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時的山東厭次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2021-03-05 09:22:12 字數 4896 閱讀 5365

1樓:天天天藍

漢朝時的山東厭次是現在的惠民縣陽信縣。

山東厭次,齊國時曾是麥丘之地,秦置厭次縣,屬齊郡。秦始皇以東南有天子氣,乃東巡以厭 ( 厭讀壓 ) 之,次舍於此,故名。縣治在今山東惠民縣桑落墅北。

劉邦定國分封功臣設厭次侯國。西晉屬冀州樂陵國,併為冀州刺史駐地。

北魏時厭次縣治遷馬嶺城(今山東惠民縣何坊鄉二郎堂村北二里處),屬滄州樂陵郡。556年(北齊天保七年),厭次縣併入陽信縣。62 年 ( 東漢明帝永平五年 ) ,恢復為厭次縣。

惠民縣是山東省濱州市轄縣,是山東省財政直管縣。惠民縣地處魯西北平原,北與濱州市陽信縣接壤,東鄰濱州市濱城區,南隔黃河與淄博市高青縣、濱州市鄒平縣相望,西與濟南市商河縣、濟陽縣交界。

截至2023年底,惠民縣版圖面積1357平方公里,轄12鎮、3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163個行政村,65萬人口。2023年,惠民縣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92.92億元。

惠民縣是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武的故里。轄區內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一處、3a級旅遊景區三處,先後被授予「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生態農業科技示範縣」、「全國綠化模範縣」、「中國綠色名縣」、「全省信訪工作先進縣」、「中國繩網名城」等榮譽稱號。

山東厭次(惠民縣)歷史沿革:

惠民縣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夏商周三代時期。

秦:置厭次縣,屬齊郡。秦始皇以東南有天子氣,乃東巡以厭(厭讀壓)之,次舍於此,故名。縣治在今桑落墅北。

漢:西漢改厭次縣為富平縣,屬青州刺史部平原郡。

王莽建立新朝後,改富平為樂安亭。

東漢明帝永平五年(62年),復改為厭次縣,仍屬平原郡。

三國:為魏地,名厭次,屬樂安郡。

晉:名厭次,屬冀州刺史部所轄樂陵國,刺史部駐厭次。

北魏:名厭次,縣治遷馬嶺城(今何坊鄉二郎堂村北二里處),屬滄州樂陵郡。北齊:

