指出,為師者應「好善無厭,受諫而能誡」決不能諛者親,諫爭者疏,修正為笑,至忠為賊他自己就是「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謅諛我者,吾賊也.

」教師要虛心接受一切人包括學生提出的正確的批評性或肯定性意見;拒絕謅諛奉承的言行教師在教學中應虛心向後輩與學生學習,而後來者居上;學生也可能超過老師,這就是「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韓愈說過「**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師生之間存在著「道」的雙向交流.

清代教育家張履祥甚至認為學生如果不聽從教師的教導,那麼教師不應完全怪罪學生,而應過來從自己教學方面來尋找原因,他說:」子弟教不從,必是教之不盡其道.為父兄師長者;但應反求諸己;未可全責子弟也」由此聯想到保羅.

弗雷爾在《不平常的教育思想》中的一段令國際教育界人士頗為欣賞的論述:「在解放教育的實踐中,教育工作者作為受教育者的教育

2樓:夢溪文墨軒

1、信念素養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

》一書中說:「教育必須有信仰,沒有信仰就不成其為教育,而只是教學的技術而已。

作為一名老師,深知教育是一門良心活,只有有了教育的信仰,才能實現教書和育人的統一。不僅僅是授課,更多的是和學生交流,去傾聽學生的學習。不只是做「教學的師傅」,而更要做讀懂學生的「分析師」。

2、資訊素養

資訊素養是一種對資訊社會的適應能力,涉及資訊的意識、資訊的能力和資訊的應用。

今天,年輕者通過網路或其他技術手段,有可能比年長者知道的更早、更快、更全面。所以作為一名老師,融資訊意識、資訊知識、資訊技能和資訊道德為一體的資訊素養非常重要。

3、創新素養

未來教師需要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適應教育教學的需要,重組課程。知識不再是唯一的力量,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力量,創造力、想象力、價值觀、個人品質等將重獲生機,在教育中擁有與知識同等重要的地位,所以需要老師要勇於創新。

未來,教師除了知識傳授以外,還應擔負起讀懂學生、重組課程和聯結世界的職責,這既是時代賦予教師的新使命,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新要求。這給教師職業帶來新的要求和挑戰,而這些挑戰可能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鑑,需要教師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尋找科學的解決之道。

教師核心素養包含哪些內容,教師應該具備什麼核心素養

師德 教師素質的核心 師德主要從教師的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歷代的教育家提出的 為人師表 以身作則 循循善誘 誨人不倦 躬行實踐 等,既是師德的規範,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徵的體現.師德 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 情操和品質.但是...

核心素養教師應該怎樣轉變教育觀念

一 由重學科知識轉向重視能力素養 二 由教師中心轉向學生中心 三 由重視學結果轉向重視學 過程 教師要具備哪些核心素養 如何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培養學生六大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 到底是什麼?不同於一般意義的 素養 概念,核心素養 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

教師應該具備哪些課程智慧,教師應該具備哪些技能?

第一,要能夠把簡單知識搞複雜,你有沒有這個本事?這個本事很重要。大學老師一般有這個本事,他就把簡單的問題搞複雜。但是,僅僅具備這個本事是不行的。有些大學老師一到中小學上課,就上不下去了。學生聽不懂。他不講學生還有一點懂,他一講,學生就一點都不懂了。為什麼呢?他就只知道把簡單搞複雜。他不知道,接下來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