556年(天保七年)廢厭次,將原厭次縣併入陽信縣,縣治馬嶺城,屬樂陵郡。隋:初為陽信縣,屬渤海郡。

586年(開皇六年)廢渤海置棣州,縣屬棣州。

隋朝開皇十六年(596年),復置厭次縣,屬棣州,縣治遷至今辛店鄉先棣州村一帶。606年(大業二年)廢棣州,厭次縣屬滄州。不久,廢滄州,復置渤海郡,厭次屬渤海郡。

唐:復置棣州,厭次屬棣州。625年(武德八年),廢棣州,厭次屬滄州。

643年(貞觀十七年)復置棣州,州治駐厭次,厭次還屬棣州。天寶初,改棣州為樂安郡,厭次屬樂安郡。758年(乾元元年)改樂安郡為棣州,厭次屬棣州。

五代:厭次屬棣州。907年(後梁開平元年)棣 州刺史華溫琪為避水患,將州治與縣治均遷於厭次東南(今清河鎮鄉古城馬村一帶)。

宋:厭次縣屬河北東路棣州樂安郡。2023年(大中祥符八年)遷州治、厭次縣治至陽信縣界喬子鎮之八方寺(今惠民縣城址)。金:厭次屬山東東路棣州防禦郡。

元:厭次縣屬濟南路棣州。

明:1368(洪武元年),廢厭次縣,域地入棣州。2023年(永樂元年),改棣州為樂安州。2023年(宣德元年)改樂安州為武定州,屬濟南府。

清:初仍為武定州地,2023年(雍正二年),武定州為山東布政使司直隸州。2023年(雍正十二年),武定州升為武定府,始置惠民縣(因城東南20裡有惠民溝而定名)。

為武定府的附郭縣。

中華**:**二年(2023年),改岱北道為濟南道,惠民縣改屬濟南道。**十三年(2023年),置武定道,道治設惠民城。

**十六年(2023年)廢武定道,惠民縣直屬山東省。**二十四年(2023年),於惠民縣城置山東省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轄惠民等11縣。

**二十七年(2023年),中國共產黨在惠民縣境內西北部、西部、西南部開展抗日遊擊活動。(**三十年)2023年9月,冀魯邊區在商河、惠民兩縣邊界地區建立商惠縣抗日民主**。

2023年10月渤海區建立惠(民)濟(陽)商(河)三邊縣。

2023年9月,建立惠民市,惠民縣原

一、二區歸惠民市管轄,市**駐惠城;其餘地區屬惠民縣管轄,縣**駐何李村(屬第三堡鄉)。惠民市、惠民縣屬渤海行政區第四專署所轄。10月,撤商惠縣、三邊縣。

2023年12月建楊忠縣。2023年4月,惠民縣黨政機關由何李村一帶遷入惠民城。

2023年5月,楊忠縣改稱惠濟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5月,渤海區撤銷,原轄專區調整,建立惠民專區,專署機關駐惠城,惠民縣屬惠民專署管轄。惠濟縣撤銷,其轄區分歸惠民、濟陽、商河三縣。

2023年4月10日,惠民縣、濱縣分治,惠民縣原轄13處人民公社改為13個區,縣**遷回惠城。惠民縣屬惠民專署所轄。2023年3月,中共惠民縣委、惠民縣人民委員會被惠民縣革命委員會取代,屬惠民地區革命委員會所轄。

2023年,惠民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惠民地區行署,轄縣不變。至2023年,惠民縣仍歸惠民行署所轄。

2023年2月,山東省人民**正式批准惠民鎮更名為孫武鎮。

2023年,經省**和市**批准,惠民縣撤銷孫武鎮,以其原行政區域和原何坊鄉的部分行政區域設立孫武街道辦事處和武定府街道辦事處。何坊鄉、辛店鄉、大年陳鄉3個鄉行政區劃調整為鎮。

2023年,撤銷何坊鎮,設立何坊街道;撤銷皁戶李鄉,設立皁戶李鎮。

2樓:千山鳥飛絕

現在是濱州市惠民縣。

齊國時曾是麥丘之地,秦置厭次縣,屬齊郡。秦始皇以東南有天子氣,乃東巡以厭 ( 厭讀壓 ) 之,次舍於此,故名。縣治在今山東惠民縣桑落墅北。

劉邦定國分封功臣設厭次侯國,厭次國謀亂撤掉後改厭次縣為富平縣,王莽篡漢後改富平為樂安亭。 62 年 ( 東漢明帝永平五年 ) ,恢復為厭次縣。

1015 年 ( 宋大中祥符八年 ) 厭次縣治至陽信縣界喬子鎮之八方寺 ( 今山東惠民縣城址) 。宋金厭次 仍為棣州治所。1368( 明洪武元年 ) ,廢厭次縣,域地入棣州。

現在的孫武鎮就是最後厭次縣治和棣州州治所在。

擴充套件資料

惠民縣城市現狀:

截至2023年底,惠民縣版圖面積1357平方公里,轄12鎮、3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163個行政村,65萬人口。2023年,惠民縣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92.92億元。

惠民縣地處魯西北平原,北與濱州市陽信縣接壤,東鄰濱州市濱城區,南隔黃河與淄博市高青縣、濱州市鄒平縣相望,西與濟南市商河縣、濟陽縣交界。

3樓:匿名使用者

漢代的厭次縣屬於青州刺史部、平原郡,縣治在今山東惠民縣桑落墅北。

4樓:匿名使用者

厭次,古地名,位置位於今山東德州陵縣。

5樓:v論說文化網

漢朝時的山東厭次,位置位於今山東德州陵縣。

漢朝的定陶和中山分別是現在的哪些地方?

6樓:2018的

漢朝的定陶和中山,指的是漢朝的兩個封國「定陶國」和「中山國」。

定陶國國都定陶,即現在山東省菏澤市的定陶區,位於菏澤市中部,山東省西南部。漢朝時的定陶國基本相當於現在的菏澤市。

中山國國都盧奴,在今河北定州市區。漢時的中山國是現在的河北保定市的定州市(定縣)。中山國,於公元前154年漢景帝劉啟封庶子劉勝為中山王而立,割常山郡北部諸縣所置。

擴充套件資料:

一、定陶區歷史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始置定陶縣。

據《史記》載:春秋末期,范蠡助越滅吳後, 輾轉至陶,「以陶為天下之中」,遂在此定居經商,「十九年間,三致千金」,被後人尊為商祖,死後葬於陶,定陶之名由此而始。

西漢建元三年(前138年),改濟陰郡,後又改為定陶國,東漢時又改為濟陰郡。

唐代,定陶為鎮,治左城,即今馬集鎮左山寺附近。該城於金大定八年(2023年)被淹。

明朝洪武四年(2023年),縣城遷至今地。明朝成化二年(2023年),修築土城。

**三十年(2023年)9月,定陶抗日縣**成立。

**三十一年(2023年)2月,中共定陶縣委建立。

**三十八年(2023年)8月,平原省建立,定陶縣屬平原省菏澤專區。

2023年11月,撤銷平原省,定陶縣隨菏澤專區劃屬山東省。

2023年11月,定陶析入菏澤、成武兩縣,改屬濟寧專區。

2023年6月,恢復定陶縣,屬菏澤專區。

2023年3月,菏澤地區行政公署成立,定陶縣屬菏澤地區。

2023年6月,菏澤地區改菏澤市,定陶縣屬菏澤市。

2023年1月7日,***批覆同意撤銷定陶縣,設立菏澤市定陶區,以原定陶縣的行政區域為定陶區的行政區域、定陶區人民**駐天中街道陶朱公大街939號。

2023年4月29日,定陶撤縣設區。

漢朝的定陶國隸屬山東省菏澤市,位於山東省西南部、

***批覆同意撤銷定陶縣,設立菏澤市定陶區,以原定陶縣的行政區域為定陶區的行政區域、定陶區人民**駐天中街道陶朱公大街939號。

中山國,於公元前154年漢景帝劉啟封庶子劉勝為中山王而立,割常山郡北部諸縣所置,漢昭四年(前35),中山王修薨,死而無後中山國廢除。國都盧奴位於今河北定州市區。

二、中山國歷史沿革

漢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漢景帝劉啟的封庶子劉勝為中山王,中山國傳六世:靖王劉勝-哀王劉昌-康王劉昆侈-頃王劉輔-憲王劉福-懷王劉修,五鳳四年(前54年)劉修死,無子中山國除。中山國國都盧奴(在今河北定州市區)。

漢初元二年(前47)宣帝劉詢子劉竟被立為清河王。三年(前46),徙封中山王,建昭四年(前35),薨,無後中山國廢除。中山國國都盧奴(在今河北定州市區)。

漢建昭二年(前37年)六月,漢元帝立子劉興為信都王。陽朔二年(前23年),改封信都王劉興為中山王。綏和元年(前8年)八月初九,中山王劉興去世,子劉箕子嗣位。

七年,漢哀帝劉欣死後無子,王莽擁立劉箕子即位,是為漢平帝。太皇太后王政君立東平思王孫、桃鄉頃侯子劉成都為中山王。新朝建立(9年),王莽廢除中山王國。

中山國國都盧奴(在今河北定州市區)。

7樓:凌風高飛

漢時的中山郡是現在的河北保定市的定州市(定縣),漢景帝前元三年(154年)封其第九子勝為中山靖王,遷都盧奴(定州),中山郡改為中山國,始為漢代的中山國。

定陶古稱陶,又名陶丘,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始置定陶縣,現在在山東省菏澤市的定陶縣。

漢朝時一兩是現在多少克,那位知道漢代的一兩等於現在的多少克

1 漢朝時的一兩是現在的16克。據 漢書 律曆志 記載,秦漢時期度量衡制度是 衡制 銖 兩 斤 鈞 石。1石 4鈞,1鈞 30斤,1斤 16兩,1兩 24銖。2 中國各個朝代的斤兩換算如下 秦和西漢時期,一斤相當於258.24克,一兩等於16.14克。王莽及東漢 魏晉南北朝,一斤相當於222.73克...

夫晉,何厭之有中的厭是什麼意思,何厭之有 是什麼意思

厭,通 饜y n 滿足.夫晉,何厭之有?出自 燭之武退秦師 翻譯 晉國,哪有滿足的時候呢?賓語前置,夫晉,有何厭之。意思是晉國 的慾望 有什麼滿足 的可能 呢?厭 通 饜 滿足 怎麼能有滿足呢?出處 燭之武退秦 師 曰 夫晉,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 選自 左傳 僖公十三年 這是一篇記述行人辭令的散文...

為什麼說漢朝是尚武崇文的時代,為什麼說漢朝是一個尚武崇文的時代

舉個例子,漢武抄帝晚年,發生了一起襲 大案 巫蠱之禍,而當時太子劉據為了自保,矯詔徵發首都長安的市民,而這些市民組成的臨時民兵,同丞相率領的正規軍大戰了五日夜。就這,普通市民的戰鬥力剽悍如此,更何況邊疆地區的民眾的戰鬥力。不僅普通民眾,而且文人也頗有尚武之風。著名的東漢名將班超出身文人世家,投筆從戎...